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1335~1418)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學(xué)家,文學(xué)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出自顯赫的吳興姚氏。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號逃虛子。蘇州人。元末明初的政治人物、詩人,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時代起的謀士、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通儒﹑道﹑佛諸家之學(xué),善詩文。始終未曾放棄成就大業(yè)的抱負(fù),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開國功臣劉秉忠,欲成開國建業(yè)之功。
1382年,借著為病死的馬皇誦經(jīng)祈福之際,姚廣孝被人舉薦,隨侍燕王朱棣。剛見面姚廣孝就說朱棣頭上有一頂帽子,兩人志趣相投,相談甚歡。此后姚廣孝隨朱棣北上,住持慶壽寺。1398年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即位實行削藩,姚廣孝勸朱棣舉兵,朱棣遲疑未決,問道:“民心向彼,奈何?” 姚廣孝卻說:“臣知天道,何論民心?!苯ㄎ脑昶咴?燕王舉兵,史稱“靖難之役”而后南京告破,建文帝出逃,朱棣登帝位。這種做法也導(dǎo)致了建文帝的追隨者為了丑化朱棣以及朱棣身邊人而將姚廣孝稱之為妖僧。 另外,在姚廣孝沒有發(fā)跡之時,還被人相面說像“劉秉忠”,劉秉忠的謚號是“文正”。“文正”這個謚號可以說是所有讀書人的夢想,歷史上有這個謚號的人不多,但都是讀書人中的典范,如范仲淹、曾國藩等。能被如此評價,可見姚廣孝的才學(xué)之廣博。一個人倘若僅僅是知曉這些學(xué)問,我們尚可以說他是一個“兩腳書柜”,“書呆子”,但是姚廣孝不僅僅是知曉這些學(xué)問,而且還能活學(xué)活用,因此說他是個“妖人”也不為過了。
姚廣孝真正妖的地方就是主持編輯了《永樂大典》,很多人覺得編一套書沒什么了不起,可是真正參與到其中的工作中去的時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號稱明朝第一才子的解縉曾經(jīng)就是《永樂大典》的總編纂官,可惜他失敗了。所以朱棣將所有希望都傾注在姚廣孝身上,姚廣孝只好肩負(fù)起了編書的人物,用了三年時間,便將這套書編纂完成。 整部《永樂大典》一共22,877卷,入選有11095冊,大概3.7億字左右,當(dāng)時你能在市面上看到的中華書籍,基本全部都編纂在內(nèi),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壯舉。可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沒有足夠的文學(xué)功底和深厚的文字操控能力,是沒辦法把控編書的過程的。可惜到了清朝這部書流失了不少,實在是非常可惜。不過姚廣孝能夠編纂成這部書,可見他的文學(xué)功底到底有多么深厚。
姚廣孝是佛門弟子,卻也朱棣問鼎天下的第一功臣,姚廣孝本身是朱元璋選拔出來,親自送給朱棣的。沒想到這家伙居然跟朱棣聯(lián)手,把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的江山給拱了。,朱棣建國以后,姚廣孝并沒有接受所有賞賜,只是一邊做和尚,一邊去朝堂做官,所以被稱為黑袍妖僧。姚廣孝文學(xué)功底深厚,大才子解縉無法完成的永樂大典,他花了三年時間便編纂完成,堪稱神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