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1.結構思路分析類2大題型
題型一、整體行文思路分析(按線索梳理)
[例一](2015·湖南高考)閱讀下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童年隨之而去(節(jié)選)/木 心
綜觀全文,從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析“我”的心理變化。(6分)
[解題指導]本題以人物心理變化的形式考查文本的行文思路。解答此題,首先要按照行文順序圈畫并歸納概括與“我”有關的情節(jié),然后抓住本文線索既有時間線索又有情感線索,關鍵是在時間線索下揣摩分析“我”在每件事情中的心理狀態(tài)(情感線索):剛離開睡獅庵,是終于回家了的興奮;發(fā)現(xiàn)忘帶盌,固執(zhí)而任性地要拿回盌,不因即將開船和眾人等待而妥協(xié);等盌時,因耽誤眾人時間和勞煩船夫而心生懊悔;再次拿到盌時,對船夫心懷感激,并對自己的行為有了自省;盌飛掉時,則是對盌的惋惜、對母親和船夫的自責;而母親一番勸告,引發(fā)了“我”更深層次的思考。最后分條作答即可。
【答案】①興奮地回家,登船時發(fā)覺忘帶心愛的盌,固執(zhí)而任性的“我”執(zhí)意要取回,不肯妥協(xié)。②等盌時,心生懊悔,得盌后,心懷感激,“我”有了自省。③失盌后,“我”覺得難以面對母親與船夫,既惋惜又自責;母親的勸慰與教誨,引發(fā)了“我”更多的思考。
[例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耽在磁器口的光陰/向貍貍
[“散文結構思路分析題”專項強化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生死之間/雷抒雁
1【解析】選CE C項,“可見他們對'母親’的情感不深厚”純屬臆測,無中生有;E項,本文的語言風格應是詩意化的,不是“清淺通俗”。
2【解析】題目要求回答引用墨西哥作家名言的作用,那么首先就要看作家的名言的意思?!八劳霾皇墙刂?,而是徹底結束生命”是說“死亡就意味著生命徹底結束”,再看這句話之后作者的進一步說明,知道這一段強調的是,死亡就是“永遠沒有了,沒有了”。由此可總結出內容上的作用。而結構上的作用則可聯(lián)系下文去分析。
【答案】①引出“死亡是生命徹底的結束”的觀點,強調死亡就是消失。②與下文“記憶沒有隨著死亡消失”形成對比。(6分)
3【解析】此類試題解題的關鍵在于清晰地梳理文章各段落之間的關系,劃分文章層次。可將本文劃分為三個層次:①~④,母親已經(jīng)逝去,作者卻不能忘懷;⑤~⑦,追憶懷念母親;⑧~⑨,找到療救方法?!敬鸢浮竣傧葘懭藭湃ィ洃洸粫?,引出母親的去世在作者心中留下難以愈合的傷口;②通過追憶母親病逝,進一步抒發(fā)喪母之痛;③提出以理性化解喪親之痛的方法。(6分)
4.【解析】題目問的是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刪去,那么就要考慮“能刪去的原因”“不能刪去的原因”。最后一段一般有收束全文、升華主旨等作用,那么考慮能否刪去就要考慮兩個問題:刪去結構上是否完整;刪去內容上是否影響表達,即是否妨礙表達主旨。最后一段講述了一個宗教故事,表達的是“每個人都曾失去過親人”的意思;倒數(shù)第二段表明“理性是醫(yī)治喪親之痛的方法”。由此即可從結構上和內容上展開討論。
【答案】(示例一)不能刪去。用宗教故事作結,表明家家都曾有親人去世,人人都有可能失去至親,痛苦是人生常態(tài),難以避免,因此要正視痛苦,用理性化解。主旨與上段作者“讓理性的棉紗,一點一點吸干情感傷口上的鮮血”的觀點吻合。并且這個故事富含哲理,寄寓深遠,能給讀者以深刻啟示。(8分)
(示例二)可以刪去。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中,作者已經(jīng)為自己找到了答案——用理性治愈喪親之痛,宗教故事只是這一觀點的一個例證而已。刪去此段,文章結尾會顯得簡潔,也可以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情感更加鮮明。(8分)
【重點】2 內容要點概括類3大題型
題型一、段(層)意概括
題型二、主旨概括
[例二](2014·湖南高考·有改動)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題目。
糧食/學 群
概括全文主旨。(3分)
[解題指導]文章先通過人們見面的問話以及養(yǎng)豬賣豬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鄉(xiāng)下人對糧食的珍惜之情。然后寫大機器時代,人們看到的是食物而不是糧食,因此就對糧食沒有了敬意。文章最后三個自然段,作者先回憶了祖父對糧食的虔誠之心,然后寫一家人對糧食的珍惜,最后寫糧食成了我們的靈魂。由此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對糧食的歌頌,表達了珍愛糧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情感。
【答案】文章充滿溫情地敘寫了農(nóng)業(yè)時代糧食與人的血肉聯(lián)系,并以之與大機器時代糧食生產(chǎn)、消費方式進行對比,表明了糧食是我們生命的源頭和全部,表達了應珍愛糧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3分)
[例三](2015·山東高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四堡雕版/馮驥才
請根據(jù)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
[解題指導]本題考查對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的分析概括。答題區(qū)間在文章的第⑥、⑧、⑨、⑩、?段。先逐段概括,然后根據(jù)內容分層概括:第⑥段“特別是電視屏幕上閃現(xiàn)著各種華屋和豪宅的時候,人們會巴望著逃脫出去,切盼現(xiàn)代化早日來到,把它們作為垃圾處理掉……”是現(xiàn)代商業(yè)對其沖擊;第⑧段“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輕視才是真正的悲哀”是現(xiàn)代人對先人留下東西的不重視;第⑨段“西方的石印與鉛印技術相繼傳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是西方石印與鉛印技術的沖擊;第⑩?段是寫專家與政府對這種文化的不重視。綜合以上即是“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答案】①西方石印與鉛印技術的沖擊;②現(xiàn)代商業(yè)文明的沖擊;③民間對先人文化遺產(chǎn)的漠視;④政府和專家重視不夠。
[例四](2015·天津高考)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題目。
云和梯田/張抗抗
結合全文內容,簡述云和梯田的“魅力”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6分)
[解題指導]題目要求簡述梯田的“魅力”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首先要整體把握文本,找出主要講了梯田的哪些方面的內容,這些方面也就是梯田“魅力”之所在。然后從對應答題區(qū)間找出重要詞句,加以梳理整合。作答本題時可重點從梯田大致情形(如第3段“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遞接的田畔……不規(guī)則地蜿蜒開去”,第5段“弧形橢圓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等句,交代云和梯田依山就勢,形狀各異)、四季變換(第8~17段,梯田春夏秋冬四季變換,色彩紛呈,景象各異,美不勝收)、山水與耕地的關系(如第18~25段,中國農(nóng)人聰明勤勞,用最基本的工具一點點打造梯田,使山水與耕地完美交融)、人與自然的關系(后9段,“梯田以水田、樹木、竹林……保護水土之功”“梯田自成一體的耕作方式……增添了燦爛的一筆”“'梯田’,默默守望著人類共同的家園”等句則表現(xiàn)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體現(xiàn)中國千年農(nóng)耕文明的成果)四個方面去概括。
【答案】①依山就勢,形狀各異;②四季變換,色彩紛呈,景象迥異;③山水與耕地完美交融,體現(xiàn)中國農(nóng)人的智慧;④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體現(xiàn)千年農(nóng)耕文明成果。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蘆草之思/王巨才
1.【解析】選CD C項,對母親包粽子的描寫沒有使用神態(tài)描寫。D項,“由對蘆草的贊美過渡到對人的贊美”有誤,前文的內容已融入了對人的贊美。
2.【解析】第(1)題,作者在第③段中用較多篇幅寫了自己用蘆根治病的經(jīng)過,這是為了以實例說明蘆草的功用,并突出對蘆草的贊美。回答第(2)題,要仔細閱讀第④~⑦段,逐段概括其內容要點,并要注意落腳點應在“蘆草”上。組織答案時要力求文字準確、簡潔。
【答案】(1)①以實際例子說明蘆草的一部分——蘆根的藥用價值,令人信服。②贊美蘆草雖然平凡但功德可嘉。(2)四個方面:①蘆葉可以包粽子。②蘆稈可以編炕席。③葦稈可以做一種叫作“管子”的樂器。④蘆草有頑強的生命力。
3.怎樣理解文中“人是會思想的蘆草”這句話?請結合文本簡要回答。(6分)
【解析】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草。”文中引用了這句話的大意??忌蓮膬煞矫胬斫膺@句話的含意:一是聯(lián)系高中教材中的課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理解這句話本身的含意;二是根據(jù)這篇散文的內容理解作者在此引用這句話的用意。
【答案】這句話是說,人不過像一根葦草一樣,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東西;但是,人與蘆草有著根本的區(qū)別,人的價值就在于能思想。作者引用這句話的目的是引出后文,突出贊揚蘆草有著一些人所不具備的品格。
4.【解析】解答本題時,考生要在整體把握散文內容的前提下,表達自己對散文主題的獨特感受和新穎見解。要闡述對主題的理解,就要回到原文,尋找能表露作者觀點的句子。從標題看,本文就是一篇詠物散文,所以主題一定是“贊頌蘆草的……”,至于具體贊頌了蘆草的什么品質,則可以在文中找到。從文本倒數(shù)第三段來看,本文還是贊頌“那些普普通通老實厚道的父老鄉(xiāng)親”的。據(jù)此組織答案即可。
【答案】贊頌了家鄉(xiāng)蘆草的平凡和偉大,并以此贊揚家鄉(xiāng)人民的平凡和偉大。本文是一篇詠物的散文,“家鄉(xiāng)的蘆草”是寫作對象。在作者筆下,“蘆草”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但竟然能治打嗝,能包粽子,能編席子,能做樂器,可見其雖平凡但卻有用,能使家鄉(xiāng)人的生活過得更好。而從寫蘆草特點的各段文字來看,這些描寫表現(xiàn)了家鄉(xiāng)人民的勤勞、智慧??梢哉f,作者寫蘆草也是在寫家鄉(xiāng)父老,因為他們一樣:生命力頑強,颯爽、慷慨。
【重點】3 詞義、句意理解類2大題型
題型一 理解詞語含義
[例一](2014·湖南高考)閱讀《糧食》一文(正文見本專題“【重點】2”[例二]),完成后面的題目。
綜觀全文,簡析文中加點詞“篡改”的內涵。(5分)
[解題指導]“篡改”出自文章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主要說的是許多植物、動物通過不同的方式獲取陽光,給人類提供糧食,但因其隨處可見,人們容易忽視它們、改變對它們的看法等。由此可以知道,所謂“篡改”,主要是指人們對糧食的看法的改變,而改變的原因就在于機器對糧食的處理簡單粗暴、毫無感情;化肥、激素和農(nóng)藥的出現(xiàn),改寫了季節(jié)、雨水,改寫了生命的密碼,食物因多而賤,人們對食物沒有了敬意。
【答案】①機器切斷了人與糧食之間的聯(lián)系,對糧食的處理簡單粗暴、毫無情感,顛覆了糧食、吃糧的人與吃本身。②化肥、激素和農(nóng)藥的出現(xiàn),改寫了季節(jié)、雨水,改寫了生命的密碼,食物因多而賤,人們對食物不再懷有敬意。
[例二](2015·廣東高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請結合上下文賞析畫線的詞語。(4分)
[解題指導] 答題時,要仔細揣摩,既要準確理解該詞語的字面意思,更要把握其在文中的含義,同時要從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考慮,答出該詞語的表達效果。本題所考查的兩個詞語分別描寫鄰人和小狗的狀態(tài),二者為何會有這樣的狀態(tài),聯(lián)系上下文的有關內容,從鄰人和小狗之間互相逗樂的關系中,便可分析出這兩個詞語的表達效果。
【答案】①凝固:本指由液體變成固體,文中指鄰人的手停在半空不動的狀態(tài)。形容鄰人想要撫摸小狗的手落空,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鄰人在多次愚弄小狗之后被小狗閃避愚弄的詫異與尷尬。
②遲遲疑疑:原意是指人猶豫不決的樣子,文中是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小狗屢被欺騙之后對人的不信任。
[例三]閱讀下面的文字,解釋畫線語句的含意。
日落前的一瞬
[解題指導]解答本題需從兩個層面考慮:第一個層面是“泥公雞”的“哀鳴”象征什么?從語境中不難知道,“泥公雞”象征了幸存的傳統(tǒng)民間工藝(傳統(tǒng)文化),它在夕陽下“凄厲的哀鳴”則象征了傳統(tǒng)民間工藝在商品經(jīng)濟的沖擊下瀕臨滅絕的哀號。第二個層面是這樣描寫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文中寫道:“我的心已經(jīng)聽到它凄厲的哀鳴。”顯然,這不僅是“泥公雞”的哀鳴,也是作者的哀傷與憂慮。
【答案】幸存下來的“泥公雞”代表著在沖擊和破壞中一息尚存的傳統(tǒng)民間手工藝。它“張嘴大叫”的造型象征著不甘毀滅的悲啼。(2分)“我的心已經(jīng)聽到它凄厲的哀鳴”,蘊含著作者對以泥公雞為代表的傳統(tǒng)手工藝和民俗文化目前處境的同情和憂傷之情。(2分)
[例四](2015·山東高考)閱讀《四堡雕版》一文(正文見本專題“【重點】2”[例三]),完成后面的題目。
賞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現(xiàn)手法與表達效果。(4分)
[解題指導](1)首先要明確表現(xiàn)手法,“猜想”如花似錦,運用了比喻;“如花似錦”與“灰飛煙滅”又形成對比。然后考慮“如花似錦”的“猜想”指什么,顯然,作者對四堡雕版文化的繁盛充滿了美好的想象,這想象像“花”“錦”一樣,而實際上,“近幾年古鎮(zhèn)也熱鬧起來了”,這使作者美好的想象破滅了。(2)敘述對象是“歷史”,卻用了“走”這個動詞,擬人手法顯而易見,形象地說明了歷史久遠,四堡雕版印刷業(yè)盛況不再,流露出作者的惋惜和對過去的懷念。
【答案】(1)對比、比喻。將對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狀況的美好想象比喻為“花”“錦”,又將美好想象的破滅比喻為“灰飛煙滅”,二者對比,突出對四堡雕版現(xiàn)狀的失望。(2)擬人?;橄鬄榫呦?,生動地表現(xiàn)時間過去久遠,四堡雕版印刷業(yè)盛況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對當?shù)氐癜嫖幕淖窇选?/span>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25分)
暮雨鄉(xiāng)愁/張清華
1.【解析】選AC A項,從第①段內容看,思鄉(xiāng)是因為眼前草木帶著東方的色彩,有古典詩詞里被反復吟詠描畫過的意境,而非冬天的陰冷。C項,從第②段內容看,作者肯定從時間的角度來認識思鄉(xiāng),指出僅從空間的角度來理解思鄉(xiāng)是狹隘的,而并沒有比較東西方兩種思鄉(xiāng)觀,引述海德格爾的話是為了具體說明從空間角度理解思鄉(xiāng)的狹隘。
2.(理解詞語含義題)第③段畫線句中“天道”和“人道”的含義各是什么?(6分)
【解析】解答本題,要將句子放在段落中分析。從“悲號”“命運”“凡胎的肉身”“人生代代無窮已”“宿命”“感傷”等可知,“天道”是指自然規(guī)律,指人最終都得死去,“人道”是指人的愿望,對世界的留戀。
【答案】“天道”指人一定會走向死亡的自然規(guī)律;“人道”指人對世界的留戀。(6分)
3.作者在第①段中引用了“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其作用是什么?試做簡要分析。(6分)
解析:本題可從內容、情感和主旨三方面進行思考。從內容表達看,引用詩句概括了眼前所見的景象;從內心情感看,詩句本身就是表達鄉(xiāng)愁的,引之具有突出鄉(xiāng)愁的作用;從文段主旨看,這一段是寫眼前景象所具有的中國色彩,引用詩句具有突出中國元素的作用。
【答案】①概括眼前所見的景象;②表現(xiàn)內心的鄉(xiāng)愁;③異域的景象與充滿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詩詞形成獨特的對照。(6分)
4.(理解句子含意題)文章結尾寫道:“暮雨中思鄉(xiāng)的旅人,她正離你越來越遠,也離你越來越近?!边@句話有怎樣的含意?請結合本文,談談你的理解。(8分)
【解析】作答本題,要從幾個概念著手。首先是“旅人”,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又象征每一個行走在人生路上的人。其次是“她”,指依戀和追憶中的故鄉(xiāng)。再次是“越來越遠”,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走越遠,也指人生路上距離曾經(jīng)的美好生活越來越遠。最后是“越來越近”,指坦然地走完人生,魂歸故里。
【答案】“旅人”既是指旅行在外的人,也象征著每一個走在人生路上的人。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行越遠,其對家的依戀或對故地的追憶就會越來越強烈。而每一個走在人生路上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自己曾經(jīng)的美好生活越來越遠,而且無法回頭,但他會心懷釋然,堅定地在人生路上繼續(xù)前行,直至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8分)
【重點】4.技巧、語言鑒賞類2大題型
題型一、技巧鑒賞題
[例一](2015·天津高考)閱讀《云和梯田》一文(正文見本專題“【重點】2”[例四]),完成后面題目。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疊音詞的運用有何效果?(4分)
太陽每天都攀著濕淋淋、銀閃閃、綠油油或是金燦燦的梯子,從山間的水田里升起來。
[解題指導]第一問難度不大。比喻:將“梯田”比喻成“梯子”。擬人:太陽“攀”上梯子。排比:濕淋淋、銀閃閃、綠油油。第二問:連用“濕淋淋”“銀閃閃”“綠油油”“金燦燦”四個疊音詞,韻律和諧,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使梯田的形象真實可感,如在眼前。
【答案】①比喻、擬人、排比。(2分)②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增強形象感。(2分)
[例二](2015·湖南高考)閱讀《童年隨之而去(節(jié)選)》一文(正文見本專題“【重點】1”[例一]),完成后面的題目。
分析文中畫波浪線段落景物描寫手法。(5分)
一陣搖晃,漸聞櫓聲欸乃,碧波像大匹軟緞,蕩漾舒展,船頭的水聲,船梢搖櫓者的斷續(xù)語聲,顯得異樣地寧適。我不愿進艙去,獨自靠前舷而坐。夜間是下過大雨,還聽到雷聲。兩岸山色蒼翠,水里的倒影鮮活閃裊,迎面的風又暖又涼,母親為什么不來。
[解題指導]“碧波像大匹軟緞”是明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碧波的舒展柔軟;櫓聲欸乃,船頭水聲,斷續(xù)語聲,聲音多而雜,正是這行船中的瑣碎細小之聲反襯出周圍環(huán)境的“異樣地寧適”,以動襯靜,動靜相宜。同時,綜合運用多種感官寫景,櫓聲、水聲、人語聲是從聽覺角度寫景,風“又暖又涼”是從觸覺角度寫景,碧波、山色蒼翠、水中倒影鮮活閃裊是從視覺角度寫景,聽覺、觸覺、視覺相結合,有聲有色,形象具體可感,使人如身臨其境。
【答案】①運用比喻(碧波像大匹軟緞)、反襯(櫓聲、水聲、語聲反襯“異樣地寧適”)等手法描寫景物,形象生動,動靜相宜。(2分)②從聽覺(櫓聲、水聲)、觸覺(風“又暖又涼”)、視覺(碧波、山色蒼翠、水里的倒影鮮活閃裊)描寫景物,有聲有色,使人如身臨其境。(3分)
[例三](2015·江蘇高考)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題目。
文章的敘述線索是什么?設置這一線索有什么作用?(6分)
[解題指導] 本文主要寫了聞到的比鄰而居的各家的氣味及由此引發(fā)的思考,通篇都圍繞“氣味”著筆,所以“氣味”為本文的線索。圍繞這條線索,將各家的氣味貫串起來,描寫了比鄰而居的各家或實打實、或浮華等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生活風格,作者對此的感悟是“我們這些比鄰而居的人家,就這樣,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處”,表達出作者對各種生活狀態(tài)的理解和包容。
【答案】(1)線索:氣味。(2分)(2)作用:以“氣味”為線索,串聯(lián)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2分)以“氣味”為線索,體現(xiàn)不同的生活風格,便于表達理解和包容各種生活狀態(tài)的思想。(2分)
題型二、語言藝術題
一、語言特點
二、語言風格
[例四](2009·湖北高考,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書房的窗子/楊振聲
本文語言典雅,請以第②段為例,從詞語運用、句式選擇、修辭方法三個方面加以簡要賞析。(6分)
[解題指導]本題題干明確給出了賞析的切入點??忌⒁馀e例說明,切忌空發(fā)議論;在說明其特點或作用時要扣住題干“語言典雅”的“典雅”二字。
【答案】①選用了諸如“山陰水曲”“隱翳”“枝葉扶疏”“清虛”“清暉”等有文言色彩的詞語,格調典雅。(或:在用詞上使用了對比手法,如“強烈”與“清淡”、“敞開”與“隱約”、“中午的驕陽”與“落日的古紅”等成對的詞語并舉,使語言繁富而典雅。)②句式上長短相間,以長句為主,且整散結合,錯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③使用排比,如接連使用了三個“不喜歡……而喜歡……”,顯得整齊、工整、典雅。(或:多處直接引用了古典詩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殘夜水明樓”“明月照積雪”,使語言具有古典韻味。)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25分)
只取千燈一盞燈/喬忠延
1.【解析】選BC B項,“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錯。C項,“此行目的就是觀賞這些造型各異的千燈”的說法有誤,作者此行的目的是借千燈來指出我們需要思想明燈。
2.(修辭手法題)請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6分)
【解析】這一句話連用了三個設問,引起讀者對千燈文化的思考,同時承上啟下,引出下面對顧炎武的描寫。
【答案】連用三個設問,體現(xiàn)了“我”對千燈文化的多重思考;承上啟下,引出對顧炎武這盞思想明燈的鐘愛。(6分)
3.(行文技巧、表現(xiàn)手法題)第3段中,作者列舉千燈鎮(zhèn)許多歷史文化名人的目的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
【解析】本文的重點是寫顧炎武,前面先寫了千燈鎮(zhèn)的其他眾多名人,主要是為了反襯顧炎武。
【答案】列舉千燈鎮(zhèn)眾多的人物精英,充分體現(xiàn)千燈濃郁的文化氛圍;起到鋪墊作用,以此襯托(突出強調)顧炎武對人們思想的啟迪作用。(6分)
4.結合文本內容及現(xiàn)實,探究作者為什么在“千燈”中只取顧炎武這一盞明燈。(8分)
【解析】作者特別強調顧炎武是一盞明燈,是為了突出他的仁愛思想。而仁愛思想正是當今社會缺乏的,提振當今人們的精神境界正是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
【答案】①顧炎武用他獨具慧眼的發(fā)現(xiàn),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給了“我”新的啟迪。②顧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責”思想是構建仁愛社會的基礎。(或:顧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責”思想會帶來民風和洽,其樂融融。)③當今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而精神世界滑坡,我們需要顧炎武這樣的思想明燈,來照亮愚暗的心扉,帶給我們以無窮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8分)
【重點】5 形象概括鑒賞類2大題型
題型一 形象特點概括題
[例一] (2013·天津高考)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題目。
胡楊人家/劉之蔚
請概括老代的性格特點,并加以分析。(4分)
[解題指導]回答本題要認真閱讀文本,從中找出描寫老代的內容進行概括:注意描寫人物的言行、神情等的語句,
如神情“憨憨地”;對老代的初次外貌描寫能看出其淳樸;商量錢和包餃子的語言看出人物憨厚;從把他媳婦當作他女兒的情節(jié)可以看出其大度;作者的評論也有“豪情和大度”的字眼。作答時,應先指出人物性格,然后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做到有歸納有分析。
【答案】老代憨厚,沒有生意人的精明,“我”問他飯錢,他不說具體數(shù)字,只說昨天有人給了60元;老代淳樸,“我”和他談好飯錢60元,給他一張票子,他不要,“我”強行給了他。(每點2分)
題型二、物象作用分析題
主要物象作用題
[例二](2011·“北約”“華約”自主招生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我們失去了和自然交流的語言/劉亮程
[解題指導]“梭梭樹”是文章著力描寫的物象,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傾注了作者的思想與主觀情感的生動鮮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情言志的憑借與依據(jù),命題者常常從散文的物象入手設題,宜從文章結構形式(物象常常是全文的線索)到內容主旨(散文多以某種特定的“物象”來抒情言志)再到思想感情,進行多角度思考。
【答案】梭梭樹是行文線索:全文始于“梭梭樹”,終于“梭梭樹”,中間又圍繞“梭梭樹”展開聯(lián)想和對比。梭梭樹是作者的情感依附和思想寄托:全文借助梭梭樹的生存狀況,揭示其生存下來的原因,借此表達對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倡導人類要學會和自然共存。
次要物象作用題
[例三](2013·浙江高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牛鈴叮當/李清明
文中多次寫到“牛鈴”,有什么藝術效果?(5分)
[解題指導]本題其實就是考查物象的作用,那就要從三個方面來思考:結構、內容、情感。①從結構上看:題目是“牛鈴叮當”,明顯地呼應題目,同時,牛鈴出現(xiàn)在文章的多個段落中,明顯地起到了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把眾多的材料組織貫串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②從內容上看:小時候牛鈴叮當,水牛是農(nóng)家的命根子,農(nóng)人很愛護它,水牛能發(fā)揮出巨大作用,而如今,“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細作”,身上的鈴鐺刻有記號,只是作為一個標識,為了點滴的利益,人們爭得不可開交,淳樸、詩意的鄉(xiāng)村不見了,雖然“牛鈴依舊叮當,但總覺得少了往昔的悅耳與悠揚”。用“牛鈴”來形成背景旋律,寫出世間的變化,點出了文章的主旨。③從情感上看:“牛鈴”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載體,借“牛鈴”來表達對農(nóng)耕時代的情感,對淳樸、詩意鄉(xiāng)村的眷戀,對田園牧歌圖景消逝的悵惘。
【答案】①呼應題目,點明文旨。②作為線索,使全文結構更加緊湊。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④構成象征,承載了農(nóng)耕時代的情感與記憶。
[“散文形象概括鑒賞題”專項強化練]
時間:20分鐘 滿分:2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高雄素描/許知遠
1.E.第?段“叫我鮪仔好了,不是梁朝偉的偉,是魚字旁的那個,你們好像是叫金槍魚”,這句話看似閑筆其實意味深長,這里暗示著兩岸因某些原因存在著許多語言、習慣以及思想等諸多方面的差異。
解析:選AC A項,“他們對兩岸關系的看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理解有誤,二者對兩岸關系的看法并不對立。C項,分析有誤,文中無心理描寫。
2.(物象概括題)作者在文章中描繪了一個怎樣的高雄?請結合文本加以概括。(6分)
【解析】根據(jù)題目要求,可知本題為物象概括題,作答時可先按照文章的結構思路,篩選出與之相關的語句,然后再加以歸納整合,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述。如從文章第②段中高雄名字的由來可看出高雄融合了傳統(tǒng)文化與外來文化,從第④段中“集裝箱的吊臂、亮著燈光的高樓”可看出高雄商業(yè)的發(fā)達。
【答案】①高雄市既有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又深受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影響。②對外商業(yè)交流發(fā)達,文化活動活躍熱烈。③民風淳樸熱情,開放兼容。(每點2分)
3.(形象特點概括題)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文中年輕人的形象。(6分)
【解析】解答分析人物形象的題,先要從文中找到與人物有關的諸如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內容,仔細閱讀,品味其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物特點,要注意作者直接對人物的描寫,比如文中的“一個熱心的年輕人”,從中可以很容易得出他熱心的形象特點。
【答案】①熱心助人;(1分)②年輕,帶有學生的稚氣,有理想;(1分)③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2分)④關心政治,關心兩岸關系,并有自己的主見。(2分)
4.請結合文本,探究結尾畫線句“但終有一日,埋藏在心底的美,會在這些心靈中以各自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吧”的意蘊。(8分)
【解析】這句話在文章的最后,句子的關鍵是“美”。“美”是對林懷民舞蹈藝術的贊美,他的舞蹈藝術因蘊含中國的古典文化而美,觀眾欣賞后會內化于心,之后又會外化于他們的言行。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它是兩岸中國人的精神養(yǎng)料。
【答案】①對林懷民舞蹈的肯定,認為他的舞蹈是在傳播美,這是一種更有價值的東西。(2分)②這些舞蹈中所蘊含的美與文化傳統(tǒng),會外化成觀眾的言行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這也是一種美和傳統(tǒng)文化的展現(xiàn)和傳播。(3分)③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兩岸的中國人來說都是精神的養(yǎng)料,它是兩岸人民彼此認同的重要原因。(3分)
【重點】6 散文探究的3大探點
題型一、意蘊式探究題
[例一](2015·江蘇高考)閱讀《比鄰而居》(正文見本專題“【重點】4”[例三]),完成題目。
請?zhí)骄课恼伦詈笠欢沃挟嬀€句的意蘊。(6分)
艾草味里,所有的氣味都安靜下來,只由它彌漫,散開。
[解題指導]作品內容角度:端午到了,生活狀態(tài)、風格迥異的各家在這一天卻都彌漫著相同的艾草味,表明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也會有相同的生活內容;作品主旨角度:暗含著對以端午節(jié)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在艾草香中,仿佛油垢也一點點消除,空氣都被洇染成青色,艾草的熏煙將各種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都進行了升華,從象征意義看是各種生活狀態(tài)互相交融,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一起,達到一種美好的平衡。
【答案】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也有相同的生活內容;蘊含了對端午等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艾草的熏煙升華了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從而達成一種火辣與安靜、絢爛與明凈的平衡。(每點2分)
題型二、標題式探究題
一部好的作品,標題猶如畫龍所點之睛。文學作品的標題直接影響作品內容的表達和閱讀的效果。出色的標題往往與標題中詞語的使用藝術和恰當使用修辭方式密不可分。文學作品的標題不僅飽含著作者的種種情感因素,同時還能夠深化主題思想,增強全篇的藝術感染力。
[例二](2015·福建高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紙上故鄉(xiāng)/鄧 琴
請根據(jù)文本,分析標題“紙上故鄉(xiāng)”的含意。(6分)
[解題指導]本題考查探究標題能力。這一類題目的解答要注意答題的嚴密性,要聯(lián)系文章的主旨。本題是對標題含意進行探究,文章的主體部分是扣住文字來寫的:“我”讀別人的文字,得到慰藉;“我”自己的文字紓解了鄉(xiāng)愁;“我”所描繪的故鄉(xiāng),鮮活在“我”的心底。這就是“紙上故鄉(xiāng)”的含意。
【答案】[要點]①他人關于故鄉(xiāng)的文字創(chuàng)作,使“我”從中獲得慰藉;②“我”關于故鄉(xiāng)的文字創(chuàng)作,紓解了“我”厚重的鄉(xiāng)愁;③“我”用文字構建的“心中故鄉(xiāng)”,是“我”對故鄉(xiāng)的回報,也是“我”的精神家園。(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題型三、體驗式探究題
[例三](2015·湖北高考)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題目。
頭腦中的旅行/彭 程
與現(xiàn)實中的旅行相比,“頭腦中的旅行”是一種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滿足人們對遠方的向往嗎?請結合文章內容和個人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8分)
[解題指導]本題為探究性題目,具有開放性,回答時應在聯(lián)系全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題干中的條件和要求。要結合文章內容來談,說明理由時,也要結合現(xiàn)實,根據(jù)個人體悟從整體上做出理性分析。
[答案](示例一)頭腦中的旅行足以滿足我們對遠方的向往。①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束縛不可避免,我們未必有條件、有能力踏遍萬水千山。②頭腦中的旅行能超越現(xiàn)實旅行的局限,我們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敏銳的感受力可以領會旅行的真正精神,領略遠方的精彩。③我們向往遠方,實質上是為了擺脫平庸的現(xiàn)實,獲得別樣的生活體驗,精神的漫游可以拓展生活中的詩意空間,令平凡的現(xiàn)實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示例二)現(xiàn)實中的旅行與頭腦中的旅行各有優(yōu)勢,互相不可替代,二者互補,能夠更好地滿足我們對遠方的向往。①百聞不如一見,條件具備時,我們不妨踏上旅途,去欣賞遠方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②如果不具備實地旅行的條件,大可借助想象,在心靈世界中構建“第二自然”,感受遠方的魅力。③現(xiàn)實有限而想象無垠,頭腦中的旅行能夠使我們超越現(xiàn)實,突破束縛。真實與想象交融,頭腦中的旅行就能為眼前的風景增色添彩,令現(xiàn)實的旅行更加富有意趣,從而更好地滿足我們對遠方的期待和向往,同時也使我們的想象力得到豐富和提升。
(示例三)頭腦中的旅行無法滿足人們對遠方的向往。①現(xiàn)實中的旅行能夠把我們帶到真實的遠方,在現(xiàn)場獲得直接體驗,而頭腦中的旅行畢竟是一種替代性的旅行,想象出的遠方再美好也不真實,不能提供我們關于遠方的準確的認識。②一些細膩微妙的感受與體驗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獲得,不可能通過頭腦中的旅行得到。遠方風景里動人的韻致,不親眼看到,不親身感受,就永遠無法真切地體會到。遠方,如果只能想象,不能親至,將是巨大的遺憾。③頭腦中的旅行能否滿足對遠方的向往,與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密切相關。如果一個人沒有善感的心靈,缺乏想象力,就無法想象充滿魅力的遠方,也就不能滿足他對遠方的向往。
[“散文探究題”專項強化練] 時間:20分鐘 滿分:2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三幅畫/宗璞
1.下列對這篇散文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文章回憶了摯友汪曾祺三次贈畫的始末及其逸事,在濃墨重彩的敘述和描寫中展現(xiàn)了汪曾祺多才多藝、真實坦誠的性情中人的形象。
B.“小雞思果圖”仿佛一個涉世不深的人在品味人間的酸甜苦辣,觀察和思考著社會與人生,汪曾祺借這一可笑的形象,批評宗璞單純幼稚。
C.“紅花墨葉圖”恬淡、活潑和熱烈,既是汪曾祺豁達、真誠特性的自然流露,也有對宗璞性情的體察,更有對友人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許。
D.第二幅畫上的空白處有煙灰留下的一個小洞,“我”送裱時“囑裱工保留此洞”,意在提醒汪曾祺少抽煙,體現(xiàn)了對摯友的關愛之情。
E.作者寫道,“寫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這里的“真性情”,既包含著真實、真誠、真摯,更有對至美人性、人情的贊美和追求。
【解析】選CE A項,“在濃墨重彩的敘述和描寫中”表述不當,本文風格淡然,筆法簡潔,多用細節(jié)描寫和白描手法。B項,“這一可笑的形象”和“批評宗璞單純幼稚”表述不當,“小雞思果”這一形象可愛而不可笑,且汪曾祺對宗璞絕無批評之意。D項,“意在提醒汪曾祺少抽煙,體現(xiàn)了對摯友的關愛之情”表述不當,作者“囑裱工保留此洞”,透露出文友之間的理解和深摯情誼。
2.有人用“結構為文,渾然天成”來評價《三幅畫》,請簡要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
【解析】文章第①至第③段寫去店里取字畫,具有點明標題和領起全文的作用。第④至第⑥段寫演戲和贈詩,展示汪曾祺的多方面才藝,為寫三幅畫做鋪墊。第⑦至第?段寫三幅畫,為文章的主體,展現(xiàn)汪曾祺的真性情。第?段交代三幅畫送裱和取回的時間,照應開頭。
【答案】先寫從榮寶齋取回字畫,交代其中有三幅畫,為汪曾祺所作,點明標題,領起全文;接著宕開一筆,敘寫汪曾祺演戲和贈詩兩件事,展現(xiàn)其多才多藝的形象,為寫三幅畫做鋪墊;然后詳寫三幅畫的有關情況,展現(xiàn)汪曾祺的真性情;最后交代三幅畫送裱和取回的時間,照應開頭,首尾呼應。(共6分,意思對即可)
3.試就第三幅畫的內容和意蘊,分析汪曾祺的真性情。(6分)
【解析】作答本題,可從畫作的具體內容入手,重點分析體現(xiàn)在畫作中的人情之美和友情之真。如,水仙花“長長的挺秀的葉子”,象征著瀓萊超脫悠閑、固執(zhí)脆弱但又寧折不彎的個性,表達了對瀓萊的理解;“幾瓣素白的花”的清冷逼人,象征著瀓萊當年落井的凄寒,寄托汪曾祺對瀓萊的哀思;水仙花的“就紙色不另涂白”,象征著瀓萊天真、自然、尚樸的特性,表達了他對瀓萊的欣賞和懷念。宗璞曾作《水仙辭》紀念瀓萊,汪便主動作水仙畫,共同紀念瀓萊,可見他對友人的體貼之情。
【答案】水仙花“長長的挺秀的葉子”,象征著瀓萊固執(zhí)脆弱但又寧折不彎的個性,表達了汪曾祺對瀓萊的理解之情;“幾瓣素白的花”的清冷逼人,象征著瀓萊當年落井的凄寒,寄托了他對瀓萊的哀思;水仙花“就紙色不另涂白”,象征著瀓萊天真、自然、尚樸的特性,表達了他對瀓萊的欣賞和懷念。(任答兩點即可,每點2分)得知宗璞曾作《水仙辭》紀念瀓萊,汪曾祺便主動作水仙畫,共同紀念瀓萊,則又體現(xiàn)了汪曾祺對友人的體貼之情。(2分)
4.(標題式探究題)有人認為,文章所寫內容并不限于三幅畫,但以“三幅畫”為題,遠勝“汪曾祺其人”“我與汪曾祺”等標題,這是為什么?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探究。(8分)
【解析】從結構安排看,以三幅畫開篇,以三幅畫結尾,全文是圍繞“三幅畫”構思的;從技巧運用看,寫演戲和作詩是為寫三幅畫做鋪墊的,三幅畫是文章著力表現(xiàn)的對象;從主題表現(xiàn)看,以“汪曾祺其人”或“我與汪曾祺”為題,可以表現(xiàn)多種主題,范圍過大,不易突出“真性情”的主題;從意境設置看,“三幅畫”含蓄蘊藉,耐人尋味,而“汪曾祺其人”或“我與汪曾祺”過于直白,一覽無余。
【答案】文章以三幅畫開篇和結尾,是圍繞“三幅畫”構思的;(2分)汪曾祺的“真性情”主要是通過三幅畫而得以表現(xiàn)的,寫演戲和作詩是為寫三幅畫做鋪墊的;(2分)以“汪曾祺其人”或“我與汪曾祺”為題,可以表現(xiàn)多種主題,范圍過大,不能像“三幅畫”那樣突出“真性情”的主題;(2分)“三幅畫”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給讀者留有思考的余地,而“汪曾祺其人”或“我與汪曾祺”過于直白,一覽無余。(2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