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開正式的論述之前,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長孫皇后(謚號文德)的生平。
長孫皇后(公元601年-636年),名不詳,字觀音婢,出生于河南洛陽,鮮卑族,隋朝齊國公長孫晟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的母親,與初唐名臣,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司空長孫無忌是嫡親兄妹。
長孫皇后,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yǎng)。十三歲,嫁給唐國公李淵次子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為秦王(李世民)正妃。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冊封為皇后,誕下三子四女。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病逝,終年三十六歲,謚號文德皇后,葬于昭陵,史稱“千古賢后”,著有《女則》、《史論東漢明德馬后》、《春游曲》。
上嘗罷朝,怒曰:“會須殺此田舍翁?!焙髥枮檎l,上曰:“魏征每廷辱我?!焙笸耍叱⒂谕?,上驚問其故。后曰:“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明故也。妾敢不賀!”上乃悅。
長孫皇后本人知書達禮,深明大義,同時對于朝政有獨到見解,她與李世民的關系除了單純的感情深厚濃情蜜意的結發(fā)夫妻之外,還是相知甚深的摯友,故而能完全明了丈夫的內心世界,才能通過言行來規(guī)勸對方。
長孫皇后深知太宗想成就雄圖霸業(yè)帶有雙重的目的:一是本身的抱負和雄心,二是向世人、后世和父親證明自己的能力,以盡力減輕屠戮兄弟、脅迫父親的心理負擔,在史書中留下正面的形象。在這種前提之下,太宗的內心深處時時刻刻在提醒自己要表現(xiàn)出對朝臣的尊重,對百姓疾苦的感同身受,有時候甚至不得不采取夸張的做法。
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shù)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睂⑼讨笥义嶂G曰:“恐成疾,不可?!碧谠唬骸八揭茷碾薰?,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復成災。
作為賢妻摯友,長孫皇后比其他人更能體會太宗內心的苦楚和壓力,自然也知道該如何寬慰、舒緩,于是乎在有意無意中變成了犯言直諫者的保護傘,使他們能夠安全的為大唐的崛起獻計獻策。
可惜的是,長孫皇后僅僅活了三十六歲,太宗便失去了掣肘之人,再加上貞觀早期大唐所覺得的成就,于是乎不可避免的志得意滿起來,開始貪圖享樂,驕奢淫逸且獨斷專行,聽不見任何逆耳之言,以至于房玄齡臨終哀嘆:無人敢犯言直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