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群講座稿003:《論語·學(xué)而》003(2015.02.10)
【特此說明:年前《論語》只講此一次,年后正月十一日繼續(xù)《詩經(jīng)》講座,正月十三日繼續(xù)《論語》講座。感謝長期以來,各位群友、管理員、群主的支持和參與!預(yù)祝大家新春吉祥如意!闔家安康!】
【群友好!今有128個群共學(xué)《論語》。禮聞來學(xué),不聞往教;此為君子之道,非小人之說,因此,應(yīng)邀方來,不喜則去;愿學(xué)者來,不愿者避。非欲為師,但愿共學(xué)。使用文言作解,為使共學(xué)朋友將來能自己讀懂經(jīng)典注解。本次文稿已發(fā)到我空間日志(QQ號:121893048?!?br>【群友有問,發(fā)我小窗,講座后逐一作答,群中不做任何答復(fù)。不再接受其他群邀請,若有愿共學(xué)者,請自行安排轉(zhuǎn)帖,可收集提問,發(fā)給我個人。文稿可到我“空間日志”復(fù)制。不爭論,不辯論,不閑聊;有問題,請直接說明,不要僅僅打招呼。無禮不答。沒人聽的群,歡迎退出?!?br>⒈4曾(zeng1 音增)子曰:“吾日三省(xing3 音腥)吾身:為(wei4 音位)人謀而不忠乎?與(yu3 音羽)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an2 音船)不習(xí)乎?”
【1】曾子者,孔子弟子,孔門四圣之宗圣,諱參(音申),字子輿,人尊稱之為曾子。曾子之父諱點(diǎn),字子皙(音息)。曾子學(xué)于孔子,傳于述圣子思子,子思子傳于亞圣孟子。由此可知,四圣之中,復(fù)圣顏?zhàn)訜o著述,而曾子為一圣,述圣及亞圣皆出曾子所傳。
《大學(xué)》為初學(xué)進(jìn)德之次序,《孝經(jīng)》為先王所傳之大德要道,皆曾子親傳;《中庸》為孔門所傳之心法,乃子思子所傳,而子思子又受學(xué)于曾子,由此可知,《中庸》亦當(dāng)為曾子所傳。孟子受學(xué)于子思子,則曾子為孟子之師祖,孟子所學(xué)亦可謂曾子之再傳。
《論語》有夫子獨(dú)謂曾子“吾道一以貫之”。是故宗圣為傳之正宗。謝氏曰:“諸子之學(xué),皆出于圣人,其后愈遠(yuǎn)而愈失其真。獨(dú)曾子之學(xué),專用心于內(nèi),故傳之無弊,觀于子思孟子可見矣。惜乎!其嘉言善行,不盡傳于世也。其幸存而未泯者,學(xué)者其可不盡心乎!”
就學(xué)于圣人,所學(xué)為圣賢君子之道,若不切己,而或半信半疑,或旁觀評判,或鑒賞把玩,皆非為學(xué)之道。此章乃是曾子所傳自我省察功夫。“吾”字,乃曾子自謂。善學(xué)者,見賢思齊焉,見圣人之言而知敬畏。曾子如此,善學(xué)者當(dāng)以此自勉。
“日”謂“每日”?!叭闭撸^“忠、信、習(xí)”三者。《說文解字》曰:“省,視也。從眉省,從屮(che4 音徹)?!?,通識也?!倍斡癫孟壬唬骸笆≌撸煲?。察者,覈(同核)也。漢禁中謂之省中。(顏)師古曰:‘言入此中者皆當(dāng)察視,不可妄也?!?br>“吾身”者,謂曾子所省者,自身之心與自身之行,非以此評判他人。以“忠信習(xí)”責(zé)己,是修德之道,不以責(zé)己,而以責(zé)人,非修德之道也。朱子曰:“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為學(xué)之本矣?!?br>學(xué)習(xí)君子之道者,須先立志于君子之道。有志而弗行,行而不能誠篤,則是空言,且必不恒久?!熬觿?wù)本”,而“為學(xué)之本”則在于如此自省其身。真一道子先生嘗謂予曰:“人或急于求無為,而不知初必有為,而后可無為?!庇衷唬骸敖裰畬W(xué)儒講儒者眾矣,惜乎行者寥寥?!?br>省察是事后之事,一日將過則省察自身當(dāng)日之言行。一年將過則省察當(dāng)年之言行。省察之后,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然后能漸改過而自新、漸趨于完善。若不省察,則難免原地踏步或重復(fù)錯誤;若知過不改,則如身穿污衣而不換洗。
事后省察固然重要,更為重要者,在于事先之學(xué)習(xí)與修養(yǎng),在于做事之時忠誠而無所懈怠。忠誠而午所懈怠,尚且難免有差謬錯誤,自欺欺人、得過且過、應(yīng)付公事,則終究不能成器。至若妄言妄行,則必自誤誤人。人生一世,永無回頭之時。
【2】“為人謀”者,為他人出謀劃策之謂也。程伊川先生曰:“盡己之謂忠,以實(shí)之謂信?!背堂鞯老壬唬骸鞍l(fā)己自盡為忠,循物無違為信。”船山先生曰:“二程先生之語,乃以顯忠信之德,實(shí)實(shí)指出個下手處,非以之而釋忠信也?!?br>何謂“盡己”?“己”,由人之心而言?!墩f文解字》曰:“己,中宮也。”太極圖之“中宮”在于陰陽之中線,國之“中宮”在于京城,人身之“中宮”在于心?!氨M己”亦即“發(fā)己自盡”,亦即發(fā)心既誠且正,能盡自身誠正之心。
“為人謀”如何可謂“忠”?即在為他人出謀劃策之時,能盡自身誠正之心,無虛無枉,不顯不藏,方謂之忠。君子為人謀劃,視他人之事如己之事,不為討好人而巧言誘惑,不因擔(dān)心人不接受而偏離正心,不怕因擔(dān)當(dāng)責(zé)任而有所保留。
若釋“忠”字之義,則可參《說文解字》?!爸?,敬也。從心,中聲?!本凑撸棺约翰桓移埱?;“從心”,則必發(fā)乎心;“中聲”,則發(fā)心必合于禮義而無偏。是故“忠”必是己心所發(fā),非有求便可得,更非強(qiáng)迫所可得。若非誠心則非忠,若非正心則非君子。
【3
】“與朋友交”者,謂所交者為同門同志者,當(dāng)此之時,己必有信。所謂“以實(shí)之謂信”,程明道先生再解“以實(shí)”為“循物無違”?!靶拧币浴罢\”為本。此不言“誠”而言“實(shí)”,謂無虛無妄?!把铩闭?,因循事物之理;“無違”者,無所違逆于事物之理。
理者,于物則謂之理,于人則謂之禮。君子“與朋友交”,待人則以禮,處事則不違其理。他人或有不誠不實(shí)之時,而君子與朋友,必責(zé)己心之誠且實(shí),利害當(dāng)前則必以禮義?;蛴幸稍唬骸八瞬徽\實(shí),己寧受欺乎?他人無禮,己亦禮之乎?”
有此一疑,則已是“喻于利”;再者,既是“與朋友交”,若“喻于利”,豈能算是朋友?《大學(xué)》有言曰:“與國人交,止于信?!庇纱硕?,則國人之間亦須有信,而不止于朋友之間。然則朋友之外可無信乎?國人之外可無信乎?
天下大同,在于天下之人無不信。然而,天下之信須本于國人之信,國人之信須本于朋友之信,朋友之信須本于己身之誠而可信。己身之可信,其本在于誠。有誠未必人人信之,無誠則必不可信。明乎此,則以上之疑或可解。
【4】師授予弟子,謂之傳;弟子受之于師,此謂所傳?!皞鞑涣?xí)乎”之“傳”,所重在于師之所授。師既授之,弟子是否受之,在于弟子。身居弟子之位,于師所傳不聽不信,不足以謂之弟子;半信半疑,不成其為弟子;聽之信之而不習(xí),亦即華而不實(shí)。
曾子何以不由“學(xué)”與“成”而言,而由“習(xí)”而言?在“學(xué)”與“成”之間,“習(xí)”為中介。朱子曰:“習(xí),謂熟之于己?!甭勚趲熣撸恰笆熘诩骸眲t不能成。弟子之成,師之所望也;師之所望,弟子不敢不盡心竭力也。
荀子曰:“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贝搜皂毶魉济鞅?。弟子就學(xué)于師,非假借于師也;假借于師,則以師為工具,如此則必失為弟子之道。李斯、韓非學(xué)于荀子,而終違荀子之教,豈非必然?君子之學(xué),傳承道義,輔以成仁,非為成其私名私利也。
荀子又曰:“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此言可出于為師之口,而不可存之于弟子之心。顏曾思孟四圣,就學(xué)于孔子,所學(xué)所習(xí)者,道也;所志所成者,德也。“習(xí)”師之所“傳”,成己之德以使言行合于道也。“習(xí)”由行而言,“學(xué)”而不“習(xí)”,無以成“行”。
何晏先生解“傳不習(xí)乎”為“言凡所傳之事,得無素不講習(xí)而傳之”,是以“習(xí)”為“講習(xí)”,即“探究熟習(xí)”,卻又憑空增加“傳之”二字。然而,其可取者,在于可以此自警:所學(xué)未深究以自明,所學(xué)未自行,如此即欲“傳道”、“教學(xué)”,雖是好心,卻難免“妄傳”。
【5】曾子之言,不徑言“為人謀則忠,與朋友交則信,傳則習(xí)之”,如此徑言則是告誡他人之語,而非自省之言?!洞髮W(xué)》中曰:“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痹又允?,亦即善則“有諸己”、惡則“無諸己”。尹氏曰:“曾子守約,故動必求諸身?!?br>曾子之自省,非待有過有誤而后反省,而是先盡心于“忠、信、習(xí)”,如此省察,唯恐有所欠缺遺漏而已。曾子之修身謹(jǐn)嚴(yán),由此可見。吾儕讀曾子此言,若止于贊嘆曾子,而不“學(xué)而時習(xí)之”、“見賢思齊焉”,雖讀之而猶若未讀。
程子曰:“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若所學(xué)止于口耳之間,而不能融入于心,不能落實(shí)于言行,縱能背誦《十三經(jīng)》全文,縱然著作等身,又何所益哉?
經(jīng)典之言,無所茍且,讀者不宜輕輕放過。曾子所言“忠、信、習(xí)”,三者之序亦不可輕輕放過。朱子曰:“三者之序,則又以忠信為傳習(xí)之本也。”或言“忠恕”、“忠信”,或言“忠誠”、“忠貞”,無不以“忠”為首。
雖是為人而謀,忠則在吾;忠與不忠,均由吾定。智與能有高下之分,有忠則能盡其智能,且能不違正道。忠,德也,有德而后,其信則有本,有本則其信可恒久;有德而后,弟子可以誠心承師之教、習(xí)師之傳、成德達(dá)道。
⒈5子曰:“道(dao4 音到)千乘(sheng4 音剩)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br>【1】前四章,皆修身之事,此章忽而論治國之大法。治國固然需以律法、制度,而律法、制度之制訂、執(zhí)行,皆需人以為之。君子誠意正心以修身,而以此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道援天下,是行其義。圣人在天子之位,則必是王;在天子之位者能行王道,則必是圣人。
“道千乘之國”之“道”,“治理”之義也。治理之法,在于政教。政教者,政令與教化也。是故馬融先生曰:“道,謂為之政教?!彼^“為之政教”,意謂制訂、頒行政令與教化。“千乘之國”,或曰方圓三百余里,或曰方圓百里,戰(zhàn)車有千輛,大國也。
國有大小,而治國之道無大小。孟子嘗引孔子之言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比收?,正道也;不仁者,邪道也。人亦有二,君子與小人而已。君子之至,圣人也;小人之至,奸惡也。圣賢君子治國,必以正道。正道之法,在于“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p>
【2】包咸先生曰:“為國者,舉事必敬慎,與民必誠信?!贝四私狻熬词露拧敝Z?!盀閲摺保^治國之人。關(guān)乎國民之事,不可不敬,不可不慎。待民之心,不可不誠,不可不信。朱子曰:“敬者,主一無適之謂。敬事而信者,敬其事而信于民也?!?br>何謂“主一無適”?一心一意、無所分心。此為“敬”之本。有“一心一意”為其“主”,則可統(tǒng)攝眾事而不偏,不為外事外物而分心,則是守護(hù)此“主”而不離。由“敬”字之象而言,則為不使茍且。此為由“行”而立字。“主一”則不偏,“無適”則無茍且。
治國者敬其事,則缺失可少見。須知,治國者之失誤若差之毫厘,治國時則或許謬之千里,豈可有絲毫不敬哉?治國者無誠于民,則不信于民。上下異心,非惟國不可治,且是亡國之路。須知,國亡必有國民之傷亡隨之。
【3】包咸先生曰:“節(jié)用,不奢侈。國以民為本,故愛養(yǎng)之?!贝四私狻肮?jié)用而愛人”之語。朱子曰:“蓋侈用則傷財,傷財必至于害民。故愛民必先于節(jié)用?!鄙碳q象箸箕子憂,酒池肉林殷商滅。君臣奢侈則害民,全民奢侈則傷性害物。是故節(jié)用亦是愛人,愛人則不止于節(jié)用。
夫子曰:“仁者愛人。”此言“愛人”,非曰“愛民”?!皭勖瘛闭?,君也;“愛人”者,君子也?!懊瘛庇袊?,“人”無國界。然而,“人”雖無國界,亦須“推己及人”。佛教道教,教也,不論國界;儒,亦政亦教,既須愛民,亦須愛人。
【4】包咸先生曰:“作事使民,必以其時,不妨奪農(nóng)務(wù)?!贝四私狻笆姑褚詴r”之語。治國者必有使役其民之時,國必有君臣民,必有勞心、勞力之分。勞心者愛其民,勞力者方可安寧;勞心者虐其民,則是自取敗亡之道。
朱子曰:“時,謂農(nóng)隙之時。”此解甚為寬泛,不若“農(nóng)閑之時”。“隙”者,含農(nóng)忙季節(jié)短暫之閑暇;“閑”者,無農(nóng)事之時,如此方可“不違農(nóng)時”?!笆姑瘛奔炔豢擅?,“不違農(nóng)時”則亦可謂治國者“愛民”之舉措。
【5】程子曰:“此言至淺,然當(dāng)時諸侯果能此,亦足以治其國矣。圣人言雖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極,堯舜之治亦不過此。若常人之言近,則淺近而已矣?!苯?jīng)典之言,可淺可深,惟讀者之見有不同耳。
若能見其淺者,遵而行之,可如君子;若能見其深者,遵而行之,可如堯舜。惟有見淺則以為圣人之言不過如此,是必辱圣而終自辱;或有見深則知難而退,是必自誤或自棄。道君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贝耸堑谰畤@,圣人之嘆,為人間而嘆。
【今晚的講座,到此結(jié)束。謝謝各位群友和轉(zhuǎn)播的朋友,謝謝群主和管理員!各位群友若有疑問,敬請把問題發(fā)到我個人窗口,等待參考性答復(fù)。不再在各群窗口內(nèi)做答,謝絕閑聊和爭辯,無禮不答。如果是轉(zhuǎn)播,請轉(zhuǎn)播的朋友匯總各位群友的提問,發(fā)給宗來以作答復(fù)?!?br>今晚的講座文稿,請到“121893048”QQ空間的“日志”中去查看、閱讀。敬請不想繼續(xù)《詩經(jīng)》和《論語》兩個系列講座的群主,來信告知,以便停止在貴群播出,也可以直接把本人從貴群名單中移除,這樣既能避免宗來耗費(fèi)時間和精力,也能避免打擾貴群的群友?!?br>【特此說明:年前《論語》只講此一次,年后正月十一日繼續(xù)《詩經(jīng)》講座,正月十三日繼續(xù)《論語》講座。感謝長期以來,各位群友、管理員、群主的支持和參與!預(yù)祝大家新春吉祥如意!闔家安康!】再見!晚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