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一千年前,號稱北宋“改革第一人”的王安石不會想到,千百年后,他會因為這樣一首詩而走進大眾的視野。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0字,但篇幅短小精悍,韻律朗朗上口,成為了一千年來孩童詩詞啟蒙的最佳之選。其家喻戶曉之程度與李白的《靜夜思》不相上下。
沒有華麗的辭藻來雕刻梅花之形態(tài),寥寥幾筆梅花凌雪怒放的傲然之姿盡顯筆端。
初讀是詠雪,再讀是言志!
點擊加載圖片
最初以為這首詩定是王安石年輕時為改革新政,堅守自我所作的詠物抒懷之詩。查閱后才知,寫下這首詩時王安石已年近花甲,他早已經(jīng)歷了人生大風(fēng)大浪,看過了世間人情冷暖。
兩度任相,兩度罷相,年近60的白發(fā)老頭仍能有此等蔑視一切的傲骨,不得不讓人佩服。
寒冬時節(jié),萬籟俱寂,梅花凌寒獨自開,雖被白雪覆蓋,但仍舊努力向外界散發(fā)芬芳。萬人阻撓,眾人抨擊,曾紅極一時的變法如今被廢,但我仍舊不愿屈服,我心自有明月在。
王安石詠梅詩很多,除了這首廣為流傳的《梅花》,還有一首同題七絕,雖鮮有人知,但也可稱為詠梅佳作。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fēng)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白玉堂前的那棵梅花樹,它是為誰開花又為誰凋零呢?年復(fù)一年,它花開又花謝,無人憐惜。只有春風(fēng)年年來相探。
相較于前一篇不畏旁人眼光,屹立寒風(fēng)不倒的堅定信念,這首詩多了一絲惆悵自憐之意。梅花孤芳自賞,唯有春風(fēng)憐惜。自己傾盡心血的改革無人賞識,顧影自憐,感嘆人生無常。
點擊加載圖片
“墻角數(shù)枝梅”不畏嚴(yán)寒,自顧自地開放,不在乎是否有人欣賞??砂子裉们暗拿坊ㄟ€能如此自由自在,隨性而行嗎?
主人精心呵護堂前樹,可花開花謝卻無人在意。這不正如自己嗎?有高堂天子賞識,但自己的大刀闊斧的變法無人能懂,旁人的巧言令色使得自己再度罷相。
這梅花有春風(fēng)所愛護,我又有誰人賞識呢?
這首詩音韻和諧,意境深遠(yuǎn),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但它卻是一首不折不扣的集句詩。集句詩,顧名思義,就是集合前人詩句而形成的詩。
其中“白玉堂前一樹梅”出自唐代詩人蔣維翰的《春女怨》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shù)花開。
兒家門戶尋常閉,春色因何入得來?
“為誰零落為誰開”乃是唐代詩人嚴(yán)憚《惜花》中的一句,
春光搏扔歸何處,更向花前把一杯。
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fēng)最相惜”則是唐代詩人楊巨源《和練秀才楊柳》中的詩句:
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
唯有春風(fēng)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最后一句“一年一度一歸來”則出自宋初瞻光茂妻的《寄遠(yuǎn)》
錦江江上探春回,消盡寒冰落盡梅。
爭得兒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歸來。
如此看來,這集句詩似乎與今日抄襲文章相差無幾。那為何又有人說這首詩是佳作呢?是在商業(yè)互捧嗎?非也。
所謂集句與今日抄襲文章有很大區(qū)別。創(chuàng)作集句詩要求對詩人原詩句融會貫通,如出一體,讀來既無斧鑿之氣,意義又相連貫。因此,只有博古通今、滿腹經(jīng)綸而又不讀死書的高手,才能手到擒來、活學(xué)活用。
這首詩每一句都化用了前人的詩,但他推陳出新,寫出了新意??瓷先ズ孟袷请S意一組合,但是讀來卻又是令人拍案叫絕,詩中體現(xiàn)的思維深度和語言技巧都超過原作,有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之妙處。
點擊加載圖片
王安石化四首原詩折柳送別,悲春傷秋之詩境,獨創(chuàng)梅花“孤芳自賞”之高潔詩情,不流于世俗卻難免于落寞無奈,詠梅詩境渾然天成。
陳正敏在《遁齋閑覽》中曾評價王安石集句詩:荊公集句詩,雖累數(shù)十韻,皆頃刻而就。詞意相屬,如出諸己,他人極力效之,終不及也。
殫精竭慮,為國為民一生竟只有“臘梅”一知己,回想自己年少時對著父親許下的宏圖大志,再憶年輕時披肝瀝膽、義無反顧的改革,他不禁感嘆,何時可得春風(fēng)來相惜。
正如他在《游褒禪山記》中所言,“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他的一生波瀾壯闊,無論境遇如何都未曾輕言放棄。他用自己倔強的姿態(tài),綻放在積貧積弱的北宋,傳遞著“矯世變俗”的信念,九死未悔,至死彌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