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大師董壽平繪畫賞析
董壽平,1904年2月生,1997年逝世,山西省洪洞縣杜戍村人。當代著名畫家,書法家。 董壽平原名董揆,后改稱壽平。出身詩書世家,董壽平高祖董霽堂為清中葉著名書法家,祖父董之煥為清翰林,以詩書著稱于世。董家收藏文物書畫甚多,海內聞名。董揆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愛書畫,他尤其仰慕清初畫家惲壽平品德,遂改名壽平。董壽平16歲入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后轉天津南開大學經(jīng)濟系。1926年又從北京東方大學畢業(yè),1928年定居北京,1931年開始賣畫為生,1938年攜家去西安,后到成都,得四川文豪林山腴賞識,為之延譽,于成都舉辦第一次個展,1939年遷居四川省灌縣都江堰玉壘關,在那里居住了12年。1941年將畫展所得之款捐獻 支援抗戰(zhàn)。解放后,1950年董壽平回北京,任榮寶齋編輯,1952年將所藏全部圖書捐獻山西省博物館。以后到中國各地旅行寫生,創(chuàng)作不止。1979年以榮寶齋顧問身份去日本,并在東京藝術大學講學,作畫示范。他現(xiàn)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名譽會長。1979 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董壽平畫輯》。藝術特色 董壽平善畫梅竹,朱砂紅梅堪稱絕技,畫梅繁中有簡,簡中有繁,繁而不亂,簡而有理,寫竹時筆墨簡練,堅挺軒昂,構圖空靈,以書法為之,渾厚古樸。所寫墨松富有生活氣息,筆墨蒼勁,繁簡相宜。山水畫卷多以黃山奇峰老松為題材,不拘峰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氣韻的統(tǒng)一,這也是董壽平在畫界享有“董梅”、“壽平竹”、“黃山巨擘”的雅譽。董壽平技法全面,修養(yǎng)深厚,堪稱中國繪畫大師。他的畫風蒼勁古樸,清新典雅,繼承了中國畫技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有所創(chuàng)新。他的畫筆墨活潑,出于天籟,以造化為主,從寫生入手,富以高度的藝術概括,既求形似,也重神似,更重表現(xiàn)對象的精神。藝術創(chuàng)作有“胸有成竹”之說,董壽平對此有其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創(chuàng)作之始。目視一張白紙,胸中自有布局,便是“胸有成竹”。但當?shù)谝还P落下,畫家則應“胸無成竹”,而后便因勢利導,順其自然,不被其成竹所束縛,而應盡情抒寫胸中之意,一氣呵成。董壽平在青年時代從藝開始,便養(yǎng)成了半日讀書,半日作畫的習慣,他博覽群書,有淵博的學識,善于將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藝術體系與現(xiàn)代表現(xiàn)技法相結合。他的畫不僅具有詩畫的意境,這具有文人的書卷氣質,布局章法富有哲理。
董壽平的竹
董壽平先生的魅力,在于他高尚的人格。我在董老家兩次遇到過拿錢求董老作畫的人,均被董老拒絕了。后來更得知不止一次有人拿著珍貴出土文物彩陶登門求畫的事,他甚至對來人說:“你若不把這東西抱走,就別想我給你作畫!”淡泊名利、潔身自好、助人為樂,這是董壽平從小就養(yǎng)成的一種習慣。
1923年,董老在北京世界語學校求學時,本準備暑假回晉探親,因遇到一位燕京大學的同學的同學苦于沒有路費不能回四川老家探親,他便毅然決定放棄了自己回家探親的計劃。他對那位同學說:“我正有點路費準備回家哩,那我就不回了,把這30塊錢借給你吧!”這位同學一聽,高興得簡直要跳起來了。及至他成名后,這類義舉更是不勝枚舉。60多年來,他參加各種義務展覽、筆會、慈善、賑災活動,捐獻字、畫數(shù)不勝數(shù)。全國僑聯(lián)副主席陳彬藩,為弘揚茶文化常請他作畫,多是墨跡未干就匆匆拿上走了,董壽平不但不煩,反而覺得開心,非常贊許陳氏的這種風風火火的作風。1994年,華南發(fā)生百年不遇的水災,香港《大公報》等六個單位發(fā)起名家書畫賑災義賣會,董壽平聞悉后,畫了一幅四尺墨竹《風雨勁竹》捐獻義賣。那次活動,共有207名書畫家、雕塑家捐獻作品200件,義賣款總金額為240.9萬港元,而董壽平的那幅《風雨勁竹》由升華服務有限公司主席包玉剛之女蘇包陪慶女士以29萬港元認購,創(chuàng)當次義賣之最高紀錄。
董老這樣做并非為了出名或作秀,因為他早已名震海內外,他的作品早已被陳列在天安門、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等重要場所,并被國內外許多博物館及個人收藏,視為珍品。
董壽平的一位叫周國強的老鄉(xiāng),在當?shù)卣骷蕉瓑燮皆S多早年的畫作,董老一張未留,全轉贈給了“壽平美術館”。此人后來又征集到一個過濾面粉的銅鑼,上面寫著“洪洞董氏置”,是他家傳下來的東西,對他來說也算一件難得的“文物”,理應收下,但他卻讓退回那位收藏者。他的價值觀就是:“既不戀財,也不戀物。”“南北山頭多董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暮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他常引宋人寫洛陽墓地北邙山的這首詩,談笑自若——他是以此勸人們不要過于戀物貪財,而決不是主張醉生夢死。
人們只知道董老是書畫藝術家,沒有人說過他還是哲學家、美學家。1996年,我們在北京大都飯店召開《當代青工》叢書和《行政管理》叢書座談會時沒有請他發(fā)言,后來我很后悔。因為我后來在同他的交談中,特別是從任復興所寫的傳和董老的《談藝錄》中,我形成了一個概念:董老不僅是書畫藝術家,而且是當之無愧的哲學家、美學家。正因為他是哲學家、美學家,所以他才成為難得的具有書卷氣、文學氣、美學氣的書畫藝術家;也正因如此,以孤傲著稱的著名中年畫家范曾曾撰文說:“關于文人畫,吾姑祖陳師曾先生早有高論。以余管窺錐測之見,以為所謂文人畫,必須具有文人之識見、文人之襟袍、文人之情趣。只有那些學養(yǎng)豐富、內質卓絕的人物,才能當?shù)闷鹞娜水嬛盘枴C棵棵鎸Χ瓑燮较壬淖髌?,無論是崔嵬的黃山、碧翠的修竹、清幽的慈蘭和傲骨的寒梅,我都能感受到心靈的顫動,在陶醉之中,我們分明悟到了文人畫的真髓。”
記書畫大師董壽平
在筆者書房內,懸掛著書畫大師董壽平先生前幾年題贈的齋名。董老是家父的生前好友,我一向欽佩他的人品和藝術。如今,每當看到其書畫作品時,都會激起我對老人家的深深懷念之情。
應知人世少奇才
董老是中國畫壇上一位善于駕馭藝術駿馬的非凡騎手。他從1928年定居于北平,正式開始書法繪畫的學習和研究,1931年登上畫壇,確立了畫家的地位,到1997年仙逝,在畫壇上馳聘近70個春秋,留下了辛勤的足跡和很多藝術珍品。董老辭世后,有位畫家寫道:“信董公而后,松竹煙云暫得閑,應知人世少奇才”。此乃方家之真知灼見。董老以畫松、竹、梅、蘭和山水著稱于中國畫壇,在海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他畫的松,堅挺舒展,郁郁蔥蔥,華蓋亭亭,別有風韻,被稱為“壽平松”。他畫的墨竹,表現(xiàn)了勁竹在風、晴、雨、雪中的多種姿態(tài),可謂淋漓盡致,維妙維肖,被稱為“壽平竹”。他畫的梅,花瓣正、反、側、合各具其趣,生機勃發(fā),被稱為“董梅”。他畫的黃山,恰到好處地展現(xiàn)了黃山云霧、青松和怪石靈動多變的氣韻,為此,他被稱為“畫黃山的巨擘”。董老的書法古樸瀟灑,蒼勁剛健,飄逸超凡,行筆流暢,也為人們所稱道。
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對董老爐火純青的書畫藝術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說:“我常在他的墨竹作品前,遠看、近看,總覺得枝枝葉葉是書法的點畫,而整體又是一片片活生生的竹林。再看他提筆畫竹時,從粗干大葉到細小的疏枝,總是那一管禿筆,這使我比只看畫面效果時倍加佩服。”“他寫字時,總是提筆懸肘,看上去像漫不經(jīng)心地輕松揮寫,寫成了看,又處處合乎章法。點畫是那么沉著,行氣和章法又是那么勻稱自然。不常見他臨寫帖文,但字字又都不是杜撰出來的。”啟功先生還對董老善于懸紙書寫十分佩服。說:“這樣寫字,不但手不易穩(wěn),而且稍一不慎,用力略重,就會把紙刺破。而他卻能一氣呵成,和在案上寫一般。”
有一次,董老對筆者說,他“是在學好寫字的基礎上學畫的……,沒有書法的基礎功力,不能將書法化于畫中,則畫的內蘊就單薄無力。”我想,這正是對啟功先生那番觀察的一種注解。
卓然自立于北平畫坊
董壽平1904年2月17日誕生于山西省洪洞縣杜戎村一個詩書世家。家中廣集歷代名家字畫,收藏文物圖書達十多萬卷。他自幼耳濡目染,受到熏陶,為后來成為鑒賞家、書畫家打下了基礎。
1926年,董壽平在北京的東方大學經(jīng)濟系畢業(yè)后,因參加學生運動,被軍閥段祺瑞列入黑名單,他只好化裝成買賣人,回到了家鄉(xiāng)。他無事可做,也不想繼續(xù)研究經(jīng)濟學,便開始研究各家碑帖,并拿起畫筆練字學畫。1928年,盤據(jù)在北京的奉系軍閥被逐,北京改名為北平,成為當時河北省的首府。于是,這年6月,他回到北平定居,開始了研習書畫鑒定和創(chuàng)作的生涯。此時,他的世交父執(zhí)大都飛黃騰達,有人還很關顧他?!颖笔〗ㄔO廳給他下了委任狀,讓他先做建設廳秘書,半年后當縣長。董壽平毅然謝絕了升官發(fā)財之路,堅守著自己的選擇。一是由于他對國民黨官場的腐敗感到痛心和厭惡;二是曾聽到一個外國收藏家說“現(xiàn)代中國畫不行了”,“差遠了”。這刺耳的話激起了青年董壽平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使他決心為中國畫的繼續(xù)發(fā)展而奮斗終生。
董壽平與夫人劉延年1988年攝于頤和園
從1928年到1933年,董壽平一心埋頭于學畫,他學畫的方式不是拜師,而是從觀看、鑒賞、揣摩、研究和臨摹前人的作品入手。他每周有三四天到故宮博物院觀看歷代名畫,然后,常常通宵達旦地默畫白天所看到的古畫。有時則到琉璃廠,邊瀏覽邊買些自己喜愛的名畫精品。這期間,他依次研究了唐宋元明清歷朝畫家各流派的代表作,又對各代不同風格畫家的作品進行了縝密的分析和研究。他不僅閱讀了有關金石訓詁、書畫鑒賞等方面的專業(yè)書籍,還系統(tǒng)地研讀不少包括先秦諸子著述在內的史籍。他以充實的文化修養(yǎng)和扎實的繪畫技法大步飛躍,度過了藝術學習中關鍵的5年:博采眾長,吐納消化,取精用宏,自辟蹊徑,逐漸形成了自己清新的畫風,卓然自立于北平畫壇,獲得了文化界的好評。
人們稱他為“百科全書”
如果說作為書畫家的董壽平抗日戰(zhàn)爭前在北平是其成長和成熟期,那么,他經(jīng)過百般辛苦,經(jīng)由西安、寶雞,翻越秦嶺,于1938年攜眷入川之后,則是其藝術的升華期。
入川當年,在成都,董壽平的藝術才能即被人發(fā)現(xiàn)。四川籍著名書法家沈尹默于該年六月九日為之題詩曰:“……君今年少筆已老,才堪紿述同襟期。自是君家有根柢,不比尋常稱畫師。”次年元旦,他在成都舉辦了個人畫展。那展出并很快銷售一空的六七十幅作品主要是小寫意花卉。
1995年夏,董壽平再度進住釣魚臺國賓館避暑,并畫巨幅《青松圖》
由于日寇對重慶、成都等地的連續(xù)轟炸,1939年秋,董壽平在灌縣沱江之濱的玉壘關安了家。“玉壘”二字對他是彌足珍貴的。他晚年的一些作品往往題有“玉壘草堂”的齋名。在玉壘,他獲得了對自然風光進行深入觀察、研究和體驗的大好時機,真正接觸和認識到了他所描繪的對象。他常常在蒙蒙的煙雨中,站在山頂遠眺隱現(xiàn)在云霧之中的青城山,看天云飛馳于千峰萬仞的壯觀景象。他觀察到雨中的天色上黑下白,雨越大越是如此。他認真地記錄了每年正月紅梅從含苞欲放到落英繽紛的全過程。他還時時注意環(huán)抱著宅舍的竹林的四季之變化。春天,他常常在院子里觀看拱出地面的竹筍拔尖上長。他愛將自己幻化為他所熟悉的山川云霧、紅梅綠竹,再脫化而出,用酣暢的筆墨將它們加以表現(xiàn)。
由于深入現(xiàn)實生活,這一時期,他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觀。他主張“繪畫造形必須基于真實”。他認為“書畫家要具有高尚的境界。心地污濁者,其筆墨也污濁。即使有熟練的技法,其作品也不耐尋味。”他在四川12年間,飽覽了峨嵋青城之秀、長江嘉陵之勝,豐富了作品的意境。由于視野的擴大,他的作品中山水畫逐漸多了起來。他這一時期所作的山水畫,意境深遠,引人入勝,耐人尋味。其群山的氣勢和迷蒙的云霧絕非稚嫩的筆墨所能畫出。
在四川,董壽平先后舉辦過近20次個人畫展,深受各界觀眾好評。其書畫藝術既植根于刻苦學習民族傳統(tǒng),又置身于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體驗,自然就出手不凡了。
開拓創(chuàng)新,是董壽平的過人之處。1989年,他在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時,被譽為“繼承傳統(tǒng),走出傳統(tǒng)的書畫大師”。這樣的評價他當之無愧。
何以能如此呢?
清代的方熏說:“畫法可學而得之,畫意非學而有之者,惟多書卷以發(fā)之,廣聞見以廓之。”董壽平從青年時代起,就養(yǎng)成了上午讀書,下午作畫的習慣,直到90歲以后仍然如此。他對文學、哲學、歷史、地理、易經(jīng)、考古、書畫和中醫(yī)藥等皆有廣博的學識和深入的研究。人們稱他為“百科全書”。他的畫之所以豪邁脫俗、清新典雅,在于他在廣博學識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做了獨到的觀察分析,創(chuàng)作中又融入了豐富的想象力,滿懷激情,全身心地投入。
董壽平畫作
正如董壽平自己所說:“從事繪畫藝術的人一定要讀點兒哲學和文學。我十之八九的時間是讀中國哲學、歷史和文學的書。中國畫構圖是講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對于太極學說,我讀了有關理論才知道這一規(guī)律。中國畫對虛實、陰陽、黑白方面一向很重視,要善于運用這一規(guī)律。”對于客觀世界,“應著重表現(xiàn)物情、物態(tài)、物趣,從認識物理入手,要對一切事物的常理、物性進行觀察,在不違背常理的前提下突出表現(xiàn)其特性,同時要將自己的思想、修養(yǎng)和感情傾注于筆墨中。作品要體現(xiàn)出作者的心血,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感染觀眾,給人以無限美妙的遐想和藝術享受。”
善于運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乃是董壽平從事書畫藝術的一大特點,也是他藝術創(chuàng)作成功之所在。
1954年,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邀董壽平等幾位畫家去黃山等地寫生。在黃山的日子里,他靜觀黃山云霧的變化、奇松怪石的特點,掌握了黃山云海、勁松和山勢三者的關系。后來,他畫黃山不是如實地表現(xiàn)某一景點,而是概括黃山的意境。他畫黃山,注意運用筆墨濃淡變化的節(jié)奏來加強畫面的空間感,對其云海翻涌渲染有致。他極盡捕風捉影、變化莫測之能事,使人感到畫面層次格外豐富。他畫黃山之松,一改前人之用線法為用濕墨點擦而成,使之顯得淋漓蒼潤,墨氣襲人。
董壽平書法
一般的觀畫者看董壽平先生畫的黃山,只覺得縱橫萬里,賞心悅目,是一種藝術享受,卻捉摸不透其畫法。這,筆者曾有所見,也有所聞。其用水運筆之法有絕著兒:他有時用小噴壺噴水,待紙干了之后再作處理。為了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董老獨出心裁地從紙的背面運筆,使畫面出現(xiàn)使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留得豐碑在人間
董壽平1952年重返京華。1953年元旦,他任榮寶齋編輯,不久又被吸收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第一批會員,從此開始了他新的藝術生涯。他為恢復和提高我國傳統(tǒng)木版水印畫印刷技術,為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作出了有益的貢獻。在50年代,他創(chuàng)作有《黃山云?!?、《雨后黃山》、《天都云匯》等名作,并參與了《長征》巨幅畫卷的創(chuàng)作,其作品珍藏于中國美術館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70年代后期,董壽平的藝術創(chuàng)作進入了新的高潮,有許多力作問世。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飯店、釣魚臺國賓館、天安門城樓及我國許多駐外大使館等作畫多幅,外國的一些美術館和博物館也競相收藏他的作品。他的畫還常被作為國禮贈送外國政府和元首。
從1979年起,董壽平曾先后十一次應邀飛渡東瀛,在日本舉辦個人畫展和友好訪問,同日本許多政界要人、藝術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93年7月,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隆重舉行了“董壽平九十歲書畫展”,盛況空前。趙樸初先生參觀展覽后,題詞“平原書法東坡畫,龍馬精神海鶴姿”。日本、韓國、新加坡及在京友好人士千余人出席開幕式。日本各界友好人士150余人專程前來參觀、祝賀。隨后,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了“董壽平藝術研討會”。
1997年7月,商務印書館出版《董壽平談藝錄》,此乃先生對中國繪畫藝術理論的一大貢獻。此外,還出版有《董壽平畫輯》、《董壽平書畫集》、《書畫大師董壽平》等,在日本也出版有大型精美畫冊多種。
董老的入室弟子許法勤曾深有感慨地說:“幾十年來,我除從先生那里學到了創(chuàng)作方法外,對他那勤讀書、講修養(yǎng)的精神更是沒齒難忘。先生學養(yǎng)深厚,淡泊名利,心胸坦蕩。他總是勤于書畫,樂于奉獻,樂于助人。80年代,先生給我寫過一幅‘公生明,廉生威’的條幅,這話使人想起他一輩子總是克己奉公、克己為人。這就是先生為人處世的性格。”董老的另一位入室弟子李硯強說:“孔孟之道的優(yōu)秀方面在董先生身上表現(xiàn)得非常突出。先生年高德劭,淡泊名利,在半個多世紀中,他為抗戰(zhàn)、賑災和祖國建設獻出了許多珍貴的書畫。先生平易近人,誨人不倦,處處與人為善,以德待人,以禮待人,襟懷坦蕩。這二十多年來,他家常有人登門造訪,從中外名人、官員到平民百姓,各階層的人都有。其中有求墨寶者,也有在其他方面求助者。乘興而來,滿意而歸者不計其數(shù)。燕京書畫社是借了他的錢款起家的。著名碑帖專家秦公先生早期的專著是靠他的資助才得以出版的。不少的人升學、留學,都是靠他的幫助才得以實現(xiàn)的。甚至有的人兒子結婚沒有錢,他也慷慨解囊。而董先生自己卻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在他家中,除書籍、畫案外,別無長物,甚至連墻壁都多年沒有粉刷。”
董老之所以能夠成為書畫大師,不僅是因為他書畫雙絕,還因為他深厚的學養(yǎng),高尚的品格,坦蕩的胸懷……
董壽平是我國現(xiàn)代為數(shù)不多的德藝雙馨的書畫大師,他始終保持著崇高的品格,即使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仍潔身自好、潔身自處,完美地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