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變天
公元710年7月21日晚,根據(jù)《資治通鑒》的記載,著名的安樂公主李裹兒正在家里對著鏡子化妝描眉。而此時,相王李旦的兒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卻已帶人闖入宮殿策反羽林軍,聯(lián)手發(fā)動了一場宮廷政變。
政變中,韋氏一族身高高于馬鞭的男性皆被處死,韋皇后本人、上官婉兒、安樂公主等大家熟知的女性人物亦悉數(shù)被斬,這場政變就是被稱之為“玄武門事件”續(xù)集的“唐隆政變”。
政變結束后,李隆基將父親李旦又一次迎上了皇帝的寶座。為什么要說“又一次”呢?因為之前李旦也當過皇帝,只是沒當幾年就被老媽武則天給廢黜掉了,所以這是他第二次登基大殿。
很有意思的是,關于這場政變,李隆基并沒有事先通知李旦。所以7月21日當晚,李隆基帶著大隊人馬在深夜搏命拼殺時,毫不知情的李旦仍在床上睡得正香,那面是火光沖天,這邊是鼾聲一片。一覺醒來,老李才發(fā)現(xiàn)長安城變了天,自己稀里糊涂地又要準備當皇帝了。
當時李旦頗有感觸,淚眼汪汪地看著李隆基,感慨地說道:三郎(李隆基小名),之前危害祖宗社稷的災禍都是你平定的,現(xiàn)在滿天神明和全國百姓只能指望你了。
李旦當上了皇帝,史稱唐睿宗,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立太子。按說老李能當皇帝這件事李隆基功勞最大,是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選。但不巧的是,李隆基頭上還有個好大哥,也就是李旦的嫡長子李憲。
依照古代的說法,儲君一般都是立長不立幼,傳嫡不傳庶,正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樣來看,大兒子李憲應該是妥妥的皇位接班人??扇齼鹤永盥』鶆倓傆懫巾f氏立下大功,沒有三郎,就沒有自己的皇位。該怎么選擇接班人,李旦感覺非常為難,無法作出決定。
就在這個時候,深明大義的李憲主動站了出來。他言辭懇切地對李旦說:儲君之位,涉及國家的安危,如果此時天下承平,則可讓嫡長子成為太子人選;但目前國難初定,時局不穩(wěn),需要的是三弟這種殺伐果決,平亂有功的政治強人,倘若這件事處理不當,讓海內百姓失望,于國家無益,實非社稷之福。以死請求不要立他為儲君。
說實話李憲能有這份思想覺悟那是相當難能可貴。李憲的生母是肅明皇后劉氏,也是李旦第一次當皇帝時的皇后,所以當年才6歲的李憲就曾被冊立為皇太子。
如今李旦重操舊業(yè)再次君臨天下,嫡長子李憲已經31歲,正是年富力強一展鴻圖的年紀??山洑v過童年在祖母武曌的統(tǒng)治下,每天如履薄冰戰(zhàn)戰(zhàn)兢兢,李憲清醒地認識到,要想徹底清除武氏干政帶來的余毒惡果,重振咱李唐爺們雄風,非三郎李隆基不可!
兄長李憲這番推心置腹的表白,把李隆基感動得痛哭流涕。畢竟歷史上有太多太多為了爭奪皇位而父子反目,兄弟操戈,兵戎相見的血腥案例了。李隆基也同樣上書李旦,表示既然大哥他這么夠意思,這皇位我不要也罷,就照嫡長子的規(guī)矩來。
兩個人讓來讓去,還是李旦最終拍板將李隆基立為儲君。
奪人之愛
不久李隆基繼承大統(tǒng),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唐玄宗。李憲也說到做到,主動遠離政治,整日喂馬劈柴,一心關心糧食和蔬菜,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李隆基有感于兄弟情深,專門在興慶宮修建了花萼相輝樓紀念這段情誼。還時不時邀約兄弟們上樓小聚,吃飯喝酒,下棋賞樂,共敘兄弟情深。并特意命人制作了一床寬大的被褥和超大號枕頭要與兄長李憲一起過夜,抵足而眠。
唐玄宗對李憲的這份榮寵,堪稱皇親貴胄中獨一份,李憲也成了唐玄宗身邊炙手可熱的第一紅人。但李憲很懂事,從不結交朝堂政要,身邊來往的朋友都是以文人墨客為主。這里面,就有我們非常耳熟能詳?shù)囊晃淮笤娙恕蹙S。
王維
相比同齡人李白求官不得的坎坷之路,王維年僅20歲就高中進士,優(yōu)異的高考成績和出眾的詩畫天賦,讓他成為各大王府的座上賓。幾個王爺中最受皇恩眷寵的“王中王”李憲也不例外。李憲經常組織各種文藝聚會,舉酒屬客,與大家一同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這天,已經被封為寧王的李憲又請了一大幫子文藝圈朋友來府上吃喝玩樂,王維作為老熟人自然位列其中。但這天有點不一樣的是,在這種熱鬧歡快的場合,寧王身旁的一位俏麗婦人,卻一直郁郁寡歡、滿面愁容,時不時獨自垂淚,也不開口言語。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寧王見狀,便大大咧咧地解釋了一番。
原來,自從李憲做了逍遙王爺后,喜歡找尋各類女子選做家妾,府上常備有數(shù)十位嫵媚寵妓。這天李憲身邊的這位美婦,原本是寧王府外一家賣炊餅漢子的老婆,雖然已婚,但長得膚白貌美,楚楚動人。寧王一見傾心,馬上從炊餅漢子手里搶了過來。
面對寧王李憲的滔天權勢,賣餅夫婦二人敢怒不敢言。無奈,丈夫含淚看著妻子被納入王府,從此是一朝侯門,蕭郎路人。不過,雖然寧王對這位美婦寵愛有加,疼惜愈盛,但和丈夫分開后,婦人從未停止對老公的思念,并沒有因為李憲的賞賜恩寵而忘記愛情最初的模樣。
以詩成全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有一天李憲突然問婦人:你還想念之前那個賣大餅的漢子嗎?婦人沒有回話,只是低頭默然不語,面容憂傷。李憲心中有些不爽,什么意思,我給了你榮華富貴,給了你錦衣玉食,可你居然還忘不了那個賣餅子的大老粗?
李憲有些惱怒,也有點賭氣,在這天這場宴會上,專門命人把那位炊餅漢子也召進府中讓他難堪。時隔一年多兩人再次相見,女子只能遠遠地注視著自己的丈夫,雙淚垂頰,若不勝情,一時間不能自已。
在座十多位文人雅士聽完事情的原委,又見此情景,無不唏噓凄然,為這對苦命鴛鴦的遭遇深感同情,也對寧王的做法頗有微詞。然而更過分的是,李憲還非常惡趣味地讓大家就此情此景寫詩留念。面對寧王這位唐玄宗身邊的第一紅人,大家都不愿意得罪他,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動筆。
王維心想,這群文人一到關鍵時刻指望不上,還得是我出馬。他命人取來紙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寫下了這首意味深長的《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不要以為你今天的寵愛,就能讓我忘記舊日的夫妻恩情,面對眼前的良辰美景榮華富貴,我仍舊憂愁不已,眼淚不斷,始終不想和楚王說一句話。
可能你很奇怪,不是說要以炊餅夫妻為主題嗎?為什么會寫到息夫人?息夫人又是哪位?
息夫人,媯(guī)姓,陳氏,原來是春秋時期陳國國君的女兒,后來嫁給了息國國君做老婆,也就成了息夫人。傳說她出生的那一天正是桃花盛開的時候,所以后世多稱她為桃花夫人。息夫人的姐姐之前嫁給了蔡國國君蔡侯,算起來,蔡侯是息夫人的姐夫。然而息夫人出嫁路過蔡國時,卻被姐夫蔡侯強行留下數(shù)日,還想對她輕薄無禮。后來這件事被息夫人的老公息侯知道了,他火冒三丈,立馬鼓動南方大國楚國一同討伐蔡侯,一解心頭之恨。
沒什么懸念,蔡侯在息、楚兩國的進攻下潰不成軍,國破家亡,蔡侯本人也淪為了階下囚。但蔡侯不甘心,馬上跟楚文王說,息侯的老婆息夫人天生麗質,人比花嬌,是難得一見的人間尤物。
楚國自古就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傳統(tǒng),一聽說有美女,楚文王立刻找了個機會去息侯家蹭飯,并在宴會上見到了息夫人。一見之下不得了,楚王吃完飯順手把息國也滅了,還把息侯安排到城門口看大門。當真是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息夫人得知此事后,要去跳井守節(jié)。身邊的仆人連忙將她救下,說:如果您自殺了,不只息侯性命不保,整個息國百姓也難逃一死啊。息夫人沒辦法,只好忍辱負重嫁到了楚國。
在楚國,息夫人備受文王寵愛,還給楚文王生下了兩個兒子。但三年時間里,她卻從來不肯主動開口說一句話。楚文王有一天忍不住問道: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你為什么不說話?息夫人正色答道:我一個女人,卻伺候兩個丈夫,自己死又不能死,還有何顏面說話?
不得不說,王維的這首詩寫得相當巧妙,表面是在寫息夫人(桃花夫人)的生平經歷,實際上是用息夫人對感情忠貞的典故,借位于炊餅婦人身上,暗諷了寧王李憲的做法。
在封建社會中,在古代的男權主導下,統(tǒng)治階級視大眾女子如貨物一般隨意買賣,是對她們人格的踐踏和感情的侮辱。息夫人與炊餅婦人選擇用同樣的沉默來代替了所有回答,這是她們最后的倔強,是她們對黑暗社會的無聲控訴與反抗。
王維沒有直接提到炊餅夫妻再次相見的場景,而用古代相近的例子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立場,既有對炊餅婦人表現(xiàn)出不貪富貴、不忘舊情高尚氣節(jié)的贊賞,也避免了直言其事給寧王造成的尷尬。
寧王讀完這首詩后,沉默了很久。畢竟他也是個讀書人,知道這首詩背后的歷史故事。最終,王維用這首詩做通了李憲的思想工作。
老李意識到了自己的生活作風問題,又將炊餅婦人送回其丈夫身邊,讓他們夫妻二人得以再續(xù)前緣。
在這場宴會中,王維如一位四兩撥千斤的藝術大師,在這么有限的時間與場合里,用一首詩短短20個字,句句敘事,字字寫情,既吟詠了歷史,也意喻了現(xiàn)實,留下了一樁用詩歌來成全他人愛情的歷史佳話。
監(jiān)制 | 先宏明
編輯 | 巫家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