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圣杜甫在寫給一個世交的詩中提到“吾祖詩冠古”,認為爺爺杜審言的詩天下無雙。其實杜審言雖然在唐詩發(fā)展過程有重大貢獻,但是詩歌成就遠比不上孫子杜甫。但杜甫這個自夸比起杜審言的自傲根本算不上什么,詩仙李白的疏狂和他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 杜審言于公元670年(唐高宗咸亨元年)中進士后,任隰城縣(今山西汾陽縣西)尉,因公務(wù)赴西北,往返兩次途經(jīng)嵐州,寫了五言律詩《經(jīng)行嵐州》:北地春光晚,邊城氣候寒。往來花不發(fā),新舊雪仍殘。水作琴中聽,山疑畫里看。自驚牽遠役,艱險促征鞍。
大約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年)前后,他到江陰縣任職。此時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詩名甚高,卻仍然遠離京洛當個小官。心情郁悶,只能和同僚交游唱和,《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
這首詩體例上韻腳分明,平仄和諧,對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詩作品。結(jié)構(gòu)上,首聯(lián)一個意群,頷聯(lián)頸聯(lián)一個意群,尾聯(lián)又一個意群,并且首尾呼應(yīng)、中間展開。
這種行文方式是初唐律詩乃至此后的唐律中常用的格式。因此,這首詩可謂初唐時期完成近體詩體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開源辟流的意義。
杜審言進京后與李嶠、崔融、蘇味道被稱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自負傲慢在唐代文人可以說是獨一號了。有一次他參加官員的預選試判,出來后說:“蘇味道必死。”
旁人問出了什么大事,他回答說:“他見到我的判詞,應(yīng)當羞愧而死。”他還曾說:“我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的賦也成為部下,我的書法使王羲之也成為學生。”
武后圣歷元年(公元698年),杜審言因事獲罪,被降職為吉州司戶參軍。再次遠離京城,心中實有不甘,《春日懷歸》:心是傷歸望,春歸異往年。河山鑒魏闕,桑梓憶秦川?;s芳園鳥,風和綠野煙。更懷歡賞地,車馬洛橋邊。
杜審言得罪同事郭若訥、長官周季重,兩人合謀誣陷他定了死罪。十三歲的兒子杜并為父報仇,潛入刺殺了周季童,自己也被侍衛(wèi)武士當場殺死,事態(tài)震驚朝野,皆稱杜并為孝子。
武則天聞知此事,召審言入京師。武后媚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喜歡有才氣的人,召集他和宋之問、沈佺期、王無競等人預修。
武則天長期留居洛陽,只在長安年中(701—703)曾一度回西京,杜審言曾隨駕去長安。時逢春日,鮮花盛開,面對美景,思友之情油然而生,《春日京中有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