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與周氏兄弟 文 /
阿喜說起周作人的朋友,郁達夫與他甚少謀面,但交情卻很深。郁達夫看人,向來不撣以最壞的心態(tài)去推測他人。郁達夫提起周氏兄弟,多有譽詞,關于周氏兄弟的反目和周作人后來做了漢奸之事,郁達夫于1939年在他的《回憶魯迅》一文中說:
“凡是認識魯迅,認識啟明及他的夫人的人,都曉得他們三個人,完全是好人。魯迅雖則也痛罵過正人君子,但據我所知的他們三人來說,則只有他們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F在頗有些人,說周作人已做了漢奸,但我卻始終仍是懷疑。所以,全國文藝作者協(xié)會致周作人的那一封公開信,最后的決定,也是由我改削過的,我總以為周作人先生,與那些甘心賣國的人,是不能作一樣的看法”。
1923年2月11日,郁達夫第一次拜訪八道灣的周宅,沒有見到魯迅,只見到了周作人。當時周氏兄弟尚未反目,在郁的眼里,周氏兄弟是彼此互動的。此后,郁達夫多次與周氏兄弟見面,或在八道灣,或在酒店,關系頗融洽。魯迅搬出八道灣到磚塔胡同后,郁達夫還前去拜訪過。1934年郁達夫到北平拜訪友人,特地去了八道灣,與周作人重逢,那一天郁在日記中寫道:“晨八時半,訪周作人氏,十年不見了,豐采略來了些……言語之中,明顯流露出對滄桑變化的感嘆”。
郁達夫對周氏兄弟的熱情,緣于周作人對他的知遇之恩。二十年代初,郁達夫正處于創(chuàng)作高峰期,他的小說《沉淪》發(fā)表后曾轟動一時,但其中郁達夫關于性的苦悶的的描寫也使之招來許多非議。這期間,周作人曾給予《沉淪》及郁本人公正的評論和鼓勵。《沉淪》是郁達夫早年的一篇代表性作品。小說借一個中國留日學生的憂郁性格和變態(tài)心理的刻畫,以幾近自然主義的描寫抒寫了弱國子民在異邦所受到的屈辱與冷遇,以及渴望純真的友誼與愛情而又終不可得的失望與苦悶;同時也表達了盼望祖國早日富強起來的熱切愿望。但《沉淪》關于自我的“****暴露”在當時不為世人接受,以為異端,不道德。
1922年3月26日,周作人在《晨抱副鐫》發(fā)表評郁達夫《沉淪》的文章,對郁達夫多有褒獎:
“理想與現實社會的沖突當然也是苦悶之一,但我相信他未必能完全獨立,所以《南歸》的主人公的沒落與《沉淪》的主人公的憂郁終究還是一物,著者在這個描寫上實在是很成功了。所謂靈肉的沖突只是說****與迫壓的對抗,并不含有批判的意思,以為靈優(yōu)而肉劣,老實說來超凡入圣的思想倒反于我們凡夫覺得稍遠了,難得十分理解,譬如中古詩里的“柏拉圖的愛”,我們如不將他解作性的崇拜,便不免要疑是自欺的飾詞。我們鑒賞這部小說的藝術地寫出這個沖突,并不要他指點出那一面的勝利與其寓意。他的價值在于非意識的展覽自己,藝術地寫出升華的色情,這也就是直摯與普遍的所在。至于所謂猥褻的部分,未必損傷文學的價值:即使或者有人說不免太有東方氣,但我以為倘在著者覺得非如此不能表現他的氣分,那么當然就沒有可以反對的地方”。
周作人的這段文字使郁達夫深為感動。二十年代后期,郁達夫到上海后與魯迅接觸較多,但仍與周作人有過聯(lián)系,并把魯迅的情況通報給他。1929年9月19日,郁達夫在致周作人的信中說:
“現在上海,沉悶的非常,文藝界是革命文學家的天下,而且卑鄙齷齪,什么事情都干,我以后想不再做什么東西了。等生活定下來,只想細心來翻譯一點東西”。
“近事之足資談助者,是魯迅與北新算版稅,與魯迅和語堂反目兩事。前者是魯迅應有的要求,后者是出于魯迅的誤解。這兩件事,我與川島都在場作中間人,大約川島總已經和你講過,細事不說了”。
郁達夫對苦雨齋的人頗有好感,1935年他邀周作人選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一集》,人選多為郁達夫提定,主要有徐志摩、廢名、俞平伯、劉半農、徐祖正、江紹原、錢玄同等,顯然郁達夫對苦雨齋一派的創(chuàng)作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同時郁達夫知道周氏兄弟不和,為了不使周作人為難,把魯迅的作品部分留給自己來編,晚年周作人回憶起這件事情,還以為郁達夫是難得的真人,心里大為感慨。
郁達夫原是創(chuàng)造社的元老,后來因看不慣創(chuàng)造社某些人的狂慢而退了出來,但卻一直與周氏兄弟保持了摯友關系,終周作人一生,這位苦雨齋的主人一直對他懷有追念之情和親近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