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壇,大家最熟知的是李白杜甫,但是要說唐朝“文壇宗主”,李白杜甫還不夠格。
真正能稱得上“文壇宗主”,非一人莫屬,他就是張九齡。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謚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后,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七歲知屬文,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始調校書郎。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yōu)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后,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一直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張九齡20歲鄉(xiāng)試及第,繼而進士后通過兩次制科考試后進入仕途。
在30年的仕途生涯中,朝廷上下皆聞“九齡風度”,尚正守直,辦事公允,在經(jīng)歷一系列坎坷后終被唐玄宗賞識擢升為宰相。
公元716年,張九齡稱病返回原籍,他上書唐玄宗開鑿大庾澄嶺新路,自己帶領當?shù)乜h吏翻山越嶺勘察路徑,百姓更是踴躍參與,按時按質按量修通了道路。
在宰相任上,張九齡敢言直諫,特別是在毫無學識、善于諂媚的李林甫當權后,常常在唐玄宗面前針鋒相對,漸漸越來越得不到皇帝歡心,被貶為荊州大都府長史。
唐玄宗罷張九齡,重用李林甫,標志著“開元之治”時代的結束。
張九齡被放逐朝廷后,唐玄宗經(jīng)常以“九齡風度”評判朝臣,每用人,必問:“風度能若九齡否?”
特別是張九齡在宰相任上,曾經(jīng)主張殺安祿山,但是唐玄宗不舍。在“安史之亂”中,唐玄宗避難四川,經(jīng)常痛哭流涕懷念張九齡。
做人做官的風骨加上文壇的成就,他提攜了多位唐朝詩人,包括王維、王昌齡,孟浩然等。同時,張九齡的詩作承前啟后,開創(chuàng)了感懷為主、兼吟山水的五古體,充滿高古情懷。
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詩風清淡,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有《曲江集》。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為張說所獎掖和拔擢,張說去世后,他又于開元二十一年輔佐玄宗為宰相。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后一個名相,他深為時人所敬仰,王維、杜甫都作有頌美他的詩篇。他曾辟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王維為右拾遺;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獻給他,未能如愿,晚年追憶,猶覺得可惜。
唐代名相張九齡,自幼天資聰慧,才智過人,五六歲便能吟詩作對,一時人稱神童。七歲那年春天,張九齡隨家人游寶林寺。寶林寺是名剎,香火鼎盛,風景秀麗,游客如云。張九齡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忽報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員進香朝拜。殿前香客趕忙回避。張九齡把進寺前折的桃花藏于袖中,若無其事地看著太守隨從擺弄供品,沒有一點害怕的樣子。太守見九齡活潑天真十分可愛,想試試他的才氣如何。便問:“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個對子,若對上,就給你供果吃?!睆埦琵g信口道:“好呀?!碧卦缫芽匆娋琵g袖藏桃花,就出了個上聯(lián)“白面書生袖里暗藏春色”。
張九齡接口應道:“黃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碧厮尖?,這小孩真是個神童,再考考他。又出一對“一位童子,攀龍攀鳳攀丹桂”,張九齡猛一抬頭,正對面前三尊大佛像,觸景生情,便應“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碧嘏c隨從無不驚嘆:此子日后定非等閑之輩。
張九齡拿著太守賞給的供果去后面玩,被一和尚看見,以為他偷吃供果。張九齡說是太守賞賜的,和尚不信:“憑什么說太守給你的?”張九齡訴說原委。和尚好生奇怪,便讓張九齡說太守出的對子。張九齡念出太守上聯(lián),和尚又問“那你又是怎應對的。”張九齡靈機一動,便說我對的下聯(lián)是:“滿寺和尚,偷豬偷狗偷青菜。”和尚一聽下聯(lián),心頭一驚,便拔腳要追太守去說個明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