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古詩時候,有很多富含哲理的詩句,能使人念念不忘,以致于可不假思索地吟誦出來,比如這三句。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這一俗語可用此句來替代;朱熹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此句說明了一個道理,像寫文章,只有源源不斷的輸入,吸收新知識,才能不斷地輸出,持續(xù)寫出好文章。
還有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句雖是寫景,卻富含哲理,猶如人上一刻正在絕境中,下一刻就絕地逢生,出現(xiàn)了機遇與希望。陸游除了這一句,在他歷經(jīng)滄桑后,62歲時寫的這首詩,其中的首句,也富含哲理,若讀懂首句,可讓你受益一生。下面我們來品讀陸游這首詩。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首句“世味年來薄似紗”,六十二歲的陸游,在仕途不順,抱負未展,個人生活不幸等情形下,感慨萬千寫下此句,與“人情似紙張張薄”所說的道理一樣。人與人之間的情分,脆弱得如同薄紗、薄紙。
有的人看似很多朋友,但實際上一個也沒有,因為他們只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當你身處困境時,有誰還當你是朋友,有誰能雪中送炭。若讀懂此句,知道這是一個現(xiàn)實的社會,凡事最后只能靠自己,預先有所準備,就算面臨困境也不恐慌,定可從容應(yīng)對。這真是能讓人受益終生的一句詩。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是全詩的千古名句。小樓、春雨、深巷、杏花等意象所構(gòu)成的意境,給人以無限的想象與美感。而詩人來到繁華的京城,聽了一夜的春雨,還聽到早上賣杏花的叫喊聲。說明詩人徹夜不眠。
頸聯(lián)“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詩人在輾轉(zhuǎn)不眠的早上,鋪開小紙無聊斜寫草書,接著又在窗邊煮水、沏茶、撇沫、試品名茶。詩人這種無人訪問的狀態(tài),不正應(yīng)了首句。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若詩人是當政高官,此時就應(yīng)是賓客如云,而不至于“閑”了。
尾聯(lián)“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表面寫,詩人擔憂京城的風塵會污染自己的白衣,但很快他的擔憂消逝,因為清明節(jié)要到來了,那時他可能回到家鄉(xiāng)了。實際抒寫詩人自身的堅持,不愿被不良風氣污染。
品讀完這首律詩,除了本文所列的哲理詩句外,你還知道哪些哲理詩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