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父母都錯誤的看待黃疸
在珠海市母乳喂養(yǎng)促進會為期12天的孕產哺育顧問培訓中,學員們在慈心園臺灣月子會所接受嬰兒急救和撫觸的實操。當時授課的臺灣護理長給大家播放了一段臺灣兒科醫(yī)生的專訪,內容大致是:經(jīng)過多年的科學研究,黃疸其實是新生兒具有抗氧化保護作用的積極正常的表現(xiàn)。并不是部分醫(yī)生和家長們認為的出現(xiàn)了就立即要“消滅”的“壞人”。
在國際上,黃疸需要治療的數(shù)值也越來越寬松,從原來12就要去照藍光,到現(xiàn)在15甚至18之下都可以不用額外治療(會長聽后后悔的腸子都青了,愛女5歲了唯一打吊針抽血就是滿月黃疸13被要求住院,折騰了一個多星期確診生理性黃疸出院,滿滿的都是淚!),國際上對黃疸的認識也逐步的回歸理性。但是大陸的父母還停留在看到黃疸就“如臨大敵”,甚至母嬰分離導致母乳喂養(yǎng)失敗和障礙。下面就讓我們認真看看臺灣劉博士的文章,更多的了解黃疸吧!
劉美芳博士(臺灣)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博士 臺北醫(yī)學大學 兼任講師 慈心園臺灣月子會所 護理總監(jiān)
為什么新生兒會有黃疸? 大多數(shù)的新生兒會在出生后2-3天出現(xiàn)黃疸,但絕大部分都是生理性黃疸(含母乳性黃疸),很多父母看到黃疸就膽戰(zhàn)心驚,卻不知道這是正常嬰兒的正常反應,并不是需要特別擔心的問題。黃疸的形成是因為新生兒有較多的紅血球數(shù)目,而且他們紅血球的壽命70-90天,又比成人的120天短,紅血球被破壞后經(jīng)一連串反應后產生膽紅素,就會引起黃疸,皮膚、眼白等處就會發(fā)黃。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是因為病理性的問題導致黃疸,比如膽道閉鎖,先天性肝炎、甲狀腺功能低下,泌尿道感染。如何分辨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接著看下文。 膽紅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少量的存在體內反而對新生兒是有益的,所以黃疸數(shù)值只要不超過255μmol/L(15mg/dl)是不需要特別去治療。 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即為正常的生理性黃疸。但介於12 mg/dl ~15 mg/dl的黃疸,孩子除了皮膚黃染外,但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沒有多大影響的情況下,一般在一個月內癥狀就會自動消除(也有一些孩子會持續(xù)更久),都不需要太過著急與治療。 怕黃疸影響大腦? 我個人在臺灣新生兒加護病房20多年,還沒遇見過因為黃疸過高而導致寶寶核黃疸的個案,可見出現(xiàn)的機率非常小。 其實大多數(shù)的父母只要聽到寶寶出現(xiàn)黃疸了,都會很擔心,擔心寶寶會因為黃疸未及時治療,造成腦性癱瘓、智能障礙,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膽紅素濃度達到大于425-510μmol/L(25-30mg/dl)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的。 多少才叫做正常呢?在國內一般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即為正常的生理性黃疸,其實約10年前國外研究報告就指出,如果純母乳喂養(yǎng)的血清膽紅素大于300μmol/L(17.5mg/dl);配方奶喂養(yǎng)的血清膽紅素大于255μmol/L(15.0mg/dl)時,才需要進一步治療,2014年更有研究指出,新生兒出生4天后若血清膽紅素要大于306μmol/L(18mg/dl),才需治療,所以國內的醫(yī)療,對于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是相對激進,還沒跟上國際標準和水平,目前國外和臺灣都是根據(jù)以上標準對新生兒黃疸進行治療的。 黃疸的寶寶不需要停母乳! 少數(shù)母乳喂養(yǎng)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在國內很多醫(yī)生,會要求媽媽停喂母乳,但要強調的是除非血清膽紅素大于306μmol/L(18mg/dl),才需要暫時停喂,因為如果暫停哺乳48小時,膽紅素就能明顯下降達50%,所以停喂48小時后可以再繼續(xù)哺喂母乳,只要增加喂母乳次數(shù)及奶量,增加寶寶排便次數(shù)和量可降低黃疸。千萬不要因此而改喂配方奶。 新生兒黃疸需要哪些治療? 1. 照光治療 在大陸一般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即為正常的生理性黃疸,只需頻繁喂奶,能加速排便和代謝。但只要超過204μmol/L(12mg/dl)即建議照光治療,其實是不需要的,再次提出新的觀念,若根據(jù)最新的國外研究報告指出,血清膽紅素大于255μmol/L(15.0mg/dl)時,才需要進一步治療,也就是照藍光。 2. 茵梔黃 在國內醫(yī)生會建議不超過204μmol/L(12mg/dl),就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的新生兒服用茵梔黃加速黃疸消退,但茵梔黃,除了說明可以降低谷丙轉氨酶外,并沒有確切可以降低膽紅素而達到退黃疸的作用,而且只要是正常生理性黃疸,增加喂食促進排便,寶寶膽紅素自然能消退。所以常有爸媽問我到底需不需要吃茵梔黃呢?在國際的新生兒科學領域里,并沒有服用茵梔黃可以降黃疸的證據(jù)喔!另外對于G-6-P-D缺乏的寶寶(俗稱蠶豆癥),若服用茵梔黃則會有溶血現(xiàn)象,更會讓黃疸加重,也是必須要注意的。 新生兒黃疸回家該注意哪些呢? 老一輩的人可能會認為,把寶寶照日光燈或置于強烈太陽光下曝曬,可以讓黃疸消退,其實這樣做相當危險又無效的作法, 嬰兒可能會因強烈的光線傷及視力,也可能引起脫水休克。 在正常的日光燈下或于日光燈一般光線下觀察寶寶膚色比較準確,新生兒的黃疸大約是由臉部先開始,嚴重時膚色黃才會黃到身體與手腳。建議父母親用自己的手掌和寶寶的膚色相比,如果發(fā)現(xiàn)黃疸在身體軀干部份時,可以再觀察;如果膝蓋以下的皮膚也出現(xiàn)黃疸時,則應帶寶寶返院檢查膽紅素的數(shù)值。
總結:
雖然新生兒黃疸是需要關注的,但可以毋須過度擔心和緊張,畢竟國內對于黃疸值的界定,治療標準仍是高于國際的,所以若您的寶寶測到的數(shù)值是高于國內標準204μmol/L(12mg/dl)時,此篇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