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連載(38)
第五章 中國人民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
(三)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還因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能夠與馬克思主義相融合。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能夠與馬克思主義相融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原因之一,馬克思主義是在借鑒和汲取人類一切文明成果、包括中華文明的基礎上產生并不斷豐富發(fā)展自己的。
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紀40年代創(chuàng)立的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開放的科學思想體系。其三個來源繼承了前人優(yōu)秀思想成果、主要是當時人類三個最先進國家——德國、英國和法國的三種思潮,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批判地繼承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德國古典哲學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是在批判地繼承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的英國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在批判地繼承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
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這三種思潮,與發(fā)生在18世紀的啟蒙運動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啟蒙運動覆蓋了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各個知識領域,為美國獨立戰(zhàn)爭與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導致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然而,啟蒙運動又深受16、17世紀“東學西漸”的影響。16世紀,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用拉丁文翻譯朱熹注的《四書》以后,“中國熱”隨之在歐洲興起,“中國學”也正式登堂入室成為歐洲的顯學。16世紀末,西班牙人門多薩寫的《中華大帝國史》一書,是西方第一本全面介紹中國歷史、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經(jīng)濟概況的著作,在歐洲引起轟動。其時,《周易》、《老子》、《論語》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也相繼翻譯介紹到歐洲,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東學西漸”。 18世紀,歐洲近代的先進科學文化成果傳播到中國,掀起“西學東漸”的熱潮,對中國文化產生了積極影響。這種“理論旅行”的文化現(xiàn)象生動地說明,文明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取向,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推動了人類的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
“東學西漸”對歐洲思想界的影響,從法國啟蒙思想的代表人物伏爾泰的一句名言可見一斑。伏爾泰說:“我們不能像中國人一樣,這真是大不幸。”中國的哲學和文化為什么會使啟蒙思想家們趨之若鶩呢?因為啟蒙運動是一場反封建、反教會、反神學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中國思想中的理性主義和無神論思想與之極為合拍。朱謙之先生在他的傾心力作《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中,比較了中國思想在當時英、德、法三國所產生影響的異同。法國的百科全書派強調其中的唯物論和無神論,認為中國哲學中的“理”與基督教的“神”完全不同。德國以萊布尼茨為代表的思想家則將孔子看成是辯證法論者、觀念論者。而英國人所見的更多是中國游記作品,中國思想的影響更多體現(xiàn)在重農學派的觀念中,認為中國本于道德和政治一致的制度架構是理想政治。“在某些人眼里,‘中國’變成18世紀歐洲的理想國家,中國的孔子變成18世紀歐洲思想界的目標之一,孔子的哲學理性觀也成為當時進步思想的來源之一,其影響遂及于法、德、英各國,雖然各國所受影響不同,而要之以異端的孔子作為他們反對宗教主張哲學的護身牌,卻是一致的?!?/span>(《朱謙之.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據(jù)考證,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一首流行歌曲中,唱的是“中國是一塊可愛的地方,他一定會使你喜歡?!?nbsp;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歷史教授、《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先生這樣評價說:“17世紀和18世紀初葉,中國對歐洲的影響比歐洲對中國的影響大得多。西方人得知中國的歷史、藝術、哲學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中國由于其孔子的倫理體系、為政府部門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對學問而不是對作戰(zhàn)本領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業(yè)藝品如瓷器、絲綢和漆器等,開始被推舉為模范文明。”
進入19世紀,歐洲正值資本主義的強勢擴張年代,而中國的清朝政府卻江河日下,危機四伏,一片腐敗衰落的樣子。西方人和中國的直接交往日益增多,理想化的中國在他們心中逐漸化為泡影。西方興起的種族主義試圖從體格人類學上論證中國人是所謂“劣等民族”,加之“黃禍論”重新抬頭,中國在西方完全成了負面形象,“東方主義”淡出他們的視線,而為“西方主義”所取代。近代以來中國的一些學者也從“西方主義”立場審視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認為中國處處不如人。到了20世紀初,否定傳統(tǒng)文化、否定孔子、提倡"全盤西化"的觀點興盛起來,其影響所及直至今日。這樣,持續(xù)兩個多世紀的“東學西漸”歷史,就被人們遺忘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崛起和中國人自信心的增強,引發(fā)了“國學熱”的持續(xù)升溫,塵封400多年的“東學西漸”現(xiàn)象在學術界引起了相當程度的重視。朱謙之先生寫作于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如今也“熱”了起來。學界泰斗季羨林先生提出,"全盤西化"和文化交流有聯(lián)系。我們不能只講西化,不講"東化"。不能只重視"西學東漸",而忽視"東學西漸"。鑒于此,季羨林先生組織出版了一套《東方文化集成》,還和王寧主編了一套《東學西漸叢書》。從這套叢書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元16、17世紀以前的歐洲,在文明的發(fā)展中與中國有多么大的差距。而他們向中國文明的學習,與后來中國人接受歐洲文明的順序是相似的,即先從科學技術開始,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價值觀、思想和道德,再就是哲學,進而是對中國社會制度的理性思考。
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允熠先生等一些學者在探究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能在中國扎根的問題時,也追溯到“東學西漸”的歷史。在“關于16至18世紀之‘中學西漸’的反思”中,張允熠先生認為,近代以來,雖然“東方主義”已經(jīng)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啟蒙運動和思想解放的歷史使命畢竟已經(jīng)完成,從萊布尼茨到黑格爾所看重的中國哲學‘原則’融入了歐洲哲學的精髓之中,這一切并不因‘西方主義’的面紗而被遮蔽。”
綜合張允熠等有關學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對馬克思主義產生和發(fā)展有過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啟蒙思想家,大多都受到過中國文化的影響。說“中國哲學‘原則’融入了歐洲哲學的精髓之中”,一點都不為過。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無神論者、百科全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霍爾巴赫,在他的《自然體系》一書中直接攻擊基督教主張的“神”,主張從宗教桎梏中解放人類。他所提出的“自然的體系”,就是無神論思想。他在《健全的思想--或和超自然觀念對立的自然觀念》一書中,以中國為例強調,道德的建立并不需要宗教,人們應該擁抱理性和道德而擯棄宗教。他贊美中國的道德和政治體系,認為道德和政治相結合,是治理國家的理想形式。
《百科全書》主編、法國啟蒙運動卓越的領袖之一狄德羅,是一位著名的唯物論者,信仰人的理性,認為理性加上感官體驗可以增進人的知識和幸福。狄德羅雖然對中國歷史是否真的那么古老有懷疑,但他承認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文明,認為“中華帝國出現(xiàn)的年代與大洪水的年代是非常近的”,這是一個“舉世公認”的優(yōu)點。狄德羅認可中國政治思想制度的合理性,他在《百科全書》中對中國下的結論是:“人們一致認為,中華民族優(yōu)于亞洲其他民族,因為他們的歷史悠久,精神高尚,藝術精湛,才智出眾,政治清明,還具有哲學素養(yǎng)。在以上各方面,根據(jù)某些人的看法,他們甚至可以和歐洲文明最發(fā)達的國家相媲美?!保ā秵⒚蓵r代歐洲的中國觀》,第231頁)狄德羅贊美孔子學說,認為他的學說證明,只需要以“理性”便可以天下大治。弦外之音是表達了他對基督教的否定。他認為孔子不談奇跡,不談靈感,不脫離倫理學政治學的范圍。他根據(jù)耶穌會士提供的對中國文化的介紹,勾勒出了簡單的中國哲學發(fā)展史,把從《易經(jīng)》到明末清初的中國哲學分為三個階段:古代哲學、中世紀哲學(以歐洲時代看)、現(xiàn)代哲學。在古代哲學中,他介紹了五經(jīng)(《書經(jīng)》、《詩經(jīng)》、《易經(jīng)》、《春秋》、《禮記》)的主要內容,介紹了老子、孔子等百家爭鳴的哲人時代。對孔子,他給出了明顯高出同時代思想家的評價,認為孔子研究的是人和風俗,而不是自然及其起因,孔子的哲學是中國人長期信奉的主流哲學。他也提到了孟子,肯定了他的機敏和雄辯。
德國哲學家、數(shù)學家,被譽為17世紀亞里士多德的萊布尼茨,受到中國八卦圖的影響而發(fā)明了二進制。1687年,耶穌會士柏應理出版了《中國哲學家孔子》一書,其中共計13頁對伏羲八卦圖做了介紹,書中配有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位圖及文王六十四卦圖。而萊布尼茨于《中國哲學家孔子》出版的當年,就閱讀了這本書。他評價孔子說:“這位哲學家超越了我們所知道的幾乎全部希臘哲學的時代,他總有著熠熠閃光的思想和格言?!比R布尼茨對中國的科學、文化和哲學思想十分關注,是最早研究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的德國人。他認為中西相互之間應建立一種交流認識的新型關系,并為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畢生的努力,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萊布尼茨在《中國近況》一書的《緒論》中寫道:“全人類最偉大的文化和最發(fā)達的文明仿佛今天匯集在我們大陸的兩端,即匯集在歐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東方的歐洲——中國。”“中國這一文明古國與歐洲相比,面積相當,但人口數(shù)量則已超過”?!霸谌粘I钜约敖?jīng)驗地應付自然的技能方面,我們是不分伯仲的。我們雙方各自都具備通過相互交流使對方受益的技能。在思考的縝密和理性的思辨方面,顯然我們要略勝一籌”,但“在時間哲學,即在生活與人類實際方面的倫理以及治國學說方面,我們實在是相形見絀了”??档碌恼軐W思想深受萊布尼茨的影響。萊布尼茨開創(chuàng)的德國自然哲學經(jīng)過沃爾夫、康德、歌德到黑格爾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大量史實證明,近代歐洲哲學中的“理性”不僅來源于希臘,也來源于中國。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明確寫道:“中國人承認的基本原則為理性?!睔W洲學者們把中國哲學中的“天道”、“理”稱之為“自然律”,他們從歐洲固有的“理性”來接引、理解和吸收宋明理學中的“理”,把“自然律”詮釋為“理性”。在他們看來,孔子所說的天,就是自然;所說的天道,就是自然的道理;所說的順天而行,就是順應自然的道理來行。自然的道理,就是“理”。當然,中國哲學的“理性”與歐洲固有“理性”確有不同,歐洲人的“理性”始終沒有脫離“神性”。后來,敏銳的歐洲人從中國哲學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純粹理性”的東西。如德國古典哲學家謝林說:“我們一定能夠——以便回到我們的主題上來——在中國人的意識中找到一種上帝的替代物,更確切地說是一種原始神明的替代物?!薄敖?jīng)過宗教原則的徹底轉變和市俗化,中國人的意識完全避開了宗教過程,并在一開始即達到了其他民族經(jīng)過神話過程才能達到的純理性的境地?!笨档?/span>曾指出斯賓諾莎的“實體”取自于中國哲學家老子的“道”,尼采說康德是“哥尼斯堡的中國人”,馬克思則說黑格爾哲學跟中國哲學具有“共同點”。
英國哲學家、曾任倫敦圖書館館長、撰寫《十八世紀英國思想史》的史蒂芬爵士指出:自從非基督教的中國與歐洲發(fā)生聯(lián)系以后,才使得英國人對人類歷史有了正確的認識。他在《從中國人那里借來的議論》一文中寫到:“中國人不信基督教,但與基督教徒同樣地快樂。英國的自由思想家,信奉自然神權,全是用中國人的議論,向傳統(tǒng)的基督教徒進攻。休謨謂:‘孔子的門徒,是天地間最純正的自然神權的信徒?!纯芍?。歐洲自由思想家認為孔子的學說,是理性的結晶,智慧的寶庫。彼等攻擊基督教神學所持之理論,幾全為孔子的學說?!?nbsp;休謨是18世紀英國啟蒙運動以及西方哲學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從史蒂芬引用休謨的話中,可以看出當時英國自然神論的流行同法、德兩國一樣,也是吸收了中國思想的成分。
19世紀40年代以后,中國在鴉片戰(zhàn)爭中慘敗,國勢日衰,“中國熱”在歐洲開始退潮。但是,“中國熱”對歐洲思想界所造成的影響是深刻的,歐洲人關注“中國的唯物主義”或“中國的自然神論(自然的泛神論)”的遺風仍在。一些著名的歐洲學者仍然沒有放棄對中國的研究。張允熠先生舉例說:馬克思在談到笛卡兒學派和無神論思潮時說:“比埃爾·培爾不僅用懷疑論摧毀了形而上學,從而為在法國掌握唯物主義和健全理性的哲學打下了基礎,他還證明,由清一色的無神論者所組成的社會是可能存在的?!瘪R克思在這里所說的“清一色的無神論者所組成的社會”是接著培爾的話說的,就是指的中國。1850年1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所寫的《國際述評》中有一段話明確把中國哲學與黑格爾哲學相提并論,指出:“雖然中國的社會主義跟歐洲社會主義像中國哲學跟黑格爾哲學一樣具有共同之點,但是,有一點仍然是令人欣慰的,即世界上最古老最鞏固的帝國8年來在英國資產者的大批印花布影響之下已經(jīng)處于社會變革的前夕……”在《神圣家族》一書中,馬克思寫到:“如果黑格爾說,中國占主導地位的規(guī)定性是‘有’,印度占主導地位的規(guī)定性是‘無’等等,那么,絕對的批判就會‘十足地’附和黑格爾,并把現(xiàn)時代的特性歸結為‘非規(guī)定性’這個邏輯范疇,并且會更加十足地把‘非規(guī)定性’同‘有’和‘無’一樣列入思辨邏輯的第一章,即列入關于‘質’的第一章?!?nbsp;此處“思辨邏輯的第一章”指的是黑格爾《邏輯學》的第一章,中國的“有”即當時歐洲普遍認定的中國的唯物論哲學或朱熹理學,而印度的“無”則指源于印度佛教的唯心論哲學,在當時主要是中國的禪宗。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一直認為黑格爾哲學是對前輩唯物論和唯心論的“統(tǒng)一”或“形而上學的改裝”,他在同一篇文章的另一處寫道:“在黑格爾的體系中有三個因素:斯賓諾莎的實體,費希特的自我意識以及前兩個因素在黑格爾那里的必然的矛盾的統(tǒng)一,即絕對精神?!边@段話的句式和表達的意蘊跟上一段完全相同。不過,此處中國哲學的“有”變成了斯賓諾莎的“實體”,而佛教哲學的“無”換成了費希特的“自我意識”,黑格爾的“絕對理念”(絕對精神)正是“有”與“無”、“實體”與“意識”的統(tǒng)一。 我們還能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發(fā)現(xiàn)馬克思知曉《周易》中卦爻的畫法,表明他確實研究過中國哲學。
最早注意到19世紀歐洲哲學背景中的中國因素并把它跟馬克思聯(lián)系起來的,是英國著名科學家、皇家學會會員、學術院院士、中國科技史大師李約瑟先生。他十分明確地寫道:“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所以會共同接受共產主義的思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因為新儒學家(二程、朱熹)和辯證唯物主義在思想上是密切聯(lián)系的。換句話說,新儒學家這一思想體系代表著中國哲學思想發(fā)展的最高峰,它本身是唯物主義的,但不是機械唯物主義。實際上,它是對自然的一種有機的認識,一種綜合層次的理論,一種有機的自然主義?!崩罴s瑟斷言:“辯證唯物主義淵源于中國,由耶穌會士介紹到西歐,經(jīng)過馬克思主義者們一番科學化后,又回到了中國?!?/span>
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以后,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是勢所必然。這一融合過程從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之時就開始了,一百多年來盡管有曲折,但一直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主流。許多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心路歷程表明:正是儒家學說促使他們義無反顧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郭沫若在“五四”之后寫的一篇《馬克思進文廟》的小品文,惟妙惟肖地勾畫出中國早期共產主義者在文化心態(tài)上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