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穿越華夏文明中軸線,浩浩湯湯、義無反顧奔向黃河。
溯源而上,渭水一路逶迤,養(yǎng)育了秦隴大地無數生靈,滋潤了泱泱華夏悠久文明。
渭水源頭,方圓千里,勝景無限,集山水之大成,占峰崖之精髓。
原始森林與高原草甸交相輝映,巨峰幽谷與溪流泉瀑渾然天成,如一幅多彩靈動山水畫卷,令人流連忘返。
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
在《山海經》和《水經注》里,渭水是一條著名的河流。
詩仙李白仰天長嘯: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
張籍深情贊嘆:渭水西來直,秦山南去深。
“追溯方知源頭遠,緣流始覺渭水長”,這里是周、秦、漢、晉、北魏、北周、隋、唐中國歷史輝煌時代的淵源,是華夏文明的血脈之源,是秦隴大地的情感之源。
在渭河兩岸,這條中華水系綠葉的主脈絡,孕育了華夏文明強盛的周、秦、漢、唐。
走進渭水之源,恍如走入了桃花源徑,豁然開朗。
華夏文明渭河源
俯瞰祖國壯美遼闊的地理版圖,在三大高原交匯的腹地核心,在雄渾延綿的大秦嶺西部余脈,渭源,宛若一顆璀璨的明珠恰好鑲嵌在母親心尖的位置。
華夏文明渭河源,這里是中華文明與精神的活力之源。
大禹導渭,開啟了浩淼大河創(chuàng)造華夏文明的偉大格局,殿前香火鼎盛,大典浩大恢弘,清澈的河水,濃蔭的樹木,庇護著源頭生態(tài),涓涓細流靜靜的、靜靜的流淌著華夏兒女訴不盡的鄉(xiāng)愁。
潺潺渭水
在鳥鼠山下,在渭河源頭,聽著渭水源頭潺潺的水聲,心中激蕩著一股豪情。
渭河發(fā)源于渭源縣南部廣袤群山的鳥鼠山系,華夏先祖大禹當年在鳥鼠山用那把開啟人類文明的耒耜。鑿開龍門,疏溪導流,引發(fā)了渭河。
每年,渭河兒女以夏歷古制舉行公祭華夏文明先祖大禹大典。追緬先賢功績,弘揚大禹精神,傳承渭河文化。
景區(qū)概況
渭源縣渭河發(fā)源于渭源縣城西南的鳥鼠山系,渭河全長818公里,貫穿陜甘兩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
《尚書·禹貢》載:“大禹導渭自鳥鼠同穴山,渭水出焉?!薄端涀ⅰ吩疲骸拔妓鲭]西首陽縣渭谷亭南鳥鼠山?!兵B鼠同穴之山來脈于昆侖西頃,是一座名列經傳的千古名山,“鳥鼠同穴”鼠在內,鳥在外同居一穴,和平共處,寓意和諧。
這里有秦獻公兵臨渭首留下的古老軍事遺跡,有秦始皇巡視長城、隋煬帝西巡狩獵的人文歷史遺跡。
鳥鼠山“品字泉”涌出的惠澤秦隴的湯湯渭河,更孕育了博大多彩的華夏文明和獨特的渭河源文化。
考古發(fā)現
作為渭河之源的渭源縣,也發(fā)現了大量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例如上坪遺址、寺坪遺址等等,文化及文化類型包括仰韶文化、齊家文化、寺洼文化、馬家窯文化等。
這些遺址的發(fā)現及文物的出土,是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渭源先民即在這片土地生息繁衍的直接證據。
渭源詩詞
《渭上題三首》溫庭筠(唐)
呂公榮達子陵歸,萬古煙波繞釣磯。
橋上一通名利跡,至今江鳥背人飛。
目極云霄思浩然,風帆一片水連天。
輕橈便是東歸路,不肯忘機作釣船。
煙水何曾息世機,暫時相向亦依依。
所嗟白首磻溪叟,一下漁舟更不歸。
《東渭橋晚眺》李頻
秦地有吳舟,千檣渭曲頭。
人當及照立,水徹故鄉(xiāng)流。
《登總持閣》岑參(唐)
高閣逼諸天,登臨近日邊。
晴開萬井樹,愁看五陵煙。
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凈理,常愿奉金仙。
《憶江上吳處士》賈島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橈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冷朝陽
晚來清渭上,疑似楚江邊。
魚網依沙岸,人家傍水田。
馬中錫(明)
野色茫茫接渭川,百鷗飛進水接天。
僧歸紅葉林間寺,人喚夕陽渡口船。
《渭水東注》楊景熙
閑眺城邊渭水流,長虹一道臥橋頭。
源探鳥鼠關山月,窟隱蛟龍秦地秋。
遠岸斜陽光射雁,平沙激石浪驚鷗。
一帆風順達千里,東走長安輕蕩舟。
清人朱集義《渭陽古渡》的畫上題文曰:“轱舟泛泛,漁艇悠悠。黑鰻赤鯉,沉浮于綠水之中;白鷺青鳥,出沒于碧波之上。樵士羊腸而往,牧童牛背而歸。歌苧斗草,曲唱采蓮,助詩家無限精神,是為一景?!?/p>
問道首陽,給你的人生一份積淀;
溯源渭水,給你的未來一份力量,
抖落一身風塵,抖落一身疲憊,
不用翻山越嶺,愜意暢游渭源,
帶著期待而來,
留下的,
是滿載美好的記憶。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