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新詩鑒賞之一零二
王鳴久/莫渝/魏義芳/孟凡/梅新
王鳴久(1953—)。滿族,吉林人。著有詩集《東方小孩》、《寧靜光芒》、《夢廈》、《青銅手》等。
民間陶碗
最簡樸的泥燒最儉樸的碗
最簡樸的碗端坐在土地和人之間
舉著黑白色的日子
——是永不閉合的圓
棕色魚紋藍色魚紋簡潔著一尾千古心緒
使世界無力脫俗
最簡單的碗
盛朝朝代代最簡單的事
越肥饕的地方碗越小
且精!且美!
越饑餓的地方碗越大
且糙!且殘!
日子稠了便歡歌頌語恩德浩蕩
日子稀了凄凄惶惶黃黃瘦瘦悲慘民間
哪一日底兒空了
便滴酒,便歃血;
便揭底吶喊擲一缽燃燒的民怨
去取那王者的皇冠
立可擎天,扣可覆天。
你睥睨一世但你逃不出一只碗
最復雜的民事在碗里
最簡單的民心在碗里
最簡單的碗
盛最簡單的水
看:平與不平!
而碗說:不僅僅是糧食
最烏黑的泥
燒最潔白的碗
最潔白的碗在太陽月亮下站一千年啦!
誰能說清:
那棕色魚那藍色魚
是如何游出了水之外?
(選自:豆瓣博客)
[賞析]
在這《民間陶碗》里,一個“簡”字,看似“山重水復疑無路”,卻使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白詈唵蔚耐?盛朝朝代代最簡單的事”,“盛最簡單的水/看:平與不平”!然而,最簡單的碗?yún)s又并非那么簡單,“日子稠了便歡歌頌語恩德浩蕩/日子稀了凄凄惶惶黃黃瘦瘦悲慘民間”。甚至于“立可擎天,扣可覆天”,“去取那王者的皇冠”。
《民間陶碗》,“簡潔著一尾千古心緒”,“誰能說清”,“是如何游出了水之外”?答曰,唯有詩人。
蘇東坡《和崗字詩》云:“一聲吹裂翠崖崗。”薳家藏公墨本,詩后注云:“昔有善笛者,能為穿云裂石之聲?!眲e不用事也。從《民間陶碗》的骨子里,傳出來的便是這樣的“穿云裂石聲”。 (李黑/文,李黑推薦)
莫渝(1948-),本名林良雅。臺灣詩人,出生于苗栗縣。著有詩集《無語的春天》、《水鏡》等。
秋光招魂曲
----送唯美詩人胡品清
今年的秋天見不到飄霧
整整一季
陽光朗照華岡
夜晚,星子搶先露臉
輪流看護,不忍
您獨自擔受孤寒與病痛
在山上與Muse共處的詩人
終于
撇下清品的文學,和
綠色植物攀爬的二樓屋墻
還帶走
我們不時的仰望,以及
最清朗美麗的秋天
強忍難過
直讓陰冷漸漸侵身
我們心中更加了然
生時的冷清
走時的寂寥
您閉目冥息,之后
霧雨,開始籠罩山頭
對您的回憶會被封鎖嗎?
(選自:2006年12月20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賞析]
詩中所提華岡即陽明山上的中國文化大學,多風多雨多霧。詩人胡品清教授生于一九二一年,浙江紹興人,在華岡任教四十年,對中、法文互譯貢獻很大,讀書、教書、著書、譯書幾乎是她生活的全部。莫渝描述胡品清一生孤獨,生前住在學校宿舍,深居簡出。全詩節(jié)制惆悵、疼惜和哀傷,流露出誠懇真摯的情感,和好友真心談話般自然,帶著閑適(Familiar)的筆觸,訴說永恒的回憶。
魏義芳(1949—)筆名東方鷹,湖南常德市人。著有詩集《飛翔》、《詩風雅韻》。
故鄉(xiāng)的桃花
丹霞般的桃花
開在鳥語啁啾的三月
用柔情描繪陽春的黎明和黃昏
描繪故鄉(xiāng)溫馨的小河
和一個迷人的縣城
悠悠遠去的沅江
載著古老的傳說
在三月含羞的布谷聲中
流過沉睡的纜船洲和
小城古香古色的吊腳樓
總有一支牧歌叩響
桃花上忽隱忽現(xiàn)的珍珠
溫慰桃花粉紅色的笑靨
總有采松菇的少女
水靈靈的目光編織
桃花天仙般的倩影
我癡戀故鄉(xiāng)的土地
春季走進桃花源
會成為一首唐詩
一闋宋詞
一支馨香濕潤的小令
醉你賞花人的眸子
(選自:1998年第4期《詩刊》)
[賞析]
鄉(xiāng)戀情結,幾乎是古今中國詩歌史上永恒的題材,它往往成為詩人民族情感的胚胎,釀造出綠野對于根、赤子對于母體的人文情懷,穿越歲月地走在詩人的長歌短吟中。鄉(xiāng)戀又是一個時代的題材,它總是被詩人借助于特定的意象,打上不同時代的審美烙印,并且表現(xiàn)出鮮明的當前性的特征。
我注意到,詩人的這首詩寫于1997年代。那是怎樣的一幅文化氤氳呢?中國的新詩在經過了九十年的風雨歷程,特別是在經過了二十多年新時期文學潮漲潮潮落后,正在進入一個醞釀以至開始新的嬗變時期。先鋒派詩歌以她特有的文本和語境做了文學思想解放的先聲和“改寫”了中國詩歌發(fā)展史。同時,也日益表現(xiàn)出她的無中心、無深度和不確定性,以及語境上的朦朧和灰色、情感上的悲觀、蒼白與東方審美心理和文化習慣的矛盾,讀者越來越期待詩歌回歸生活,以明朗的意象,明快的語境實現(xiàn)對生活的審美表達。而《故鄉(xiāng)的桃花》正是這種嬗變的和期待的產物。
任何詩歌都是審美意象的結晶和練蜜。在這首詩中,桃花作為詩人寄托相思的主體意象,構成了作品相思漫漫,鄉(xiāng)戀沉沉,鄉(xiāng)愁濃濃的主體。它的艷麗和妖嬈,它的芬芳和華灼,在詩人筆下成為解讀故鄉(xiāng)土地的文化符號,具有濃郁的象征意味。然而,它并不是平面的和單一的。表現(xiàn)出主體意象與群體意象的相映生輝和立體觀照。從而為讀者工勾畫出在桃花艷若丹霞的映照下,鳥鳴悠悠、黎明和黃昏、含羞的布谷、沉睡的纜船洲這些諸多意象組成立體畫面。而人就在這桃煙柳雨的翡翠中,用水靈靈的目光,編織春的倩影幽深而又清朗的畫面。詩人通過謳歌大自然的絢爛多彩,從而彰顯出詩人對人的本質力量和審美感知的詩性詮釋。而它的當前性正在于,留下了“讓詩歌回家”的追逐足痕。
“讓詩回家”,不僅僅表現(xiàn)為詩人走進生活的創(chuàng)作姿態(tài),還表現(xiàn)為東方鷹對傳統(tǒng)的承繼和鏈接,詩人筆下的意象,不僅僅打著個體審美的印記,也是文化的徜徉和與歷史的對語。因此,在他的字里行間中,流淌著桃花源田園詩般的散淡,飄灑著宋詞的瀟灑和飄逸。這樣,故鄉(xiāng)在詩人的意念中,就不只是生命的依偎,而成為一種文化生存的“共時態(tài)”的精神歸依。
十幾年過去,聯(lián)系到今天創(chuàng)作界和詩歌界對于文學審美表達的熱議,不難看出編者選編這首詩歌的智慧、悠遠和明銳的目光。
孟凡(1967-)。澳大利亞籍漢語女詩人,祖籍黑龍江呼蘭。詩作散見各地報刊。
歸
又一堵歷盡滄桑的墻
倔犟地以它蒼老的身軀
阻擋我追風的腳步
在夕陽的余暉中
你的笑藏著金色的利劍
刺向我毫無遮擋的胸膛
每一聲嘆息注定了聚變
每一次心痛誕生著頑強
心變成了刺猬
傷口吸吮玫瑰花的馨香
明亮的燈光下
尋不到火焰的跳躍
鶯歌燕舞的樂聲中
旋轉著永恒的死亡
多少次瘋狂的吶喊
和那堵殘墻叮當相撞
幻化成天使的翅膀
飛回我陽光普照的天堂
[賞析]
“歸”,這是古今中國游子心中最深沉而又辛酸的字眼,是身體的歸宿,也是心靈的歸宿。人的一生都在尋找、追求一個能夠承載夢想、希望、未來......的天堂,而這尋找的過程是一個艱辛而又漫長的,重重困難阻礙著“歸”的道路。孟凡的《歸》就是一個關于孤獨的靈魂在現(xiàn)實中尋找與回歸的佳作。
“又是一堵歷盡滄桑的墻/倔犟地以它蒼老的身軀/阻擋我追風的腳步?!泵總€人的心總是向往遠方,而現(xiàn)實總有許多困難阻礙著我們前進的步伐,就是那一道道“歷盡滄桑”的墻,殘酷而又倔犟,堅固而又難以摧毀。首句一個簡單的“又”字,表現(xiàn)了“我”對這種阻礙之墻的厭倦,為何“我追風的腳步”總是會受到這種頑固、揮之不去的“身軀”阻擋?
在詩的第二段,詩人進一步展現(xiàn)了這種“墻”對我心靈的摧殘?!霸谙﹃柕挠鄷熤?你的笑藏著金色的利劍/刺向我毫無遮擋的胸膛?!?/p>
此段詩人用象征手法,將現(xiàn)實描寫成為笑里藏刀的奸詐面容,讓我們的心靈受到無情的創(chuàng)傷。首句意象雖美,卻暗含、反襯黑暗、邪惡的意義。因為夕陽之后是深深的夜幕降臨,人們在欣賞這種美好的同時,對夜色毫無防備的恐懼便像一把“金色的利劍刺向我毫無遮擋的胸膛”。
我受傷了,我嘆息了,我心痛了,而我并沒有因此絕望!“每一聲嘆息注定了聚變/每一次心痛誕生著頑強/心變成了刺猬傷/傷口吸吮玫瑰花的馨香。”我就是鳳凰涅盤,我就是要將痛苦化為動力,將傷口化為馨香。“嘆息”不是失望,是心靈的聚變,“心痛”不是懦弱,是浴火重生后的頑強,我不退縮,我不倒下,我有勇士一般的靈魂,用“傷口吸吮玫瑰花的馨香”。
現(xiàn)實黑暗冷淡,有燈光卻找不到方向,作者在第四段運用了多種意象,語言富有詩意和哲理,揭示了永恒的主題?!懊髁恋臒艄庀?尋不到火焰的跳躍?!边@是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孤獨的心靈不知歸向何方。耳邊響起了生與死的樂章,“鶯歌燕舞的樂聲中/旋轉著永恒的死亡?!?/p>
詩的結尾,作者以“回”的向往結束全詩,映照了詩歌“回歸”的主題。當夢想與現(xiàn)實相撞的時候,與其痛苦掙扎,不如回頭望一望,回家的路依然明朗?!岸嗌俅委偪竦膮群?和那堵殘墻叮當相撞/幻化成天使的翅膀/飛回我陽光普照的天堂?!薄安蝗鐨w去,不如歸去”,回家吧,總有一個可以依靠的港灣,那里也是幸福的天堂!
(張雅雯[學生]/文)
梅新(1937—1997) ,本名章益新。臺灣詩人,祖籍浙江縉云縣。著有詩集《再生的樹》、《梅新詩選》等。
家鄉(xiāng)的女人
一
家鄉(xiāng)的女人
總是醒在
家的前面
家
總是醒在
黎明的前面
天還未醒
我們家的
屋頂先醒
一縷縷的炊煙
自我們家的屋頂
升起
乳色的
還有女人的發(fā)焦
二
黃昏
家鄉(xiāng)的女人
總不忘
生起一縷縷的炊煙
于灰暗色的天空
媽媽的炊煙
是爸爸望歸的路
連隔好幾座山
爸爸仍能看見
媽媽的炊煙
(選自1984年10月23日《聯(lián)合報》副刊)
[賞析]
梅新的詩產量不多,是中年詩人中品管比較嚴格的一位,所以他發(fā)表出來的作品都有其水準和份量?!都亦l(xiāng)的女人》在聯(lián)副刊登以后,很獲好評。甚至對現(xiàn)代詩一向苛求的名作家顏元叔先生要為這首詩寫評論。這首詩之所以得人心,尤其是中年一代喜歡,是其題材道人之所未道,文字平淡雋永。在見多了趕上班,追時髦的現(xiàn)代女性的此時,忽然出現(xiàn)這么樸實無華,肯顧家的家鄉(xiāng)女人,當然會生親切好感。 (向明/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