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新詩鑒賞之三十
余光中/向明/公劉/森子/雷平陽
余光中(1928- )臺灣詩人,祖籍福建永春縣,生于江蘇南京。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多種。
鄉(xiāng)愁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灣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選自《余光中自選集》天津百花2005年版)
[賞析]
余光中生于大陸,長于大陸,后來去臺,但他深深眷戀著祖國大陸,他曾在《五陵少年》一詩中寫道:“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淚中有大禹/我的耳中有逐鹿的鼓聲/……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支流”。他還說過,中國大陸是“所有母親的母親”,“所有父親的父親”,“所有祖先的搖籃”。詩人眷戀大陸、思念故鄉(xiāng)情結之濃重,是可以想見的。但是就《鄉(xiāng)愁》一詩的寫作而言,光是有一股強烈的思鄉(xiāng)情緒還不足以成就一首好詩,重要的是把這種情思轉化為意象,這才是對一個詩人創(chuàng)造能力的檢驗。余光中無疑是位有才華、有獨創(chuàng)性的詩人,他處理起這樣的題材舉重若輕。他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選擇與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樣四個中心意象,構成《鄉(xiāng)愁》一詩的骨架。
頭兩個小節(jié),用來自生活的“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作為“鄉(xiāng)愁”的表征。由于背井離鄉(xiāng),只能用貼著郵票的書信溝通信息;由于隔山隔水,難得有買船票相聚的機會。這里的郵票與船票暗示了空間的阻隔。第三小節(jié)的墳墓代表著死亡。死亡是生命活動最具有深刻意義的時刻,經得起死亡檢驗的東西,才是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東西。把“鄉(xiāng)愁”比成墳墓,足以表明鄉(xiāng)愁之強烈,有一種永訣般的震撼人心。最后一節(jié)是點睛之筆。造成鄉(xiāng)愁難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海峽把祖國分成兩個世界,這種政治上的人為的阻隔,比千山萬水的阻隔還要難于逾越。妙處又在于,面對這種難于逾越的巨大阻隔,詩人卻用了“一灣淺淺的海峽”輕輕帶過,這是我國古代思鄉(xiāng)詩的典型的含而不露、哀而不怨的風格,在有意淡化的意象描繪中蘊含著深郁的情愫,在平靜的敘述背后涌動著詩人的心潮。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四個意象本是各自獨立,互不相關的,詩人又是如何把它們組織到一起的呢?
以時間為序,把最能體現(xiàn)每一時間段詩人情緒的中心意象凸現(xiàn)出來,是《鄉(xiāng)愁》一詩意象組合的基本手法。一般說來,詩人情感的觸發(fā),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回顧人生歷程時升華起的時間意識。而身為游子的詩人對于時間尤其具有特殊的敏感。就《鄉(xiāng)愁》這首詩而言,詩人是遵循自然的時序而組織意象的。具體說,就是按照“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xiàn)在”這樣一個人生成長的自然順序展開的。這種時間的展開方式,由于詩人的思想感情的脈絡與現(xiàn)實的時序相一致,因而時間線索清晰,寫來樸實、真切,并易于為讀者接受。
復沓的巧妙運用,是這首詩的意象組合的又一手法。復沓是我國古代詩歌,特別是民歌經常使用的一種結構方式和表情手段。《詩經》中的不少詩篇節(jié)與節(jié)之間結構相似,詞語上也不過只有兩三個字的變化,但是通過反復詠嘆,可以獲得意義的集中以及節(jié)奏的美感?!多l(xiāng)愁》一詩,全詩共四節(jié),以時間為序,每一節(jié)安排一個中心意象,時間詞與中心意象固然不同,但是每節(jié)都運用“鄉(xiāng)愁是……”與“我在這頭”、“……在那頭”的句式,再加上“一枚小小的……”、“一張窄窄的……”、“一方矮矮的……”、“一灣淺淺的……”這結構相同的數(shù)量詞及疊詞在同一位置的復現(xiàn),這便構成了節(jié)與節(jié)之間的對稱與均齊。這種復沓式的結構方式,有助于渲染一種濃烈的氣氛,造成意義的集中,強化詩人所要著力宣泄的情感。此外復沓還可以加強節(jié)奏的美感,使音韻更為和諧。從起源來說,詩與樂、舞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復沓便是詩應和著樂、舞回旋往復的節(jié)奏的一種形式。復沓借助于結構相同和若干不變的詞語,把全詩組織為一個整體,其相同及相近的音調造成的聲音的回環(huán),給讀者一種圓轉自如的聲音上的美感?!多l(xiāng)愁》一詩,之所以能被譜上曲,廣泛傳唱,這也是個重要原因。
一首好詩,一要有真摯的情感,二要有鮮明的意象,三要有優(yōu)美的韻律。這幾點,《鄉(xiāng)愁》都具備了,所以它才成為在海峽兩岸被廣泛傳誦的名篇。
向明(1928- )本名董平。臺灣詩人,祖籍湖南長沙。著有詩集《雨天書》、《隨身的糾纏》等多種。
妻的手
一直忙碌如琴弦的
妻的一只手
偶一握住
粗澀的,竟是一把
欲斷的枯枝
是什么時候
那些凝若寒玉的柔嫩
被攫走了的呢?
是什么人
會那么貪婪地
吸吮空那些紅潤的血肉?
我看著
健壯的我自己
還有與我一樣高的孩子們
這一群
她心愛的
罪魁禍首
(選自1982年8月3日《中央副刊》)
[賞析]
這是一首寫妻愛的詩。夫妻之愛,人之常情,衣食住行,油鹽醬醋……如何從大量平凡瑣碎的日常生活事件中選擇切入點,如何在大多數(shù)人都有所體驗的題材中寫出新意,這對詩人的智慧才華是一種檢驗和挑戰(zhàn)。
向明選擇了“妻的手”來描寫夫妻之愛,無疑是十分高明的。手是人體與外界接觸最多的器官之一,負有勞動、交際、撫愛、擊打,以及多種表情示意功能。從手的狀況,可以獲取人的年齡、勞作、營養(yǎng)、健康等多種信息。
第一節(jié)先寫妻子的手“一直忙碌如琴弦”,表現(xiàn)妻子的勤勞和消瘦。然后詩人好像是不經意的“偶一握住”,心里突然一驚:妻的手不知什么時候已經變得“粗澀的,竟是一把/欲斷的枯枝”。這是一個很形象且?guī)в幸稽c夸張的比喻,妻子長期為家庭辛勤勞作、盡心盡力,由此可見一斑。
第二節(jié)提出了兩個疑問:1、“是什么時候/那些凝若寒玉的柔嫩/被攫走了的呢”?2、“是什么人/會那么貪婪地/吸吮空那些紅潤的血肉”?這就設置了懸念,還帶有些許的憤怒?!澳艉竦娜崮邸迸c前面“欲斷的枯枝”,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從手的變化暗示生命與青春流逝消磨的過程。
第三節(jié)對前面的疑問尋找答案。原來攫走“凝若寒玉的柔嫩”和吸吮“紅潤的血肉”的人,竟是“健壯的我自己/還有與我一樣高的孩子們”,這是妻子的付出和成果。最精彩的是詩人最后說,這是一群“她心愛的/罪魁禍首”,運用矛盾修辭,正話反說,風趣幽默,同時帶有一點自責,夫妻間的恩愛,盡在不言之中。
這首詩看似平淡而韻味深厚,言簡意賅,奇峰突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較好地實踐了詩人“我堅持以生活入詩,更以精練的生活語言來表現(xiàn)詩”的詩學主張。
公劉(1927-2003),本名劉耿直。江西省南昌市人。著有詩集《在北方》、《白花與紅花》等多種,另有詩學論著《詩路跋涉》、《詩與城實》、《亂彈詩弦》等。
西盟的早晨
我推開窗子,
一朵云飛進來——
帶著深谷底層的寒氣,
帶著難以捉摸的旭日的光彩。
在哨兵的槍刺上
凝結著昨夜的白霜,
軍號以激昂的高音,
指揮著群山每天最初的合唱……
早安,邊疆!
早安,西盟!
帶槍的人都站立在崗位上
迎接美好生活中的又一個早晨……
(選自《在北方》,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賞析]
“我推開窗子,/一朵云飛進來——”,當這朵云在五十年代出現(xiàn)的時候,人們?yōu)樗y以捉摸的光彩所驚懾,后來,便自然地用它來取譬年輕詩人公劉的出現(xiàn)。不斷地在戰(zhàn)斗生活中行進的詩人,也不斷地在詩的土地上收獲。當我們遠望西南邊疆那一角彩云飛揚的土地,在千姿百態(tài)的云南云中,發(fā)現(xiàn)了升起西盟的這朵奇異的云。
在這里,詩人把平凡的邊防戰(zhàn)士的生活,寫得迷幻而綺麗,寓豪放超邁的情致于新鮮柔美之中。詩人已經不滿足于他過去《邊地短歌》那種如實地描狀對象的詩的格局了。他已有富裕的能力使平凡煥發(fā)異彩,從平淡中顯出神奇。整個西盟山上的特殊風光,他只用飛進窗子的云、只用它的寒氣未消而又通體披著夢幻的光,來為西盟的早晨造型。詩人的彩筆,把夢幻似的云朵變成了浮雕,永留于我們的腦際。
這一朵升于深谷、帶著寒氣又在氤氳的霧靄之中閃耀著初日的光彩的云,確是一朵奇妙的云。但若僅有這云而沒有襯以哨兵槍刺上的白霜(這是色澤)以及那掠過槍刺與群山之巔的軍號的高音(這是音響),則只是一種有特色的寫景?,F(xiàn)在揉之以邊哨生活特有的情趣,這就使柔婉與剛健、靜謐與喧騰、邊地風景與士兵生活這些對立的因素大膽組合而為一座足以展示時代風情的詩的雕塑——不再以抒寫主觀情感為滿足,也不再以描繪客觀景物為滿足,這在共和國詩歌的初始階段,是引人注目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西盟的早晨》體現(xiàn)出來的那種飄逸和灑脫,那種植根于現(xiàn)實生活而又超凡脫俗的氣韻。這在當日熱衷于摩擬現(xiàn)實的藝術風氣中,無異于是一個無言的沖擊。正如詩人自己所承認的,當年人們之所以喜歡這類作品,僅僅是因為“那一層生活的彩釉和泥土的本色”(《在學習寫詩的道路上》)。有泥土的本色,又有生活的彩釉,于是,這來自大地的土坯便發(fā)出了神奇的光彩。
森子(1962— ),黑龍江呼蘭縣人,現(xiàn)居河南平頂山。著有詩集《閃電須知》、《采花盜》等。
在李商隱墓前
這墓地多少有些心虛,考究的
話語雖分歧,但有村莊
舉泡桐和楊樹的手臂。
這里即千里,
野花入典,一朵務虛的浮云
停在麥田的賬表中。
相聚不深,別也淺顯,
電時代,詩的交往如噴氣式。
比這更驚心的小浪底,
波峰的每一時段已被嚴格監(jiān)控。
我向你虛擬的死拜了拜,
即承認情愿是有機的重復
和艷體詩的挪用。
我一直在想,除了書籍,
沒有更好的封土能安頓詩人的魂魄,
除非這墓地會喘氣,
唇齒如兩扇閉開的門,你像月影
一般來去。在商場,飯局
或夢的新廟宇,剛剛結識一個人,
而我并不能確定,他是不是
可以做一分鐘的朋友。
[賞析]
很多時,我們已被陳詞濫調敗壞胃口,而一首好詩卻可以使得我們坐擁一個美好的夜晚。讀森子這首短詩,我便深有這種切身感受。這首詩切入角度刁蠻,用詞典雅、清新,輕盈,把沉重的東西都隱藏在不經意的輕描淡寫中,段落之間既斷又連,既連又脫,形成張弛有度的韌性。前有近景實寫,后有“我向你虛擬的死拜了拜”,從中我們聽到一句潛臺詞,一個詩人雖死但他的名字仍存活在今天。最令人感嘆的是:“除了書籍,/沒有更好的封土能安頓詩人的魂魄,”這頓悟足以使九泉下的詩魂因此再幸福一千年。末尾三句,采用反襯的手法,來揭示活人之間則既近又遠的心靈距離,以及現(xiàn)代人心靈的孤獨和冷漠,從而使得這首詩別致的區(qū)別于一般寫緬懷祭奠的詩歌,并從中突圍出來,形成自身獨特話語表達的方式,給人全新的感受。 (古箏)
雷平陽(1966— ),云南昭通人,現(xiàn)居昆明。著有詩集《云南記》等。
親人
我只愛我寄宿的云南,因為其它省
我的愛狹隘、偏執(zhí),像針尖上的蜂蜜
(選自詩集《云南記》,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9年12月)
[賞析]
這首詩的結構形成層層包裹,猶如春筍被一層層剝下,從省到市,再從市到鄉(xiāng),這塊遼闊的土地便在詩人的筆下越縮越小,猶如一只飽滿的蘋果,在手掌中一點點風干收束,最終只剩下一粒核心的果核,猶如一個人重要的心臟部位――土城鄉(xiāng)。這個放至最后才被緩慢說出的土城鄉(xiāng)便是詩人最熱愛的故鄉(xiāng),這份濃厚的親情真的需要如此緩慢細致的說出來。
在句式的技法上,詩人采用了自問自答的陳述句,并用后一句的反襯來肯定前一句,并為前一句做注腳。從結構上說,是從面到點,但從情感上來說,濃郁的感情正在這個逐漸縮小的過程中不斷被放大。這種寫法簡單、質樸、坦誠、誠摯,直抵讀者的心靈,并引發(fā)強烈的共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