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友爆料
據(jù)“爆料人”蘇小妹所言,知名“樂天偶像”蘇軾有著一張“超級長”的臉!
什么?蘇軾竟然是個大長臉?用蘇小妹的話說就是“去年一點相思淚,至今留不到腮邊。”
為此小編“采訪”了蘇軾本人和他的朋友們,讓我們先來聽聽當(dāng)事人和知情人怎么說——
請問您認(rèn)為自己的外貌都有哪些特點?
我嘛,堂堂七尺男兒,的確有那么一點兒小肚子,但“目若新生之犢,身如不系之舟?!蹦橀L不長的不重要,也就是家族遺傳的顴骨高了點兒,以至于去上班的時候,大家問都不用問就知道我和我表弟是親戚。甚至有人看著臨在墻上的剪影,僅憑高顴骨這一點就知道是我了。
“七尺頑軀走世塵,十圍便腹貯天真。”——《寶山晝睡》
“長身自昔傳甥舅,壽骨遙知是弟兄。(予與君皆壽骨貫耳,班列中多指予二人不問而知其為中表也。)”——《表弟程德孺生日》
“吾嘗于燈下顧自見頰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見者皆失笑,知其為吾也。目與顴頰似,余無不似者?!薄秱魃裼洝?/span>
關(guān)于蘇軾的外貌和顏值,他的“鐵粉”弟弟蘇轍說:
哥哥身材挺拔,玉樹臨風(fēng)!
(“頎然仲與叔”——《次韻子瞻寄賀生日》)
他的朋友黃庭堅一個勁兒地夸他眉眼生得好,如云月一般柔順明凈。
“眉目云開月靜”——《東坡先生真贊》
他的弟子孔武仲對他稍微有點“老師濾鏡”,夸他面相非凡,眉清目秀。
“華嚴(yán)長者貌古奇,紫瞳燁燁雙秀眉。”——《謁蘇子瞻因寄》
他的忘年之交米芾則是這么講的:
咱們有一說一哈,東坡的體型還是很勻稱的。眼睛也不小,炯炯有神,就是臉型稍長,有點像圭,上尖下方的。(“玉立如山老健身”“方瞳正碧貌如圭”——《蘇東坡挽詩五首》)
綜上,蘇軾的外貌特點大致可以總結(jié)為四點:個子高,有點小肚子,顴骨高,眼睛明亮有神。
有人說還差一點,印象中他胡子挺多的,后世好多畫里都是這么畫的。
但是吧,后人畫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
首先我們從文字資料來看,宋人筆記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趣事。
我們都知道,蘇軾是一個資深的諧音梗愛好者,有一天秦觀在他家做客,卻被人打趣說胡子多。秦觀很機智,借用了《論語·子罕》中“君子多乎(胡)哉”來回應(yīng),表示“多胡”是君子的特征之一。蘇軾聽了這話,就接了一句《子路篇》里的“小人樊(繁)須也”,調(diào)侃說小人才有“繁須”。
秦少游在東坡坐中,或調(diào)其多髯者。少游曰:“君子多乎哉?!睎|坡笑曰:“小人樊須也?!薄?宋·邵博《邵氏聞見后錄》
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如果蘇軾也是大胡子的話,那他多半是不會跟別人一起這么逗秦觀的,由此可知,他的胡子應(yīng)當(dāng)不是濃密型。那么傳世的東坡畫像中,就當(dāng)屬胡須量相對較少者更接近他的真實相貌。
南宋 佚名 赤壁圖冊頁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再從圖像資料看,根據(jù)蘇軾自己的詩文記載,當(dāng)時共有五個人曾為他畫過像,他們分別是畫師李公麟、秀才何充、妙善和尚、道士李德柔,還有他的族侄表祥和尚,遺憾的是,這五人的作品未能傳世。
不過,和他屬于同一時代的喬仲常,卻留下了這樣一幅蘇軾畫像。
在他的筆下,蘇軾就是一個胡須不多,眉清目朗,面長而奇,顴骨較高,身材修長,體態(tài)瀟灑的小老頭兒,這些形貌特征與文獻中的記載基本吻合。
畫里的蘇軾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都明顯高于友人,這就說明他自稱的“七尺”(換算下來是個接近兩米的大高個兒)水分不會太高。
南宋 馬和之 后赤壁賦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而且在高宗親書、御前“首席畫家”馬和之創(chuàng)作的《赤壁后游圖》中,蘇軾的胡子也僅僅只是正常分量。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蘇軾形象的“官方認(rèn)定”,如此看來,蘇軾并非像后人所畫的那樣是滿臉的大胡子。
在元人趙孟頫的筆下,蘇軾的胡子也不多,只不過頭身比幾乎被“壓縮”到了1:5,看起來不足“七尺”。
元 趙孟頫 蘇東坡小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后世有很多畫家都創(chuàng)作過表現(xiàn)蘇軾與友人聚會的西園雅集圖,而那一系列的作品中,蘇軾大都是以一個戴著高筒短檐烏紗帽,留著中等偏濃的胡須,有點微胖的形象出現(xiàn)。
左一:明 仇英 西園雅集圖 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左二:清 石濤 西園雅集圖 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右二:明 杜菫 題竹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右一:北宋 蘇軾 治平帖 引首明人畫蘇軾像 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明朝,朱之蕃臨摹了傳為李公麟某個版本的《東坡笠屐圖》,并在畫的右上端題曰:
明 朱之蕃 臨李公麟畫蘇軾像軸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上文說過,李公麟給蘇軾畫過像是被蘇軾本人記錄在冊的。那是蘇軾北歸路過金山寺時,見到了十年前李公麟在墻上為自己畫的像,他感慨萬千題下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span>
電視劇《蘇東坡》劇照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不論是文獻還是圖像資料,都沒有明確告訴我們“蘇軾到底長什么樣”。噫吁嚱!大宋朝文學(xué)界的“頂流”都沒能“留影”,更別說其他人了。
這時候就不得不夸一夸人家六朝了,他們雖然沒有很多“大咖”,但主打的就是一個精致。要知道,六朝時期可是有超多對人物外貌的記載,《世說新語》中還專門有一篇容止,講述了39則魏晉時代評論人容貌、態(tài)度、舉止的故事——
形容王戎眼睛明亮有神是“雙眸閃閃若巖下電”;
形容桓溫毛發(fā)濃密硬挺是“鬢如反猥皮,眉如紫石棱”;
形容王夷甫手指白凈是“恒捉白玉柄鏖尾,與手都無分別”;
形容杜弘治面容白嫩,眼眸黑亮,氣質(zhì)非凡是“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
形容嵇康又高又帥是“身長七尺八寸,風(fēng)姿特秀”“肅肅如松下風(fēng)”“巖巖若孤松獨立”
形容庾子嵩又矮又胖是“長不滿七尺,腰帶十圍,頹然自放”;
形容劉伶?zhèn)€子矮小長得丑還不修邊幅是“身長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
這下大家都知道六朝人有多看臉了吧?
唐 孫位 高逸圖 上海博物館藏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很多文學(xué)作品中也有對人容貌非常詳細(xì)的描述,如《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中是這么夸贊美女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不僅盛贊美人的容貌、肌膚和形體,還強調(diào)天生麗質(zhì)、不施粉黛的自然之美:“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span>
到了漢魏時期,《漢書》中多描寫人物形貌的高大強壯,如說陳遵“長八尺余,長頭大鼻,容貌甚偉”;《后漢書》中則常將“音聲”與“容貌”并置,如說盧植“身長八尺二寸,音聲如鐘”。
那為什么到了大宋朝,對人物形貌的描寫就顯得這么“糙”了呢?這或許是和時代風(fēng)氣有關(guān)。秦漢相對開放,六朝崇尚風(fēng)度,而宋代強調(diào)的卻是理性。在不同的時代風(fēng)氣影響下,人們對儀容儀表的重視和關(guān)注程度自然也會有所不同。
參考資料:
余輝《一次為蘇軾平反的宮廷書畫合作——在馬和之畫高宗題<后赤壁賦圖>卷的背后》
廬靈文化《蘇軾到底長什么樣》
人民論壇《關(guān)于中國古代外貌審美的歷史變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