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奮起,后來 魏蜀吳 三分天下,其中國立最強的是魏國,最弱的卻是蜀國,蜀國雖弱,但因其有一位半妖近神的人物諸葛亮的存在,所以,魏國依然不敢小覷,在三國后期,諸葛孔明靠一人之力撐起了弱小的蜀國,甚至還多次出兵北伐,六出祁山,為了光復大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后人所贊嘆。
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后,白帝城托孤諸葛亮,劉禪也尊稱諸葛亮為相父,在國事上無論大小都來請教諸葛亮。
后人對 劉禪 的評價也大抵相同,一句“扶不起的劉阿斗”便將劉禪納入了昏庸無為,傻子等這一類人群。
其實這樣說有些過分了,我們的民族有一個特點,對自己和對他人的評價喜歡使用雙標準。對自己實行“中庸之道”,對待他人卻異常嚴厲。
縱觀劉禪的一生,其實并不傻,只是有些性格有些軟弱,還有些利己罷了。劉禪之所以性格軟弱,其實和他的幼年遭遇有很大關系。
劉禪的幼年大多生活在戰(zhàn)亂逃亡的途中,對死亡的畏懼下,自己卻無能為力,于是就將希望寄托在周圍人呢上,劉備活著的時候,劉禪將希望寄托在父親身上。劉備死后,將希望寄托在相父 諸葛 亮身上。諸葛亮死后,便將又將國家寄希望于姜維。
在他的一生中,身邊總會有一個強人,總會為他把身邊的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也不知是因為他能力弱,所以身邊的能人才有機會出人頭地,為世人所熟知,還是因為身邊的人太強了,才造成他的能力無法排上用場。或者,是兩者皆有。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起碼,劉禪肯定不是個 傻子 。
而且后來的事件中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諸葛亮北伐失敗,病喪五丈原的時候,劉禪曾經(jīng)派人去問過一件事。當時去詢問的朝廷的尚書問道:“丞相死后,您的兒子該怎么安排?”劉禪知道諸葛亮是一心忠于朝廷的,但你的兒子就不一定了,你諸葛家這么大的權力,萬一你的兒子想造反,那我不就死定了。
聽出意思的諸葛亮馬上答道:“我家的土地還很多,讓我的兒子種地就可以了, 丞相 應該選擇一個合適有經(jīng)驗的人來當”所以在諸葛亮死后就廢除了蜀漢丞相這一職位,將大權獨攬其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