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以[觀心]來解讀《道德經(jīng)》,需要突破的一個關鍵,就是要能體悟到老子在各章中看似在描述不同領域的概念,在[觀心]之境中所對應的所指到底是什么,不僅如此,而且還要能夠結合經(jīng)文上下文融會貫通起來,這樣才能真正起到對[觀心]修行的啟發(fā)作用。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道]者,本元真心也;[人主]者,后天意識心也。[兵]者,[心機]也,[計謀]也。
安住于本元真心之中,輔以意識思考去處理,而不是完全以后天意識心的心機、計謀去強行達成目的,那么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總會有比較圓滿的解決辦法。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師],即軍隊,在[觀心]之境中,指的是各種各樣的紛繁雜亂的思想念頭。也就是說,當修行者尚未見到真心的時候,還沒有辦法以真心為主、意識為輔,那么就會出現(xiàn)后天意識心主宰內(nèi)心的情況,而在后臺天意識心作為主宰的情況下,人就會被貪嗔癡慢疑所俘虜,思想、念頭、情緒就會像荊棘一樣雜亂叢生,使人內(nèi)心不得安寧。
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如果在欲望的引誘下妄行妄作,在情緒的沖動下貿(mào)然行事,就會作出令自己事后悔恨不已的事。大軍,說明后天的意識心、情緒、念頭、心機、計謀等非常強大而有力。這種情況下僅憑意識心而行是非常危險的。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善于用兵的將帥,知道適可而止,達到目的就會果斷收兵,而不會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縱容部隊強取強奪。對于修行者同樣如此,修行者要善于掌控自己的心,當行則行,當止則止,不能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和情緒。
那么這里的[善于]從何而來呢?從[以道佐人主]而來。如果沒有見到真心,如果不能安住真心,那么想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
果而勿矜:即使達到了目的,也不要自我尊崇,貪圖功勞;
果而勿伐:即使達到了目的,也不要自我夸耀,貪圖名聲;
果而勿驕:即使達到了目的,也不要自我驕傲,盲目樂觀;
果而不得已:即使達到了目的,也是由于不得已而為之,不應視為理所應當;
果而勿強:即使達到了目的,也知道適可而止,不逞強,不過分;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為什么要這樣呢?這是因為,一切事物,皆應順應自然規(guī)律,一味逞強,過分使用心機計謀,則過猶不及,這是不符合道的規(guī)律的,不符合道的規(guī)律,就會受到規(guī)律的制約,不得不接受負面的結果,正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從這一章的語言色彩來看,表達的是修行者如何處理與外界關系的問題。
對于[觀心]修行而言,靜坐觀心是修行,生活工作也是修行,而且要在生活工作中時時觀心,[以道佐人主],而不能僅憑后天意識心想做什么做什么。
《孫子兵法》曰:兵者,詭道也。
在觀心修行中,[兵]即是意識心所產(chǎn)生的思想、念頭、情緒、意志以及心機、聰明、陰謀、詭計等等。
修行人面對世界,同樣要處理好各種事情以及人際關系,那么應該秉持什么樣的原則來處理呢?
其實老子的真正用意是說,最好是直接應用[道]的智慧來處理。
當一個人見到了真心,能夠時時安住于真心時,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隨時以真心的智慧進行應對,其效果就是[其事好還],事情很容易得到圓滿的處理。
而如果修道者尚未見到真心,或者還不能時時安住于真心,該怎么辦呢?
這時就不得不動用后天意識心。
動用后天意識心來處理事情,也不是不可以,但要十分小心謹慎,不要過分使用聰明和心計。
要[善有果而已],即基本目的達到了就應適可而止,不要再過分貪求什么了。
而且,在使用后天意識心的智慧聰明時,即使達成了目的也不要自認為了不起,自己覺得自己很聰明等等。
要清醒地知道,這樣的做法正是由于在尚未見到真心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根本不是真正的智慧,沒有什么可炫耀和驕傲的。
而使用后天意識心的所謂的聰明智慧做事,很容易被私欲所染,導致控制不住自己,當止不止,最后反受其害,悔之晚矣。
老子這一章的內(nèi)容,對于觀心修行者來說,意義特別重大,務必時時警覺,時時觀照,直心面對一切,少動心機,少用后天小聰明,那些都不是一個觀心修行者所當為的。
謹以此文時時自勉,并于同修的朋友共勉!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