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能醫(yī)學(xué)/
編者:李景白 校對者:李偵云
芩連芍藥湯 | 黃芩湯 | 芩連湯 |
黃芩45克 黃連20克 芍藥30克 炙甘草30克 大棗12枚 | 黃芩45克 大棗12枚 芍藥30克 甘草30克 | 黃芩36克 黃連30克 白芍30克 甘草15克 |
分兩次服 |
葛根芩連湯 | 白頭翁湯 |
葛根50克 黃芩36克 黃連30克 白芍36克 甘草15克 | 白頭翁45克 秦皮30克 黃芩36克 黃連30克 茯苓40克 澤瀉30克 白芍36克 甘草15克 |
分兩次服 | 病重日3服或日3夜1服 |
心下痞屬于胃炎,屬于胃里的病。五個瀉心湯都涉及胃、都涉及腸,是胃與腸的排異反應(yīng)。
到了腸炎,治方有:黃芩湯、黃芩加半夏生姜湯、葛根加半夏湯、芩連芍藥湯、白頭翁湯、白頭翁湯加芍藥,這些都是治腸的方子。對于常見多發(fā)的外源性疾病——排異的胃腸病,差不多就是這11張方子了(景白按:還有5張瀉心系列的方劑)。
發(fā)熱下利——黃芩湯。
發(fā)熱下利而嘔——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發(fā)熱而嘔——葛根加半夏湯。
發(fā)熱而嘔沒有下利——葛根湯加半夏生姜湯(因為沒有下利,不用芩連)。
發(fā)熱下利腹痛——芩連芍藥湯(下利是黃芩黃連,腹痛是芍藥甘草)。
發(fā)熱下利身痛——白頭翁湯。
發(fā)熱下利后重而渴——白頭翁湯加芍藥。
腸胃病急性的,都有心下痞、嘔、下利、后重、發(fā)熱、腹痛這幾個癥狀。嘔就是沒有物,有物叫吐。不排除有的人(比如他吃飽肚子還沒下去,就發(fā)病了)要吐出來,也沒說一定要吐。不要過度嚴(yán)格、把它切得那么準(zhǔn)。
因為下利,所以胃不容易有宿食。胃里沒東西,也就吐不出來,只是嘔。胃里有東西時若還老下利,胃里的東西也就下去了,也吐不出來。所以它用了個嘔,沒說吐。說吐的,連嘔字都不用,有的說噦,用字非常準(zhǔn)確。
腸炎、痢疾是外源性疾病。內(nèi)、外源性的辨別,一個是發(fā)熱,另一個是發(fā)渴。如果不是外源性疾病,絕不會發(fā)渴,也不會有發(fā)熱。不明顯的發(fā)熱、發(fā)渴,一定是有害的東西排不出去,排出去就好了。
凡是腸炎,如果去止瀉,必定發(fā)熱。若是腸炎而發(fā)熱的,去止瀉,必定會讓患者不能吃東西、不能喝水。這就是用對抗治療法的后果。不讓排,有害東西就出不去,食糜等沒有消化的東西大量腐敗、繁殖細(xì)菌,排異有障礙。所以本能系統(tǒng)就提高代謝,產(chǎn)生的熱要在體表散熱,這就是發(fā)熱的原因。
腸炎下利,用黃連、黃芩、白芍??梢约哟簏S,但必須看病勢。加白芍是因為肚子痛,肚子痛是因為腸子劇烈蠕動,再加上大黃,運動更劇烈,肚子還得痛。如果加上大黃,能痛痛快快地把異物排出去,也就好了,是這么個道理,就看你怎么考慮了??紤]到腸子劇烈運動、肚子痛,就加白芍。這時再加大黃,那白芍就白加了,更劇烈地運動,就更痛了,所以,別加了。幫他排出去了,就不痛了。白芍可以不加,癥狀劇烈,沒有用白芍的。用白芍的,都是治療肚子痛。大便有三回兩回的拉稀,這個可以用白芍。
比如,兩個人在飯館一起吃頓飯,一個回去難受,瀉了兩次排出去了,不得病。一個可能排8次也沒排干凈。沒能力排出去,就得生病。是因為不通,才20、30遍地排。病勢是不通,不是排個不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