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楊氏太極拳拳譜系傳人表
(2016-10-27 16:42:24)

網(wǎng)摘錄(注:資料有限,收錄不完整,僅一部分,請見諒),摘錄楊氏太極拳1-7代。

張虎臣先后得傳于許禹生、楊少候、楊澄甫三人,故用紅色字體標出.       第4代九十余人中,有六十六位楊澄甫的直系傳人。

        第一代

楊露禪 (1799年 - 1872年)

 第二代

富周 侯得山 紀子修  楊班侯 楊鳳侯  楊健侯

 第三代

富英  陳秀峰  龔潤田 紀老福 冀福如 教蓮堂 李蓮芳 李萬成 凌山 牛連元 全佑 萬春  王矯宇 吳孟俠  楊少侯   楊兆鵬 張信義 張印堂   楊兆林  劉勝魁  許禹生 楊澄甫  楊兆元 張策 張敦熙   張義 胡星齋 富杰臣

 第四代 

蕭功卓  蔣玉堃 白忠信  范寶林 范寶林 范保林 張新慶 關欽 郭振清 韓會明 郝從文 賈治祥 林金聲 潘河清 周志成 周志德 范鐵安 郭連蔭 孫繼先 吳兆峰 顧麗生  劉東漢  翟文章  王新午  張虎臣(張虎臣(又名張文炳)其太極拳技藝先后得傳于許禹生、楊少候、楊澄甫三位大師 。 周遵佛 陳光愷 陳尚毅 陳微明 陳月坡 禇掛亭 崔立志 董世祚 董英杰  范亞夫  傅鐘文 傅宗元 郭清杰 郭陰棠 郭子榮  郝家俊 姜廷選 講延宣 匡克明 李得芳 李萬程 李雅軒  劉盡臣 劉論山 劉希哲 呂殿臣 牛春明  裴秀榮 滕南璇 田兆麟 田作林 田作霖 汪永泉 王保還 王景星 王鏡清 王其和 王旭東  王竹坡  魏心唐 吳志青 吳志青 武匯川 奚誠甫 形玉臣 徐岱山 閻月川 閻仲魁 楊鳳歧 楊鴻志 楊紹西 楊振鐸 楊振國 楊振基 楊振銘 楊振聲 葉大密 尤志學 曾昭然 張欽霖 張慶麟  張種交 趙斌 趙桂恒 鄭曼青 鄭佐平 朱紉芝

       第五代    

 靜松太極拳的師傅 (張虎臣的弟子)(暫不公開)鮑關元 蔡瑯亭 曹彥章 曹堯輝 常逢林 常關成   陳阜章  陳國楨  陳俊彥  陳龍驤 陳寧 陳斯酋 陳松海 陳文義 陳璽中 陳耀庭 陳一虎 陳柚藝 陳玉和 陳玉田 陳章耀 陳至誠 陳志進 陳志遠 崇壽永 褚玉誠 崔鴻培 崔龍崗 崔書其 崔秀辰 崔彥彬 崔仲三 鄧克強 狄兆龍 丁冠之 丁吼濤 丁水德 董伯承 董德全 董虎嶺 董華花 董俊豹 董茉莉 董世祚 董新成 杜啟蘭 杜淑坤 范金海 范雪云 方寧 方天 房俊善 費永祥 傅明偉 傅秋花 傅聲遠 富繼華 蓋萬鍾 高鳳梅 高云朵 高占魁 耿繼義 龔作漢 貢仲祥 顧鳴一 顧樹屏 關雁峰 關志剛 管丹 郭琴舫 郭慶亭 郭榮躍 郭樹林 韓清民 韓淑英 韓婷玉 韓興民 韓延忠 郝宏偉 郝惠元 郝奇 何創(chuàng)夏 何瑞明 何士鏢 賀洪明    洪日鏡 侯孟軍 胡步云 胡克禹 胡利平 胡樸安 胡榮竹 胡耀貞 胡毓飛 華春榮 黃俊文 黃抗美 黃明山 黃水有 黃性賢 黃永德 黃育英 吉良臣 吉良晨 賈安樹 賈寶安 賈保安 賈保安 賈紅軍 簡桂妍 簡醒宇 姜曉平 姜雅琴 金達中 金明淵
金仁霖 金堯森 金用葆 靳英輝 鞠鴻賓 寇長青 樂奐之 雷雯 黎慧琳 李福妹 李劍方 李靖 李敏弟 李琪佳 李如恒 李雙斌 李順波 李素清 李文海 李武鑫 李友芝 李元法 李云龍 李占英 李震 李正 李鴻 栗子宜 連宗恕 梁棟材 林炳堯 林伯炎 林鏡平
林墨根 劉長泰  劉達 劉習文 劉高明 劉廣富 劉進寶 劉君實 劉慶武 劉森 劉同祿 劉錫亨 劉選利 劉穎傅 劉永平 劉振寰 劉仲橋 劉卓英 劉子良 劉宗表 盧統(tǒng)寶  路軍強  路軍強 呂躍 羅邦楨 羅瓊 羅尚 羅微紅 馬德元 馬井賢 馬麗 馬偉煥 馬原年 馬子登 毛莉莉 孟憲民 莫汝東 潘鑫之 潘月琴 彭城 彭素芳 彭學海 濮冰如 浦紫東 齊一 碁江濤 錢西樵 喬建林 喬振興 邱正堅 區(qū)榮鉅 曲紀軒 任春林 邵善康 沈爾喬 沈駿法 沈立云 沈壽 施承志 施調(diào)梅 施漱芳 施載煌 史桂芹 史浩池 舒巧 松緒金 宋斌 宋福亭 宋惠民 玉鵬 宋志堅 蘇黎獻 蘇起賡 蘇笑塵 蘇學文蘇志江 孫德明 孫德善 孫耕夫 孫凱亮 孫僧齡 孫武鵬 孫以昭 孫羽 譚耀川 唐浩泉 唐淑榮 陶炳祥 田淳 田宏 田穎嘉 田穎銳 汪淑英 汪仲明 王長興 王成杰 王大松 王鳳英1王革勛 王廣麟 王宏剛 王繼振 王嘉林 王建 王建琪 王錦泉 王景芳 王敬萱 王明倫 王平凡 王慶玉 王慶鈺 王善之 王詩章 王天玉 王文瀚 王喜祿 王新君 王秀田 王延年 王雨亭 王志遠 王仲文 王子和 王培昌  魏高良 魏權 魏樹人 溫桂珍
翁子川 鄔志良 吳寶仁 吳國忠 吳金華 吳伊雯 吳永霖 吳云倬 吳正祥 吳志高 奚桂忠 夏昌耀 夏銘強 蕭鐵僧 忻梅英 辛大國 徐逢元 徐桂華 徐能智 徐薇 徐秀英 徐憶中 徐振武 徐志民 許學鵬 許振聲 嚴承德 嚴昭法 顏福廷 顏守信 楊寶聰
楊斌 楊崇堅 楊計有 楊軍 楊開儒 楊禮儒 楊良驊 楊清河 楊振河 楊志超 姚國安 葉建華 葉秀廷 葉延玲 易靜波 殷啟唐 尹寶艷 于家嵐 于賢文 余鴻亮 余松濤 喻承鏞 扎西 翟金錄 翟英波 張寶鳳 張長江 張廣海 張廣齡 張桂芳  張國鈞
張懷堃 張家駒 張建福 張金普 張景淇 張景祺 張明真 張強 張慶寶 張全安 張世昌 張孝達 張忻 張揚明 張義敬 張義尚 張英武 張勇濤 張玉 張玉版 張志毅 張志遠 張卓星 趙春玲 趙浩業(yè) 趙慧君 趙建國 趙凱 趙茂林 趙巧玲 趙廷銘
趙憲平 趙幼斌 趙毓庭 趙子華 趙子倫 鄭金崇 鄭曼景 鄭佐平 周德培 周敏德 周森鏞 周學芬 周學淵 周振 周子沐 周子能 朱長海 朱鳳禮 朱懷元 朱廉方 朱秀杰 祝圣錦 宗毛三 宗之鴻

       第六代

靜松《靜松太極拳》 丁爾 丁曉梅 丁岑亮 金邦根 陸履冰 趙連斐 童佩華 黃一匡 鄭苗榮 俞佳珍 陸菊香 姚惠娟 王英英 馬寶珠 任小予 張偉彪 李勤 楊秀珍 韓琪 王天龍 盛碧蓮 陳炳奎 陶偉明 郁美娟 楊周銓 孫愛叢 楊海芳   尉建源
朱亮 唐鹿 謝紅 滕星榮 孫志遠 蔡亞芬 章萍 潘樹明 陳連榮 江月美 孫祖祥 蔡敏 朱杭金 沈發(fā)興 金學琴 沈淑佩 任玉蘭 孫紀安 譚詠梅 張軍  明星 余旺生 喻勇 詹規(guī)劃 孫繼云 于祿云 朱有妹 洪愛平 孫勝利 劉水芳 王孝根 應麗貞 于潤芝
王梅 董桂云 李萬國 來銀鎖 由科 陳艷 吳正芳 吳惠勝 項雪梅 樓國祥 趙勇 鄭文杰 馮云紅 李萬清 孟憲晶 王藍 程蕾 方炳泉 許宋 董海波 朱海防 王立春 宋兆瑞 任新林 安德海 白惠霞 白樹森 蔡莉莉 蔡正明 藏慶芝 曹鳳全 曹文軍 曹秀蘭
陳德雄 陳錦川 陳秋華 陳泰宏 陳田良 陳新居 陳雄 陳有山 陳有雨 鄧時海 董麗佳 董連勛 董榮梅 董世龍 董增辰 杜鈺 范碧瑩 方春生 費巳華 豐茂生 馮振宇 傅清泉 高儉 高友臣 戈彬 關寶君 關雪川 郭金生 郭彥君 郭正勛 郭宗泰 韓大建
韓宏祺 韓玉華 郝明之 何鳳桐 何華云 何尚時 賀彩霞 侯鐵成 侯喜忠 胡金全 胡鐘清 黃淑英 黃小偉 黃新彥 黃秀麗 黃學文 黃勇 黃正斌 簡觀德 金安  寶強 景志明 寇桂江 寇桂林 樂倩妤 李本蕃 李濱 李燦 李海水 李明麗 李卻非 李亞萍
李延璽 李玉蘭 李占行 李志 李竹林 李柱成 梁彥軍 廖禎洋 廖中柱 劉鋒 劉康進 劉宗凱 劉起云 劉勤楊 劉熹 劉一辰 劉應文 劉玉龍 劉云廷 劉忠立 
劉海連 龍曉燕 魯慶榮 陸榮培 路英琴 呂桂良 羅繼香 馬國棟 馬向東 馬銀山 梅永順 南昔鵬 歐業(yè)超 龐敏淵 彭剛 喬麗娜 饒少平 任德全 沈凌霄 沈振華 石成山 石明 姒承風 宋長平 宋亮 宋少文 宋友慈 蘇鳳艷 蘇梅生 蘇尊榮 譚道發(fā) 譚廣仁 陶善華 田秉淵 田筠 田英濤 王春燕 王鳳英 王海銘 王培昌 王青山 王守挺 王文鵬 王秀蓮 王雪環(huán) 王征 王志恩 王志武 王智勇 翁季純 吳家新 吳嘯 吳永萍 吳智茂 謝永鑫 徐建剛 徐麗如 薛寶源 閆長清  閆建國  顏必從  楊利生 楊林(楊式) 楊鳴 楊青 楊慶華 楊涂水 姚博祥 姚廣文姚國平 姚國欽 姚重禾 葉林祥 葉雪英 伊廣獻 殷勤 尹大芬 袁勇榮 詹德勝 詹開立 詹開立 張福華 張九華 張配華 張品清 張書田  張松林 張?zhí)禧[ 張衛(wèi) 張亞平 張耀允 張友 張兆波 張志平 張志珍 張自祥 趙恒普 趙洪生 趙會玲 趙樹民 趙曉玲 趙燕雙  鄭天祥 鄭耀杰 鄭耀連 鄭耀乾 周海能 周匯川 

朱秋芳

     第七代

鮑先榮 貝民強 邊富余 蔡秀芬 曹鳳宇 曹志剛 常靜平 常素清 常艷萍 陳大林 陳海山 陳慧娟 陳林 陳士雄 陳杏金 陳秀蘭 陳月英 陳子慧 晨陽 崔立賢 德玉平 鄧建中 鄧頌明 鄧志文 鄧致文 丁乾 敦俊勇 馮二輝 馮志榮 付愛民 高才 高彩戀
高勇 葛云霞 谷久貴 顧國農(nóng) 關偉賢 郭群禮 郭小龍 郭意明 國曉玲 韓建龍 韓濤 郝磊 何朝珍 洪詠珀 侯玉梅 胡明榮 花繼然 華紀平 黃斌 黃家棟 黃窕姍 惠合同  霍清沛 吉阿冬 賈本初 賈勝君 蔣達巍 蔣德偉 金本全 金盛強 賴益    勞玉儀
樂家 李棟良 李富貴 李敏 李明彪 李世民 李天龍 李天偉 李鐵梅 李小龍 李彥平 李勇 李政成 連逍 梁愛美 梁惠珍 劉保義 劉建華 劉啟賢 劉清沁 劉萬斌 劉永德 陸貴榮 呂權威 馬景耀 馬蕾 馬玲 馬文雙 滿建順 梅皓 孟慶仁 聶美昆  潘洪祥
錢鋒 喬旭東 冉靖 任萍 任曉蘭 沈丹 沈驍寅 石忠磊 史榮會 壽關順 司寶錄 蘇鳳英 蘇燕萍 蘇兆華 孫電勇 孫復生 孫新杰 邰立鎖 譚紅賓 湯流貴 唐蔓莉 唐文娟 田荷生 萬咸政 王阿斌 王登瑞 王鐙鋒 王典利 王洪斌 王甲一 王力威 王麗
王琪 王強 王蓉 王世仿 王書保 王素娥 王同軍 王學英 王英勉 王玉佳 文家碧 吳釆耕 吳強 吳世秀 吳偉 吳偉光 吳孝平 吳應國 吳志健 伍艷卿 武東生 武志花 向光川 蕭淑珍 肖法成 謝連元 謝秩英 熊凱 熊明 徐愛茂 徐紅飛 徐汝成  徐挺
許秀成 閻榮森 楊斌 楊長祿 楊春燕 楊鳳蘭 楊吉祥 楊堅 楊金洪 楊麗 楊秀梅 楊學林 楊彥前 楊正蘭 葉樹安 葉興隆 尹湘 于國倫 曾川 曾龍 張本生 張函冰 張建勛 張君虹 張李青 張力 張念慈 張樸 張榮 張瑞虎 張幸長 張雪梅 張勇 趙國棋
趙金香 趙婉儀 趙向東 趙小款 趙學棟 趙亞平 趙玉科 鄭海江 鄭秋梅 鄭偉 支立嶺 鐘新建 周成福 周灝 周脈寶 周慶華 周世秀 周滔 周星明 朱柏駒 朱桂珍 朱銀環(huán) 鄒海鷗 左瑛

注:有錯漏處日后再修正 以上傳人僅已知一部分,)

楊澄甫對太極功夫有一段精彩的描述:“純粹太極,其臂如綿里裹鐵,柔軟沉重,推手之時,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時,手極輕而人不能過。其放人之時,如脫彈丸,迅速干脆,毫不費力。被跌出者,但覺一動,而并不覺痛,已跌丈余外矣。其粘人之時,并不抓擒,輕輕粘住,即如膠而不能脫,使人兩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極拳也?!彼f的很明確,棉里裹鐵,既能不用力粘人,又能不用力發(fā)人就是真太極。

備注:

靜松太極拳師爺簡介: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張虎臣

張虎臣,名文炳,字虎臣,北京通州人,生于1898年,卒于1979年,享年81歲。

虎臣先生為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太極拳技藝先后得傳于許禹生、楊澄甫、楊少侯三位大師。其中,得楊少侯先生所傳拳技理法最為系統(tǒng)、全面。先生五十多年如一日,堅持練拳、研拳,忠實的繼承了少侯先師的拳術風格,動作輕靈,身法敏捷,手法綿軟奇快,發(fā)勁冷脆驚彈。

虎臣先生少時學徒于津門裕興銀號,得老板垂愛,被任命為北平分號的經(jīng)理。后與其女結婚,并在北京通州置辦了家業(yè)。先生相貌文靜,性卻好武,曾習練三煌炮捶。

1919年春,經(jīng)王新午先生引薦,從師許禹生開始習練楊式太極拳。后又從楊澄甫、楊少侯兩位大師學習。1924年,由許禹生師親自操持,在北京致美樓拜楊澄甫為師,正式成為楊師弟子?;⒊枷壬V迷于太極拳術,悉心研拳,刻苦練功。后澄甫師應邀南下,惜其材,便將先生薦至家兄少侯門下拜師繼學。先生聰慧,靈巧機敏,悟性又好,本就得到少侯先師賞識,幾年來,已從少侯師學得家(加)手、小式、活步太極十三劍、活步太極十三刀、太極槍、太極快刀等。現(xiàn)在更是盡心相授。虎臣先生每日隨少侯先師,或在中山公園后河,或在家中聆聽教誨。他白天練拳,晚上練功,功夫日漸精深。家(加)手、小式拳風,輕柔圓活不失剛疾,內(nèi)外互動,身心合一。推手、散手出神入化。亂踩蓮的應用步法靈活,招法多變,捋、挑、掤、打、推、拿、截、按、攔、滾順勢而用,變化無常,出手不見手。

1929年,北平國術館成立。在國術館太極拳比賽中,虎臣先生榮獲“銀盾”獎(相當于現(xiàn)在的金牌),愈加得到許禹生師的器重。1930年,許師親自推薦,先生被任命為河北省通州市國術館館長。上任伊始,先后有當?shù)厮用揖弈常ㄔ瓮ㄖ輫羽^長),少林會王某等前來叫陣,先生無奈,后出手一一將其折服。于是名聲大振,先后有商賈、軍旅、名流請其教拳。

1949年秋天,通州解放,國術館、國跤館等被文化局接管。文化局軍代表徐進(后任通縣黨校校長)喜歡太極拳,便與先生成了朋友。1956年,國家體委創(chuàng)編、推廣簡化太極拳,徐進將先生請出,業(yè)余時間在工人俱樂部教授太極拳。先生淡泊名利,處事低調(diào)從不張揚。1959年先生退休后,長年辦班授拳,直至1979年仙逝。

——楊式太極拳歷史與傳奇

楊式太極拳在第三代出了兩位杰出的人物,都是楊健侯的后人,他們是健侯的長子楊少侯和季子楊澄甫。說他們杰出,是因為他們不但全面繼承了楊家的太極武功,更將楊式太極拳的傳播推向了空前廣闊的領域,影響之巨,遍及四海五洲。
 
一、楊少侯
 
太極巨擘楊少侯與楊澄甫楊少侯,名兆熊,少侯為其號。生于1862年,卒于1930年,享年68歲?!吧俸钣啄赀^繼給班侯為養(yǎng)子,從小受到祖父露禪先生、伯父班侯的口傳心授和嚴格調(diào)教。拳法輕靈奇巧,凌厲脆快,虛實變化無端,離空凌空并用,大有乃祖乃伯之遺風”(李璉《楊少侯太極拳用架真詮》)。
1917年,楊健侯臨終時,曾對楊澄甫說過這樣的話:“你大哥隨伯父練拳,刻苦異常,早已功成名就?!?br>露禪曾孫楊振基在他所著《楊澄甫式太極拳》中說:“我的伯父楊少侯自幼隨我伯祖父和祖父學拳,其藝得我伯祖父班侯者為多,且性格尤其像我伯祖父,剛勇急躁,好抱打不平。早年傳我祖父修訂的中架子,晚年始變化拳路,架高動作緊小而快慢相間,發(fā)勁剛脆,豁然有聲,目光四射,閃若電光,冷笑險嘻,哼哈作聲,氣勢逼人。其技法特點為:以柔克剛,應用粘隨抖接,出奇制勝。其手法有:拼啄拿劈、傷筋錯骨、點穴、閉戶、按脈、截脈,犯者立撲?!?br>楊少侯七歲學拳,得祖父楊露禪、伯父楊班侯、父親楊健侯三人親傳,尤得班侯為多。拳技精湛,功屬上乘,勁至皮毛,圈至無圈,拳速之快至拳打人不知,勁整至一片神行。楊少侯曾這樣談到:“太極拳發(fā)勁制人,其妙在剛柔相濟,陰陽互用……茍徒持純?nèi)峤枇χ迫耍虺謩倓乓粤Ψ?,皆非深知拳法者。天地間無純剛柔可以操必勝者,有之,非剛柔相濟不可?!币虼?,少侯拳架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濟,開合有序,快慢相間、松緊并存,真正達到了“人身處處是太極”,“妙手一著一太極”的境界。在晚清的北京太極拳界,被稱作“千手觀音”,“太極第一人”。技藝之高,名聲之大,可稱楊家太極拳第三代“楊無敵”。
楊少侯自青年時即開始助父授拳。清朝在辛亥革命后進入了中華民國之初。曾經(jīng)世襲爵位的王公大臣昔日的榮光褪去,成了清朝的遺老遺少。這樣,楊家一、二代授徒于北京城王公貴胄,旗人護衛(wèi),賢達名流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曾經(jīng)衣食無憂的北京城太極楊家,在翻天覆地的時代變革中失去了保持尊貴的經(jīng)濟基礎。到了楊少侯和楊澄甫這一輩,楊家已有漸衰之象。他們已經(jīng)不得不走向民間謀生活,走其他武術門派街頭賣藝的路。在紫禁城西南角的中央公園設立拳場,公開在民間傳授楊家太極拳。
1912年12月,楊健侯的弟子許禹生倡導成立了“北平體育研究社”,聘請楊少侯與楊澄甫二人教拳。晚清的北京城,但凡習練太極者,皆為楊家的弟子門生。民國之初,楊健侯已經(jīng)年邁,楊澄甫太極功夫尚淺,楊家太極武功實由楊少侯頂立門戶。其時,袁世凱機要秘書宋書銘,自言為“武當七子”宋遠橋的十七代孫,善太極拳。時北平體育研究社的太極拳名家許禹生、吳鑒泉等聞宋之名,皆相邀拜謁,與宋書銘推手。宋書銘時年七旬,而眾名家與之推手皆不能自持,竟紛紛奔騰于宋之腕下,并隨其所指而跌。能者為師,眾名家見宋有如此高的手段,競相以弟子之禮師宋。這些太極名家均屬楊家后傳,一時間均為宋書銘所服,這使立足京城數(shù)十年的太極楊家顏面無光。
鑒于宋書銘在京城所向披靡,無人能敵,而此事又關乎楊家數(shù)十年的聲譽,楊少侯遂攜徒弟吳圖南、東潤芳等到宋書銘住所拜訪。宋書銘對楊少侯聞名已久,“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宋折服楊家眾弟子,其意正在會會輕易不出手的這位楊式太極大家。聞楊 家少侯先生來訪,宋親自迎出門,寒暄過后,少侯表明切磋拳藝的來意,宋表示能與少侯先生接手,便是殊榮,何況登門造訪,二人當即到室外接手。宋與少侯手一搭,竟空如無物,就感到遇著對手了,少侯也覺得宋的全身沒有實處。兩人似乎靜止,少有動作。
突然,少侯抬手,一拉一放,就見宋書銘像被風刮跑了一般,倒出三丈開外,連退數(shù)十步才慢慢停下。過了好一會兒,宋才連聲說:“好厲害的'凌空勁’,我領教了?!睘榇耍螘戇€當場詠歌訣一首,以表對楊少侯的欽佩和贊嘆。在場弟子與朋友目睹少有的太極高手過招,皆大飽眼福,嘆為觀止。此事很快風聞京都,傳遍太極和武術界,成一時之美談,遂載入拳史。楊少侯以三代的絕學高藝,再為楊家增光添彩。
楊少侯武技雖高,然不懂通達權變,對近代武術發(fā)展的前途大勢心中不明,對太極拳走向以健康術為主的趨勢不以為然,導致半生窮困潦倒,直至以悲劇而終。其對中國武術文化雖貢獻巨大,也全面繼承了楊家太極拳的技藝,然其在太極拳的傳播上卻少有貢獻。究其原因,終歸是如一般武術家一樣,不知時過境遷,社會的歷史條件已發(fā)生了根本改變,武術的社會職能也要相應改變,才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將武術發(fā)揚光大,如他的祖父楊露禪,父親楊健侯和三弟楊澄甫那樣。
楊少侯有一身絕世的武功,而既以教拳為生,教學方法本當因人因時而異,隨境而變,如此方能廣收門徒,賴以為生。而少侯性剛,授徒循規(guī)蹈矩而缺乏耐性,認為“祖宗的東西是不能改變的,我學什么,就教什么,怎么學的就怎么教”。少侯所傳拳架難度甚大,其所練“楊式太極拳第三趟”,據(jù)說是楊健侯從父楊露禪所學的,由太極拳里取出所有的精華,編成的一種叫作“用架”的套路,共有125式,是楊家太極的“看家套路”。此外,楊少侯曾傳給弟子張虎臣的201式“加手”和255式的“小快架”,也是極具實戰(zhàn)性的拳路。這些套路與目前流行于世的楊澄甫的85式大架有很大的差別,沒有相當?shù)幕A很難學會。
少侯教學態(tài)度又極其嚴厲,特別是推手,常言:“尋師不如訪友,訪友不如摔跟頭”,“棒頭下面出好手”,“不打不知、不痛不知”,因此教學生時不問對象,搭手即打即放,且出手不分輕重,常使學生難堪,無法下臺或跌、創(chuàng),疼痛不已,故學者多難接受這種近乎殘酷的訓練。而其帶喜怒哀樂的神態(tài),功淺者也難依樣畫瓢,雖喜其技卻不敢問津,很少有人能從學有終。如此授拳謀生,招生不易,一身高功,反而生存很難。迫于生計,少侯甚至一度為人做過保鏢。
少侯性格孤僻,心氣甚高,又喜打抱不平,且蔑視權貴,霸強護弱,剛直不阿,又弱于交際,不受嗟來之食,因而曲高和寡。1930年在南京等地授拳,因對環(huán)境不滿,又加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惡習,生存已至絕境。在這樣困窘的情況下,年近七十歲的少侯,還時有武師強邀比武。已是強弩之末的少侯,為維護楊家的聲譽,終于被逼自盡而亡。這位代不二出的國術大師,就這樣離開了人世。楊少侯的一生引人思考,令人同情。
 
二、楊澄甫
 
太極巨擘楊少侯與楊澄甫楊家太極拳第三代另一位杰出的人物是楊澄甫。從歷史上看,楊家有三位代表性宗師,一個是楊露禪,他是民間稱為楊家太極拳“創(chuàng)天下”的代表人物,一個是楊班侯,他是“打天下”的代表,第三個就是楊澄甫,他是將楊家太極拳“傳天下”的代表人物。
楊澄甫(1883——1936)名兆清,字澄甫。他自幼隨父親楊健侯習拳。楊家三代在北京傳拳達86年。
1.大器晚成
   楊澄甫生就是個大器晚成的人。性情隨父親,與伯父迴異,天生為人溫和,又寡言少語,這樣的性子加上家里日子過的又不錯,人已無發(fā)奮的動力。幼年隨父學拳,偏又遇上健侯對他溺愛,回憶自己早年練功之苦,對愛子澄甫不忍管束過嚴。這樣一來,澄甫每日到拳場練功,拳劍刀槍,推手散手,雖然均合乎楊家祖?zhèn)饕?guī)矩,但并未真正痛下苦功。1912年,楊澄甫在北京中山公園設立拳場,公開傳授楊家太極拳劍刀槍。只教架式,欲學大捋散手、粘劍粘桿,必需到楊府拳場,楊健侯在家中親自坐鎮(zhèn),健侯思慮周密,布置得當,使澄甫授拳得以一帆風順。
   1917年,健侯臨終之前,老淚縱橫,痛責澄甫說:“你大哥隨伯父練拳,刻苦異常,早已功成名就。你開門授徒,我在后面撐著?,F(xiàn)在我要走了,如有高手前來比試,你萬一失手,楊家威名掃地。你不用功,楊家功夫失傳,真是不孝之極。我死不瞑目!”澄甫驚聞此言,痛徹心扉,垂淚叩首,發(fā)誓用功。
   楊健侯逝世之后,澄甫閉門謝客,日夜苦練,此時他已34歲。楊健侯有一位家道殷實之門生,每月敬奉澄甫束脩大洋30元,作為安家費用。澄甫以每月6元大洋工資,雇用一名身強力壯大漢作為“活樁”。如此,一根白臘桿、一個人樁,陪伴楊澄甫閉門苦練6年,反復悟父親所授之內(nèi)功心法,終于內(nèi)勁通靈,可以隨手將人樁發(fā)放至2丈以外。
   當時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鑒泉在北京天壇授拳,門徒眾多,乃德高望重之太極名家。澄甫遂前往找吳氏試手。吳氏得知澄甫來訪,趕緊走出茶室招呼,兩人一搭手,澄甫順勢進圈,用了一招楊式老架提手上勢,手背貼在吳氏腹部,輕輕往上提了3下,吳順勢跳了3跳。楊吳本有同門之誼,又有眾多門徒在場,故澄甫點到為止,并未發(fā)勁。吳氏柔化功夫極好,往年澄甫與吳推手,往往無法將吳粘住,更不能將其放出,如今一搭手即將吳粘住,澄甫自知功夫長進,今非昔比,遂放心開門授徒,此時楊澄甫已40歲了。
北京練武行家極多,聽說楊三爺重開山門,上門討教者絡繹不絕。楊澄甫來者不拒,對方莫不隨手跌出丈外,甚至有人被澄甫騰空擊出二、三丈遠,跌至楊府門外,路人、圍觀者嘖嘖稱奇,于是楊澄甫名聲大噪。
據(jù)太極名家陳炎林先生講:“澄甫幼時不甚喜拳擊,年將弱冠,始從父學,父在,亦未深研拳中奧妙。父逝后,頓起覺悟,日夜苦練,終負盛譽。各種功夫卻由自研而得,誠絕頂聰慧之天才。如能在幼時悉心從父學習,則其造就,當不在乃祖下矣?!?br>2.太極巨擘
   楊家有一整套嚴密的訓練方法:站樁須配合內(nèi)功心法,有無極樁、虛步樁、獨立樁之分;打樁須往有彈性的樹桿上試用按、擠、靠、肘各種勁法,并且用白臘桿往樹干上反復刷勁。楊澄甫之樁功基礎極好,金雞獨立穩(wěn)如泰山,推之不倒。他曾與眾門徒游上海法國公園,園內(nèi)之法國梧桐樹干粗壯,時值深秋,樹葉枯黃,澄甫往樹干上施用靠勁,枯葉紛紛飄落,令觀者咋舌。澄甫勤練活樁,身上任何部位均可將人擊出。
   楊澄甫推手時,不用有形之擒拿手法,而是用意氣于無形之中,拿住對方勁路,大喝一聲,將對方騰空放出。其發(fā)勁之猛,擊人之遠,無人能及。澄甫善用丹田內(nèi)勁,發(fā)勁必定出聲,但未必用“哼哈”二字,隨口說聲“好”或“去吧”,對手即被拋出。他雖然身體肥胖,但身法、步法變化極快。有一次,楊澄甫與陳微明在樓上推手,澄甫突然發(fā)勁,微明如脫弦之箭往窗口飛去,眾門徒大驚失色,只見澄甫一個箭步往前躥躍,順手拉住微明足踝,大喝一聲:“回來!”陳微明雙足落地,立于窗前,嚇得面如土色。陳微明說:“老師手太重,學生受不起,可否打輕點?”澄甫伸出兩只食指,粘住他的腕、肘,手指一沉,陳微明即往后騰跳不已。澄甫與長子楊振銘在上海八仙橋青年會表演推手,振銘突發(fā)按勁,澄甫右臂接勁,左手往右手掌心一拍,喝道:“找打!”振銘即騰空飛出,黃景華與張玉站在2丈以外伸出手臂保護。振銘跌在景華與張玉身上,3人一起摔倒在地毯上。
澄甫善于用劍,劍法精妙。楊家所用之龍泉劍,往往為“半開口”,即劍刃不開口而劍尖開口,鋒利無比,可剁穿銅錢。張秀林之槍法久享盛譽,澄甫與張閉門切磋技藝,張用大桿,澄甫用竹劍,張以中平槍法出招,有翻江倒海之勢,澄甫大叫一聲:“大哥站穩(wěn)!”閃身進步,劍隨身到,點中張手腕,槍桿落地。
楊家太極槍素負盛名。因楊班侯性躁勁猛,其母命其摘去槍頭,以免傷人,故楊家練槍均用無槍頭之白臘桿。澄甫所用之白臘桿,粗如酒杯,與對手練太極黏槍之時,兩桿緊貼,往復粘黏,毫無聲響,只聽澄甫猛喝一聲,對手即騰空跌出。楊澄甫門徒武匯川,身軀魁偉,體重200余斤。有人曾觀看澄甫與武匯川練習黏槍,槍桿相交,澄甫出聲發(fā)勁,武匯川被騰空扔出3丈之遙,從堂屋跌出天井,將分隔堂屋與天井之柳木隔柵撞得粉碎,武匯川倒地之時,槍桿尚未脫手。
楊露禪和楊鍵侯都能做到掌中困燕,聽勁至靈,楊澄甫的聽勁也到達了極高的境界,他曾用一條普通的洋紗線,用手捏住一端,讓別人捏住另一端,讓對方以任何形式,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量,向任何一個方向拉去,而他總是能夠緊緊相隨,對方始終無法拉斷這跟線。
3.武德高尚
澄甫生平從不輕議其他門派之長短,并且一再告誡眾弟子,不得妄議其他門派短處。如果有人說某某人功夫不行,澄甫就會說:“練功不易,練到這般地步,也算難得了?!贝四丝诘?。
   楊家素有“出手見紅”之傳統(tǒng),與人推手,卻總是用長勁將對手彈放到丈外,決不用冷斷勁傷人內(nèi)臟。澄甫內(nèi)勁充沛,有時難免在無意之中傷人。有一次,澄甫在武漢與人比劍,用竹劍點人手腕,不料對方劍墜臂折,澄甫對此懊悔不已。因此,澄甫經(jīng)常將雙手攏于袍袖之內(nèi),輕易不肯出手,此乃手德。
澄甫對其他門派極其尊重。1928年,南京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聘請楊澄甫為太極門長,并且請楊澄甫帶幾位高足任教授之職。當時澄甫因北京拳場門徒眾多,各種事務均需妥善安排,一時未能成行。副館長李景林見澄甫遲遲未能到位就職,遂請孫式太極拳宗師孫祿堂為代理門長。孫不知張先生曾聘請楊澄甫,即將太極門改為武當門,由其徒眾擔任教授。楊澄甫不明情況,后率眾門徒到達南京,張之江設宴為澄甫洗塵。酒過三巡,張之江開言道:“國術館不能有兩位武當門長,可否請楊先生與孫先生比試一番,勝者留,敗者去。”澄甫坦然說道:“孫二哥是我義兄,應該由他當門長,不用比試。但教授職位已無空缺,眾門徒無處安插,楊某當即告辭,尚祈張館長見諒?!笔潞螅胃Ρ婇T徒說:“我與孫二哥情同手足,閉門切磋自然可以,豈能為了蠅頭微利當眾比拼?張先生豈有此理!”澄甫后來到上海,張之江自知理虧,遂推薦澄甫任浙江國術館教務長。
   楊澄甫到上海時,吳鑒泉已在精武體育會教拳,他帶了火腿、燕窩、魚翅、名酒等禮物拜見楊澄甫。吳先生說:“三爺您可好?我吳家父子,在楊家學拳,至今以此為生。楊家之恩,沒齒不忘?!背胃φf:“楊吳本是一家,何分彼此?你教過的學生,我決不收留,你可以放心。”后來楊澄甫在滬授拳,如有吳家門徒想要改換門庭到楊家學拳,均被澄甫婉言謝絕。
楊澄甫雖然性情和順以武德服人,然正如環(huán)境的無情逼死了大英雄楊少侯一樣,楊澄甫也不能完全超脫于當時武術界的競爭。發(fā)生于浙江國術館時期的“楊、蕭之爭”,不僅對楊澄甫的聲譽小有影響,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他的健康,楊澄甫英年早逝,于此不無關系。這是一個武術界難以避免的歷史遺憾。
4.惠賜五洲
楊澄甫在教拳的過程中,善于總結,不斷提高,把楊露禪創(chuàng)造的“小架”和楊健侯的“中架”,改進成一百單八式的“大架”,后又進一步修改定型為“八十五式太極拳”。從此,楊式太極拳歷經(jīng)三代,逐步定型了最受世人喜愛的集大成拳架。八十五式太極拳,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圓活和順,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上由松入柔,且有妙不可言之動速,形成了氣魄大,形象美的獨特風格。由于它練法簡易,易于掌握,深受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喜愛,一時間風靡全國,傳播的速度極快,在社會上推廣最為普遍,成一枝獨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體委按照此拳架創(chuàng)編了以24式太極拳為代表的一系列優(yōu)秀套路,楊式八十五式太極拳成為實際上的國拳。楊澄甫創(chuàng)編此拳居功至偉,貢獻無與倫比。當然,楊澄甫簡化露禪老架,并不只有八十五式這一個套路,他是將老架十五個套路簡化為五個套路,即:兩個八十五架(陰陽腿),一個三十七架,一套太極長拳和一套太極散手,統(tǒng)稱“老五路”。此外還有許多重要的練法。
   回顧楊澄甫的太極拳生涯及傳拳經(jīng)歷,頗具傳奇色彩, 1912年之后,楊澄甫任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術教授,使太極拳進入國家正規(guī)學府,1925年,楊澄甫囑弟子陳微明所著《太極拳術》一書出版。1928年,任南京中央國術館太極拳教授、太極門長,從父、祖輩的私家授拳一躍而變成為國育才。1929年,應張之江之邀,到杭州任浙江國術館太極拳教授。1930年定居上海。1931年,由弟子董英杰整理《太極拳使用法》一書出版。1934年,應陳濟堂和李宗仁之邀到廣州教拳。同年,由弟子鄭曼青執(zhí)筆《太極拳體用全書》公開出版,民國蔣中正、蔡元培等14位名人為該書題詞,足見影響之大。
   1936年3月3日,楊澄甫因病逝世。他的一生在北京、武漢、南京、杭州、上海、廣州等地傳播太極拳,從學者不分男女老幼,弟子遍及全國和世界各地,桃李滿天下,健康上億人。據(jù)1931年版《太極拳使用法》一書中“楊式太極拳傳人表”記載,楊澄甫入冊傳人43人,(另據(jù)2006年《永年縣太極志》載為57人)其中大家云集、蔚為壯觀,成空前景象。楊澄甫影響力之廣,令人難以置信,為楊家?guī)状酥畮p峰。
5、居功至偉
總結起來,楊澄甫宗師對太極拳事業(yè)有以下主要貢獻和啟示:
第一,楊澄甫是楊家太極拳承前啟后的大家,是楊式太極拳的定型者。
《永年太極拳志》概述中說:“在通過出版圖書進行傳播和宣傳上,楊式太極拳的傳人們,也走在了歷史的前列。1925年和1934年出版的《太極拳術》和《太極拳體用全書》,兩書圖文并茂,愛好者一冊在手,便可按圖索驥,比劃學習,這一點是其它流派所望塵莫及的?!?br>第二,楊澄甫是“近代太極拳杰出的教育家”。
尤其是一九二八年以后,他成為國民政府的武學教授:桃李滿天下,學生中大家輩出,群星燦爛,公認楊澄甫為最高權威。
第三,楊澄甫是最終完成太極拳的偉大改造,造福人類健康的偉人。
他創(chuàng)編了八十五式太極拳,總結了最精湛科學的練法,完成了楊式太極拳的偉業(yè)。影響了所有其它流派的太極拳,在整個太極拳界出現(xiàn)了“楊化”現(xiàn)象。甚至影響了外家拳,共同為人類的健康事業(yè)貢獻力量。楊澄甫是堪與其祖父楊露禪齊名的太極偉人。
第四,楊澄甫是將太極拳國家化的第一人。
由于他對楊式太極拳的定型,使得楊式太極拳成為實際上的國拳。后來,在楊式八十五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國家武術院創(chuàng)編出了以“簡化太極拳”為代表的一系列國家套路,影響到全世界。楊澄甫的定型架受到民國政府和新中國政府的高度認可,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均為太極拳題詞,并在全國提倡,這在中國武術史上是空前的。

郝和珍藏本《王宗岳太極拳論》


原文:山右王宗岳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1),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2)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3)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4)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xiàn)。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qū)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也。(5)察四兩拔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枰凖,活似車輪,偏沈則隨,雙重則滯。(6)每見數(shù)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舍已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說明:細讀郝和先生本《王宗岳太極拳論》會發(fā)現(xiàn),市面上的許多版本總是存在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增減刪改,正如拳論中所說:“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對于這篇字數(shù)不多又彌足珍貴的拳論來講,一字之差,同樣足以謬之千里,這正是今天的學者們不可不詳辯的!因此根據(jù)郝和先生珍藏本的照片校對了《王宗岳太極拳論》原文,使之一字不差的呈現(xiàn)出來,為的是把第一手的解釋權留給讀者自己。簡單標注了一些多音、多義、通假字和詞,同時也根據(jù)原文語義的延續(xù)和語氣的起伏重點了標點。由于學識有限,如有不當之處還望方家批評指正?!咦呗i喪执?/p>


注解:
1:郝和本無“動靜之機”四字。之所以保留的原因,一是很多版本都有,然而最主要的是此為通家所留,與原義相輔相成,留之有助于讀者理解和把握太極本義。
2:粘:讀作nián時,詞性是形容詞,形聲字,本義是具有粘性。讀作zhān時,詞性是動詞,指粘( nián)的東西互相連接或附著在別的東西上。此論中粘字應作動詞講讀:zhān。
3:拼音:zhù/ zhuó “著”在此讀:zhuó,它是“著”的本字。意思是“附著”“附加”。拳論中其義應做今天的“招”字講方能明通。
4:注意,郝和本此處為“領”而非“靈”。
5:學力:①. 學問上的造詣,學問達到的程度。前蜀 貫休《覽皎然渠南鄉(xiāng)集》詩:“學力不相敵,清還彷佛同?!?宋 范成大《送劉唐卿戶曹擢第西歸》詩之三:“學力根深方蒂固,功名水到自渠成。” 宋 陳亮《又祭呂東萊文》:“學力之深,心事之偉,無一不具?!?元 辛文房《唐才子傳·王貞白》:“學力精贍,篤志於詩?!薄秲号⑿蹅鳌返谌兀骸八卸啻髮W力福命,敢說這等狂的滿話?!?巴金《家》二五:“我們學堂上也招收有同等學力的學生?!?②. 學習的精力。宋 王令《寄洪與權》詩:“貧知身責重,病覺學力怠?!雹? 謂努力學習。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四:“惜年未三十,兩耳不聰,想亦學力苦思之故耶。”
6:拼音 píng 枰:指下各種棋用的棋盤。
7:凖:同準字,本義:平,不傾斜。
8:沈:shěn/chén 同沉。


附:郝為真先生簡介:
郝為真(1849-1920),名和,字為真,河北永年人。師從武式太極拳名家李亦畬,傳承:武禹襄——李亦畬——郝為真(郝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轉載]太極巨擘楊少侯與楊澄甫
楊氏太極拳大師
走近楊式太極第三代宗師楊澄甫
楊澄浦弟子圖譜
也談《揚氏太極是一家》
吳志青《太極正宗》評析|新銳太極史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