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熟悉《皮囊》這本書,是因為廣為人知的一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蔡崇達的《皮囊》,是一本有著小說閱讀質(zhì)感的散文集,初讀時,以為作者只是頓悟世情,再讀便發(fā)覺: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書中收錄有《皮囊》《母親的房子》《殘疾》《重癥病房里的圣誕節(jié)》《我的神明朋友》《張美麗》《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樸》《海是藏不住的》《愿每個城市都不被閹割》《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回家》《火車伊要開往叨位》等14篇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開篇的《皮囊》。
皮囊作為開篇,好像是描述了活到99歲的阿太,已經(jīng)記不大清。行文冷靜,其實沒有給我過多的感觸,但是“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便出自于這里,出自阿太的口中。
阿太是個極為堅強的人,用菜刀把手指切斷,也只是簡單的哎呀一下。當時令我感到神奇,按理說疼痛是必然的,阿太這么淡定,應該是個極為硬氣的人。
這也奠定了整本書的基調(diào)。人的肉體就要拿來用,拿來歷練,拿來受苦。這樣之后才可以獲得什么,才可以活下去。
《皮囊》中有這么一句話,被3.8萬人銘記,并成為很多人生活的指路明燈,原文是這樣說的:“我們的身體本來多么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span>
生命中那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本來就是欲壑難填的,而我們的人生,卻也因為舍不得才會被羈絆。靈魂本來就是輕盈的,但是我們卻需要一具《皮囊》,我們舍不得擺脫這幅皮囊,原本輕盈的靈魂,便有了踏實感。
阿太這一生,對自己皮囊的理解很透徹,甚至是我前所未見的觀點,她看開了,也看懂了,有皮囊的人想著擺脫身體的累贅,讓思想達到更高的高度,阿太卻想用好這幅皮囊,當阿太失去親人的時候,她真的不傷心嗎?
人非草木,我們都是有心的,會悲傷、會感動、會痛苦……但是阿太是堅強的,她承受住了悲傷,當自己只能躺在床上的時候,她的堅強支撐不住了。但是她這一生卻給了我們啟迪——人要有一顆強大的內(nèi)心。
看完《皮囊》感觸特別深,不是說這本書寫的多么優(yōu)秀,而是它真的寫進了我的心里。對于《皮囊》,蔡崇達自己的評價是“這本書里沒有一句廢話?!?/span>
大家生活在浮躁的世界中,偶爾真的需要撕開皮囊,看一看自己的靈魂走過的路。然后重新認識一遍自己,去思考未來的路,應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走下去。
韓寒說:他會把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慢慢看。
白巖松說:這本書從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nèi)心。
劉德華說:看這本書總有啟發(fā),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這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讀的好書,很多作者都是在用筆寫故事,傳遞一些自以為深刻的思考,而蔡崇達則是將自己的回憶撕開,毫不掩飾善與惡,一面刺痛自己,一面寫出這些文字,我想絕大多數(shù)作者都沒有這樣的勇氣。
《皮囊》這個書名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著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jīng)歷各種風吹雨打,所以我們的靈魂才始終有地方可以安放。
當你因為太過迷茫,太過偏執(zhí),以至于曲解了夢想和責任,不如先學會生活。
天色尚早,盡情折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