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敏在摹古的路上,一路狂奔,至死不悔。
看王時敏作品的人,多數(shù)會覺得他的畫面目相近,較少新意。他自己主張摹古,曾自白道:“邇來畫道衰,古法漸湮,人多自出新意,謬種流傳,遂至邪詭不可救挽?!?/p>
話說得很重,畫道衰微,古法逐漸湮滅,以至?xí)r人創(chuàng)新種種,入了歪門邪道,詭譎不可治。憂心之甚,可見一斑。他自是想挽狂瀾于既倒,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味摹古,便是救治之法了么,恐怕也要打個問號。
王時敏 仿倪瓚山水圖軸 紙本水墨 縱八六·八厘米 橫三五·三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王時敏早年多摹古畫,均按宋元原跡臨寫而成,筆墨精細(xì)淡雅,已見臨摹功力。他竭力主張恢復(fù)古法,反對自出新意,此后也不改初衷。
故而筆墨含蓄,蒼潤松秀,渾厚清逸,構(gòu)圖較少變化。其畫在清代影響極大,王翚、吳歷及其孫王原祁均得其親授。
王時敏 仙山樓閣 軸
王時敏開創(chuàng)了山水畫的“婁東派”,與王鑒、王翚、王原祁并稱四王,外加惲壽平、吳歷合稱“清六家”。晚清婁東畫派代表畫家與評論家秦祖永在《桐陰論畫》中曾這樣評價他:“運腕虛靈,布墨神逸,隨意點刷,丘壑渾成”。
王時敏 長白山圖卷(局部)
王時敏 長白山圖卷(局部)
摹古而不泥古,學(xué)古而不囿于古,或許是一個太高的要求,多數(shù)畫家容易鉆進規(guī)矩法度的圈子里,出不來,或者,也不想出來了。
所以王時敏的畫很難與今人達(dá)到共鳴,要理解他,先要理解他的思想主張,其次才是他的畫。
王時敏落木寒泉 軸
在故宮文華殿正在展出的“清初四王”展上,筆者親見一位老先生看過王時敏的作品后,一臉嚴(yán)肅,厲聲與友人道,這一筆是米南宮,那一筆是黃公望,他自己的東西何在啊。
評價雖然苛刻,但也是一眼望過去的直接觀感,對于大多數(shù)觀眾而言,“清初四王”畢竟太冷門了。
王時敏 山水圖扇 金箋設(shè)色 縱一七·七厘米 橫五一·八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文華殿里不乏一臉懵的觀眾,何為四王不知,何為董巨不聞,遑論宋元四家。對于四王,確實需要一點有溫度的講解,來破除浮冰,化解成見,好好品一品真正的“四王山水”。
當(dāng)此之時,文藏特制作了一些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解讀音頻,以饗讀者。讓兩分鐘聽懂一幅畫,不再是奢望。
王時敏仿古山水冊
王時敏仿古山水冊
王時敏仿古山水冊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選一)
紙本水墨或設(shè)色 每開縱四四·五厘米 橫二九·七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冊為王時敏于順治九年(一六五二年)六十一歲為其婿吳世睿所作
(文 | 趙閃閃)
(音頻 | 李?。?/p>
(視頻剪輯 | 張晉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