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是一種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建筑形式,最初是用以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經(jīng)、僧人遺體的場所,在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后,遂發(fā)展演變成為有著特定形式和風格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
常言道:“有塔便有寺”中國早期的佛教寺院大多是以“塔”為中心的。孤高聳天的佛塔,以它巨大超人的空間體量,打破傳統(tǒng)古典建筑平緩坦然的空間序列,是佛陀“涅磐”神圣的象征。今天小編就帶你看看中國著名古佛塔。
華嚴寺塔
華嚴寺塔,位于陜西長安區(qū)韋曲少陵原半坡華嚴寺內(nèi)。該寺建于唐貞觀年間,為華嚴宗發(fā)源地之一。 清乾隆年間因少陵原坡塌崩,殿宇被毀,現(xiàn)僅存磚塔兩座。東邊一座為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的墓塔,方形七層,高約13米,現(xiàn)移至陜西省博物館保存。西邊是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即澄觀)塔,六角五層,高約7米,塔上鑲有“大唐清涼國師妙覺之塔”刻石。
延安寶塔
延安寶塔,又稱嶺山寺塔,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山,始建于唐代,現(xiàn)為明代建筑。寶塔山上是欣賞延安城市風貌和黃土高原風光的絕妙觀景臺,登山觀景,可俯瞰革命圣地全貌。塔呈平面八角形,九層,高約44米,為樓閣式磚塔,現(xiàn)已成為延安市的標志性建筑,革命圣地的象征。
普救寺塔
普救寺塔,又名鶯鶯塔,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的普救寺內(nèi)。因為元代雜劇作家王實甫《西廂記》描述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而聞名天下。是與北京天壇回音壁、四川潼南石琴、河南三門峽蛤蟆塔齊名的我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青銅峽一百零八塔
青銅峽一百零八塔,中國古代大型喇嘛塔群。在寧夏青銅峽市青銅峽水庫西岸山坡上。塔自上而下按 1、3、3、5、5、7、9、11、13、15、17、19奇數(shù)錯落排列成12層,每層塔前用磚砌護墻一道,地面用磚鋪墁,構(gòu)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塔群,共 108座。始建年代不詳,從歷次修繕出土的西夏文帛畫、彩塑和彩繪圖案、題記等遺跡推測,該塔可能是西夏的遺構(gòu)。
泉州東西塔
泉州東西塔,泉州東西塔是鎮(zhèn)國塔、仁壽塔的合成,是中國現(xiàn)存最高的一對石塔,位于泉州市區(qū)西街泉州開元寺內(nèi)。鎮(zhèn)國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仁壽塔,始建于五代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東西塔歷經(jīng)風雨侵襲,地震搖撼,仍屹然挺立,表現(xiàn)了宋代泉州石構(gòu)建筑和石雕藝術(shù)的高度成就,是中國古代石構(gòu)建筑瑰寶。
北海白塔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市北海公園瓊?cè)A島上,建于清初順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標志性景點。上圓下方,富有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shè)有寶蓋、寶頂,并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磚木石混合結(jié)構(gòu),塔高35.9米,現(xiàn)已成為北京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雷峰塔
雷峰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邊的夕照山上,因白娘子的傳說而廣為人知。雷峰塔是由吳越國王錢俶為祈求國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舊雷峰塔已于1924年倒塌,重建的雷峰新塔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時的風格、設(shè)計和大小建造。
官渡金剛寶座塔
官渡金剛寶座塔,又稱妙湛寺塔,位于昆明東郊的古鎮(zhèn)官渡螺峰村。金剛塔為沙石所建,形制之奇,建工之精,堪稱國內(nèi)金剛寶座式塔中之上品。據(jù)典籍志書記載,金剛塔始建于明朝天順元年,次年落成。至今歷經(jīng)500多年的風雨滄桑,其塔雖為風蝕斑駁,但風骨依舊,傲然聳立。
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少林寺西約250米,是少林寺祖塋,由歷代高僧的墓塔組成,占地約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來歷代古塔230余座,是國內(nèi)最大的塔林,有磚、石和磚石混合結(jié)構(gòu)的各類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為清塔或時代不詳者。有單層單檐塔、單層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等,式樣繁多,造型各異,是綜合研究我國古代磚石建筑和雕刻藝術(shù)的寶庫。
北京天寧寺塔
北京天寧寺塔,位于北京市天寧寺內(nèi),天寧寺塔是一座密檐實心高塔,是北京現(xiàn)存著名的古塔。據(jù)梁思成考證應(yīng)為遼代所建,明、清兩代曾進行過多次修葺,天寧寺塔是北京城區(qū)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1988年隨著北京市西廂工程的竣工,天寧寺塔被修葺一新,并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京城的一道亮麗風景。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封鐵塔
開封鐵塔,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北門大街鐵塔公園的東半部,是園內(nèi)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點,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1961年中國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稱。據(jù)史料記載,開封鐵塔的前身是座木塔,位于開寶寺福勝院內(nèi),始建于太平興國七年,也說是公元982年,建成于宋太宗端拱二年,謂之福勝塔,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有金光出相輪,車駕臨幸,舍利乃見,因賜名靈感塔”,是宋太宗用來供奉吳越國進貢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西對蒼山應(yīng)樂峰,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為1500米。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當?shù)厝罕姺Q它為“文筆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級,為大理地區(qū)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南北小塔均為十級,高42.17米,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wèi)。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
釋迦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yīng)縣城西北佛宮寺內(nèi),俗稱應(yīng)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xiàn)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gòu)塔式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qū)。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jié)構(gòu)、無釘無鉚。塔內(nèi)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嵩岳寺內(nèi)。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原為宣武帝的離宮,后改建為佛教寺院;孝明帝正光元年改名“閑居寺”,并廣為增建,殿宇達千余間,僧眾700余人。隋文帝仁壽二年改名嵩岳寺,唐朝武則天和高宗游嵩山時,曾把嵩岳寺作為行宮。
報恩寺塔
蘇州報恩寺塔重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八角九層,磚身木檐,是南宋平江(即今蘇州)城內(nèi)重要一景,在《平江圖》碑中已經(jīng)刻出,現(xiàn)稱北寺塔,仍是蘇州城主要大街的重要對景。追溯歷史,報恩寺塔的起始時間應(yīng)該在陳宣帝的建德六年(577年)。
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杭州西湖之南,錢塘江畔月輪山上。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好的磚木結(jié)構(gòu)古塔之一。始建于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禪師為鎮(zhèn)江潮而創(chuàng)建,取佛教“六和敬”之義,命名為六和塔?,F(xiàn)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唐長安城安仁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郊)薦福寺內(nèi),又稱“薦福寺塔”,建于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志。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是唐代佛教建筑藝術(shù)遺產(chǎn),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融入漢族文化的標志性建筑。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nèi),又名“慈恩寺塔”。大雁塔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jié)晶的標志性建筑。
飛虹塔
飛虹塔位于山西洪洞縣東北部霍山的廣勝寺,始建于漢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F(xiàn)塔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歷時12年建成。僧侶在此建造了供奉佛祖真身舍利的阿育王塔,該塔是當時中國境內(nèi)十九座佛舍利塔之一。飛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國現(xiàn)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唯一留有工匠題款、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
舍利生生塔
舍利生生塔位于祠區(qū)南瑞,建于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舍利生生塔位于奉圣寺北的浮屠院中。據(jù)傳釋家牟尼圓寂后,其骨灰形成各色晶瑩的珠子,佛家稱“舍利子”,其中一粒埋于塔下,乾隆帝年重建此塔時,發(fā)現(xiàn)有許多舍利子,如今一粒變成千百粒,莫非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