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發(fā)表在最新一期《國際先驅(qū)導報》專欄)
亞裔美國人向來被稱為“模范移民”,學習努力,工作勤奮,老實守法,等等,都是美國人對亞裔的普遍看法。在加州這樣的亞裔移民家庭集中的區(qū)域,著名大學里亞裔比例超過了40%,高出占人口比例近10倍,不時還引發(fā)爭議,一些美國人甚至要求限制取錄亞裔大學生,以給其他少數(shù)族裔更多的機會。這種以所謂平權(quán)的理由懲罰高分學生的可笑要求,竟然可以得到某些政客的搖旗吶喊,一方面說明亞裔移民的政治影響力比起非洲裔和南美裔來說還是太小,另一方面也說明美國社會對亞裔的上述正面看法根深蒂固。
可是,亞裔美國人大學畢業(yè)后,到底是否能在美國社會吃得開呢?只要看看美國500強公司的董事長和首席執(zhí)行官,你就會發(fā)現(xiàn),占據(jù)高位的還是白人,亞裔的數(shù)量非常少。這些年來美謀生的中國人也常常感嘆,雖然有高學位,但亞裔從事技術職位為主,即使升到了管理中層,滯留不前的 “職場玻璃天花板”現(xiàn)象十分普遍,讓許多人萌生了回國創(chuàng)業(yè)、當自己老板的念頭。
在紐約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韓裔美國人Jane Hyun根據(jù)她在工作中遇到的亞裔美國人的情況寫下了《打破竹制天花板:亞裔的求職、升職、當老板寶典》一書。竹,是代表著亞洲文化的一個符號,被作者用在此是因為她認為亞裔在職場升職中遇到的困難,是和我們的文化背景分不開的。亞洲傳統(tǒng)文化中講究孝順尊老,講究等級觀念,同時也講究一團和氣,這使得亞裔美國人不敢提出自己的獨特想法,輕易不愿和年長同事,特別是上司論理。這和講究彰顯個性、鋒芒畢露的美國主流文化顯然背道而馳。結(jié)果亞裔美國人就成了過于安靜的員工,干活賣力卻得不到承認,自然就不能步步高升了。而且,美國人并不和一些亞裔那樣相信奉獻總會有回報,而是認準了干一份工作要一份相應的薪酬,工作狂那都是靠拿傭金過活的人,拿死工資的美國人絕對是朝九晚五不會加班的。
另一方面,亞裔因為外貌差異,即使是在美國土生土長,也總是被美國人看作是外國人。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設計了華盛頓越戰(zhàn)紀念碑的著名建筑師林瓔,她的父母是上海人,為了讓孩子徹底美國化,甚至在家都不講中文。林瓔從小在美國中西部小城長大,可是總被人問她是從亞洲哪里來的,這難免影響了象她這樣的第二代移民和其他美國人的交往。美國雖然講究公平競爭,但關系網(wǎng)仍然十分重要,也有所謂的“老男孩俱樂部”一說,也就是一些人因近似的社會背景比如校友、宗教、家庭出身等而結(jié)成利益共同體,在職場上互相輔佐,自然比單槍匹馬得搏殺要容易許多,找工作也就很容易近水樓臺先得月。
我在美國并沒有感受到太多的求職歧視,但是的確感覺到如果要升上管理層,需要付出許多努力來“克服”文化的障礙。舉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中國人習慣了用笑容來掩飾尷尬或者緊張,可美國人會覺得你有什么好笑的,是不是覺得他說了什么不對的?類似的誤會,在生活工作中經(jīng)常發(fā)生,有時真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