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中央檔案館/無錫博物院
共產(chǎn)黨抗擊了全部侵華敵軍共36個師團(tuán)60萬人的58%(35萬人),國民黨僅僅抗擊42%(25萬人)。共產(chǎn)黨又抗擊了全部偽軍62萬人的90%以上(56萬人),國民黨僅僅牽制偽軍不足10%。
照片來源:中央檔案館
其詳情如下:
第一,日寇侵華全部兵力,就1943年6月份材料,共計27個半師團(tuán),15個獨立旅團(tuán),2個獨立騎兵旅團(tuán)。如以2個旅團(tuán)折合1個師團(tuán)計算,共為36個師團(tuán)兵力。就中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軍隊即八路軍、新四軍所抗擊者為21個師團(tuán),占總兵力58%。國民黨軍隊所抗擊者為15個師團(tuán),占總兵力42%。此種比例,僅就分布狀況計算,如按作戰(zhàn)實情計算,則共產(chǎn)黨軍隊所抗擊者較上述數(shù)目還多些。至于海南島、廣九路區(qū)域共產(chǎn)黨游擊部隊所抗擊的敵軍,尚未計算在內(nèi)。
第二,華北敵軍11個師團(tuán),10個獨立旅團(tuán),2個騎兵旅團(tuán),合計為17個師團(tuán)。共產(chǎn)黨軍隊(八路軍)抗擊了83%,國民黨軍隊僅僅抗擊17%。
計:
第26師團(tuán)(師團(tuán)長柴山),分布于大同、歸綏,朔縣,集寧地區(qū)。 第27師團(tuán)(原田雄古),分布于天津秦皇島段北寧路沿線。
第36師團(tuán)(冷本),分布廣青東南沁縣、晉城、潞城地區(qū)。
第41師團(tuán)(清水規(guī)矩),分布于天津,滄縣、縣、獻(xiàn)縣地區(qū)(主力近有南調(diào)訊)。
第59師團(tuán)(柳川),分布于山東泰安、淄川、惠民,丘縣、壽張地區(qū),
第110中師團(tuán)(林村),河北定縣邢臺段平漢沿線,及德石路西段。
獨立第1旅團(tuán)(小松),河北河南交界之沙河,淇縣,大名,林縣地區(qū)。 獨立第2旅團(tuán)(中田)。察哈爾萬全、陽原、蔚縣地區(qū)。
獨立第3旅團(tuán)(毛利末廣),山西忻縣,五臺、繁峙、寧武地區(qū),
獨立第4旅團(tuán)(津田酒),山西榆次、孟縣、遼縣[1]地區(qū)。
獨立第6旅團(tuán)(奧村),北平附近,
獨立第7旅團(tuán)(正井義人),山東河北交界之德州、慶云、蒲臺、章丘地區(qū),
獨立第8旅團(tuán)(喜田),河北石家莊,邢臺,廣宗,寧晉地區(qū),
獨立第9旅團(tuán)(池上賢吉),冀中衡水、武強(qiáng)、饒陽,晉縣地區(qū),
獨立第15旅團(tuán)(田中信南),河北定興,定縣,平漢路兩側(cè)。
以上共6個師團(tuán),9個獨立旅團(tuán),全部為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軍隊(八路軍)所抗擊。
以下5個師團(tuán)、1個獨立混成旅團(tuán)、2個騎兵旅團(tuán),為共產(chǎn)黨軍隊(八路軍)與國民黨軍隊共同抗擊之?dāng)耻姡?/p>
計:
第17師團(tuán)(酒井康)。江蘇碭山,淮安、贛榆地區(qū),
共產(chǎn)黨抗擊70%,國民黨抗擊30%,
第32師團(tuán)(石井衣雄)。山東濟(jì)寧,滕縣,臨沂,莒縣地區(qū),
共產(chǎn)黨抗擊80%,國民黨抗擊20%。
第35師團(tuán)(板西,又謂是柏七),開封、新鄉(xiāng),滑縣地區(qū),
共產(chǎn)黨與國民黨各抗擊50%。
第37師團(tuán)(長野義側(cè)),晉南三角地帶,
共產(chǎn)黨抗擊30%,國民黨抗擊70%。
第69師團(tuán)(井上真衛(wèi))。山西臨汾、離石,沁源地區(qū)。
共產(chǎn)黨抗擊70%,國民黨抗擊30%。
獨立第5旅團(tuán)(內(nèi)田銀之助)。膠東半島,
共產(chǎn)黨抗擊70%。國民黨抗擊30%,
獨立騎兵第1旅團(tuán)(榜相),歸綏、包頭、固陽地區(qū),
共產(chǎn)黨抗擊20%,國民黨抗擊80%,
獨立騎兵第4旅團(tuán)(左久塢為人)。河南山東交界之永城、太康,民權(quán),城武地區(qū),
共產(chǎn)黨抗擊40%,國民黨抗擊60%。
第三,華中敵軍13個師團(tuán),3個獨立旅團(tuán),合計14個半師團(tuán),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新四軍抗擊47%,國民黨軍隊抗擊53%。
計:
第6師團(tuán)(神田正鐘),武漢、黃岡、黃陂地區(qū),
第15師團(tuán)(酒井直次,有被擊斃訊),南京、鎮(zhèn)江、高淳、桃縣地區(qū),
第58師團(tuán)(下野一霍),鄂中漢川,云線:潛江地區(qū),
第60師團(tuán)(小林元),上海鎮(zhèn)江段京滬路沿線,
獨立第12旅團(tuán)(允影),蘇中阜寧、寶應(yīng)、江都、海門地區(qū),
新四軍第六師挺進(jìn)支隊司令部布告(照片來源:無錫博物院)
《新四軍第六師挺進(jìn)支隊司令部布告》,全文如下:
本軍挺進(jìn)江南,解放人民苦難,
恢復(fù)抗日陣地,保衛(wèi)祖國河山!
凡我江南同胞,須知天將破曉,
天下大勢已定,最后勝利快到。
意國早已投降,德寇今年打敗。
盟軍就要總攻,敵汪即將死亡。
大家一致奮起,切勿猶豫觀望。
配合本軍抗戰(zhàn),爭取自由解放。
以上四個師團(tuán),1個旅團(tuán),全部為共產(chǎn)黨(新四軍)所抗擊。
第13師團(tuán)(內(nèi)山英太郎),宜昌、沙市、當(dāng)陽地區(qū),
第34師團(tuán)(大賀茂),南昌、德安、安義地區(qū)。
第70師團(tuán)(內(nèi)田孝行),浙江金華、桐廬、嶸縣地區(qū)。
以上3個師團(tuán),全部為國民黨軍隊所抗擊。
以下6個師團(tuán)、2個獨立旅團(tuán),為共產(chǎn)黨(新四軍)及國民黨所共同抗擊。
計:
第3師團(tuán)(山本三男),豫南信陽、湖北孝感、隨縣、禮山地區(qū),
共產(chǎn)黨及國民黨各抗擊50%。
第22師團(tuán)(太城三治),滬杭甬鐵路沿線,
共產(chǎn)黨抗擊20%,國民黨抗擊80%。
第39師團(tuán)(澄田睞四朗),鄂西鐘祥、荊門、江陵地區(qū),
共產(chǎn)黨抗擊20%,國民黨抗擊80%。
第40師團(tuán)(青木敬一),湘北岳陽,鄂南通城、大冶,咸寧地區(qū),
共產(chǎn)黨抗擊30%,國民黨抗擊70%。
第68師團(tuán)(中山淳),南潯路北段及九江、蘄春沿江,
共產(chǎn)黨抗擊30%,國民黨抗擊70%。
第116師團(tuán)(武內(nèi)俊二郎),湖口、蕪湖沿江,
共產(chǎn)黨抗擊40%,國民黨抗擊60%。
獨立第13旅團(tuán)(早測),安徽合肥、蚌埠、滁縣地區(qū),
共產(chǎn)黨抗擊60%,國民黨抗擊40%。
獨立第17旅團(tuán)(高品彪),湖北沔陽、監(jiān)利、華容、石首地區(qū),
共產(chǎn)黨抗擊30%,國民黨抗擊70%。
第四,華南敵軍3個半師團(tuán),2個獨立旅團(tuán),合計4個半師團(tuán)。
計:
第18師團(tuán)(牟田口廉地)之一旅團(tuán)及第56師團(tuán)(渡邊正夫),滇西騰沖地區(qū)。
第57師團(tuán)(中野莫光),廣九路沿線。
第104師團(tuán)(桃田彥一),廣州、從化,三水地,
獨立第19旅團(tuán)(松井貫一),粵東潮汕地區(qū)。
雷州獨立旅團(tuán),雷州半島。
以上大體為國民黨軍隊所抗擊,但廣九路及海南島地區(qū),中共領(lǐng)導(dǎo)之游行隊亦抗擊了敵軍一部分。
第五,目前日軍在華軍隊,均不足編制定額,各師旅團(tuán)之間,亦不均參差不齊。約計敵目前在華兵力36個師團(tuán),有60萬人左右。國民黨三百余萬依靠外援并借全國財富所供給之軍隊,抗擊日軍不過25萬人,共產(chǎn)黨軍隊(八路軍新四軍)只有50萬人,憑借甚劣之裝備(政府不予補(bǔ)給)與各個財富甚差之抗日民主根據(jù)地,反而抗擊了日軍35萬人。此外,尚有偽軍62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國民黨軍隊叛國敵偽化的,一般地國民黨是不打這些偽軍的,幾乎全部(90%以上)都為共產(chǎn)黨所抗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