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壽州瓷黃”談起
——兼談四川隋、唐黃釉瓷器
張?zhí)扈⑽?圖
長期以來,在對中國陶瓷史的研究和領會中,每當提到黃釉瓷器,人們都會提到兩條史料:一條是陸羽《茶經(jīng)》中指出的“壽州瓷黃,茶色紫”;另一條是《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 “江南壽州,唐時燒造,其瓷黃”的記載。
陸羽,字鴻漸,自稱為桑苧翁,公元733年出生于湖北天門,804年去世。善工古調(diào)歌詩,《全唐詩》中有載。愛好品茶,講究茶道,時號茶仙,被后人譽為“茶圣”,祀為“茶神”。所著《茶經(jīng)》三卷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陸羽在《茶經(jīng)》《四之器》中這樣寫道:“碗: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壽州、洪州次?;蛘咭孕现萏幵街萆希鉃椴蝗?。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晉·杜毓《荈賦》所謂器擇陶揀,出自東甌。甌,越也。甌,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淺,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則益茶,茶作白紅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瓷黃,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div style="height:15px;">
筆者在粗略通讀《茶經(jīng)》的基礎上,仔細地斟酌和領會了《四之器》中關于茶碗部分的論述。顯然,在這里,陸羽完全是從茶道的特定角度來評價當時用什么窯口的茶碗盛茶湯更有利于品茶或斗茶。斗茶又叫“斗茗”,始于唐代,盛于宋,唐代稱“茗戰(zhàn)”, 宋代叫“斗茶”,是唐宋時期,廣泛存在于茶農(nóng)、茶人比較新茶優(yōu)劣的一項賽事活動。決定斗茶勝負的標準,主要是:一看湯色,二看湯花。唐代由于各地窯口所產(chǎn)茶碗釉色有別,什么釉色的茶碗更適合品茶、斗茗呢?于是,陸羽在《茶經(jīng)》中做了以上論述。如果,以此認為陸羽在對上述窯口的瓷器質(zhì)量進行評比,就錯了!
唐代,邢窯之白和越窯之青是兩種風格截然不同的美,都是一代名瓷。從品茶或斗茗的角度上說:“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則益茶,茶作白紅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紅……悉不宜茶?!笔强梢猿龀闪⒌?如果硬要說越窯瓷器就比邢窯瓷器美,就說不過去了。應該是各有其獨特之美。事實上,斗茶活動發(fā)展到宋代,人們更樂于使用黑釉茶盞,特別是黑釉茶盞中有兔毫紋、星點紋、鷓鴣斑紋、油滴紋的茶盞。據(jù)此,我們能夠認為,黑釉瓷器比越窯青瓷、邢窯白瓷等其它瓷器更好嗎?顯然不能!
同樣的道理,陸羽《茶經(jīng)》中所言“壽州瓷黃,茶色紫?!保帜睦镉袎壑葑钤鐭鳇S釉瓷器的意思呢?!至于清代人邵蟄民輯著、戟門增補的《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一書,提到“江南壽州,唐時燒造,其瓷黃。”也就是告訴后人,唐代時期,壽州窯燒制了黃釉瓷器。
奇怪的是,長期以來,不少專家、學者都以上述記載為據(jù),說唐代壽州窯最早燒制了黃釉瓷器;認為唐代壽州窯燒制的黃釉瓷器最好。這絕對是對古人文獻的誤解,是歷史的誤會!
多年來,筆者通過對四川唐宋各種以黃色為基調(diào)的陶瓷器標本的收集和研究,認為,黃釉瓷器的產(chǎn)生是在青釉瓷器的基礎上,逐步產(chǎn)生的;最早的青黃釉瓷,是因為窯工在坯體上刷上細膩的黃色化妝土,再蓋上透明釉形成的。
從瓷器釉色的呈色原理來看,瓷器在還原氣氛條件下燒成時,當釉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鐵(Fe)元素時,釉色便成為青色。但是,隋、唐時期,無論是釉料的配制還是燒窯時窯爐氣氛的準確掌握,都不可能使?jié)M窯瓷器的釉色做到完全一致。于是,當含適當鐵元素的石灰釉處于高溫氧化氣氛下燒成時,釉色便呈現(xiàn)出各種以黃色為基調(diào)的色釉(青黃、米黃、淡黃、茶黃和鱔魚黃等)來。據(jù)此,筆者認為,與許多新產(chǎn)品的產(chǎn)生一樣,以黃色為基調(diào)的色釉瓷器的產(chǎn)生,必然經(jīng)歷了一個又偶然到必然,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
事實上,隋、唐、宋時期,以邛窯、青羊?qū)m窯為代表的四川各地的唐宋瓷窯生產(chǎn)了不少以黃色為基調(diào)的陶瓷器,其燒制水平已達到相當高度。
據(jù)史料記載:邛窯瓷器“黃者如金,黑者如漆,綠者如玉,青綠蒼翠可愛最為貴重,棕釉而有花紋,或釉彩如窯變者最難得,其釉水無美不備”。
上個世紀初,幾乎所有中外專家到邛窯十方堂遺址考察后,在他們所發(fā)表的文章中都提青羊?qū)m窯和邛窯燒制了黃色類瓷器。
四川省文管會和成都市文管處在《成都青羊?qū)m窯址發(fā)掘簡報》中,就提到:考古發(fā)掘出的壺、缽、碗、盤、盆、盅、杯等器物,幾乎都有“施米黃色釉”或“姜黃色釉”的;另外根據(jù)考古發(fā)掘資料,成都邛崍十方堂窯址在發(fā)掘出的實物中,有黃、米黃、芥子黃、茶黃等黃色類的瓷器及其殘件。
筆者,在專注四川陶瓷文化的研究中,特別注重瓷器及其殘件的收集和分類整理。故而能夠提供足夠的實物證據(jù)。
這里,不妨向讀者介紹若干典型的四川黃色釉瓷器的標本:
圖一:是成都青羊?qū)m窯隋代生產(chǎn)的高足杯,胎為紫色,杯體部分以白色化妝土粉飾后,施涂了米黃色釉。上黃下紫,體現(xiàn)了對比與協(xié)調(diào)之美。
圖二、也是成都青羊?qū)m窯隋代生產(chǎn)的另一種高足杯,由于胎色為灰黃色,所以沒有涂抹白色化妝土,直接施上一層透明釉,使整件器物通體呈現(xiàn)出晶亮而有碎紋的淡黃色質(zhì)感,極具典雅的美感。
圖三:這件有繪褐色點彩圓圈的高足盤是隋代成都青羊?qū)m窯的產(chǎn)品,紫色胎,用較厚的白色化妝土修飾后,施上黃色釉,面黃底白,使盤子部分呈現(xiàn)出米黃色,與喇叭口狀的高足的紫色相得益彰。
圖四和圖五:是唐代邛窯生產(chǎn)的鍋盔碟燈盞,由于使用的是灰黃胎,施加的黃色釉比較肥厚,在燒制中由于擺放位置的不同,受熱狀況不同,故而,呈現(xiàn)出兩種風格的黃色釉,一個姑且稱之為姜黃色釉,另一個則稱之為鱔魚黃色釉吧。
圖六:就是唐代著名的四川“邛三彩”瓷器,紅色的底足,襯托出金黃色的大碗,難怪上世紀的古陶瓷專家贊美其“黃者如金”。
成都唐代青羊?qū)m窯的青黃色釉坦口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