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期末高三語文作文題:“有用與無用”(海城根據(jù)網(wǎng)上材料整理)
一、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莫言說:“文學和科學比確實沒什么用處。但是它的沒有用處正是它偉大的用處。”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span>
喬布斯說,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
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請寫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征鮮明:④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
命題意圖: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作“有用”或“無用”的價值判斷。比如,一張演唱會門票,對熱愛音樂的人來說是大大的“有用”,從不聽歌的人卻絲毫不感興趣;教輔書在同學們備考時十分“有用”,畢業(yè)后可能就“無用”了;“無用”的廚余垃圾經(jīng)過處理可以變成“有用”的肥料、沼氣……“有用”和“無用”,到底該如何界定呢?
對“有用”和“無用”的討論,可以引申至對“物質(zhì)與精神”“科學與文學、藝術”“價值觀”等方面的思考。引導同學們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并進一步思考人生價值的真正內(nèi)涵,考查同學們的辯證思維能力。
寫作立意:
材料中莫言的話強調(diào)了文學的“無用之用”;莊子的話表明人們往往只看到“有用”的事物的用處,卻忽視了貌似“無用”的事物的用處;喬布斯的話表明他認為哲人思想的價值遠超過科學,強調(diào)了哲學的“有用”。
綜合材料,可以寫“什么是‘有用’,什么是‘無用’,兩者如何轉(zhuǎn)化”“物質(zhì)與精神層面的有用與無用”等。
也可以從“對某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出發(fā),寫“價值觀不同導致對‘有用’與‘無用’認知的區(qū)別”。
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功利主義傾向,可以倡導“無用之用”,但寫作時要把握好度。
單純地肯定或否定“有用”或“無用”,寫“帶來快樂的是‘無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就偏離了題意。如果通篇論述文學或精神的重要性,未涉及“有用與無用”,更是離題萬里。
評分標準:
寫“無用是有用的基石”“無用之用,實為大用”等,辯證看待“有用”與“無用”,觀點明確,認識深刻,可得50分以上。
能圍繞“無用與有用”“文學、科學的有用與無用”行文,文從字順,可得 42~49分。
文章只寫到了“有用”“無用”兩者之一,只能得36~41分。
未涉及“有用”或“無用”,套作痕跡明顯的,得分不超過36分。
例文1、
人生不是拿來用的
考生
天下了一場大雪,小男孩沖出家門,在街道上歡快地堆起了雪人。他完成后還未顧及擦去臉上的汗水就興奮地請他媽媽出來欣賞他的成果。他媽媽看了一眼,說“你這樣做有什么用”便轉(zhuǎn)身回家,只留下小男孩怔怔地看著那一個雪人。
我想說每一個人的人生都不是拿來用的,小男孩從堆雪人中獲得了快樂,那便是最大的價值?!端劳鲈娚纭防镎f:“法律、醫(yī)學、科學,這些都很重要、很崇高,但是只有詩歌、藝術、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比艘簧龅脑S多事看似無用,實則有大用。
閱讀是無用的。許多人寄希望于看一本書來生財,希望通過看一本書變得能言善辯。在我看來,這樣的閱讀是無用的,甚至說算不上閱讀。真正的閱讀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思想的激蕩。閱讀就好像推開一扇窗去看這個世界,它用不同的筆觸、不同的視角向我們展示這個世界。
閱讀可以成為我們心靈的支柱,為我們提供力量。楊絳在經(jīng)歷文革的時候,在牛棚、在昏暗的燭光下,她都堅持閱讀。邊上的人說她這樣有什么用,根本不會改變現(xiàn)狀。可是我想,楊絳先生在那個黑暗時期,正是通過閱讀來尋找一種解脫,給自己以活下去的勇氣,讓自己的精神不萎靡,熱愛生活??此茻o用,實則幫助了她渡過難關。我讀史鐵生,可以感受到他殘缺的身軀上有著健全的人格,他對生與死的思考穿越時空,給許多人啟迪。
閱讀的價值在于我們在閱讀時感受到自己某個時期的心境被他人表述得淋漓盡致。它讓我們明白自己內(nèi)心的歷程中原來有人陪伴,自己不再是在黑暗中的踽踽獨行者。二戰(zhàn)期間,猶太人遭到瘋狂的屠殺,他們除了黑面包,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食糧,在黑暗的地下室通過閱讀來獲得綠色的希望。還有安妮通過日記來記錄自己的遭遇,使后人更加深刻體會戰(zhàn)爭所帶來的災難。
閱讀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并不會在今天閱讀一本書,明天就成為一位大文豪。它是抽絲剝繭的,使每個人悄悄成為他自己。
閱讀或許并不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財富、權力、名譽,但我們做事情不能總是帶著功利化的思想,人生不是拿來用的。正如高考、高三,它只是我們?nèi)松囊粋€階段,并不能起決定作用,所學的知識或許在生活中沒有什么用處。但老師常說高三培養(yǎng)的是我們的習慣,鍛煉了我們的意志。這就是無用中的大用,這些品質(zhì)會幫助我們在以后走向更好的人生。
所以在無用的時間,做一些無用的事,讀一些無用的書,在已知之外給自己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
得分: 53分
點評: 文章緊扣材料的命意來立意行文,從現(xiàn)象切入所要議論的話題,用遞進式的結構推進議論的深入。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材料的運用,作者把材料作為自己評論的一部分來印證觀點,使之與自己的思考合二為一,避免了為用材料而用材料的弊端。全文始終圍繞著“閱讀無用中的大用”這一話題展開,議論焦點集中,比較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的個性化思考。不足之處在于文章語言表述比較一般,標題的表意和藝術性還可進一步斟酌。
例文2:
無用處便有花開
考生
當亞歷山大大帝挾著征服的余威走向第歐根尼時,他一定不會想到他的氣勢會被哲人一句“我在思考,請別擋我的陽光”瞬間消解?;蛟S哲人的思考遠比不上王者的利劍有用處,可歷史卻無數(shù)次證明,前者才能永恒。 而生于現(xiàn)代的我們,生命裹挾在實用科技的洪流中,更像是一途灰色的逆旅。追求“有用”之余,我們又是否看到,“無用”處更有花開?
很多人都曾領略過“無用”的文學藝術、哲學思想的美妙,至今猶記燈下捧書暢讀,仿佛整個世界就捧在手中。這一定是“有用”的科技帶不來的,因為那些“無用”的存在,直接觸及人的心性。在“無用”中徜徉,本身就是修明心智、獲得智慧啟迪的過程。就如孔子,生逢春秋混戰(zhàn)、禮崩樂壞,而他卻從“無用”的文學典籍中修煉出寬厚、雅致而堅韌的品格。歷史塵氛散去,我們也就看到了“仁”的閃光。
當少年時的戴高樂將軍捧起名人傳記與思想著作時,他不會想到從中學到的品質(zhì)能引領他改變法蘭西的命運?!盁o用”之花潛移默化地開放在心的深處,它并不實用卻隨著讀懂它的那顆心一道出征,最終以別具一格的方式?jīng)Q定著一切。唯有領略過“無用”之美的個人,才能體會其中的妙處吧。
其實不僅是個人,整個時代也缺不了“無用”的玫瑰。一個孕育著轉(zhuǎn)機與進步的時代,一定是文藝思想繁榮的時代??匆?/span>19世紀歐洲君主制的腐化墮落,可也聽見了莫扎特的弦音,聽見肖邦琴鍵的怒吼。“無用”的音樂,無聲昭示著新的時代。也許人們還沉浸在科技革命的喜悅中渾然不覺,可是有生命力的民族卻在“無用”中覺醒,隨即,1848年的大革命將歷史帶往新的航程。
科技等“有用”的存在,可以如同“無用”那樣美,那樣有力量,有用的核武器甚至可以毀滅世界。但能為時代做證的,只有那些文學藝術與思想著作。我們或許忘記工業(yè)革命中的發(fā)明,可是梭羅的《神的一滴》卻仍在心中流淌;我們或許數(shù)不出喬布斯的創(chuàng)意,可卻能記住那位帶著我們的童年去追夢的老人,記住宮崎駿用畫筆留下的美麗世界的證明。那直達內(nèi)心深處的震撼,那“無用”處的鮮花,必將在綻放之日,讓個人乃至時代為之傾倒。
歲月的磨洗,會留下時間的玫瑰永遠綻放。你是否看見,“無用”處更有花開?
得分: 52分
點評: 文章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大氣,大氣的思考、結構、論據(jù)選用表明了作者具有比較扎實的寫作功底。全文圍繞“無用處便有花開”這一觀點,從歷史人物與事件入筆,在比較中通過問句入題,然后用文學藝術對人精神層面的熏陶作用來談“無用”的“有用”,其間又通過多種不同層面的比照來強化議論、深化觀點。結尾處用了比喻和問句收束全文,升華文章主旨,有言雖盡而意無窮的回味。整篇文章話題集中,觀點明確,層層深入,思路清晰。不足之處在于文中有些概念不一致,如標題為“無用處便有花開”,而文中多處表述是“無用處更有花開”,“便有”“更有”意思不同。此外,對論據(jù)的分析還可再強化一些。
例文3、
豈能無用
留下有用的,拋棄無用的。這是我們的一種本能。但是,有用和無用,我們是如何區(qū)分的?
我們可以說音樂沒有產(chǎn)生實質(zhì)的收益,是無用的;而藥品能助人痊愈,是有用的。但如果一個抑郁癥患者吃了藥病情不見好,聽了音樂心情舒緩癥狀減輕,此時我們又可以說音樂是有用的,而藥品卻是無用的了。那么,“有用”和“無用”到底該如何劃分呢?
其實,存在即合理,世上的每一樣東西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有些東西被人認為無用,或許是因為其價值內(nèi)斂,未被人發(fā)掘。卞和獻寶于楚王,卻以欺君之罪被砍去雙足,只因楚王認為此玉低劣、無用。后來這塊美玉的價值被人所知,制成的和氏璧一度成為鎮(zhèn)國之寶。無獨有偶,陸子剛的雕玉之法空前絕后,但在其成名之前被同鄉(xiāng)人嘲笑,說是雕蟲小技,不足掛齒。很多時候,有用之物只是披上了一層無用的外紗。許多人識不清本質(zhì),棄之一旁,但總有人慧眼見天下,發(fā)掘了有用的價值?!吧钪胁蝗泵?,缺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對于發(fā)現(xiàn)價值也是如此。
有用與無用只是相對而言,或許那些你眼中的無用之物換個地方就是無價之寶。達爾文青年時曾被迫就讀醫(yī)學院,但熱愛生物、熱愛自然的達爾文對醫(yī)學實在是提不起興趣。當時人們都不看好他,認為他頹廢無用。但如你我所知,重新研究生物的達爾文為人類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边@一點我堅信不疑。廚余垃圾加些糖發(fā)酵幾天就成為清潔劑;家畜糞便倒進沼氣池就能生產(chǎn)沼氣用于燃燒。所以有些東西被你認為無用,或許只是沒有給它找一個對的位置。
有人認為產(chǎn)生物質(zhì)效應的是為有用,其余則為無用。這種說法如何能站得住腳?我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追求幸福,而幸福能產(chǎn)生物質(zhì)效應么?我們又怎能說幸福是無用的呢?文學,讓我們與大師對話;美術、音樂,讓我們醉心于自然、醉心于藝術、醉心于內(nèi)心。這些,都是有用的,無價的。更確切地說,這些應該是我們的追求。
人當知有用之用,而只要去發(fā)現(xiàn)、去理解,就能知無用之用矣。
得分: 49分
點評: 文章圍繞著“有用和無用”展開議論,提出了“貌似無用的東西價值一旦被發(fā)現(xiàn)即成了有用的”這一觀點,立意扣住了材料的基本思想?!坝杏谩焙汀盁o用”是一組對立的關系,因此,說清楚這兩者的關系應是寫作的重點。作者采用辯證說理的方法闡述,加之多角度選用論據(jù)進行論證,將什么是“有用”、什么是“無用”以及“有用”和“無用”的轉(zhuǎn)化分析得比較清楚,這表明作者具有較強的分析說理能力。生活化的論據(jù),如服藥、垃圾再利用等,直觀、新穎,富有個性化特點,值得學習。如果在語言表述上再嚴謹些、標題再藝術化些,那么文章就比較完美了。
例文4、
要想"有用"應多些"無用"之思
近日,在2012年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畢業(yè)典禮上,王安憶作了題為“教育的意義”的發(fā)言,提出了一個“有用與無用”的問題,她建議同學們“不要盡去想著有用,而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
“有用”與“無用”,本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二者相互依存。沒有“有用”,無所謂“無用”;沒有“無用”,也無所謂“有用”。讀書學習,要“學以致用”,自然要重視“有用”的東西,但也不能急功近利,只講“現(xiàn)實主義”,不講“浪漫主義”,人還有精神上的訴求,需要空靈和超脫,因而也要像《莊子?逍遙游》中所說的那樣,重視“無用之用”。
問題是對今天的青年學子來說,是不是應當“多想些無用的價值”,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復旦一位教師表示,“有用”能讓學生踏上社會后,吃飽肚子,獲得經(jīng)濟獨立。而社會發(fā)展,也非“有用”不能維持。他不憂慮學生無遠大理想,倒擔心他們過早地向往“無用”境界,忽視基本功。當今時代,未缺“無用”之思,實乏“有用”之才。
這話不能說沒有道理,可惜帶有較大的片面性。學生讀書成才,自然不能忽視學習“有用”的東西,以便“踏上社會后,能吃飽肚子,獲得經(jīng)濟獨立”,乃至過上富裕的生活。然
而,人不同于動物,不是活著就是一切,不是只關心有助于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繁殖的“有用”東西。人是萬物之靈,“生命本是一張由意義構成的豐富之網(wǎng)”,需要大量對“吃飽肚子”雖然“無用”,但卻富有“意義”能充實靈魂的東西。人要在“務實”中生存,更要在“務虛”中提升。那些能使精神升騰的東西,雖說對“吃飽肚子”無用,但卻常常較“有用”的東西高貴。比如豬羊的肉可食,無疑是“有用”的東西,而龍鳳是幻想的產(chǎn)物,對人的實際生活是“無用”的,可是,龍鳳的地位卻遠遠高于豬羊,“無用”所以勝于“有用”,在于龍鳳是一種吉祥的象征,吻合人們的精神企求。再如,梅有子也有花,梅子是水果,可食,而梅花則無實用,只能供人欣賞??墒牵瑲v來人們贊詠的,多是梅花,而非梅子。像“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樣的名句,在對美的欣賞中,借物抒情,贊美了人應有高雅品格和幽逸情趣,有力地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這樣,梅花、梅詩,也就成了“無用之用”。年輕學子的成長。是生存技能的成長,更是良好精神的成長,是需要“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的。
同時,重視“無用”的價值,還在于要破破當前危害特大的急功近利心態(tài)。不能什么事情都要求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應當“風光長宜放眼量”。人類史上不少的重大發(fā)現(xiàn)發(fā)明,開始多被視為“無用”的。法拉第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始初只局限在實驗室里,曾被譏諷為“毫無用處”,法拉第回答說:“那么剛出生的嬰兒又有什么用呢?”隨后,運用電磁原理發(fā)明了電動機,人類由此步入電氣時代,“無用成大用”。當下,社會上迷漫著急躁浮躁之風,做什么事恨不得都能“一口吃成胖子”,這是違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萍冀逃珉y于造就突出拔尖人才,遂有“錢學森之問”。解讀這一“問”,自然會涉及多方面原因,不過,內(nèi)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求“有用”,不容“無用”。要培養(yǎng)出突出的“有用”人才,需要寧靜致遠,潛心研究,“無用而大用”。時下所以缺少“有用之才”,并非“無用”之思太多,相反,而是“無用”之思太少?;诖耍乙詾?,提出“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是有積極意義的。
例文5、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2000多年前,《莊子》(《南華經(jīng)》)中有一句名言:“無用之用是為大用”。這句話對于描述科技領域中看似無用的基礎研究,可謂中肯之至。
諾貝爾獎的3個科學獎項——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被公認為世界最高基礎科學獎。歷年各獲獎項目,正是“無用之用是為大用”者。
就以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而言——日本科學家下村修、美國科學家馬丁·沙爾菲和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因在發(fā)現(xiàn)和研究綠色熒光蛋白方面做出貢獻而獲獎。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得主之一的日本科學家現(xiàn)年80歲的下村修,當年他對水母很感興趣,孜孜地進行觀察研究。他于1962年從一種水母中發(fā)現(xiàn)了熒光蛋白,當時有人認為研究水母、熒光蛋白有什么用?因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他的研究成果不受重視、不受肯定、沒有資源??但他矢志不渝。
后來馬丁·沙爾菲接下來繼續(xù)研究,進而發(fā)現(xiàn)綠色熒光蛋白本身就能發(fā)光;而錢永健在研究改造綠色熒光蛋白中取得多項成果。如今,綠色熒光蛋白“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生物科學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它的幫助下,研究人員能夠看到以前所不能見的新世界,包括大腦神經(jīng)細胞的發(fā)育過程和癌細胞的傳播方式等。
下村修于1928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現(xiàn)為退休教授。盡管他已被譽為生物發(fā)光研究第一人,然而他卻多年沒有實驗室,在普林斯頓大學約翰森實驗室做了近20年博士后,沒有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綠色熒光蛋白后來帶來了相當收益,但他沒有得到,甘于寂寞??
反觀我們自己,似乎重視基礎科研不夠,卻過于重名利,有的科研人員熱衷于爭“院士”、當官,不甘寂寞??真值得好好反省啊!
例文6:
有用和無用的困惑
壹
有些東西看似有用,可等到真的要用它的時候,很可能會發(fā)現(xiàn)它原來是毫無用處的。而有些東西看似無用,往往卻會發(fā)現(xiàn)有大用處,這個“有用”和“無用”之間的甄別與取舍難倒了很多人。然而,在這個崇尚功利的時代,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放棄”永遠要比“堅守”更能擊中人心,就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類俗語大行其道一樣,對于一件可要可不要的事物,人們考慮的往往并非是“我留著它有什么用”,而是“如果我丟掉它,那會給我?guī)硎裁捶奖???/span>
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亂扔東西就很正常了,很多人都會隨便丟棄一些當時看著毫無用處的東西,尤其是在搬家時,面對著一大堆東西,很多人都是頭痛欲裂,實在不愿意搬來搬去,最后只好扔掉了事,但也總是到了后來都會發(fā)現(xiàn),原來丟掉的那些都是有用的東西。
有一次,莊子的朋友惠子遇到了難題,向莊子請教,問道:“魏王送我一種大葫蘆的種子,我把它種在地里,長大了而結出的葫蘆有五石的容量,但我卻不知道它能用來干什么。用它來盛水,卻又不夠堅硬,水會滲漏出來;把它鋸開來做瓢,卻又沒有那么大的水缸可以容納。它雖然足夠大,但卻完全沒有什么用,因為它看上去實在沒有什么用處,我就把它砸碎了。”
莊子說:“看來你實在是只能使用小東西,不善于使用大東西??!以前的宋國,有一善于調(diào)制不皸手藥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職業(yè)。有個云游四方的商人聽說了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價收買他的藥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們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絲絮,所得不過數(shù)金,如今一下子就可賣得百金。還是把藥方賣給他吧。’這個商人得到藥方,來到了吳國,去游說吳王與越國開戰(zhàn)。吳王派他統(tǒng)率部隊,冬天跟越軍在水上交戰(zhàn),時值冬季,天氣寒冷,商人依仗能使手不生瘡的藥方,使吳國軍隊大大地提高了戰(zhàn)斗力,打敗了手腳生瘡的越國士兵,吳王因此劃割了一塊土地封賞商人。
“所以說,同樣的一個藥方能使手不皸裂,有的人用它來獲得封賞,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積的大葫蘆,卻發(fā)愁沒有地方使用,為什么不考慮用它來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卻擔憂葫蘆太大無處可容?看來先生你還是心竅不通??!”
貳
惠子是戰(zhàn)國時期名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長詭辯之術,也可以稱得上是聰明絕頂之人,但也許就是他太聰明了,對“有用”和“無用”看得太執(zhí)著,所以遇到事情總是斤斤計較,這一點正好與莊子的觀點相違背,所以他經(jīng)常和莊子在這一點上進行辨論。
有一回,他又對莊子說:“我有棵大樹,人們都叫它‘樗’,但我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它。它的樹干疙里疙瘩,不符合繩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樹枝彎彎扭扭,也不適應圓規(guī)和角尺取材的需要。它雖然生長在道路旁,但木匠對它連看也不看。現(xiàn)如今你的言談,看上去雖然華美,但大而無用,所以,就和這棵大樹的遭遇一樣,大家都會鄙棄它的?!?/span>
莊子說:“先生你沒看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低著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覓食或游樂的小動物。它們一會兒東,一會兒西,跳來跳去,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上下竄躍,不曾想到落入獵人設下的機關,死于獵網(wǎng)之中。再有那斄牛,龐大的身體就像天邊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過不能捕捉老鼠。
“如今你有這么大一棵樹,卻擔憂它沒有什么用處,怎么不把它栽種在什么東西也沒有生長的地方,比如在無邊無際的曠野里,這樣,你就可以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樹旁,優(yōu)游自在地躺臥于樹下。如此這般,大樹不會遭到刀斧砍伐,也沒有什么東西會去傷害它。雖然沒有派上什么用場,可是它也不會有什么困苦了。”
莊子和惠子的主要分歧所在,實際上還是一個看待世界的境界問題,就如同“聰明”和“智慧”的差別一樣,聰明人對眼前的得失認識得很清楚,有智慧的人能夠明白一個偶然行為的長遠影響,因此能克制自己的行為,耐心等待。聰明人執(zhí)著于細微之處,往往在某一事情上糾纏不清,不如“智慧”的人具有“預見力”,能夠從總體上把握事情的根本,洞曉事物的關鍵之所在,從而得出最有利的判斷。
莊子里面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宋元君半夜里夢見有人披散著頭發(fā)在側門旁窺視,說:“我來自名叫宰路的深淵,我作為清江的使者出使河伯的居所,漁夫余且從河里把我捉到了?!?/span>
宋元君醒來,派人占卜,算命的人說:“這是一只神龜。”宋元君問:“漁夫有名叫余且的嗎?”
左右侍臣回答:“有?!?/span>
宋元君說:“叫余且來見我?!?/span>
第二天,余且來朝。宋元君問:“你捕撈到了什么?”
余且回答:“我的網(wǎng)捕捉到一只白龜,長五尺?!?/span>
宋元君說:“獻出你捕獲的白龜?!?/span>
白龜送到,宋元君一會兒想殺,一會兒又想養(yǎng)起來,心里正犯疑惑,算命的人又說:“殺掉白龜用來占卜,一定大吉。”
于是把白龜剖開挖空,用龜板占卜數(shù)十次推斷起來也沒有一點失誤。宋元君大喜。
然而,孔子知道后說:“神龜能顯夢給宋元君,卻不能避開余且的魚網(wǎng);它的才智過人,能占卜數(shù)十次也沒有一點失誤,卻不能逃脫剖腹挖腸的災禍。如此說來,才智也有困窘的時候,神靈也有考慮不到的地方。”
能夠預知未來的神龜算是聰明絕頂?shù)牧?,可是卻不能預見自己的滅亡,便是太過于執(zhí)著于算計外在的事物,而忽視了對真正實質(zhì)的把握,莊子講這個寓言,便是特別警告惠子,切勿聰明過頭,聰明反被聰明誤。
叁
自恃聰明的惠子,一向?qū)ηf子的“道”家學說不屑一顧,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對莊子說:“你的觀點聽起來好聽,但沒有用處?!鼻f子說:“只有懂得什么是沒有用處的人,你才能夠跟他談論有用的東西。大地不能不說是既廣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腳能踩踏的一小塊罷了。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腳踩踏的一小塊,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黃泉,那這塊大地對人來說還有用嗎?”惠子說:“如果旁邊的地方都空了,只留下腳站立著的那一小塊地,這樣的話,這塊地也就沒有用處了?!鼻f子說:“如此說來,你認為沒有用處的那些地方,實際上也是對你大用處的了,你也同樣少不了它們?!?/span>
有一位旅行者,走到了一個十分偏僻的地方。在那里他發(fā)現(xiàn)了一大片蘭草。經(jīng)仔細辨認后,他確定那是蘭花中的珍品:佛蘭。旅行者驚喜至極,決定把這些花帶回城里出售。旅行者找到一戶農(nóng)戶,想借一把鋤頭。當憨厚的男主人明白了旅行者的來意后,很爽快地把鋤頭遞給他,只是提出一個要求:跟著他去看一看是怎樣的一種花兒,竟讓旅行者如此著迷。
看過之后,農(nóng)民很是失望?!霸瓉硎沁@種自生自滅的小草,我們這里的人誰都不要,這草是沒用的,我們曾割回去喂牛,可是它嗅也沒嗅一下呢?!闭f完,農(nóng)民遺憾地走了。幾天以后,旅行者回到了城里,帶回去的幾十株佛蘭,很快使他成為富翁。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其實,世上本沒有絕對無用的東西,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罷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或者在不同的際遇里,往往會有不同的價值。說不定看起來無用的東西,在他人眼里卻是最有用的。
張愛玲很有名的一部小說叫《傾城之戀》,里面的男主角范柳原說白流蘇是個善于低頭的女人,白流蘇幽幽道自己不過是個無用的女人罷了,范卻笑著說:“無用的女人是最最厲害的女人了。”范的這句精彩對白其實是套用了英美人說的“無用的女人是強者和猛獸”。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對流蘇說出來,便是另一種意味了。
范柳原是英國長大的廣東生意人,事業(yè)成功,為人精明。他游戲于情感與女人之間,對女人就像是對生意一樣知根知底。他風流自持,憑著一點家底和俊朗的外型,早已被名門閨秀所包圍。他被白流蘇所吸引,希望白流蘇跟著他,當他的情人,他會供給她的生活所需,但不會跟他結婚。
范柳原所給予的,自然不是流蘇所想要的生活,白流蘇是一個舊式家庭中長大的女性,離婚后住在娘家。眼見韶華將去,等待她的命運,無非就是孤老終死,或嫁作填房,還能有更好的選擇嗎?說自己“無用”,這確實是無可奈何境遇之下的喟嘆了。因此,她也只能作為一個情場賭徒,把婚姻作為職業(yè),在男人身上尋找最后的庇護。
向來和女人周旋無往不勝的范柳原這次遇上了勁敵,雖然這兩人可以說是處在非常不對等的地位上,但論起情場斗智,則是男人夠精明,女人也絕非省油的燈,雙方都拿出了百分百的智慧和精力去攻守這場“愛情之戰(zhàn)”,范柳原無疑占據(jù)了大部分的主動權,而流蘇看似不露聲色且又被動的態(tài)度卻是她的一個“致命武器”,所以范柳原才會對她說,無用的女人是最厲害的了。幸好,香港的淪陷幫了白流蘇,也可以說是讓兩顆自私的心走到了一起。這個總是說自己“無用”的女人最終得到了一個好的歸宿。
因循守舊,只能讓人的生命止于一種茍且的狀態(tài);創(chuàng)新求變,則會讓人生煥發(fā)出耀眼的光芒。何不改變一下思維,讓“無用”的東西變?yōu)椤坝杏谩蹦兀?/span>
美國有一個叫羅伯特的人,用幾年時間收集了七萬多件“失敗產(chǎn)品”,然后創(chuàng)辦了一個“失敗產(chǎn)品陳列室”,并一一配上了言簡意賅的說明。由于這一展覽給人以真實深切的警示,開展后觀者如潮,給羅伯特帶來了滾滾財源。
展覽“無用”的廢品竟創(chuàng)造了成功!聯(lián)想到一句西方的幽默:所謂垃圾,就是放錯了地方的好東西。生活中的很多事也是如此。既然放錯了地方,就不妨給它換個位置,誰找準了這個“地方”,誰就能讓那些“垃圾”大放光彩!
人生就如一場棋局,這世上本沒有天生無用、天生失敗或者天生成功的人,關鍵是你處在什么位置,或者選擇了什么樣的道路。所以不要說自己一無所有,一無所能,只不過你就像那株后來價值倍增的佛蘭一樣,還沒有被發(fā)現(xiàn)而已。那么,我們何不換一個角度看自己,試著走出去,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長處,在“平庸”中挖掘亮色,從“無用”中尋找價值呢?
肆
晚上,莊子和他的學生到他的一位朋友家中作客。主人很是殷勤好客,吩咐家里的仆人說,家里有兩只雁,一只會叫,一只不會叫,將那一只不會叫的雁殺了來招待客人。
莊子的學生聽了很疑惑,向莊子問道,老師,山里的巨木因為無用而保存了下來,家里養(yǎng)的雁卻因不會叫而喪失性命,命運差別如此之大,那么,我們究竟該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這繁雜無序的社會呢?
莊子回答說:還是選擇有用和無用之間吧,雖然這之間的分寸太難掌握了,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規(guī)律,但卻可以避免許多爭端,而足以應付人生的許多難題。
在這個世上,“有用”和“無用”的分寸真的很難把握,如在職場中,太聰明的員工招人嫉妒,而太不聰明的,可能就只能卷鋪蓋走人了。這樣的分寸拿捏就如同陪皇上下棋一樣。如果故意讓自己輸,很可能被冠以“欺君之罪”,若是不讓皇上贏,那又有可能是吃不了兜著走。
據(jù)說清末慈禧太后與某太監(jiān)下象棋,那太監(jiān)吃了慈禧的馬,說道:“奴才殺了老佛爺?shù)囊恢获R?!贝褥f話無禮,立時命人將他拖了出去,亂棒打死。
到底該贏還是該輸,這其中的分寸實在是難以把握,也許陪皇上娛樂時,最安全的方法,便是像《鹿鼎記》里的韋小寶總結的那樣,在最開始的時候,尚可假意出力廝拚,殺得難解難分,直到最后關頭方輸。但如何能運用巧妙,存乎一心,就在于各人的領悟了。所以這個世界上,得寵的寵臣這么少。
“難得糊涂”是鄭板橋的名言,歷來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昂俊北緸橘H義詞,他巧妙且哲理深邃地把“糊涂”演化成帶有非常智慧色彩的褒義詞,被許多人奉為座右銘。其實誰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步步殺機、爾虞我詐的官場上,真要是腦筋不甚開竅的愚笨之人,別說升官發(fā)財了,連保命都有問題。所以,鄭板橋在寫完“難得糊涂”之后,還寫了一行小字:“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后來報也?!笨磥硐胱龊咳耍褪潜砻嫜b傻,實際精明就行了。
真正的聰明人實際上是內(nèi)心聰明之人,只要你懂得裝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將聰明表露在外面,鋒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樹敵,倒不如表面渾渾沌沌,裝作無用之人,反而更容易生存。
例文7:
藝術也許無用之用
莫言在諾貝爾獎晚宴致辭中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文學和科學相比較,的確是沒有什么用處,但是文學的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在實用理性統(tǒng)治的現(xiàn)代社會,藝術(當然也包括文學)因為它的無用性,被人們逐漸冷落,不得不說是現(xiàn)代社會的悲哀。作為人類文化的支柱,藝術和科學就像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茖W與藝術互補,有用與無用合一。而無用正是藝術之大用。
藝術的精神,本可以對現(xiàn)代人偏激乖戾的心靈作一種極好的救贖。當下的藝術教育本可以通過對現(xiàn)代文明悖論的反思,讓青年人真正了解到平淡天真的中國藝術的基本性格,不是裝腔作勢、怪僻虛偽,而是平和平實、雅淡素樸。這正是擾攘紛亂的現(xiàn)代社會的良藥,是糾結心理的鎮(zhèn)魂劑,甚至借此可以突破很多技巧的抗拒和精神的屏障。然而,現(xiàn)代社會有用性的價值觀,卻已侵入藝術教育實踐之中。無用的藝術,卻以用為衡量標準。藝考的持續(xù)火爆,帶給人們一種藝術繁榮的表象。很多青年人因為文化課不理想,通過突擊和速成,轉(zhuǎn)而報考藝術專業(yè)。藝考成了高考最直接有用的捷徑。同時,藝術教育也多以藝術技巧為目的,重技輕道,忽視了支撐藝術、灌溉藝術的心的培育。藝術淪為技巧的奴仆,日益偏離了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的根植人心的傳統(tǒng)。一門最需要文化滋養(yǎng)的學科,竟然成為文化缺失的避難所!
藝術之無用為人的精神解放創(chuàng)造了條件。藝術在其起步的地方,實際上和游戲一樣,正是從現(xiàn)實的實用觀念中得到解脫的。藝術的真精神是自由和解放,而這種自由和解放,恰恰來源于由無用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滿足。當一個人沉浸到藝術精神境界之中時,他渾然皆忘,自然也會忘記現(xiàn)實事功的有用性,所以莊子說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
世人皆知用之為用,其所謂用,系由社會觀念所決定的社會價值,人欲得之,就必須接受社會的束縛;而無用于社會,就是不為其所束縛,人的生命就是完整和諧的。藝術對于用的超越,成就了藝術和美的觀照??茖W締造了有用的現(xiàn)代文明,藝術營構了無用的精神世界,成就了生命的和諧。藝術雖無經(jīng)世之用,卻有生命之用。
二、與上題相近的題目:
1、題目:閱讀下列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人們常常只愿結識對自己有用的人,也常常只想做有用的事。
六百多年前,年過七十的畫家黃公望用三四年時間完成了一幅《富春山居圖》。這幅畫是他畫給道友無用師的。在當時,人們也都在為名忙、為利忙,黃公望與他的畫作不過是一個看似無用的人做了一件無用的事而已。耐人尋味的是,幾百年過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煙消云散,而《富春山居圖》的合璧大展卻在2011年成了海峽兩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
讀了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或認識?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2、題目解析
讀這則材料,首先要界定清楚“有用”“無用”的內(nèi)涵,其次要理清兩者的辯證關系,最后在行文中結合實際談感想和認識。
在我們的學習中,常常聽到有用無用之爭,無用的不學,有用的就學。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聽到人們對人、事、物有用與無用之爭。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無用的呢?
從人的角度來說,有用,是褒義詞,是說一個人有作為,有成就,對人民、社會有貢獻;而無用,是貶義詞,指一個人才疏學淺,一事無成。按道理講,人各有才,是才就有其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是這樣一種人才觀。但是實際情況是,人們總是用某一種標準來衡量人是否為才,現(xiàn)實中關于“人”的爭論,即對人的才與非才的判斷往往是狹隘的。歷史上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就是這樣,科舉得中是人才,落第則不是人才;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間者就不是人才。一部封建史,因為人才觀的狹隘單一,埋葬了多少人才。當今社會在人才觀上已有大大的改進,但依然顯得十分狹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所幸的是,我們正在漸漸改變觀點,對于物,我們說,世上無廢物,廢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對于事,我們說,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就沒有無用之事,人類許多重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起初看起來是個荒唐事,卻載入了人類科學史冊。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它眼前可能無用,急功近利來看也可能無用。但時至今日,誰也不能沒有這樣一種判斷:文化在其本質(zhì)上顯示了人類最廣闊的境界,提供著生活所依據(jù)的傳統(tǒng),指點我們用什么標準來衡量現(xiàn)世,解除“當代”所施加的無意識的束縛。因此,我們需要從文化對人的“最崇高的潛力”和“不朽的創(chuàng)造力”的終極意義出發(fā)來看待它。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所謂無用之用,對中國人來說,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無用之用往往是個看不見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況下,才會讓人意識到它的作用。有用之用可以安身,無用之用可以立命。如果就此進一步思考,有用之用仿佛使用價值,無用之用則是價值。我們習慣從使用價值角度判斷一切,由此往往遮蔽價值,我們的價值觀是殘缺而不完整的。我們喜歡從功利的角度判斷有用還是無用,這就會排斥看不見的精神世界。
能有以上的認識,你的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從寫作角度來說,全文可就為什么人們不知無用之用展開,批判實用主義的有害的一面;也可圍繞無用之用展開,談無用之用的內(nèi)涵,談無用之用的價值;還可就詩意地生活的層面展開,談人文精神的價值??但不管怎樣,都要聯(lián)系實際,有感而發(fā)。
英國人說,英國人寧可失去整個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亞。喬布斯說,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我們也要借用莊子的話來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這個作文題由兩個部分構成。第一句話概述了今天存在的一種社會現(xiàn)狀:現(xiàn)在的人似乎都只想做有用的事,認識有用的人。這種想法固然沒有錯,但當我們只強調(diào)一切都要“有用”時,內(nèi)心難免會變得過于功利。
第二段話則通過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的故事顛覆了我們對“有用無用”的認識,即“有用”和“無用”是相對的,也是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并沒有絕對的標準,當年的一個無心之舉可能在以后就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行為。
基于這種理解,學生的立意一般有兩類,一是完全否定做“有用之事”,提出要做“無用之事”;二是既肯定做“有用之事”沒有錯,更強調(diào)一個人不能只有功利的眼光,更應順應自己的性情,做些自己喜歡的“無用”之事。這兩種立意當然都是可以的,可是相較之下自然后者應更符合出題者的意圖,因為事實上人不可能完全不做“有用的事”,而材料的重點也意在強調(diào)人不能過于功利,而是需要一點兒超功利的精神的。所以比較理想的立意是看到兩者既有相通之處,但又有高低的區(qū)別,做到真正意義上從整體把握材料。
3、聯(lián)想與思考:
從材料提供的范圍,我們首先想到現(xiàn)實中關于“人”的爭論,即對人的才與非才的判斷。按照道理講,人各有才,是才必有其用,正如李白所說:“天生我材必有用?!睂τ谏鐣碇v,應該以多元化眼光來看待人才,倡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樣一種人才觀;同時也要營造一個“人盡其才”的環(huán)境。但是實際情況是,人們總是用某一種標準來衡量人是否為才,其人才觀是狹隘的。這種狹隘的人才觀在歷史上是特別突出的,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是也,科舉得中是人才,落第則不是人才,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間者就不是人才。《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不愿仕途經(jīng)濟,那就是“無材補天”;寫出冠絕中外曠世奇文的蒲松齡,不能拿著《聊齋志異》去評職稱。一部封建史,因為人才觀的狹隘單一,埋葬了多少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當今社會在人才觀上已有大大的改進,但依然顯得十分的狹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所幸的是我們漸漸改變我們的觀點,對于物,我們說,世上無廢物,廢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對于事,我們說,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沒有無用之事,明代萬戶想坐火藥飛天,看起來是個荒唐事,卻載入了人類科學史冊。
4、材料的思想啟示。
材料的功能大致有二:一是提供寫作話題,寫作范圍;二是提供看問題的角度,也即寫作思路。此次作文材料就給我們提供了思想。莊子和惠施的對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我們在判斷有用時,往往從我們自身出發(fā),比較單一而狹隘,相比之下,環(huán)繞有用的卻是無邊的大地——世界。無用之用往往是個看不見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況下,才讓人意識到它的作用。如果就此進一步思考,有用之用仿佛使用價值,無用之用則是價值。我們習慣從使用價值角度判斷一切,由此往往遮蔽價值,我們的價值觀是殘缺而不完整的。
5、寫作角度
全文可就為什么人們不知無用之用展開。
全文可圍繞“無用之用”展開,談無用之用的內(nèi)涵,談無用之用。
6、寫作材料
賽珍珠的《中國之美》中提到的農(nóng)夫?qū)︷B(yǎng)花和對天空晚霞的淡漠態(tài)度。
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廢墟上老婦人手捧玫瑰花的身影,震撼了戰(zhàn)勝國蘇聯(lián)士兵的心。
為什么毛澤東說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我們也曾看到這樣一幀經(jīng)典的影像畫面:二次大戰(zhàn)中,斯大林在破國滅都的危急關頭,在雪花飛揚的紅場閱兵式上發(fā)表演講:“……再也沒有那個民族像我們這樣值得自傲,敵人想消滅斯拉夫民族,想消滅我們這個有過普希金、托爾斯泰、屠格涅夫、柴科夫斯基的民族……”
斯大林就是這樣去號召紅軍,號召人民上前線的。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我們決不可能說我們是曹雪芹、李白、杜甫的后代,讓我們上前線去殺敵吧?……
“經(jīng)濟可以使人富裕,但是只有藝術才能帶來尊嚴?!保ㄓ嗲镉暾Z)
莫斯科眾多街道與建筑物是用偉大作家藝術家的名字命名的。例如有普希金廣場,所以藝術家與城市一起嵌入生活,并流芳百世!莫斯科也因此成為世界文化名城。難道不是嗎?
歐美或德國的一座城市中分別會有十幾家乃至幾十家音樂廳、歌劇院、美術館;
美國有總高93米的自由女神雕像;
丹麥有美人魚雕塑。
不管哪個民族,文化在就不會亡國滅種,文化在就希望在。
文化在其本質(zhì)上顯示了人類最廣闊的境界,提供著生活所依據(jù)的傳統(tǒng),指點我們用什么標準來衡量現(xiàn)世,解除“當代”所施加的無意識的束縛;需要從人的“最崇高的潛力”和“不朽的創(chuàng)造力”出發(fā)來看待人。
7、優(yōu)秀作文:
在這個快餐式時代,人們總會不自覺地問:“這有什么用呢?”當這句話成為口頭禪的時候,一種可怕而怪誕的習慣就養(yǎng)成了:于我有用者,親之;于我無用者,棄之。而且這樣的舍棄被視為理所當然。
有用,簡單說來,就是有使用價值,對人有利、有益。重視使用價值,能使事物發(fā)揮其最大的功用,這是無可厚非的。但當所有人都對“有用”趨之若鶩的時候,“無用”就被冷落了,它只能退回世界的一隅,蜷縮著。
顯然,無用,只有價值,沒有使用價值,它似乎不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要求。畢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無用“難逃被淘汰的厄運。君不見,多少古老的小巷被推倒,有用的寬敞馬路要取代無用的窄窄的胡同。君不見,多少無用的哲學書被束之高閣,有用的經(jīng)濟類書刊長期熱賣。這個時代追求速度,追求立竿見影,要有用之用。無用之用,只能眼看著時代的車輪飛速滾過,卻無可奈何。
這是一個實用主義盛行的時代。它急躁、輕浮,它來不及等待無用之用,只好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懷抱,與物質(zhì)纏綿交織。
但是,有用與無用的標準又是如何劃分呢?它在時間、空間上又有怎樣的定義呢?于今世無用,那于后世呢?于此地無用,那于彼地呢?我們似乎無從知曉,也許,是因為沒有時間深究,因為我們都被無形的手推著快速往前走。無怪乎,王爾德說:“我不想謀生,只想生活?!敝\生有用,生活無用。所以現(xiàn)代人都少了仰望星空、閉目感受生活的愜意心情。
舍棄無用,其實就是舍棄生活本身。當講求實用、追求經(jīng)濟效益的溫州商人把法國一條古老街道的咖啡館、快餐店都換成“服裝一條街”的時候,法國人不滿、抗議,要求“還我咖啡館”。他們需要“無用”,需要生活,午后休閑的咖啡館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法國人對無用的浪漫有著一份中國人看來難以理解的認真與執(zhí)著。
有用之用,是生活必需;無用之用,亦不可或缺。有用是一抹粉黛,有濃濃的胭脂香;無用是一杯清茶,有淡淡的人生味。
無用之美
羅心迪
對無用的探索與執(zhí)著并非無用,那是追求。目光短淺的人把眼睛緊緊鎖在有用之物上??墒呛沃^有用?孜孜不倦地耕作的中國人在遙遠的過去便識天文地理,因為它有用,在他們的經(jīng)驗中有用。一群博學之人在西方“傻傻”研究針尖上能站幾個天使。別人恥笑他們,說這沒有一點用處。但是,他們沿著這條無用之路走下去,發(fā)現(xiàn)了邏輯,發(fā)現(xiàn)了原本看不見的領域中的奧秘。而那些把其余土地全部挖掉只剩腳下的一塊有用的土地的人,大地和海洋都拋棄了他們。
人們往往看中的“有用”是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集中體現(xiàn)在當下的需求,于是他們被關在籠子里,享受能填飽肚子的食糧。遠方呢?看不見的東西呢?你說它們沒有用嗎?朝著看似無用的方向奔跑,你就逸出了那個籠子,這種追求本身就是一種有用,廣義的有用,不在今天有用,在遙遠處。
亞里士多德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可分為兩部分,以功利為目的的,和以美為目的的。”前者被大多數(shù)人認為有用,后者則被認為是虛的、飄的、矯情的和無用的。我想說,美即使或許沒有使用價值,但它有價值,它有它無用之美。
你可以花上一整天說服一個農(nóng)民拔掉兩排水稻,種上花。他會搖頭:“那是沒有用的?!笨墒撬腊?。對美的追求是一種超越,一種飛升。它使人的眼睛濕潤不干涸,使人的心疲憊而依然向上。從遙遠的古代,如果人類僅僅著眼于自己的生存之需,創(chuàng)造有用的功利的東西,你難以想象世界現(xiàn)在會是怎樣的齊整但無力,嚴謹?shù)珕握{(diào)。一個人他建造一個嶄新的房子,墻角卻留著不忍拔掉的薔薇花。留著它有用嗎?你在那個人永遠滋潤的明眸中找到答案。那是美,是人類摒棄獸性而高貴的地方。
鵬依然飛。它“無用”地展翅,它追求。它接近它的天空,發(fā)現(xiàn)美。無用之美,從這一點向無限延伸。
無用之用
人們往往注重實用,喜歡簇擁在結了果子的樹下,卻少有人去欣賞那些開花的樹?;ㄩ_過后結的果子往往更讓人心怡,無用也就顯得更加有用。
這個時代不缺乏實業(yè)家,實用是他們心中的第一準則,大多數(shù)人也都憧憬著成為一名成功的實業(yè)家。于是他們會抓緊一切時間往前飛奔。當有人停在路旁,便會有人不屑與此類無用之舉,認為這只會浪費時間,被人甩遠。其實,偶爾停下來,倒倒鞋中的沙礫,前行的步伐會更加有力;偶爾停下來,聽聽蟲吟鳥鳴,人生的種種況味也許就會頓悟……挾在物質(zhì)的洪流中,偶爾停下來,給日益急迫的心靈一片休憩之地,補給之所,往往能更快到達終點。無用的停頓比持續(xù)的飛奔更有用。
無用流于行跡,無用之用棲于內(nèi)里。表面無用之舉,往往始于內(nèi)心,源于向往。當亞歷山大的鐵騎踏平整個兩河平原,放眼東望只是莽莽無際,寸草不生的中亞,東征不再是政治的需要,只意味著巨大的犧牲。而亞歷山大從小充滿著對東海的敬畏和向往,東征這眾人眼中的無用之舉卻把一個沾滿鮮血的偉大軍人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相比之下,嬴政大帝東征的帆影卻是那般肖小怯懦。他只為去東海尋找長生不老的虛幻,千古一帝的眼中迫切有用的東西,卻把他鏤刻得更加愚昧猥瑣。
無用有時還是內(nèi)心的宣泄,品質(zhì)的噴薄。他們不為艱險,即使因此喪命。東林學士們一封一封上奏閹臣魏忠賢的罪狀書,明知這只會落入只手遮天的魏忠賢手中,他們還是敢于于萬馬齊喑時發(fā)出神圣的一吼。在外人眼中這無異于送死,但這無用之舉恰是他們內(nèi)心精忠報國的宣泄。無用之舉成了他們神圣的祭壇。即使魏忠賢能打斷他們的脊梁,挖出他們的喉骨,卻還是阻止不了他們的聲音在圣潔的天空盤旋縈繞,經(jīng)久不息。
無用之用不流于表面而突顯內(nèi)心的向往和品質(zhì),無用之用也更加廣博,更能使支撐這個社會的靈魂更加澄澈,如春水般安詳美好。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或許此刻你手中的鋁罐,明天會是我家的鋁窗。很多人都以為某些事物毫無用處,其實只是不知道于何處發(fā)揮它們的作用。
有用與無用,是相對的。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待世間萬物,它們的作用便不同。電影《新少林寺》中方丈問凈能:“一塊金子與一塊泥土,誰的作用大?”凈能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一塊金子?!狈秸苫貞骸敖o你一顆種子呢?”我們往往過于肯定一樣事物的性質(zhì),卻忽視了它與其他事物的聯(lián)系。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便能清楚事物的作用,產(chǎn)生“蝴蝶效應”的神奇效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一定場合與條件下,無用之物能夠有處可用。所以,不要輕易放棄星火之光,我們往往不知道前方是否有叢草,為英雄用武提供一席之地。
因而,對于無處用的事物,我們應該善于發(fā)掘它的作用條件。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這是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產(chǎn)生的積累效應。我們?nèi)艉鲆暳藦牧孔兊劫|(zhì)變的過程,便不能運用好無處用的事物的積累效應。另外,在平時生活中注重觀察,我們能發(fā)現(xiàn)很多由渺小事物產(chǎn)生的作用。比如,奧斯特因為發(fā)現(xiàn)磁針在電流旁有微弱偏轉(zhuǎn)而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如果不相信電流產(chǎn)生的這種微弱作用,那次偶然就可能只歸因于風或振動了。整體的功能,也是許多細小的部分組成的。一顆獨立的螺絲毫無作用,但在航天飛船上便決定了成敗。了解細小部分的用處很關鍵,善于發(fā)掘,它便將閃光。
我們需要肯定事物的作用。人的主觀能動性,將賦予微渺的無用事物以巨大作用。我們可能因為沒信心而不相信,從而忽視了事物的價值。事物有他們發(fā)揮作用之處,但同時也必須有人相信并作出嘗試。萬物皆有用處,是客觀事實,而人的主觀作用,則是客觀事實得以發(fā)生的前提。給自己一點信心,相信手中那抔泥土。
無用還是無處用,將決定你對世界的眼光。
視野如由經(jīng)緯線編織成大網(wǎng)的人視萬物為有用,而那些井底之蛙只能“槍榆枋而止”,將無用之用埋在井底。目光狹窄的人只看到眼前蠅利,便死死抱住,將一切外物拒之千里。對于他們而言,有用無用的區(qū)別在于眼前與距離外,又或是當下與將來。視野遼遠如陶潛,若那五斗米當真為有用,那折腰便是為了飽腹,那今后縱使肚子飽了,而腰卻怕是再挺不起來了。然而他卻又看到了遠方的南山與菊,垂柳與酒,若這些是無用,那他又何以易安,何以怡顏呢?站在高山之巔,與明月清風相映,則眼中萬物皆為不可少的有用;蜷在自己懷抱里,則只觸及嶙峋的瘦骨和轆轆的饑腸,此時只有酒肉為有用,豈不悲哉?
心境是自由的空間,可包舉宇內(nèi)、席卷天地,亦可狹如籠屜。人之于世,憑著自己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來裝點自己的心境。莊周把大地收納,將濮水引進,大氣鏗然;而后又手摘星辰,衣帶蝴蝶,翩翩而雅致。莊周的心境是無世俗喧嘩的宇宙,于是萬物便屬于了他,萬物皆為他所用,為有用。而與此同時,有些人卻將名利大把大把地拖進自己狹窄的房子里,倚疊如山的金塊珠礫若是有用的話,那為何最終這一切將他連帶房子墜落,石沉大海,化為烏有?心境有多大,“用”即可有多少。
魄力是將有用鋪就成路的沙子,一點一滴直至形成厚實的大地??资ト?,人們都廣知他先進非凡的思想,但人們都往往忽略他周游列國時那滾動的木車輪下的熱情,那是孔子的魄力。若是他當初易于被國君們挫敗,便一切理論皆化作塵埃,皆為無用。走遍中華大地,孔子正是以魄力留下思想的種子,以魄力成就中華璀璨儒家文化。魄力使用為有用。
視野是“用”的尺度,心境是“用”的容器,魄力是“用”的動力。集三者而為一,則萬物皆為所用?!叭f物皆備于我”,將有用無用通通化為所用,如長江水般推動波濤涌涌,激起千層浪。
歷史證明忽視無用之用就像一天天在積累著病毒,這些病毒終將毀掉人類一切華麗的美夢。長久以來,我們過于重視GDF的增長,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卻忘了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維護,圍湖造田,砍樹造屋,今天我們也嘗到了相應的惡果,各種極端天氣的爆發(fā)一天天加劇人們心里的恐懼。令人欣慰的是,中學課本上終于出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潛在價值,我們知道潛在價值在于其直接價值,即有用之用。
若有用之用是璀璨的寶石,無用之用就是蒙塵的珍珠,寶石的閃亮固然炫目,珍珠溫潤的內(nèi)蘊才最貼近生活本身。
一、整體感知。
(一)多則材料文題的寫作,一般指含有兩個以上材料文題的寫作,立意時應對所提供的各則材料,先逐則分析,概括每段文字的中心,然后根據(jù)段落之間的關系,整體把握,確定立意。多則材料作文的難點在于,如何找準各個材料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作全面、準確、周密的分析。
(二)審題立意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即審題立意時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整體出發(fā),全面把握材料的意旨。最忌抓住一點,不及其余,斷章取義,立意成文。
2.多向性原則。材料蘊含的觀點并不是唯一的,從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讀材料。
3.最佳性原則。選準角度,選取最佳角度立意成文。
選取最佳立意,遵循以下原則
1.題目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觸及材料主旨的角度;
3.具有新穎性的角度;
4.最適合自己的角度。
二、多則材料的材料關系及其審題方法
(一)觀點相同型
這種材料的特點是多則材料的內(nèi)涵有相同之處。其方法是先逐則分析材料的內(nèi)涵,然后比較幾則材料的內(nèi)涵,找出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此種審題方法簡稱求同法。
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思路點撥。
一、材料中的關鍵詞句的理解
1、“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zhuǎn)彎。”“直線的”,“不會轉(zhuǎn)彎”,寓意指,孩子的眼光是單純的,世界在他們的眼里往往十分美好,因而他們的心靈是那樣的純真和善良。(童心的特點)
2、“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硬化”與“柔軟”對立,如果說孩子的心靈是柔軟的,那么,步入青春階段的少男少女的心靈卻開始變硬了,他們一點一點的褪去了童真。(童心早泯的現(xiàn)象)
3、“世界正在失去偉大的孩提王國,一旦失去這個王國,那就是真正的沉淪”,寓意是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童真,那么意味著道德的沉淪;作為個人是這樣,作為國家和社會也是這樣。(童心早泯的危害)
二、材料作文中的角度和立意分析
從豐子愷等幾位作家的的話語中,可以產(chǎn)生這樣的立意——
①童心是美好的,我們要永葆童心;
②今天的社會,是什么讓少男少女的心靈提前硬化?
③我們?nèi)绾尾蛔屪约旱男撵`硬化?
④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人的成長會失去許多,但要保持真、柔、善的赤子之心。
參考擬題:
①誰奪走了我的童真?
③讓我們的心靈永遠柔軟
⑤當下的教育該反思點什么?
⑦再見,讓我心靈硬化的那些丑陋
觀點相同型立意方法總結:
1.逐則分析材料內(nèi)涵
2.尋找內(nèi)容的同、異
3、歸納、合并相同的觀點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1)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歐洲傳教士見當?shù)厝嗽谑褂媚ブ剖?,便大量贈送短柄鋼斧,幫助他們提高效益。不料,其結果只增加了當?shù)厝说乃邥r間。
(2)日本兵庫縣有個小山村。一天,村里的長者把村人召集到一起說:“都什么年代了,咱們還過著與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要改變這種狀況,辦法不是沒有。大都市里的人長期過現(xiàn)代生活,肯定會膩味的。咱不妨走回頭路,干脆過原始人的生活,利用落后的‘特長’,‘出賣’這落后,定能賺不少錢?!边@回天妙計,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說干就干,有的在樹上筑巢,有的用獸皮縫衣,有的用石器打磨工具……一時間輿論大嘩,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來,小山村暴富起來。
上面三則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感悟和聯(lián)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解析:
第一則材料的原始部落的人觀念不更新,安于現(xiàn)狀,自甘落后,即使引進先進技術也枉然;
第二則材料中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強烈的變革意識,即使沒有外界幫助也會由弱變強,由貧困變富裕。
由此可得出立意:改變觀念是關鍵,解放思想是根本。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莫言說:文學和科學相比較的確是沒有什么用處,但是文學的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
要求: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 ②不得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③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不得抄襲、套作。
解析:
不應只注重實用價值,生命更應關注精神價值。
反對功利化,探尋文學、哲學、藝術等帶給我們的精神思想的意義和價值。
這種材料的特點是幾則材料的內(nèi)涵偏執(zhí)于一點,帶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將各材料的內(nèi)涵加以分析綜合,找出它們之間的對立矛盾點,進而歸納出一個全面正確的觀點來。此種審題方法可以稱為互補法。
富蘭克林說:“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構成生命的材料。”陶行 知說:“一年之中務求不虛度一日,一日之中務求不虛度一時?!?/span>
也有人說,人生的很多樂趣往往在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東西上,比如插花,比如自助旅游,或者在輕柔的音樂里閉目遐思,在灑滿陽光的草地上讀一本閑書……有位詩人認為最美好的時光是用來“虛度”的,就像無憂無慮的童年。
綜合上述材料,結合你的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材料看似“二元對立”,其實不然。富蘭克林說的,陶行知說的,都很正確,以此立意就是“我們要珍惜時光,做有意義的事”。當然這樣的立意不錯,而寫起來不容易。因為這樣立意的文章太多,不容易出新。“也有人說”與“有位詩人認為”這個角度呢?這個角度好像是主張人生應該“虛度”,是不是觀點謬誤,不能成立呢?不是。
對這個角度主張的“虛度”要辯證理解。材料中“比如……”展現(xiàn)了悠然、閑適的生活畫卷,與我們身邊喧囂都市里忙碌的身影、腳步匆匆的人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原來所謂的“虛度”并非浪費光陰,也不是在渾渾噩噩地耗費生命,而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那是看淡名利的超然,是舍棄奢食華衣的追逐,讓生活回歸質(zhì)樸、寧靜,用精神來守護自己一片內(nèi)心世界。這個角度可以寫,是比較新穎的角度。
觀點矛盾型總結:
思考是否真的矛盾,是否可以任選一種觀點
鞏固練習:
5、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1)志愿軍英雄馬玉祥曾說:“我不是什么英雄,當年在朝鮮戰(zhàn)場上我是個兵,后來轉(zhuǎn)業(yè)到地方,我也是個‘兵’;現(xiàn)在離休了,我還愿當個老‘兵’。這輩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夠個兵的份量就心滿意足了?!?/span>
(2)拿破侖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span>
綜合上述材料,結合你的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人生既要有拿破侖那種雄心壯志,也需要馬玉祥那樣甘于從平凡做起的精神,因為任何雄心壯志的實現(xiàn),都離不開腳踏實地地苦干。
三、課下鞏固:
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人說:一個頂天立地的勇者是無所畏懼的。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span>
根據(jù)上述材料,結合你的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一個勇者要具備勇敢,更要具備的是有一顆懂得敬畏的心。
人只有心懷敬畏才能更勇敢而前行。
7、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即使你走的路是錯的,但也很有意義,如果沒有走錯路,就不會發(fā)現(xiàn)新的路。
3.世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的三句話,引發(fā)你怎樣的感悟或聯(lián)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