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常常見,杜甫難尋。其實,李白、杜甫和高適并不是在長安相識的。740年,李白離開長安,前往山東故鄉(xiāng),途經洛陽時與杜甫相遇。三人在梁宋相遇,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此時,李白44歲,杜甫33歲,高適大約41歲。李白在梁園的墻壁上寫下了著名的《梁園吟》,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看到后非常欣賞,花費千金買壁,并與李白結識。三人分別后,高適再也沒有見過李白。第二年,杜甫再次前往山東尋找李白,一同尋仙訪道。分別時,李白寫下了“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的詩句。李白被錯投永王幕下,身陷潯陽獄中。他寫信給高適,希望他能幫忙。高適選擇閉門不見,歷史上從此再無二人來往的信息。李白夫人宗氏四處奔走求情,李白最終脫險,不是被郭子儀所救,而是宋若思、崔渙等人的幫助。成都避難期間,高適得知后曾特意寫詩問候,并送來了糧食。他還給杜甫寫詩,“今年人日空,想象明年人日知何處”。李白被逮捕入獄時,杜甫剛從叛軍牢獄中逃出生天,投奔肅宗,官授左拾遺,但不久又被貶華州,隨后南下成都避難。他在給李白的詩中寫道:“不見李升酒,楊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無所獨憐才?!痹谒腥硕寂険衾畎椎臅r候,杜甫是少有的替李白說話的人。他說李白并非真狂放,而是故作狂放,蒙蔽世人。當一個人不為外界所容時,從容只是自欺欺人的妥協(xié),憤怒才是他自衛(wèi)的武器。第二年,李白去世,他終究沒有看到杜甫設身處地的想法。高適也沒有必要為了一場萍水相逢賠上前途。在名利場上,書生意氣最易被摩擦,被打磨、被討好,不以成敗論輸贏。每個人都只活在自己的賽道上,沒有對手,只有過客。因為現實懂得尤為珍貴。有人能看透你的逞強,洞穿你所有不以為然背后的固執(zhí)和深情,依然念著你、想著你、盼你好、愿你周全,這才是世間一等一的浪漫。因此,合適常見,“杜甫”難尋,才會有一個個佯裝狂放的李白孤獨于世間,幸運的成為傳奇,不幸的成為瘋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