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看似是一件自然的不能再自然的事情,但是對于小嬰兒來說,他要學習如何入睡,在最開始,需要父母介入提供幫助,這包括留意寶寶的睡眠信號,具體的幫助孩子入睡。
3個月以內(nèi),是養(yǎng)成規(guī)律作息和自主入睡的關鍵期,如果家長做得好的話,幾分鐘的身體介入,就可以幫助寶寶進入睡眠。美國育兒專家特蕾西提出的“4S”法非常實用和有效。
“4S”程序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 布置環(huán)境(setting the stage)
小寶寶的睡眠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光線,噪音等),因此,不管是晚上睡覺前,還是白天小睡前,都要準備好睡眠環(huán)境。在寶寶發(fā)出“困”的睡眠信號時,家長要及時選擇一個噪音相對少的房間,拉上窗簾,可以播放一些搖籃曲當作背景音,所作的這些就是讓寶寶從活躍的狀態(tài)轉(zhuǎn)到安靜的狀態(tài)。
寶寶“困”的睡眠信號,家長要特別留意,比如寶寶的警覺性下降了,也就是說對周圍的事物不再那么機敏了,反應沒有那么快了,或者是打哈欠了,家長要留意。
2. 裹襁褓(swaddling)
這里的“裹襁褓”不等于古時候的“蠟燭包”,襁褓的腿的部分要寬松,主要固定的是上身部分。
新生兒有驚跳反射,驚跳反射是嬰兒的本能,遇到突然的刺激,嬰兒會立刻伸直雙臂,張開手指,頭朝后仰,雙腿挺直。嬰兒的驚跳反射大概3-4個月會消失。
另外,3個月以內(nèi)的寶寶還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四肢,甚至意識不到雙臂和腿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他們開始會以為自己的四肢和其他身邊的物品一樣,經(jīng)常會被自己的晃動的四肢所嚇到。
因此,裹襁褓可以很好地消除環(huán)境的刺激,襁褓可以裹到寶寶會翻身之前,給寶寶去除襁褓要注意循序漸進,比如先放出寶寶的一條胳膊,讓寶寶慢慢熟悉沒有襁褓的狀態(tài)。
3. 坐著(Sitting)
給寶寶裹好襁褓以后,抱著寶寶安靜地坐一會,最好不要來回走動或者搖晃,對于小嬰兒來說,抱著走動或者搖晃很可能會使他們感到害怕。
豎著抱著寶寶,寶寶的頭靠在媽媽頸部或者肩膀上,更容易讓寶寶安靜下來,但是,媽媽們不要等寶寶睡著了以后再把寶寶放下。而是在寶寶睡著之前把寶寶放到床上,但前提是寶寶是安靜放松的狀態(tài),如果寶寶哭鬧,不要強行這么做。
寶寶狀態(tài)好的時候,把寶寶放到床上,可以給寶寶說現(xiàn)在要睡一覺了,這時媽媽可以離開寶寶的視線,有了布置好睡眠環(huán)境,裹上襁褓,寶寶如果是在平靜的狀態(tài),相信很快就會睡著。
2004年,美國睡眠基金會做了一個“美國人的睡眠”的調(diào)查,證明一個任誰可以促進更好的睡眠。醒著被放到床上的嬰兒比起睡著后再被放到床上的嬰兒,更容易睡得長久,而晚上醒兩三次的可能性要小3倍。
——《實用程序育兒法》
4. 噓-拍法(Shush-pat)
如果把寶寶放下的時候,寶寶會哭鬧反抗,父母不要強行放下,寶寶哭鬧證明需要大人的幫助,所以大人應該及時地提供適當?shù)膸椭?/span>
當寶寶哭鬧的時候,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抱起來晃悠走動,試圖讓寶寶快速入睡,但長遠來講對于寶寶的自主睡眠并沒有什么好處。而且如果搖晃過度還會對寶寶的腦部造成傷害。
當孩子困了,放到床上卻情緒不好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采用“噓-拍法”,即一邊輕輕拍寶寶的背部,一邊發(fā)出“噓噓”的聲音。對于3個月以內(nèi)的孩子,這種方法非常管用。寶寶哭鬧的時候聽到“噓噓”聲,可以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慢慢的孩子會把注意力放到“噓噓”聲上,從而停止哭泣。
“噓噓”聲實際上是利用了嬰兒喜歡白噪音的特點,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媽媽子宮里的環(huán)境是非常嘈雜的,可以認為是白噪聲,白噪音的專業(yè)定義:是一種功率譜密度為常數(shù)的隨機信號或隨機過程,即此信號在各個頻段上的功率是一樣的。其實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白噪聲是比較簡單的噪聲,中間沒有什么突兀的聲音變動。
研究顯示,White Noise(白噪音)對小寶寶的睡眠有顯著地幫助,有80%的嬰兒在聽到白噪聲后的五分鐘之內(nèi)能睡著。
白噪音不僅僅可以是“噓噓”聲,還可以是其他的聲音,而且現(xiàn)在網(wǎng)絡發(fā)達,可以搜索嬰兒助眠的白噪聲,哄睡的時候播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有專門的白噪音軟件。
比如,小睡眠就是一款比較好用的白噪音app,免費,內(nèi)容很全,各種白噪聲,不僅可以用來哄小寶寶睡覺,大人也可以用,新手媽媽們每天在忙碌中度過,閑下來休息一下聽聽也可以放松一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