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人能聽懂的語言同他講話,你觸動的是他的大腦,用一個人的母語同他講話,你觸動的是他的心靈?!?/strong>
——南非國父納爾遜·曼德拉
常言道,“十里不同音”,語言不僅是信息的傳播媒介,還承載著我們對家鄉(xiāng)祖國的情感與回憶。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游子在外,一聲熟悉的鄉(xiāng)音便能喚起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墒侨缃瘢氵€會說方言嗎?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家鄉(xiāng)的方言正在被普通話所替代,廣西同樣不例外,雖為壯族自治區(qū),但通用的交際語依然是普通話,同時鄉(xiāng)村人口往城市發(fā)展,壯語的使用領域逐漸被縮小,樸實的壯語正在減少,很多壯族小朋友都已經(jīng)不知道什么是家鄉(xiāng)話,更聽不懂壯話。加上社會對壯語的偏見和刻板印象,讓很多壯族人也羞于啟齒,越來越少說母語。
劉敬柳
“我也說不清我是怎么愛上壯語、壯文的?!?/strong>
——劉敬柳 壯侗語言青年學者
慶幸的是,在廣西有這么一些人,仍然勇敢地在為傳承和傳播壯文而“奔走”。
劉敬柳,柳州漢族人,母語是桂柳州話。但他對壯語的研究可以說是功德無量。自初中開始,劉敬柳就對壯語著了迷。只要一有時間,他就去各個政府、企業(yè)單位門口抄寫人家單位門牌上的壯文,回到家再對著漢字一個字一個字地琢磨、研究。高中以后,壯語就成了劉敬柳的日常用語。
近幾年他走過廣西、廣東、貴州、云南、越南、泰國等地,深入田野,收集壯語文化,寫歌、出書、辦網(wǎng)站,為了壯文化研究他傾其所有,為的是也讓更多壯族貝儂(壯語親人、兄弟的意思)重新認識并喜歡上自己的民族文化。
劉敬柳與朋友建立的壯語公眾眾號——夢僚文化
在多年的田野調(diào)查中,讓他感觸最深的就是,“你無法想象我們在四川、云南、貴州甚至越南有多么受歡迎,我們和當?shù)氐呢悆z用同樣的語言交流,對酒當歌,那時你才能感受到一個民族的語言、風俗、文化是多么重要?!痹灸吧娜艘驗橥环N文化而親近,把酒言歡,大家共同為這種文化感到自豪,這種民族親和力讓他倍受感動。
壯族朋友視劉敬柳貝儂為榜樣,有朋友說到“漢族兄弟都尊重我們,我們?yōu)楹尾蛔宰鹱灾兀俊笆堑?,作為壯族人應該勇于將壯語傳承,讓孩子像自己當初那樣自然地掌握和享受母語的魅力,那樣他的胸懷會更寬廣,因為他的心中有更多可認識世界的工具?!彪m然時代在進步,民族在融合,但作為自己文化特色的方言不應該被我們淘汰。
視頻在其它平臺推出后,很多壯族網(wǎng)友也紛紛留言,支持母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