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在一次采訪中說道:
她的女兒先是在一所公立小學讀書,然后在北京的國際學校上中學。有一次,她在餐桌上問女兒,兩種學校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
女兒想了想,說在本地的學校,老師總是讓我們別犯錯誤;在國際學校,老師鼓勵我們“不要怕犯錯誤”。
這句話讓她心生感慨。為什么我們的老師、家長、孩子都這么怕自己犯錯誤呢?
因為犯錯誤就意味著失敗。
失敗就意味著自己輸了,不會是受人尊崇的王者。
當然,所有人都怕輸,我們的孩子背負著太多的壓力,就更加怕輸。
那么怎么教孩子坦然面對自己的失敗呢?
首先小喵老師要問大家一個問題:當你的孩子喜歡下棋,但是輸了之后,孩子的表現(xiàn)是:激動地悔棋、大聲哭鬧,說自己沒有輸,不能輸,你怎么辦?
我們要了解到孩子怕輸?shù)谋举|是什么?輸不起,這種情況在成年人身上也是很常見的。孩子會覺得:如果輸棋了,我是不是就是一個不優(yōu)秀的人,我是不是不夠好?爸爸媽媽還會喜歡我嗎?這其實就是以偏概全。
所以,家長在跟孩子聊天的時候,應該這樣:媽媽喜歡你不是因為你下棋很厲害,我就是喜歡你這個人。
在孩子輸?shù)臅r候,父母千萬不要給評價性的語言:說孩子輸不起等等。當孩子輸了之后,等孩子情緒平靜了之后,告訴孩子下棋的能力要提升,但是你其他方面還是很棒啊,比如你游泳很好,堆積木很好,大家都很喜歡你啊,讓孩子理解到能力在很多方面,輸了一個,不代表自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孩子無法面對失敗,不能經(jīng)受挫折,這是正常的,但是家長還是要加以引導,否則,到最后可能孩子形成畏難情緒,長大后真的“輸不起”了。
在競爭的環(huán)境里,家長要重新給孩子建立、灌輸正確的競爭意識,讓孩子積極向上地成長。
01
讓孩子適當體驗失敗
“名嘴”白巖松說:“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strong>
孩子沒有體驗到失敗,就無法領悟到失敗的意義,也很難從失敗中學到東西,只有放手讓孩子歷經(jīng)挫折,才能更好、更堅韌地成長。
我們在平時和孩子玩游戲的過程中,不要因為怕他落敗,就“放水”讓著孩子,甚至因為他輸了哭鬧,就更改游戲規(guī)則。
這樣只會讓孩子誤解,認為“贏”是最重要的,只有贏了,才能得到認可,而輸了就是可恥的、不被接納的,從而“得失心”變得很重,失敗了就倒地不起。
02
不鼓勵孩子盲目競爭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輸不起”的背后,都是父母“輸不起”。
在孩子的幼年期,我們要擺正心態(tài),不需要過多地、刻意地跟孩子強調競爭,更不能強迫孩子去競爭,拿他跟其他孩子盲目比較,讓他承受不當?shù)男睦韷毫Α?/p>
曾有專家指出,孩子心理壓力過大,會影響腦垂體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孩子發(fā)育受限。當孩子精神放松,心態(tài)變得輕盈了,才會長得好、學得好。
每個孩子的賦能都不一樣,分數(shù)的高低,從來就不是評判孩子才能、才藝的唯一標準。我們要有意識地發(fā)掘孩子的長處與興趣點,找出他身上的“閃光點”,多加指引與肯定,讓他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自信、樂觀地成長,自然會優(yōu)于旁人。
03
給孩子制定易達成目標
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F(xiàn)象。無論什么事情,孩子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別人強,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尤其是爸爸媽媽的關注和認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難免會給孩子設定一些成長任務或目標,有時父母給孩子制定的目標過高或不切實際,讓孩子難以達到或完成,孩子就會從中體驗到失敗和受挫。
循環(huán)往復,孩子便沉淪在自卑、害怕失敗、產(chǎn)生各種消極情緒、低落的價值感成就感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情感下難以獲得成長、快樂和自信了。
所以,當孩子沉浸在失敗的情緒當中時,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
① 共情和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
孩子哭了,我們可以抱緊他;孩子憤怒,我們可以默默的陪伴他;孩子沮喪,我們可以做個好的傾聽者。
總之,是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告訴他:“一點挫折都經(jīng)不起,算什么男子漢”或“一點小事就哭鼻子,太嬌氣”。
不如這樣回應孩子的失敗情緒:“我很愛你,我知道你感到有點沮喪/失落/傷心/憤怒……,我也很……。別擔心,不管你是成功還是失敗了,我都會和你在一起。”
② 跟孩子說說父母曾經(jīng)失敗的經(jīng)歷
孩子的各種情緒可能源自對于失敗和未知的恐懼,告訴孩子失敗并不可怕,爸爸媽媽也曾經(jīng)失敗過,當時我有怎樣的感受和情緒,我是怎樣度過的等等,這些都會成為孩子將來再次面對失敗時的經(jīng)驗。
并且認識到失敗并是什么難堪的事情,連自己心中的偶像(爸爸媽媽)都曾經(jīng)失敗過,這不算什么。孩子也會因此和父母的心更加貼近,以后遇到的挫折才更愿意和父母傾訴。
③ 多夸孩子的行為過程和努力
不要只去關注孩子最后成功與否。無論孩子做什么事,都爭取看到孩子過程中的努力,和具體成功的點。
把一個事情開展的過程中,孩子付出的努力,堅持,積極的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以及所達成的效果等,作為父母的關注和認可對象,并具體地跟孩子描述出來:“你剛才做……的時候,認真的樣子真帥!”“雖然中間你有點累,但你還是堅持下來了!”“這個東西雖然沒做好,但是剛才你這個地方的想法真棒!”……
④ 如果孩子還小,可以讓繪本或動畫幫忙
對于小寶寶來說,可能一個他很喜歡的卡通形象就能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有很多類似的卡通片或繪本都可以用來引導孩子正視失敗和挫折,并且知道我可以怎么做。
比如《勇敢的艾琳》講述了面對狂暴的暴風雪,艾琳無畏地前行,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背對著雪倒退著走,之后摔倒、腳扭傷、迷路;而同時,她的內心也在經(jīng)歷著選擇、猶豫、彷徨、恐慌和掙扎……艾琳的故事會讓孩子同艾琳一起經(jīng)歷磨難,體驗成長。
《一定要比賽嗎?》講述了人從出生開始,就充滿了許多的競賽,身高、體重、智商、成績,都可以拿來比一比。原本應無憂無慮、天真歡樂的孩子,陷入越來越多的不安與疲累。孩子總是擔心“比不上別人”,這樣的擔心,反映的正是父母、老師甚至整個社會所給予孩子的價值觀。如果競爭是人生中必經(jīng)之路,那么何為真正的贏家?
還有《小熊烏夫系列》講述了一路摔倒,也一路成長的小熊烏夫,在生命的點點滴滴中積聚力量的故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