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覺得濟南真的很像山東人民,質樸,熱情,卻又不善于張揚。所以,老是吃了不被理解的悶虧。就像今天的濟南,其實也早就在突飛猛進當中。它不需要別的,只需要一個人們真正認識它的機會。
——吾球商業(yè)地理
采寫|王千馬
主編|王千馬
圖片|網(wǎng)絡,侵刪
編輯| 大腰精+喲嚯
制作 | 粉紅女佩奇
濟南,因西漢初設立濟南郡而得名,顧名思義,濟水之南。而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為天下四瀆之一。但今天,濟水已不見,據(jù)說是因為黃河泛濫和奪道的緣故。橫在濟南頭頂上的,已換作黃河。
這也讓濟南呈現(xiàn)出南高北低,東西狹長的地形。它的南部,恰是泰山山脈(或余脈)傾斜的山區(qū)和丘陵——而歷山也就是今天的千佛山便是其中典型——這也讓它的底下多是一些可溶性石灰?guī)r,經(jīng)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形成大量地下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等到地表水滲入地下之后,它們便沿著這些通道由南而北潛流,穿城而過。但是這股自由奔放的力量很快便撞上了“北墻”。在濟南的城北,多為燕山期輝長巖——閃長巖侵入體,巖質堅硬,為不透水巖層。所以一方想奔跑,一方又不想放手,最后在濟南市區(qū)多個存在著裂縫的角落,于無聲處聽驚雷,噴涌而出,最后蔚然大觀。至今,濟南有泉池數(shù)百,包括趵突泉、黑虎泉在內(nèi)名泉七十有二。
所以,比起省會,讓濟南更得名的,是泉城。而且,還是獨一無二的泉城。因為相比較別處的泉水大多來自深山老林,高山深谷,濟南的泉水卻出自平疇。
今天的濟南,便有一條東西主要干道濼源大街。其“濼”,見于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紂)克東夷時甲骨文卜辭,即為趵突泉。從這里可以看出,關于濟南泉水的文獻記載可以上溯至3500多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也正因為“眾泉匯流”,便催生了與黃河南堤大致平行東流,在壽光羊角溝入海的小清河,以及今天濟南城中的一顆明珠,也是中國難得一見的泉水湖——大明湖。
有山有水的濟南,在三皇五帝時代,據(jù)說就有舜耕于歷山,《史記》中記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于壽丘。”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舜在歷山下種地,在菏澤捕魚,在定陶燒陶器,在曲阜做生意(當然此歷山是不是和舜耕的歷山劃等號,還存疑)。也正因為舜耕于歷山之下,所以濟南在齊國時擁有了自己的前身份:歷下。
今天的山東,簡稱魯。由于泰山,以及沂蒙山、五蓮山等魯中山脈的存在,將山東分成南北兩半,也讓山東在春秋戰(zhàn)國時自然形成了齊國和魯國兩大勢力。所以,今天的山東又稱為齊魯大地。其中齊國大致是今天的膠東魯中,首都臨淄,即今天的淄博。此地重商,出過范蠡、管仲這樣的經(jīng)商天才;魯國大致是今天的魯南,首都為出了大圣人孔子的曲阜。
盡管在《戰(zhàn)國策·齊策》中:“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比當時的歷下今天的濟南要風光得多,但位于魯中山地北麓東西大道西端,“西走趙、魏,北輸滄瀛,而川陸孔道,并會德州、臨清、濟寧之間”,且城北有濟水直通渤海,讓濟南也就此成為了兵家必爭、群雄逐鹿之地。
晉平公伐齊、韓信破齊,都曾戰(zhàn)于歷下。盡管濟南郡的首任郡治為章丘平陵城,但很快它就西遷至有著豐富水資源的歷下——其時的歷下,為西漢景帝時始設的歷城縣的縣治。直到1937年,歷城縣治從歷下遷出。它們都在濟南日后的城市化建設中,成為了中心城區(qū)。
與此同時,盡管算不上山東絕對的地理中心,但2600年的建城史還是使這里德重禮義、名士輩出、人才薈萃、文化積淀十分豐厚。唐朝詩人杜甫在“歷下亭”曾吟唱“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除了唐將秦叔寶,此地還誕生過“濟南二安”——曾在鎮(zhèn)江北固山上將欄桿拍遍,嘆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辛幼安(辛棄疾),以及寫過“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李易安(李清照)。而錚錚鐵骨的還有鐵鉉,他在面對朱棣南下發(fā)動靖難之役時,硬是守住了濟南城,逼得朱棣只能繞道而行。只是,秋后算賬,鐵鉉被處以磔刑。濟南人慕其忠烈,為他修祠紀念,即在大明湖畔。
這也讓濟南在明初濟南路改濟南府時,于省會爭奪戰(zhàn)中,擊敗臨淄和青州,擔起省府的角色?!按耸家??!迸c此同時,濟南開始大規(guī)模修繕府城城墻,將以前的土城內(nèi)外甕以磚石,改造為磚城,并設有濼源門(西門)、歷山門(南門,又名舜田門)、齊川門(東門)以及匯波門(北門,習稱北水門)共四門(清光緒時又增開了四個便門)。到清朝咸豐年間,為防止捻軍攻打濟南,又在府城之外再修一道城墻,是為圩子墻(該墻在同治四至六年被改筑為石墻)。盡管城北因為大明湖,在當時是沼澤地,所以獨缺北圩子墻,但內(nèi)外城墻的存在,還是讓濟南像俄羅斯套娃似的,被一層層保護起來。它也因此成為兵書上所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古代城防體系最發(fā)達的堅城。
【明時期濟南府地圖|來自網(wǎng)絡】
政治地位加上有安全感,讓位于交通要道的濟南,更是出現(xiàn)“遠方之貨至,富人爭市以博利”的景象。尤其是府衙所在的歷城縣,更是首屈一指的繁華之所。
這里除了濟南府署、歷城縣署之外,還有巡撫部院署、巡視鹽政行署、承宣布政使司署、都轉運使司署,以及皇子朱見潾(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次子)的德王府,“繁華熱鬧的CBD區(qū)域就分布在這府衙林立的老城區(qū)。大明湖附近形成了獨具文化特色的商業(yè)區(qū),經(jīng)營書籍、碑帖文具和古玩的店鋪比比皆是。而在居民集中的西關附近,則形成了各色商行,俗稱'五大行’,即中藥行、雜貨行、綢布行、鞋帽行、錢行……綢布行和鞋帽行不僅有濟南本土的商號,也有轉運自南方的精美貨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直到民國時期還長盛不衰的孟家'祥’字號?!保ā稘稀癈BD”史略》,徐敏,《濟南時報》2016年6月2日)
劉鶚到濟南時,選擇在小布政司街的“高升店”客棧住下。這也讓他在第二天很方便趕往大明湖參觀。他先是見到了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所建的歷下亭,以及鐵公祠,并于鐵公祠畔欣賞了“佛山倒影”。
次日,他又到南門內(nèi)看舜井,接著去歷山看舜耕之地,再去明湖居聽了一下午白妞、黑妞的說書……前前后后,他將自己在濟南待的三日,詳細地記錄于《老殘游記》中,從中一窺明清時期濟南那已然發(fā)達的社會氛圍。
不過,濟南的再進一步,還有待小弟青島的助推。1897年,位于黃海岸邊的青島被德國人割占——它們不僅讓青島變成了山東第二個對外開放的口岸,而且還試圖通過修建膠濟鐵路來控制整個山東,乃至華北。這樣一來,此前還只是個小漁島的青島,就此走上了山東乃至中國的歷史舞臺。
1902年,袁世凱的繼任者,已經(jīng)65歲的周馥,決定冒著山東之大不韙,打破青島自1897年被德國人占領的5年間,五任山東巡撫都不曾踏足以示割地之辱的“慣例”,而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訪問青島。
這一提議頗令同僚和當時的膠澳總督特魯泊驚訝,甚至被當時文人諷刺,但是他依舊這一年的11月,踏上了海風乍寒的青島。此時距離他成為山東巡撫,剛剛過去了4個月左右。
不得不說,我這位早年多年應試不中,后改投淮軍協(xié)助李鴻章興辦洋務三十余載的安徽老鄉(xiāng),有著令人驚嘆的格局,和世界觀。
周作人便記得自己在江南水師學堂時,北京練兵處要派學生出國去學海軍,叫各省選送,“我們便急起來行動,要求學堂里保送我們出去,一面又各自向各省當?shù)郎戏A請求……可是都如石沉大海,一去沒有消息。只有山東給了回電給學堂里?!蹦莻€時候他不知道山東巡撫是什么人,“就這一件事看來,可以說是勝于東南各省的大官遠甚了?!敝钡街莛ピ?904年9月升任兩江總督后,他才第一次見到他。
某種意義上,向青島學習屬于這位老鄉(xiāng)“一以貫之”的做法,當然,在周馥訪問青島的背后,其實也藏著其對濟南多年發(fā)展不前的擔憂。
盡管煙臺的開埠曾給濟南帶來了一股新風,如1875年,山東巡撫丁寶楨在城北濼口以東的新城創(chuàng)建了山東機器局,購買外國機器造起了洋槍洋炮。1898年,濟南設立了洋務局,專辦教案和洋務事宜。而山大的前身——山東大學堂也得以在1901年由袁世凱創(chuàng)辦。但是,周馥甫一上任,便發(fā)現(xiàn)在孔孟之道的源頭——大舜文化中成長起來,至今互稱“老師”的這座城市,到處彌漫著濃厚的“重儒輕商”之民風。
偌大的省城,每年的貿(mào)易額僅有數(shù)百萬兩,其經(jīng)濟地位在省內(nèi)非但比不上煙臺、青島等“約開商埠”城市,甚至也不及周村、濰縣、濟寧等地。
很難說這次青島之行為周馥找到解決濟南問題的答案,但是,看著一個昔日小漁村,蛻變成了商賈眾多,船流如織,店鋪林立的大埠,與暮氣沉沉的濟南氣氛大為不同,對他的觸動不能說不深。“受到德國人經(jīng)營理念的啟發(fā),提出了一項與德國人'相維相制,而因以觀摩受益’的新政策,有力地促進了濟南的改革與開放,成為清末濟南走向現(xiàn)代化起步的一塊里程碑?!保ā稘祥_埠與對德國文明的“觀摩受益”》,王守中,《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12年5月21日)
在濟南短短兩年多時間內(nèi),周馥遵循其前任袁世凱提出的“新政”,力主除舊布新, 扶持農(nóng)桑和手工業(yè)。他在濟南設立了工藝局、樹藝公司、桑蠶總局、繅絲廠、染織廠、志誠磚瓦廠、金啟泰鐵工廠、濟和機器公司以及一家銀行。
更重要的是,出于發(fā)展?jié)系男枰约按蚱频聡说膭萘Ψ秶?,他還趕在膠濟鐵路通車之前,與時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袁世凱聯(lián)名上奏,請求在本已是黃河、小清河碼頭,又即將成為津浦鐵路(前為津鎮(zhèn)鐵路)與膠濟鐵路樞紐的交通重鎮(zhèn)——濟南,開設通商口岸,“以期中外咸受利益。”
這份奏折對濟南的發(fā)展居功至偉,隨著膠濟鐵路開通,濟南也開埠了。所以老濟南流傳著一句話,叫“火車來,商埠開”。但因為缺錢,導致商埠的建設磕磕絆絆。隆重的開埠典禮,則要等到1906年1月10日。只可惜的是,此時的周馥已調(diào)任兩江總督,在開埠典禮上出盡風頭的,則是楊士驤。
毫無疑問,商埠自然是依火車站而建。當年的膠濟鐵路濟南車站,位于濟南老城外,也就是今天的濟南經(jīng)一路。其于1904年修建,19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和它相距數(shù)百米的則是津浦鐵路濟南站。因統(tǒng)轄權不同,兩條鐵路在濟南匯而未交。
“膠濟鐵路濟南站見證了那個時期中國人南下逃亡、不想當亡國奴的一個過程。當年,梁實秋、沈從文、梁思成、林徽因等知名作家、學者都是如此取道天津,乘船至煙臺或青島后,沿膠濟鐵路到濟南,再轉津浦鐵路南下逃亡?!保ā赌z濟鐵路濟南站:從火車站到博物館》, 錢歡青,新黃河客戶端2021年10月)直到日軍于1938年占領山東,為了侵華需要,將鐵路原來的線路管理模式改成了區(qū)域管理模式,將這兩座濟南站合二為一。至1940年改造完成,從此津浦鐵路濟南站成為唯一的濟南站,而膠濟鐵路濟南站則被改建成了鐵路辦公用房。但讓人遺憾的是,這座帶有濃郁德國風情的老式火車站,在1992年被拆,原址上建了新的濟南站——它也因此成為我自皖來魯后認識濟南的第一眼。倒是膠濟鐵路濟南站卻留了下來,在今天變身膠濟鐵路博物館。
【津浦鐵路濟南站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來自網(wǎng)絡】
也正是鐵路帶來的人流、物流,讓商埠區(qū)在短短十年內(nèi),逐步形成了以老火車站為半徑軸心,以此向東南西三面輻射,進而向外擴展的格局。
1908年9月,一條平行于膠濟鐵路的時髦“大馬路”應運而生——其東起十王殿,西至北大槐樹,北臨膠濟鐵路。這是濟南歷史上的第一條馬路,也是第一條新概念馬路,“因為清末以前的濟南,過去只有官道、街道和石板路,都很狹窄。即便長清官道,也只是能并排三輛馬車的夯實土路,況且過去的馬車寬不過六尺(2米)。濟南開商埠后修建的第一條馬路,其寬度就超過了濟南府歷史上任何一條官道,成為商埠開發(fā)的奠基之作,”它也成為濟南人出西關走北店子過黃河去東昌府的重要商道。而在十王殿舊址,還有座正沖館驛街的歐式古樓,“1908年建成,最早是津浦鐵路北段總局濟南辦事處,名喚津浦鐵路賓館。上世紀初孫中山、蔣介石、胡適等政教要人都曾在此下榻?!保ā栋倌杲?jīng)一路:創(chuàng)下多個“濟南第一”的大馬路》,黃鴻河,濟南發(fā)布客戶端2021年1月5日)
但這條創(chuàng)下了無數(shù)個第一的大馬路,顯然不是濟南唯一的現(xiàn)代景觀。日后,二馬路、三馬路……也相繼修成,原先的小商埠驟然變大,進而約定俗成,口語中干脆將它們換稱為一大馬路、二大馬路、三大馬路……直到八大馬路。后來又改為經(jīng)一路、經(jīng)二路……相應的,南北向的馬路則以“緯”打頭。最終,商埠形成了以經(jīng)二路為東西主線,以緯二路和緯四路為南北支架的新城區(qū)格局。
【彩照再現(xiàn)繁華的“二大馬路”|來自網(wǎng)絡】
一根虹吸的巨泵也因此啟動。城北黃河水運碼頭濼口古鎮(zhèn)因此衰敗,老城里也“財神爺搬家”,向西流入商埠。今天位于濟南天橋區(qū)的官扎營后街一度成了繁盛的糧食交易中心。其中的成豐面粉廠也成了濟南第一高。
為了連接城區(qū)和商埠,濟南還在圩子墻永鎮(zhèn)門(又稱迎仙橋圩子門,位于今順河街英賢橋附近)與永綏門(又稱桿石橋圩子門,位于今桿石橋東)之間增開了普利門,取“普遍得利”的意思。原為小胡同的柴家巷也因此野雞變鳳凰,改名普利街。
【繁榮的普利街|來自網(wǎng)絡】
因為其西接商埠的東西主干道———經(jīng)二路, 東經(jīng)估衣市街(今共青團路)與西門相通,一時間群商畢至,擴街蓋起了不少二層洋樓和無數(shù)鋪面,其中就包括普華鞋店、贊玉堂、泰康食物店、治香樓百貨店、老茂生糖果莊、裕興顏料公司、大生東雜貨店等老字號,其繁華程度并不亞于現(xiàn)在的泉城路。
它的存在,使得濟南這座典型的單一的封閉型內(nèi)陸城市,逐步發(fā)展成為老城與商埠并重,政治、文化和交通、商貿(mào)并舉的現(xiàn)代“雙核”城市。濟南的城市面積由此擴大。與此同時,濟南的“人氣”變得更加旺盛。
看到一篇文章說,1904年開埠之前,坐船、坐馬車、騎毛驢進入濟南的洋人外僑不過360人?;疖囬_通后的1918年,濟南德、日、英、美、法外僑增至1005人,到1932年則超過了1萬人。而此時濟南人口也較開埠之前翻了一番,增至近40萬人。濟南能在2021年被國家認定為“特大城市”——它的基礎就是從這時開始打下的。
盡管老袁開歷史倒車被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但他對濟南乃至整個山東的一系列作為,還是不能因人廢事——除了它改變了濟南的城市格局、推動濟南的城市化進程,并改變了濟南市民的生活方式,還在于這次的開埠,雖然對洋商有“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但是和上海、南京、寧波以及煙臺、青島的開埠不同的是,濟南的開埠并非在西方勢力的脅迫下而開,純屬自愿。所以西人和洋商在這里必須得聽中國政府的號令,外人不得干預。而且商埠中不準劃分租界,這就保證了國家對土地的所有權。
根據(jù)資料,作為“華洋公共通商之埠”,商埠內(nèi)分為福、祿、壽、喜四區(qū),地租有所不同。各國商人以及華商在商埠內(nèi)均要照章租地,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劃建造店鋪和住所。商埠內(nèi)的建筑,大部分都是西式風格,與老城的古樸交相輝映。而此地的民居,因為大多是坐落在胡同里,所以這些胡同大多被叫做“里”。
這也讓濟南的開埠成為中國近代改革開放的一大創(chuàng)舉,也見證了被視為腐朽封建的舊中國,內(nèi)部其實也有著改革開放的意愿。
“從占地面積、目標設計和財政支出等方面來看,濟南商埠及其濰縣、周村兩附屬地屬于清王朝最后幾年向世界開放的最大商業(yè)區(qū)。清廷顯然想把這種'自開商埠’的中國模式與外國人控制的'約開口岸’分庭抗禮。因此,濟南商埠也成為近代史上山東乃至黃河流域,最早按照精心規(guī)劃建立發(fā)展起來的商業(yè)化區(qū)域,為其他內(nèi)陸城市提供了范例?!保ā稘祥_埠,116年前的開放之舉》,牛國棟,濟南古城歷史街區(qū))
不得不說,在因緣際會,以及恰逢能人,讓濟南在近代化大轉折時期,抓住了機遇。因為擁有兩條鐵路,又能直通出海良港,濟南遂得以和青島形成了山東“雙子星”的格局,并就此奠定了下來。兩者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因為青島,很多人選擇了濟南,將它視作商品出海口與內(nèi)陸市場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反過來,因為濟南,人們更相信青島。尤其是津浦鐵路的修成,讓青島通過與濟南的聯(lián)系,真正實現(xiàn)與整個華北的溝通。它的經(jīng)濟腹地又豁然洞開。
尤其是到了近代,濟南之于青島,乃至整個山東,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交通樞紐,以及洋務運動中的示范城市,它更是在中國的工業(yè)化進程中,得到了國家的關愛。
04
對濟南的工業(yè)來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無疑是一個黃金時代。國民經(jīng)濟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國家投資濟南工業(yè)6881萬元,擴建改造了121個大中型骨干企業(yè)。
濟南機床一廠、濟南機床二廠、濟南汽車總廠、濟南鉛筆廠、濟南重型機械廠也因此相繼落地,其中,前身為1944年日軍在濟南進德會游藝園所設兵工廠的濟南第一機床廠,到1957年,已被第一機械工業(yè)部譽為全國機床行業(yè)“十八羅漢廠”之一,成為共和國基礎工業(yè)的四梁八柱。這一年,濟南鉛筆廠生產(chǎn)的“友愛”牌鉛筆開始出口亞非拉國家,而濟南汽車配件廠也即將更名濟南汽車制造廠,開始了自己的“汽車夢”。只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它們就依葫蘆畫瓢,組裝出新中國第一部重型汽車——黃河牌JN150八噸載貨汽車,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chǎn)重型汽車的歷史。也正是這家工廠,生產(chǎn)出我國第一輛紅旗牌汽車(一汽生產(chǎn)的紅旗,一開始其實叫東風)。
但讓整個濟南更振奮的,還是濟南鋼鐵總廠的“橫空出世”。據(jù)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濟南鋼鐵總廠志》第一卷上冊記載,1957年2月,根據(jù)境內(nèi)鐵礦、煤炭資源豐富的良好條件,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向中央提出,在山東境內(nèi)建設一座中型鋼鐵聯(lián)合企業(yè)的報告。同年7月,國家計委、冶金部等在北京召開地方工業(yè)會議,決定投資1.45億元,在山東建一座年產(chǎn)生鐵35萬噸、鋼30萬噸、鋼材25萬噸的中型鋼鐵聯(lián)合企業(yè)。為利用鋼鐵廠煤氣,同時建一座年產(chǎn)5到10萬噸的化肥廠。經(jīng)過多方勘察論證,最終選址在濟南東郊鮑山腳下建廠。此地靠近濟南市區(qū),周圍礦山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電力可靠。1958年2月4日,國務院批準上報的設計方案,在現(xiàn)址建設濟南鋼鐵廠。
那時的濟南上下,充滿著建設熱情。7月1日,6000余名建設者冒雨在施工現(xiàn)場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典禮,1號255立方米高爐10月10日便進入爐體安裝階段,12月24日竣工后即點火烘爐,25日出鐵,“從開工到出鐵共176天,絕對工期僅96天,比計劃提前3個月投產(chǎn),創(chuàng)全國同類高爐建設時間最短記錄。”自此,濟鋼成了濟南響當當?shù)囊粋€名字,“最鼎盛時期的2006年,作為特大型鋼鐵企業(yè)的濟鋼,年產(chǎn)各種鋼材達1200萬噸,已經(jīng)躋身全國十大鋼鐵企業(yè)行列。”(《工業(yè)遺產(chǎn)尋訪│“濟鋼”——泉城濟南的一個工業(yè)傳奇》,郭學軍,齊魯壹點2020年9月1日)
印象中,濟鋼離山大很遠,日后坐飛機來濟南,從遙墻機場坐大巴到市區(qū),我才第一次見到它的面目,方正的門楣上“濟南鋼鐵總廠”幾個鎏金大字,特別醒目。
【留下眾多濟南人青春的鋼鐵廠|來自網(wǎng)絡】
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位于和平路上的濟南輕騎摩托車廠。印象中,它是被紅磚墻給圈了起來。今天,誰也不會想到這里面生產(chǎn)出來的輕騎,堪比寶馬、奔馳。
與此同時,在濟南拖拉機廠的基礎上成立的小鴨集團,也曾一度讓濟南成為亞洲首臺滾筒洗衣機誕生地,也讓小鴨圣吉奧成為民族品牌的驕傲。
不得不說,正是盛產(chǎn)這些優(yōu)秀的工業(yè)品,并通過老火車站發(fā)往全國各地,計劃經(jīng)濟時代的濟南,簡直就跟東三省一樣,頭戴“共和國長子”的光環(huán)。
與此同時,于1955年8月15日正式開業(yè),位于今天的泉城路,前身為“濟南市百貨公司第二零售商店”的“濟南百貨大樓”的出現(xiàn),讓濟南乃至山東有了第一家國營大型綜合百貨商店,也讓濟南“第一高”從當年的商埠官扎營后街,悄悄地向東南方向移動了3公里——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隨著計劃經(jīng)濟的到來,濟南的CBD再次向老城靠攏,向政治中心靠攏。
濟南跑得氣喘吁吁,但是問題也很大。因為支撐濟南工業(yè)的基本是國企,是重工業(yè),這對于以泉水發(fā)達,一度比肩江南的濟南來說,反差比較鮮明。濟南若想保住自己泉城的名號,做好對資源的保護,就不能不抑制住自己對重工業(yè)的狂熱。因為你搞不清楚,哪里才是泉脈。這也是濟南地鐵上馬比較晚的一個重要原因。
更要命的是,隨著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轉變,很多國企由于技術落后、生產(chǎn)效率低,而且管理體制,機構重疊,政企不分,統(tǒng)得過死……結果跟不上步伐,紛紛落伍不說,而且,像曾名列中國紡織界“滬津青”之后,歷史上出現(xiàn)過七大棉紡廠、兩大印染廠的輝煌時代的的濟南紡織,主力軍幾乎全軍覆沒。
1984年7月,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姜春云兼任濟南市委書記時,面對的濟南,就是一個讓人絕對不省心的城市。
“(1983年)全市工業(yè)總產(chǎn)值為48.2億元,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為9.3億元,農(nóng)民人均收入330元,用于城市建設的總投資達5億元。但發(fā)展動力不足:經(jīng)濟發(fā)展平均增長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農(nóng)民人均收入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商業(yè)服務業(yè)更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1983年濟南市出口商品收購額僅為2.85億元,無法與東南沿海的一個縣相比,合資企業(yè)更是鳳毛麟角?!保ā督涸坪退臐细母铩罚吡?,《山東商報》2021年8月30日)
在他的印象中,“在全國十幾個重污染城市中,濟南排在首位,”而在上任之前的一趟街頭走訪中,就撞見了48堆馬糞。
也正是在姜春云任上,濟南又一次開始走開放、改革的路子,甚至主動向沿海城市學習:第一次是1984年11月19日至12月9日,姜春云率隊,11人先后到上海、杭州、廣州、佛山、深圳、珠海、北京等市參觀學習;第二次是1986年6月12日至27日,同樣是姜春云率隊,12人去了江蘇的南京、揚州、常州、無錫、常熟、淮安等地參觀學習。一圈下來,讓濟南感悟到,不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真是不行了。此后的濟南,開始簡政放權,還首創(chuàng)“縱橫彈跳”模式——也就是說濟南的發(fā)展狀況和省會的地位決定濟南不能按常規(guī)的發(fā)展模式,亦步亦趨,必須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以超乎常規(guī)的構想實現(xiàn)突破。濟南同沿海和南方城市相比,封閉守舊的程度更加嚴重,要使改革有突破、見成效,非“彈跳”不可。而“彈跳”既有縱向的改革,又有縱向橫向的聯(lián)結。
這些舉措果真讓濟南一舉突破自己,到1987年12月14日,濟南市工業(yè)總產(chǎn)值首次突破“百億”,比1983年年翻了一倍,比上一年度增長了20%。上一年,全國工業(yè)產(chǎn)值只有9849億元,濟南也只有86.93億元。如果按照年均增長7-8%的速度,濟南大體上到1990年才能過百億。《報日人民》對此也給予報道:在我國工業(yè)年產(chǎn)值過百億的城市中,又增添了一個新的伙伴——山東省濟南市。
不過,在彈跳多年之后,濟南也難免遇到發(fā)展的瓶頸。相反,此前因為各種原因而按下了暫停鍵,但在改革開放之后,由于成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加速了工業(yè)化、城市化的建設,青島又一次取得飛速發(fā)展。
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壯大的青島,在濟南面前,難免心態(tài)有些改變。以前是“雙子星”,現(xiàn)在則換成瑜亮情結。這造成的一個顯性的后果就是,那就是內(nèi)部的“競爭”拖慢了整個山東的步伐。
擺在面前的態(tài)勢已經(jīng)很明了。山東顯然也意識到發(fā)展的問題之所在。它明白,濟青隆起,山東才隆起。所以,要拋棄狹隘的“零和思維”,要共謀發(fā)展。不能一爭就吵,一拍就兩散。拆散“雙子星”,對誰都有弊無利。
中國類似于山東這種情況的有很多,比如說浙江的寧波和杭州,遼寧的沈陽和大連,河北的石家莊和唐山,福建的福州和廈門,廣東的廣州和深圳,以及大四川時的成都和重慶……它們曾經(jīng)也斗個死去活來,誰也瞧不上誰,但是,隨著城市群的聚合效應對城市發(fā)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強,“1+1>2”的增量發(fā)展比比皆是,也注定著濟青不能再單打獨斗,而濟南更要承擔起其應有的責任。
也正是在鄭州升為國家中心城市的2017年,濟南知恥而后勇了。
用當時的市委書記王文濤的話說就是,“鄭州被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刺激,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還包納了山東兩個市。我們再不奮起直追,很有可能形成中間塌陷?!?/p>
事實上,正如當年晚清選派袁世凱和周馥做山東巡撫一樣,來自江蘇南通并在上海任職多年的王文濤,無疑寄托著中央給濟南換血的決心。同時,給王文濤做搭檔的,則是在深耕山東多年,從基層一步步走上來的王忠林。因為同姓,加上雷厲風行、敢想敢干,濟南人民把兩者戲稱為“二王”,如同撲克牌中的“王炸”。
也正是在王文濤的手上,濟南再次開展“思想解放大討論”,并找短板,喚醒熱情,確立發(fā)展目標,即“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xiàn)代泉城”。所謂四個中心,大概就是到2020年基本確立全國重要的區(qū)域性經(jīng)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地位,到2035年,力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王忠林這位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從濟南市長升任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的官員,持續(xù)推進濟南營商環(huán)境,“濟南'一次辦成’改革、'五減改革’持續(xù)深化,'秒批·秒辦’'極簡審批’全面推行,'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成為全國模式……”(《王忠林在濟南的1183天:不要想著說不,多想想怎么說行》,劉雅菲、常新喜,齊魯晚報·齊魯壹點2020年2月14日)也正是在他一任上,克服了困難,完成了由于泉城特殊的地理構造,曾被很多人看成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軌道交通1號線提前12個月、3號線提前15個月建成通車,從而打開了濟南比較憋屈的交通。
自從山大畢業(yè)之后,多年來我都不曾回濟南??傆X得這個“濟村”除了泉水實在沒啥讓你留念的,甚至因為環(huán)境以及城建的原因,趵突泉長期都不曾流水了。而濟南中心像樣的地方,也就北京成功申奧前后打造的泉城廣場,以及被改造的泉城路。
然而,等我在2011年回來參加同學聚會,發(fā)現(xiàn)濟南變得有些陌生——泉城廣場的北側似乎有了不少休閑娛樂的咖啡館、西餐廳。與此同時,有著6萬坐席的奧體中心,取代了“圣體”成為魯能隊的新主場。再過幾年,這種陌生感變得更加濃厚。尤其是站在解放閣附近的寬厚里,讓我簡直看到了老土的濟南也有了“小資”的一面——事實上,這些年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工作并生活過,見慣了南鑼鼓巷、寬窄巷子、河坊街,我本來對這種地方免疫,但是它能出現(xiàn)在濟南,足夠讓我興奮。它讓我感覺到,濟南不再只是個城市,而是有了都市的味道。
當然,更多的感受還來自于從遙墻機場到市區(qū)的路上。每每穿過高樓林立、坐落著奧體CBD和漢峪金谷的東部新城,便感覺濟南換了人間。從章丘平陵城到府城,再到東部新城,濟南的商業(yè)CBD也在歲月流轉中不斷變遷,凸顯出濟南的進化的同時,也讓人發(fā)現(xiàn),濟南的現(xiàn)實和歷史正在對話,和交融。
【流光溢彩的東部新城|來自網(wǎng)絡】
同樣,也就在這條路上,老濟南的象征——濟南鋼鐵總廠也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遷。這個于1958年建廠的老廠,無異于鋼的城,曾承載了很多濟南人的青春,和命運。但隨著2017年3月16日9時16分濟鋼四米三產(chǎn)線最后一塊鋼板出爐,6月29日3200立方米高爐正式熄滅,它變得門前冷落鞍馬稀——雖然這一場景讓很多人淚如雨下,但它的鋼鐵產(chǎn)線全線停產(chǎn),對濟南乃至整個山東的未來卻意味非凡。
一方面,要為濟南以及整個黃河流域生態(tài)留下更多的藍天、白云,和碧水,另一方面,改變山東作為傳統(tǒng)工業(yè)大省、多年來陷于“大象經(jīng)濟”(它是指大煤炭、大鋼鐵、大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yè)占比大)的困局,而轉向發(fā)展新產(chǎn)業(yè)、培育新動能。
只是,新動能又在哪里呢?濟南又如何成為“四個中心”?除了解放思想、提升營商環(huán)境,培育像韓都衣舍這樣的互聯(lián)網(wǎng)品牌,更多的還在于利用好回歸后的山大,加上山財、山師等高校所培育和塑造的科研、人才優(yōu)勢,比如浪潮。
浪潮于1993年研制出中國第一臺小型機服務器。與此同時,在浪潮集團的山大校友占比9%、高管中占比16%。盡管在我讀書時,這個靠近山大新校的集團公司,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電腦賣場,但多年之后,它儼然已經(jīng)成為中國本土頂尖的大型IT企業(yè)之一,還是中國領先的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服務商。
也正是由浪潮參與并承擔建設,位于經(jīng)十東路的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在2011年正式揭牌。該超算系統(tǒng)最亮眼的地方,是其裝備了國內(nèi)首臺全部采用國產(chǎn)自主中央處理器和系統(tǒng)軟件構建的“神威藍光”千萬億次計算機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的誕生,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能夠采用自主中央處理器構建千萬億次計算機的國家。在2011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HPC China 2011)上,繼由國防科大研制、落戶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號A之后,神威藍光位列“2011中國高性能計算機性能Top100排行榜”第二。而它正是由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制,獲得科技部863計劃支持,于2010年9月開始由浪潮集團承接該項目一同設計和建造而成的。
【超算中心推動濟南新舊動能轉換|來自網(wǎng)絡】
這個“超算界下一頂皇冠”讓濟南受益匪淺。不僅能因此聚合無數(shù)相關科創(chuàng)企業(yè),吸引科研院所和科學家入駐,以形成“超算生態(tài)”,而且可以強力賦能其它產(chǎn)業(yè),這也讓濟南有熱情,也有能力將大數(shù)據(jù)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以及醫(yī)療康養(yǎng),做成自己的“十大千億級產(chǎn)業(yè)”。
某種意義上,得益于身為山東省的省會以及省內(nèi)醫(yī)療、教育資源最為集中的地區(qū),“在2017年,濟南的三產(chǎn)比例分別是一產(chǎn)4.4%、二產(chǎn)35.7%、三產(chǎn)59.9%;青島的三產(chǎn)比例,一產(chǎn)3.2%、二產(chǎn)40.4%、三產(chǎn)56.4%。濟南三產(chǎn)比例更高,更偏服務業(yè);青島二產(chǎn)比例更高,更偏制造業(yè)?!蹦撤N意義上,在拋棄對“首位度”這一虛名的爭奪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濟青之間其實有著很多互補的地方。(《互相瞧不起的濟南和青島》,史昂,風聲評論2019年4月)
不得不說,這些年的銳意“圖新”,加上山東是全國工業(yè)門類最為齊全的省份,盡管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但可為工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的落地以及制造業(yè)的數(shù)字化轉型上,提供了良好的場景和應用基礎……這一切給予濟南打造打造四個中心的底氣,也將它推上了一個“寶座”:高水平規(guī)劃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qū)。
無疑,這是國家給予濟南又一次“脫胎換骨”的機會,濟南能否做好,決定著其能否向智慧城市轉型,能否為其它城市的轉型升級提供樣板,并注入信心。
更重要的是,還決定著其能否深度對接京津雄,能否“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成為沿黃甚至國家中心城市,進而徹底加入華北平原經(jīng)濟腹地的強力爭奪,真正承擔起為山東和青島擴張、鞏固腹地的責任。
未來的山東,也因為濟青的存在,而得以內(nèi)外雙修。前者如果主內(nèi),在內(nèi)陸打開局面鞏固根本,后者主外,作為港口交通中外、推動提升……在協(xié)同推進國家自由貿(mào)易試驗區(qū)、自主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試驗區(qū)、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應用先導區(qū)、物流樞紐聯(lián)盟建設,合力打造高水平協(xié)作發(fā)展樣板,建設全國最具創(chuàng)新力、競爭力的發(fā)展軸帶的同時,也讓山東再次坐穩(wěn)這個國家開放和發(fā)展的重要一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