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供奉本朝歷代帝王及其先祖的太廟是帝王祭祀的重要場合。后來,宗室、功臣經(jīng)過皇帝批準(zhǔn)后也可以將他們的神位供奉于太廟之中,稱為“配享太廟”,以示殊榮。魏明帝時,先后有26位功臣得以配享魏武帝曹操之廟,這不僅是對已逝功臣的表彰,更能揭示出當(dāng)時政治格局的變化。
曹魏宗廟始建于建安十八年(213年)7月,此前曹操剛剛被漢獻帝封為魏公,加九錫、在丞相下置百官,掌握著東漢的實際權(quán)力。曹操遂以諸侯王之制在鄴城立五廟,供奉著曹節(jié)(曾祖)、曹騰(祖)、曹嵩(父)三人,并多次在宗廟行春祭之禮,在禮制上為取代東漢做好了鋪墊。
216年,曹操進位為魏王,至此曹魏取代東漢已成定局。219年,孫權(quán)稱臣上表,立勸曹操稱帝,群臣紛紛附和。對此曹操倒是很淡定,他早已說過“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strong>顯然,曹操認(rèn)為他做個周文王就可以了,至于稱帝的事情,就交給曹丕了。
曹操像
220年曹丕篡漢建立曹魏,這時曹魏現(xiàn)有的諸侯王宗廟應(yīng)該相應(yīng)轉(zhuǎn)變?yōu)榛始姨珡R,但曹丕在位時只是做了很小幅度的改進。他稱帝后,先將曹操立于曹魏太廟之中。223年,曹丕將曹節(jié)、曹騰和曹嵩合為一廟,使曹操獨享一廟,僅此而已。
不過曹丕最應(yīng)該做的是將曹魏太廟從鄴城遷至首都洛陽,但他在位期間沒有任何關(guān)于在洛陽營建太廟的記載。究其原因,大致是因為洛陽城遭到董卓焚毀,需要重建,而曹操、曹丕時北方社會經(jīng)濟尚處于恢復(fù)期,他們都崇尚節(jié)儉,不喜大興土木,所以此事便擱置下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魏明帝曹睿。他繼位后便馬上在洛陽大興土木,廣造宮社,太廟也在其中,共有7廟。太廟于229年完工后,曹睿便立即把供奉于鄴城的曹節(jié)、曹騰、曹嵩、曹操神主牌遷至洛陽太廟之中,曹魏太廟在曹魏立國9年后才得以完備。
曹睿還下詔,將曹操(太祖)、曹丕(高祖)和自己(烈祖)的三祖之廟定為“萬世不毀”。這就開創(chuàng)了帝王在位時為自己確立廟號而且“萬世不毀”的先例。
隨著曹魏太廟制度的完備,將前代宗室、功臣“配享太廟”便被提上了日程。從魏明帝開始到曹魏滅亡,先后分五批將26人配享太祖武皇帝之廟。其標(biāo)準(zhǔn)是“大魏元功之臣,功勛優(yōu)著,終始休明者,其皆依禮祀之?!?/strong>
第一批是在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曹睿下詔將已故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三人配享武帝廟。
曹睿劇照
第二批是在齊王曹芳正始四年(243年),這次共有20人配享武帝廟,是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分別為:已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鐘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征西將軍夏侯淵、后將軍朱靈、文聘、執(zhí)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
第三批是在齊王曹芳正始五年(244年),為尚書令荀攸一人。
第四批是在齊王曹芳嘉平三年(251年),為相國司馬懿一人。
第五批是在魏元帝曹奐景元三年(262年),為軍師祭酒郭嘉一人。
這26人都是為曹操定鼎中原,統(tǒng)一北方建有卓越功勛的文臣武將,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諸夏侯曹,為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曹洪、夏侯淵7人。第二類為寒門武將,為張郃、徐晃、張遼、樂進、朱靈、文聘、臧霸、李典、龐德、典韋10人。第三類為世家文臣,為司馬懿、程昱、桓階、陳群、鐘繇、華歆、王朗、荀攸、郭嘉9人。
首先,完全符合曹操時期的權(quán)力分配情況。
這26人中,諸夏侯曹和寒門武將都是掌握兵權(quán)之人,一共有17人,要遠多于世家文臣,這和曹操時期的權(quán)力分配情況是完全符合的。軍權(quán)是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根本所在,所以曹操必將軍權(quán)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諸夏侯曹和曹操有親緣關(guān)系,值得曹操信賴。而以張郃、徐晃、張遼等人為代表的寒門武將都是曹操從行伍、降將中破格提拔重用的,他們出身低微,社會地位不高,自然對曹操忠心耿耿,這也正是曹操重視寒門的體現(xiàn)。
但光靠武力是不夠的,雖然曹操一直在打壓世家大族,但他們飽讀經(jīng)書,人脈關(guān)系深厚,曹操為了穩(wěn)固統(tǒng)治,也在同世家大族進行合作。司馬懿、陳群、鐘繇、郭嘉等人為曹操出謀劃策、治民理政出力不少。
曹丕和曹睿也基本遵循了曹操的用人方略,雖然寒門地位迅速下降,世家大族的地位得以不斷提高,但軍權(quán)還是牢牢掌握在與曹魏皇室有親緣關(guān)系的諸夏侯曹手中。
其次,齊王曹芳時期的三次“配享太廟”體現(xiàn)了曹魏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化。
曹睿駕崩后,齊王曹芳繼位,曹爽和司馬懿共為輔政大臣。而曹芳在位期間共分三次將23人“配享太廟”,特別是司馬懿的入選則體現(xiàn)出了曹魏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化。
243年時共有20人配享太廟,此時輔政大臣曹爽正在進行“正始改制”,以整頓九品中正制、改組地方為由將司馬懿排擠出權(quán)力核心之外,借以打壓勢力越來越大的世家大族。曹爽權(quán)傾朝野后,便主導(dǎo)了這次“配享太廟”。這20人中,世家大族只有5人,曹爽的父親曹真上榜無需多說,甚至連龐德、典韋都榜上有名,其體現(xiàn)的政治意味已經(jīng)十分明顯。
曹爽的行為自然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滿。249年,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事變誅殺了曹爽一黨,囚禁曹魏宗室人員,將諸夏侯曹勢力排除在權(quán)力核心之外,徹底架空了曹魏政權(quán)。251年,司馬懿平定太尉王凌的“淮南一叛”后去世,曹魏有許多大臣便啟奏曹芳應(yīng)將司馬懿配享太廟,而且班次位列首位。
當(dāng)時曹芳已經(jīng)完全被司馬昭所控制,形同傀儡,只能照辦。于是,將曹魏政權(quán)徹底架空的司馬懿得以配享曹魏太廟,這不得不說是莫大的諷刺。
魏明帝完備曹魏太廟制度后,共有26人分五次先后“配享太廟”。這不僅是表彰前代功臣的舉動,更是現(xiàn)實政治格局的體現(xiàn)。而正始年間的三次配享行為,特別是司馬懿的入選,更體現(xiàn)了曹魏政治格局發(fā)生的重大變化,也預(yù)示著曹魏被司馬氏所取代只是時間問題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