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世紀中期的北宋,經(jīng)過建國后數(shù)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內(nèi)憂外患雖未曾稍歇,社會經(jīng)濟、文化卻得到普遍發(fā)展。一代文化巨擘蘇軾,就出現(xiàn)在這一時期。
盡管蘇軾一生經(jīng)歷豐富而坎坷,但不論何時何地,他輔君治國、經(jīng)世致用的抱負;憐恤生靈、為民造福的思想,從來都沒有變過。
人們說,認識蘇軾,是從他的詞開始的。我說,認識蘇軾,是從他的詩開始的。
盡管蘇軾生活在以詞為主的宋代,但他在詩詞上都有極大的成就,其中,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xiàn)在了詩中,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首詩:全詩僅28個字,卻流傳了1000多年,一開篇就是至理名言!
這首詩就是他的《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宵》蘇軾
古代沒有電燈,蠟燭就顯得很珍貴。而蠟燭也大多只有達官貴人才有機會擁有。沒有蠟燭的平民百姓早早就歇息了,而有蠟燭的達官貴人則開始了他們“秉燭夜游”的夜生活。這也是為什么蘇軾能夠?qū)懗觥按合豢讨登Ы稹钡脑颉?br>
蘇軾覺得春天的夜晚是十分寶貴的,這時候花兒盛開、月色迷人,可以說是一天之中最美的時候了。
這兩句不僅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春天夜晚的美麗清幽,其實也是在勉勵我們珍惜時間。就像《古詩十九首》中的說的“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顯然,達官貴人們也知道這個道理,他們在樓臺里盡情享受歌舞升平。盡管夜已經(jīng)深了,秋千不動、萬籟俱寂,但也更加顯出氣氛的熱鬧了。
我們通篇讀下來,似乎都是在歌頌春天夜晚的景色,勉勵我們“秉燭夜游”,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蘇軾一生命運多舛,我們認識他的時候,他不是在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然而就是這么一個人,屢屢遭遇不幸,卻能平和而豁達地看待世間萬事萬物。
哪怕只是一個春天的夜晚,他卻能寫出“春宵一刻值千金”這樣的經(jīng)典名句來。
除了這句經(jīng)典之外,縱觀全篇,蘇軾這首詩寫得立意深沉且十分具有諷刺意味,他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對這些醉生夢死、貪圖享樂、不惜光陰的人的深切譴責之情,同時也在勉勵我們珍惜時間、不負青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