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背楚附晉,這當然是楚國不能接受的,所以第二年(周簡王元年,晉景公十五年,楚共王六年,魯成公六年,前585年)秋天,楚共王便派令尹子重率軍伐鄭來了。
與邲之戰(zhàn)前拖了三個月才出兵救鄭不同,這一次晉國反應(yīng)迅速,中軍將欒書立即就率軍趕來了。兩軍相遇于繞角(今河南平頂山魯山縣東南),貌似要展開一場硬碰硬的較量,可實際上欒書卻并不打算交戰(zhàn),不知道是不是對十二年前邲之戰(zhàn)慘敗于楚仍然心有余悸,他遇到楚軍后的計劃竟然是撤軍——真不明白他興師動眾、千里迢迢的跑到鄭國來是為了什么。
本來在這一輪晉楚較量中楚國又要占上風了,可是由于一個叫析公臣的人對欒書說了一番話,局面卻又被扭轉(zhuǎn)了過來。這個析公臣本是楚國析縣的縣公,名字叫臣。楚莊王剛剛登基的那一年(周頃王六年,楚莊王元年,魯文公十四年,前613年),公子燮(xiè)和斗克(子儀)作亂被殺后,有人進讒言說析公臣事先知道二人之亂,他因此畏懼,跑到了晉國。
他都說了些什么呢?《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說:“析公曰:‘楚師輕窕,易震蕩也。若多鼓鈞聲,以夜軍之,楚師必遁?!狈g過來就是:楚軍浮躁不穩(wěn),軍心容易動搖。如果聚集大量軍鼓,以整齊的鼓點在夜里突然發(fā)動進攻,楚軍必然會逃走。欒書接受了這個實質(zhì)是虛張聲勢的計策,結(jié)果楚國人果然驚慌失措,“楚師宵潰。”
楚軍只是由于突然在夜間受到驚嚇才潰散的,實力并未受損,但即使是這樣,也已經(jīng)被搞得無心戀戰(zhàn),只好匆忙撤退了事。晉軍則乘勢侵入楚國的盟國蔡國。這個時候,雖然楚國的主力已經(jīng)回撤,但因為又有公子申和公子成率領(lǐng)申、息兩縣的駐軍趕來救蔡,與晉軍對峙在桑隧(今河南駐馬店確山縣東)這個地方,所以晉軍還不能逞心如意于蔡。它要想達到這個目的,還必須打敗楚國的這支偏師。
有了繞角“楚師宵潰”這碗酒墊底,晉軍的求戰(zhàn)欲望眼見著開始高漲起來,用《左傳·成公六年》的話來說就是“軍帥之欲戰(zhàn)者眾”。主帥欒書也有意順從眾議,擊敗這支楚軍。荀首、士燮(xiè)和韓厥勸他說:“我們是來救鄭國的,本來沒蔡國什么事,只是因為楚軍退去,我們才到了這里。這就是所謂的‘遷戮’,不怎么占理。而且,我們以正規(guī)的主力部隊跟楚國兩個縣的地方部隊作戰(zhàn),就算勝了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要是不幸還失敗了,那簡直就丟人丟到家了。不如別打了,咱們回家去吧。”
這說辭很有道理。反正鄭國已經(jīng)救下來了,出兵目的已經(jīng)達到,何必又節(jié)外生枝呢?而且,兩個巨人之間的較量往往不在一時一地,取得這么場無關(guān)痛癢的勝利對大局的確沒有什么影響,真不如早點班師回家??墒怯械览須w有道理,想要采納卻并沒有那么容易,因為當時欒書手下共有十一名將佐,不欲戰(zhàn)的只有荀首、士燮和韓厥三人,是明顯的少數(shù)。這不能不讓人想起邲之戰(zhàn)時的晉軍主帥荀林父。正是由于這位老先生不僅不能做部下的主,還讓部下做了他的主,才導致了晉軍的慘敗?,F(xiàn)在的欒書會聽取少數(shù)人的意見,并讓處于多數(shù)的主戰(zhàn)派聽他的嗎?
這除了取決于欒書的將威之外,還取決于他是否能拿出采納少數(shù)派意見的合理理由。對后一點,欒書給出了令人嘆服的答案。他說:“利益差不多的時候,應(yīng)當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可當利益相差懸殊的時候,就不該再拘執(zhí)于人數(shù)的多少,而應(yīng)該爭取更大的利益?,F(xiàn)在,荀首等三人的主張明顯利益更大,聽從他們的建議,不是應(yīng)該的事情嗎?”這理由大概也只有宋襄公那種“講仁義”的蠢貨才會反對,所以欒書的撤軍命令沒遇到任何阻力。鄭國背楚附晉后晉楚之間的第一次較量,就這樣以晉國略占上風落下了帷幕。
第二年(周簡王二年,晉景公十六年,楚共王七年,魯成公七年,前584年)春天,發(fā)生了一件看似不起眼,但其實關(guān)系重大的事,這便是吳國討伐郯(tán)國(今山東臨沂郯城縣一帶)事件。
吳國伐郯這件事本身沒有什么吸睛的地方,但由于它是吳國第一次主動參與中原爭霸,所以就具有了特殊的標志意義。它表明,此時的吳國已經(jīng)成長為一支值得重視的力量,只不過在當時似乎除了另一個從楚國投奔到晉國的大腦之外,還沒有誰有此敏感。
這個大腦屬于在晉齊鞌(ān)之戰(zhàn)時被楚共王派去出使齊國的申公巫臣(屈巫)。巫臣當年出使齊國之后就再也沒回楚國,而是帶著他仰慕已久的大美人夏姬跑到了晉國。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號稱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列女傳》說她一生“三為王后,七為夫人。公侯爭之,莫不迷惑失意”,是個妖艷狐媚的女人。楚國的司馬子反曾經(jīng)也想娶她,可是巫臣想要自己娶,便以夏姬是個不祥之人為由勸阻了子反,所以當巫臣自己竟然不怕不祥,帶著夏姬出奔之后,子反感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非常怨恨巫臣。
巫臣不僅得罪了楚國的二號實權(quán)派,而且還得罪了楚國的頭號實權(quán)派,所不同的是,他得罪司馬子反是出于一己私欲,得罪令尹子重卻是出于公忠體國。
那是在十年前的周定王十三年(楚莊王二十年,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在被圍長達九個月之后,宋國終于向楚國投降。子重自認為有功,便向楚莊王請求把申、呂之田賞賜給他。楚莊王本來都答應(yīng)他了,可是巫臣卻認為,申、呂兩邑是楚國在北方的重要屏障,其兵賦全賴周邊的田地供給,如果把這些田從兩邑剝離出去,那么這兩個邑也就無法維持下去,其后果就是“晉鄭必至于漢”,所以他勸楚莊王還是不要答應(yīng)子重為好。子重因此沒有得到申、呂之田,所以也非常怨恨巫臣。
這兩大實權(quán)人物共同怨恨一個人,會是什么后果呢?答案是,他們聯(lián)起手來屠殺了巫臣和夏姬留在楚國的族人,并且瓜分了他們的家產(chǎn)。巫臣在晉國聽說之后,派人送信給子重和子反說:“你們以邪惡奸佞、貪婪無厭侍奉國君,現(xiàn)在又濫殺無辜,我一定要使你們疲于奔命而死?!庇谑撬驎x景公提出了聯(lián)吳制楚的建議,并自薦做聯(lián)絡(luò)吳國的使臣——看來他的確是注意到了吳國崛起對晉楚兩國的意義。
跟中原諸國位于楚國的北方不同,吳國位于楚國的東方,如果吳國能加入到以晉國為首的中原陣營里來,楚國就會陷于兩線作戰(zhàn)之中。晉國自從崤之戰(zhàn)以后就長期陷在南楚西秦的夾擊中深受其害,此時又正為無法打破晉楚均勢而苦惱,自然深知獲得這么個幫手意味著什么,所以晉景公很痛快的就同意了巫臣的建議。
由于史料缺乏,我們不知道此時吳楚是什么關(guān)系【注】,因而也無法判斷巫臣這次聯(lián)吳制楚的難度有多大。不過,不管這個難度有多大,巫臣都成功的克服了它,晉吳聯(lián)盟正式結(jié)成,晉楚爭霸也隨之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注】十七年前(周定王六年,楚莊王十三年,魯宣公八年,前601年),當楚莊王伐滅舒蓼(liǎo),把楚國東部邊界擴展到今天安徽合肥附近的時候,曾經(jīng)“盟吳越而還”,但這說明不了什么問題,因為時間畢竟已經(jīng)過去了那么久,在那個風云激蕩的年代,這個盟約是不是仍然被信守,實在是件不好說的事。不過,鑒于吳國春天時的動作是北向伐郯,而不是西向侵楚,也許我們可以猜測吳楚此時至少是和平關(guān)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