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2020年第8期《西泠藝叢》雜志,內載臺灣著名古文字學家李宗焜先生《甲骨書風在篆刻藝術的應用》一文。該文刊出了楊仲子、簡經(jīng)綸、鄧散木三人4方甲骨文印章圖例。
縱觀甲骨文入?。坠俏淖蹋┑陌倌隁v史,不外乎兩種類型:一是“全甲骨”,此類作品是全部使用已經(jīng)甲骨學家釋定而被公認的甲骨文字;二是“半甲骨”,此類作品是部分使用甲骨文字,甲骨所無文字則采用一家之言或采用“借用”(移植)其它古文字及“拼合”(造字)的“變通”方法加以解決。
△樂夫天命復奚疑(楊仲子)
△知時無止(簡經(jīng)綸)
△車馬一東西(簡經(jīng)綸)
李文所附4方作品,楊仲子刻的“樂夫天命復奚疑”和簡經(jīng)綸的“知時無止”“車馬一東西”屬于“全甲骨”,而鄧散木的“不到長城非好漢”則屬于“半甲骨”(楊、簡二人也有不少甲骨印作是“半甲骨”)。鄧散木先生所刻的“不到長城非好漢”,記得最早見于丁吉甫先生編的《現(xiàn)代印章選集》(江蘇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陳毅題簽)。
△不到長城非好漢(鄧散木)
今重讀此印,覺得它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章法獨特,印中7個字分列四行,自左向右排列(通常是自右向左排列);二是甲金一體。細觀此印,正宗的甲骨文只有“好”“不”二字,“城”“非”“到”三個字其實都是借用了金文的字形(“非”字已經(jīng)當代甲骨學家考定,收錄于近年出版的甲骨字書,而鄧氏當年卻不得而知)。“漢”字甲骨文所無,鄧氏依據(jù)小篆結構參考甲骨文字筆法成之。
鄧散木先生本是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和虞山印派的篆刻大家,他刻甲骨文印章純屬“重在參與”和“友情支持”,即便他所刻甲骨文印章的入印文字不夠規(guī)范甚或出現(xiàn)謬誤,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是不會去苛責他的。
△多即一(簡經(jīng)綸)
△作賓啟事(董作賓)
△安得天下盡無事(傅抱石)
現(xiàn)今甲骨印壇,十分缺乏像潘天壽、傅抱石、鄧散木等先生那樣的書畫篆刻大家、名家的支持和參與。鄧散木“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甲骨文篆刻實踐,對當下的創(chuàng)作而言仍然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他所運用的“借用(移植)法”和“拼合”法,乃是繼承了民初以來諸多甲骨文書法篆刻先賢所創(chuàng)制的基本用字法則。如果是就事論事,我以為此印中的“非甲骨文字”所占比例略顯多了一點(已占三分之二)。
△辛酉(張大經(jīng))
△水上人家獨自閑(沙曼翁)
△龍門之游(日本·平方研水)
△旅美之作(美國·魏樂唐)
△師萬物(美國·魏樂唐)
△古為今用(秦士蔚)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秦士蔚)
事實上,“非甲骨文字”在一印之中的所占比例至今沒有也不可能有法定的依據(jù),這只能依憑印人各自的古文字修養(yǎng)和治學精神去酌情處理了。我的看法是,甲骨文篆刻最好還是姓“甲”(全甲骨),在缺字萬不得已時,也要力爭將“非甲骨文字”的占比降到最低限度。一孔之見,敬請各位方家批評指正!
△龍公(劉江)
△明莫大乎自見(蘇金海)
作
者
簡
介
蘇金海,1952年生。江蘇南京人。字博生,號河西外史。室名坦易樓、盋山精舍、長虹唫館?,F(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篆刻委員會委員、西泠印社社員、南京印社副社長、江蘇省甲骨文學會副會長、江蘇甲骨印社社長、鄭州大學篆刻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書法篆刻作品參加全國及國際性展覽百余次。篆刻作品1983年獲《書法》雜志舉辦的全國首屆篆刻征稿評比一等獎,1986年獲全國第二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覽優(yōu)秀作品獎,2001年獲南京市人民政府第四屆文學藝術獎銀獎。多次擔任全國及江蘇省書法篆刻展覽的評委。作品被收入《中國印學年表》《現(xiàn)代印選》《中國現(xiàn)代美術全集·篆刻卷》、《中國當代著名篆刻家作品集》《二十世紀名家楹聯(lián)墨跡大觀》等多種辭書和專集,被中國美術館、西泠印社、中央電視臺、中國篆刻藝術院、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等多家機構收藏。曾應邀在南京業(yè)余書法篆刻學校、江蘇教育學院(今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和南京藝術學院講授篆刻。著有《蘇金海印集》《當代書法名家系列作品集·蘇金海卷》《蘇金??绦慕?jīng)》《金海印譚》《蘇金海印存》等。
思考問題
看圖識字
下圖四個甲骨文字您能認出嗎?
(PS:標準答案埋在本期公眾號文章第8篇中,看看誰能找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