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頭條悟空邀請!
關于古人如何取字號的問題,個人覺得對于我們今人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古人用名字、號來全方位的識別一個人,來詮釋一個人。古人有姓、有名、有字、有號,是個人的一個特有稱謂。字往往是對名的解釋,與名是相表的,有時字又稱表字,名和字在古代是有先后、有講究的,《禮記-檀公上》說“幼名、冠字”,是說在幼年時期用名,又稱幼名。而到了弱冠之年,以長成人,二十為父之道,朋友等不能再呼其名,故冠之以字。又《儀禮-士冠禮》說“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之后稱其字”。從以上可以看出,名在古代主要是在二十歲之前被長輩稱呼所用的,成人之后為表示對人的尊敬,冠之以字。
古人有時又常以號代替名字來稱呼一個人,號是對一個人的別稱,有時又稱別號。早在周朝時古人已開始使用號,《周禮》解釋說“尊其名而又美稱焉”,是對一個人的尊稱,同時又是一個更佳贊美的美稱。從此也可以看出,號是繼名、字之后的對人的另外一個別稱,從年齡上講應該是成人之后,弱冠之年之后才獲得的一個別號,而且有號的人多是圣賢雅士,如老子,姓李,名耳,號廣成子。
先秦、魏晉南北朝時期取別號的人還不是很多,而到了唐宋時期,文人墨客雅士也多了起來,號自然也用的多了起來。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之前的陶潛陶淵明號五柳先生等?!端疂G傳》中108將個個有號,可見在宋朝號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三教九流,已經(jīng)不分身份地位。明清時期更是把號作為自己的雅稱,上至皇室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達到了無字也必有號的地步,可以說號已經(jīng)是無所不用其極,山村野夫野婦,山中盜賊土匪,等等。
古人為孩子起名一般是對孩子在成人之前,也就是幼時使用的名,是每個孩子特有的區(qū)別于他人的一個稱謂,也可以稱乳名,盡管如此古人給孩子起的小名仍然會代表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祝愿、寄托,每個名都有屬于孩子的獨特寓意,名也是父母終生對孩子最具有愛意的稱呼,往往稱呼到老。名一般字數(shù)不會太多,1-4個字的較多,而2-3個字是最廣泛的。
字是弱冠之年開始正式使用的對一個人的尊稱,當然一般在十五六歲時,古人已經(jīng)為孩子考慮或已經(jīng)命好字了,一般在公眾場合、正式場合一般會使用人的字,以表示對人的尊稱。而個人在長輩面前一般多使用自己的名或字,以此顯示對長輩的尊敬。字一般字數(shù)也不是太多,2-4個字居多,有時也和姓一起使用。
號因為是對名字的一個更加概括的更美妙的一個別號,字數(shù)往往沒有得到明顯的限制,有一個字的,有兩、三、四個字的,也有十個、二十個字的,還有更多字的。宗教界有一位叫釋成果的法師,別號就有28個字,號曰“萬里行腳僧、小佛山長,統(tǒng)理天下名山風月事,兼理仙鶴糧餉不醒鄉(xiāng)侯”,也是古今一大奇談。對于號有時侯一個人并不只一個,有的人有兩三個號,甚至四五個。號有時是自己起的,也有時是人們封的,是對一個人特質(zhì)的稱謂,古皇室一般有封號之說。
現(xiàn)代人取名很少有用號的,但不是絕對沒有,也基本是一些文人墨客。而今人給孩子起名也是很有講究的,在不同的時期也是有不同的取法。一般來水現(xiàn)代人給孩子起名時,一般是名、字一起取,有的是先有名、后有字,現(xiàn)代人的姓名,是姓和名的組合,但往往又給孩子起一個小名,有時小名與大名也就是姓名中的名有關聯(lián),有時也沒有關聯(lián),小名往往是姓名中名的疊稱。
在中國近代孩子的乳名是五花八門,什么狗蛋、狗剩、鐵蛋等,但都是因為生活條件艱苦,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差,孩子夭折的比較多,為祈求幼子平安,用“死了連狗都不吃,都嫌棄”的寓意命孩子的乳名,祈求孩子不會夭折,能順利長大成人。同時又給孩子冠以姓起一個正式的名字,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偶爾還對不太熟悉的晚輩,問起大號怎么稱呼,其實就是現(xiàn)在的姓名。
現(xiàn)代人給孩子起名也是很講究的,乳名一般是對孩子的昵稱、愛稱,是對孩子的親昵稱謂,一般是叫著順口,好聽就行,有時也賦予一定的意義,希望和寄托。而身份證和戶口上用的姓名就很講究了,一般現(xiàn)在人都喜歡請懂周易的先生結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起名,即追求名字好聽,還兼顧命理,還包含寄托、希望。當然現(xiàn)在也有給孩子起特別的名,也有的五花八門,但不多,以至于連戶口都落不了,只能另改他名。
現(xiàn)代也有一些對古人別號的熱愛,給自己起個別號,這些人一般都是喜歡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要么喜歡舞文弄墨,要么喜歡吟詩頌詞,要么追求其它藝術,也可以統(tǒng)稱為文人騷客,當然這些人大多數(shù)都是有思想、有追求、有信念,且有一定才能的人。我個人還是挺欽佩這些朋友的,一方面也是在傳承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一方面又讓自己多了些仙風道骨、風騷雅韻,豈不美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