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考進士,與明清很不相同。
明清學子,一旦考上了舉人,就可無限會試,哪怕你考到八十歲,只要沒中進士,你就可以不斷考。
實在太老的話,皇帝還會可憐他,給個同進士出身,以示優(yōu)容。
宋朝呢,嚴苛多了,先在本地考試合格,才能被推薦到京里應試。
關鍵是,如果進士落榜,還想再來,又得在本州再考試,再獲取資格。
明清一次舉人,終身有效;
宋朝一次舉人,過期無效。
(劇照)
今天就要講個苦逼的人,明明很有才華,結果卻因跟才能無關的事,惹得皇帝大怒而落榜了。
歐陽修在《歸田錄》中寫首:
太宗時,親試進士,每以先進卷子者賜第一人及第。
這也正常,能到殿試一展身手,不可能混子,都是人中龍鳳,水平都差不多,就看誰文思泉涌,寫得最快了。
淳化三載(992),又是大比之年。
各地舉子齊來開封,在這花花世界里流連忘返。
大家或以地域相聚,或以年歲相集,熟了之后,就不管來自京畿還是外地,不管年齡誰大誰小,都是吟詩作賦,以文比拼。
十天半月,也就分出了一些高下,當中最厲害的,一個叫孫何,一個叫李庶幾。
歐陽修寫道:
兩人“皆有時名,庶幾文思敏速,何尤苦思遲”。
可見,這次殿試,李庶幾肯定是排在孫何之前了。
但人之命運,并不由自己控制。還有太多意外,太多截胡。
話說舉子們在繁華的勾欄瓦肆之中飲酒泡妞,樂不可支的時候,卻有人在盯著他們。
有人上言:
舉子輕薄,為文不求義理,惟以敏速相夸。
這是個大帽子。
就說,他們寫的不是道德文章,只不過文字游戲,很是輕浮。
這還得了?
古代皇帝們,最喜歡標榜的就是仁孝治天下。
至于自己是否逼父退位,是否殺兄奪嫡,是否燭光斧影,都不重要。
反正,一般而言,最輕松的活法留給自己,最沉重的責任給別人去挑。
這趙炅一聽很不高興啊,正在此時,有人又奏了一本:
庶幾與舉子于餅肆中作賦,以一餅熟成一韻者為勝。
這下,皇帝可把李庶幾記得死死的了。
但歐陽修在寫這事的時候,并沒有講,到底是誰說的,而只是用了“因言”二字。
《宋史》里,陳靖傳中有寫,“時御試進士,多擢文先就者為高等,士皆習浮華,尚敏速。靖請以文付考官第甲乙,俟唱名,或果知名士,即置上科”。
(殿試)
于是,有人就把這事戴到了陳靖頭上,還說,他因為跟孫何是朋友,所以這樣幫自己的好兄弟。
但這種浮華風氣之起,也不能怪舉子,誰叫你們自己把做得快的,就放到高等呢。
歐陽修寫道,殿試之時,果然是李庶幾的卷子先進,結果被“遽斥而出,由是何為第一”。
可憐的李庶幾,肯定懵了,或許以為自己是寫得不好才落第吧?
既然落了第,只得回原籍,再乖乖又考舉人資格去了。
整整8年之后,才他考上進士。
《宋史》里孫何的名字出現好幾次,李庶幾一次都沒有。
有句歌詞特別適合他:
不是我不明白,是這世界變得太快。
(圖源UNSPLASH)
寫到這里,不由得想起,小時候,老師也總告誡,卷子不要交得早,一定得仔細仔細再仔細,多檢查。
那時的我,也跟李庶幾一樣,做得特別快,還把老師的話當耳邊風,結果有次,交得早卻得了低分,被老師諷刺了好一陣,從此,就轉了性,哪怕早就做完,也得熬到快到時間才交。
老師都喜歡成績好的,但太浮躁的,卻是有些討厭。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