可轉載不可剽竊
失眠的中醫(yī)辯證及治療
王東海
《內(nèi)經(jīng)》認為:失眠的根本原因在于陽不交于陰。陽不交于陰的原因之一是陰虛,陰虛不能吸納陽潛?!安幻抡?,病在陽不交陰也”,“陰虛故目不瞑”。此外,胃失和降、水飲停著在心下、思慮(傷脾)、勞神(傷心)、驚憂怒火、氣郁生痰、肝虛血少、心血少不能養(yǎng)心神、陽虛不潛等也能導致陽不交陰,不易入睡或睡眠不深。所以有“胃不和則臥不安”、“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此水停心下,不得眠”、“心(藏神)血不足,神不守舍”、“肝(藏魂)虛血少,魂不守舍,多夢紛紜(睡眠質(zhì)量不高)”等前賢定論。除了上述原因造成陽不能交于陰,還有一些特殊情況,統(tǒng)歸起來,仍不外乎內(nèi)傷、外感。只是這個病癥,緣由內(nèi)傷的多,外感的少,下面以內(nèi)傷原因為綱,采錄前賢時賢妙議,分臟腑而條辨之。
一、心
1、心火上炎,焦煩不眠,津干口渴,或見舌尖生瘡,口腔糜爛,心煩失眠,舌尖紅絳等癥狀表現(xiàn)。宜選用黃連、元參、天冬、麥冬、生地、茯神、遠志、棗仁、當歸、菖蒲、柏子仁、五味子等。
2、心藏神,若驚恐傷神,致心虛不安而不能成眠,或可見心悸,氣短(活動時加劇),自汗,胸悶不舒或痛,面色蒼白,體倦乏力等癥狀表現(xiàn)。宜養(yǎng)心湯(歸身、生地、熟地、茯神、人參、麥冬、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炙甘草)或定志丸(遠志、石菖蒲、人參、茯神,柏子仁,酸棗仁)。
3、《傷寒論》中“心下痞,不寐”,此傷寒邪熱趁虛入里,邪不在心而在脾胃擾心神,去其邪熱補其虛,自能安睡。宜服半夏瀉心湯:半夏、黃芩、黃連、干姜、人參、甘草、大棗。方中蘊含有“實(邪實)則瀉其子”的《內(nèi)經(jīng)》旨意。
4、心火外泄而煩生,或見手足煩熱的癥狀表現(xiàn)。宜黃連阿膠湯:黃芩、黃連、阿膠、白芍、雞子黃。
5 怔忡驚恐健忘,癲狂失志不寐,此由痰涎沃心,以致心氣不足。涼心之劑太過,則心火愈微,痰涎愈盛,惟以理痰順氣,養(yǎng)心安神,為第一要義。導痰湯加茯神、人參、石菖蒲。
二、腎
1、腎陰久虧,陰虛不能戀陽,以致孤陽浮越,不能成眠,或能見到:腰膝酸痛,頭暈耳鳴,失眠多夢,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遺精早泄,咽干顴紅,舌紅少津無苔,脈細數(shù)等癥狀表現(xiàn)。宜用六味地黃丸加元參、淡菜、龜膠、五味子、牛膝、生雞子黃等。
2、若腎氣久虛,夜不能眠,精神萎靡,或見:滑精、早泄,尿后滴瀝不盡,小便次數(shù)多而清,腰膝酸軟,聽力減退,氣短,四肢不溫,脈細弱等癥狀,宜健腦補腎丸:人參、鹿茸、狗鞭、肉桂、金櫻子、杜仲(炭)、當歸、遠志(甘草制)、酸棗仁(炒)、龍骨(煅)、牡蠣(煅)、金牛草、牛蒡子(炒)、川牛膝、金銀花、連翹、蟬蛻、山藥、砂仁、茯苓、白術(麩炒)、桂枝、甘草、白芍(酒炒)、豆蔻、赭石粉等。
3、病久余熱不止,遺精不寐者,酌情用六味地黃丸加炒棗仁、五味子。
4、心腎不交的失眠,可以細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1)“心火旺,腎陰虛”, 宜瀉心火,滋腎陰的黃連阿膠湯。
(2)“心火旺,腎陽虛”, 宜瀉心火,助腎陽的交泰丸(黃連、肉桂)。
(3)“心氣虛,腎陽虛”,宜益心氣,助腎陽的茯菟丸,或張景岳酸棗仁湯(棗仁、麥冬、竹茹、人參、龍眼肉、鹿茸),或綺石《理虛元鑒》中的養(yǎng)心固本湯(元武膠、鹿角膠、山茱萸、枸杞子、人參、黃芪、蓮子、白術、甘草、酸棗仁、地黃、懷牛膝)以交其心腎。
(4)“心氣虛,腎陰虛”,宜益心氣,養(yǎng)腎陰的如天王補心丹。
由此可知交泰丸只適于心火亢盛,腎陽不足所致的心腎不交,不能泛治一切心腎不交的病證。
5、腎精不足、心神失養(yǎng),不能成眠,或能見到:眩暈耳鳴,腰膝酸軟,性功能減退,男子精少,女子月經(jīng)早竭,過早衰老,神疲健忘,舌淡,脈沉細等癥狀表現(xiàn)。宜選用:人參、遠志、鹿茸膠、酸棗仁、淫羊藿、龜板、熟地黃、五味子、大棗肉、麥冬、鹿茸、黃精、茯苓、枸杞子等。
6、失精,夢交而失眠。宜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川桂枝、生白芍、生甘草、龍骨、左牡蠣(先煎)、大黑棗、生姜。
三、膽
1、膽火郁熱,常常見有五心煩熱,脅痛腹脹,口苦納呆,頭暈,不寐神煩等癥狀表現(xiàn),宜溫膽湯加丹皮、青蒿、山梔、鉤藤、桑葉等。
2、相火上擾,不寐。宜選用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生姜、甘草、大棗?;螯S連溫膽湯:黃連、竹茹、枳實、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棗。
3、膽虛不眠,表現(xiàn)出虛煩,心慌心跳,容易驚恐,多疑慮,常嘆息等癥狀。宜定志丸加熟棗仁,或炒棗仁一兩,研末,分數(shù)次酒調(diào)服。(酸棗仁,是治療虛煩驚悸、夜不安眠的圣藥。通常認為,炒棗仁才能治失眠,生棗仁只能治多眠, 李時珍說“睡多,生用;不得睡,炒孰用?!标愂胯I說:“生用使人白天不臥,熟用使人夜間不醒。”)
4、病后及吐下后,及潰瘍不得眠者,亦屬膽虛。宜:人參、茯神、棗仁、陳皮、麥冬、龍眼等,如脈數(shù)有火,加知母、黃連、竹茹;心煩,加炒山梔。
5、若七情內(nèi)傷,血氣耗損,或恐畏傷腎,或驚懼傷膽,神以精虧而無根據(jù),不能寐者,宜五福飲、七福飲之類。
四、肝
1、肝氣不舒,氣滯失眠。癥見:失眠多夢,胸脅脹痛且走竄不定,胸悶,善嘆息,口苦口干,食欲不振等。宜疏肝理氣,解郁安神,用疏肝解郁湯:柴胡、黃芩、杭芍、郁金、香附、木香、佛手、萊菔子、夜交藤、遠志、珍珠母、牡丹皮、梔子、龍骨、甘草 。
2、心膽俱怯,觸事易驚。宜十味溫膽湯:半夏(洗)、枳實、陳皮、白茯苓、酸棗仁、遠志、五味子、熟地黃、人參、粉甘草。
3、婦人肥盛,多郁悶,不得眠者,是氣滯郁結痰火。宜溫膽湯,加半夏曲(豬膽汁炒)、柴胡、炒棗仁等。
4、肝虛,常做惡夢、陰夢。小補肝湯主治“心中恐疑,時多惡夢、陰夢”等證,效果神奇,藥用: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棗。
若是別的雜夢多而紛亂,宜加白薇止夢,祝諶予先生謂:多夢宜加白薇清肝熱,特別是適宜肝炎病人,總是亂夢紛紜的情況。
5、肝陽上亢失眠。容易見到:眩暈耳鳴,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腰膝酸軟,頭重腳輕,舌紅少津的癥狀表現(xiàn)。藥宜:鉤藤、決明子、蒺藜子、白芍、生地、杜仲、柏子仁、龍骨、牡蠣、牛膝、菊花、桑葉等。
五、脾
1、脾虛失眠。癥見:長期不易入睡,多夢,睡中易醒,醒后再難入睡,心悸健忘,肢體倦怠,食欲不振,面色無華等。宜補益氣血,養(yǎng)血安神,用益氣安神湯:黨參、云苓、白術、杭芍、熟地黃、當歸、山萸肉、枸杞、五味子、珍珠母、棗仁、柏子仁、合歡花、龜板、甘草。
2、心悸失眠。虛煩神疲,夢遺健忘,手足心熱,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而數(shù)。此心脾兩虛,宜歸脾丸:黨參、白術(炒)、炙黃芪、炙甘草、茯苓、遠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肉。
3、脾土陽虛,微畏寒,不寐。宜茯苓四逆湯:茯苓、人參、干姜、甘草、附子。脾陽虛容易見到:食欲減退、腹脹、胃痛而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癥狀表現(xiàn)。
六、胃
1、陽明腑病,胃家實,不得眠。宜酌情選用:調(diào)胃承氣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百合地黃湯。
2、傷食不寐。用保和丸加減:山楂、神曲、陳皮、半夏、茯苓、炙甘草、連翹、萊菔子、生姜等。
3、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
4、胃氣虛逆,氣行于陽,不得入陰,故目不得瞑。(胃氣以下行為順,逆于上,妨礙、累及陽不易下交入陰)用半夏秫米湯:半夏、秫米。
6、胃實不眠。若是痰火所致的,宜用半夏、茯苓、黃連、枳實、石菖蒲以導痰化滯。
7、胃虛不眠。表現(xiàn)出胸中似饑,若無所主,得食則能臥,宜以半夏秫米湯合異功散或歸脾湯。
七、肺
痰壅氣阻,喘而不得臥寐者,酌用蘇子竹茹湯:蘇子、竹茹 、橘皮、桔梗、甘草 。
肺秉清肅下行的金秋降令,今痰濁壅塞于肺,肺失清降之常態(tài),累及陽亦不易潛降入陰,氣逆于上,喘而不得臥寐。用順氣豁痰法,藥因病施,有的而放矢。
八、血虛血瘀
1、高年血衰不寐,宜圣愈湯:人參、酒當歸、熟地、白芍、川芎、黃芪、加龍眼肉并重加夜交藤。
夜交藤能改善不能入睡的痛苦狀態(tài)。夜交藤即何首烏之藤莖或帶葉的藤莖。味甘,性平。歸心、肝經(jīng)。養(yǎng)心安神,祛風通絡?!瓣柸腙巹t寐”,夜交藤入心肝二經(jīng)血分,功擅引陽入陰,養(yǎng)血安神,用于血虛所致失眠者,最為合適。此藥無毒性,很安全。宜重用60至100克。
2、瘀血:癥見失眠,入睡困難,易于驚醒,常做噩夢,肌膚甲錯,舌質(zhì)紫暗等。宜活血化瘀,養(yǎng)血安神,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川芎、赤芍、桃仁 、紅花、丹參、熟地黃、黨參、云苓、坤草、黃精、棗仁、遠志、珍珠母、五味子等。
又,“無邪而不寐者,必營血之不足也。血虛則無以養(yǎng)心,心虛則神不守舍,故或為驚惕,或為恐畏,或若有所系戀,或無因而偏多妄思,以致終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為神魂不安等證。”
凡體弱之人或病后、勞損之人及婦人產(chǎn)后不得眠者,此皆血氣虛而心脾二臟不足,雖有痰火,亦不宜過于攻治,皆當以補養(yǎng)氣血、安心養(yǎng)神的補虛藥(歸脾丸、天王補心丹、七福飲等)為君,或再佐以清痰降火之藥。
九、陰虛
陰虛失眠。癥見:失眠,不能入睡,睡后多夢,易醒,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盜汗,口咽干燥等。宜滋補肝腎,養(yǎng)血安神。用補腎湯:熟地黃、山藥、山萸肉、牡丹皮、云苓、澤瀉、枸杞、玉竹、黃精、鱉甲、龜板、鹿角膠、棗仁、五味子、夜交藤、合歡花、遠志、甘草 。
陰虛不眠,亦可酌用地魄湯:半夏、牡蠣、玄參、麥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
十、陽虛
1、陽氣虛不眠,宜益氣補陽,選用人參、黃芪、白術、懷山藥、蓮子等以固其氣。
2、陽虛較甚時,晝?nèi)諢┰瓴坏妹?夜則安靜,干姜附子湯主之。此醫(yī)圣之法,陽虛之人感寒邪,白晝時段正氣得天時之助,欲伸而與陰寒之邪相爭,故現(xiàn)煩躁表現(xiàn);夜則陰盛,殘陽俯首,故而反見安靜。只用干姜、附子急扶其陽,而不加甘草等制肘也。
十一、通治心脾腎
通宵不寐者,可用安臥如神湯:茯苓、茯神、白術、山藥、寒水石(煅)、棗仁、遠志、炙草、朱砂、人參 。
十二、寒飲
《傷寒論》中“咳逆依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此即水停心下(復感有外寒)之不寐。小青龍湯:麻黃、芍藥、細辛、干姜、甘草(炙)、桂枝、五味子、半夏。
失眠的原因有多種,上面各條簡單分析了較為常見的幾種情況。治療過程中還可以輔以簡單的按摩推拿,酌情選擇點壓十宣穴(幫助入睡)、神門穴、安眠穴、大陵穴、風池穴、風市穴、強間穴(助睡眠久)等等。
備用成方補注
異功散:人參、茯苓、白術、陳皮、甘草。
調(diào)胃承氣湯:大黃,甘草,芒硝。
小承氣湯:大黃、厚樸、 枳實。
大承氣湯:大黃、 厚樸、枳實、芒硝。
百合地黃湯:百合、生地黃。
溫膽湯:生姜、 生旱半夏、 陳皮、竹茹、枳殼、炙甘草。
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柏子仁、當歸、天冬、麥冬、生地、人參、丹參、玄參、茯苓、五味子、遠志肉、桔梗 。
茯菟丸:菟絲子 白茯苓 石蓮子(去殼)。
導痰湯:制半夏、橘紅、茯苓、枳實(麩炒)、南星、 甘草、姜。
五福飲:人參、熟地、當歸、白術、炙甘草。
七福飲:人參、熟地、當歸、白術、炙甘草、棗仁、遠志。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