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俊彼茏院赖卣f:“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說:“那太好了,我能否請教你一個問題?”學生應道:“可以?。 笨腿藛枺骸耙荒甑降子袔准??”學生回答道:“四季。”客人搖搖頭:“不對,一年只有三季?!薄澳愀沐e了,四季!”“三季!”兩人爭執(zhí)不下,于是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qū)W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正苦于對錯莫辨之機,恰巧孔子從屋里走出來。學生上前問道:“老師,您說一年有幾季呀?”他們剛才的爭論,孔子在屋里都聽到了。對學生的問話,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笨腿笋R上說:“磕頭,你磕頭吧!”對老師的解釋學生感到困惑不解,明明老師教我們說一年有四季,可今天怎么變成一年三季了呢?但礙于老師的情面,他很不情愿地給客人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后,學生充滿疑惑地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說是三季呢?”孔子說:“你沒有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的嗎?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吵到晚上都講不通。你吃點虧,磕三個頭,無所謂,沒必要跟這種人耗費唇舌。”
這個故事不論真假,對我們有一定啟示。
現(xiàn)實中,就有這種顛倒黑白、不明是非曲直的“三季人”,遇到這類蠻不講理的人,會氣得你吐血。有時想想,跟這種人理論值得嗎?當你看到這段故事后,若再遇到此類人想要發(fā)脾氣時,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跟他一般見識自己不是也變成傻子了嗎?況且無謂的爭執(zhí)只會消耗你的精氣神,這樣一想你就不會生氣了。
這種“三季人”,有些事情明明不懂,卻非要裝懂,明明無理,卻非得強辯三分,他越不講理,嗓門卻越大,老怕別人不知道他是誰似的。你聽,凡是嘈嘈聲最大的那個人,往往就是最不懂理、最沒素養(yǎng)的人。講理不在言多,不在聲高!如果真的懂理,就會心平氣和,講話何起高腔呢?
《莊子·秋水》里有一句話十分貼切,叫做“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你跟夏天的蟲子講解冬天的寒冰,它能感知到嗎?你跟只活在井底的青蛙,高談大海的寬闊,它如何相信呢?
受家庭環(huán)境以及后天教育、自身學習的影響,每個人對事物的認知都不同。認知不同,一般很難溝通。當兩個人的認知水平相差太大,無論你再怎么講道理,都是徒勞。
現(xiàn)實生活中,凡是喜歡貪圖小便宜的人,一般來說素質(zhì)都比較低下,心胸狹窄,目光短淺,不僅沒有朋友,甚至六親不認,可惡難纏至極。若遇見此類人,不要與其爭辯,浪費口水,要果斷走開。跟蠻不講理的人糾結爭吵,只會拉低自己的人格,讓你的心情變得糟糕,自己難免受到傷害。因此,盡量遠離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善良人要跟同樣善良的人交往,綿羊千萬不要跟狼走到一起,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時刻謹記,永遠不要和認知不同的人爭論,學會保護自己,避免無謂的爭論,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