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教父》里有句臺詞:
“遇事第一秒內(nèi)的反應(yīng),決定這個人能夠達到的高度。”
人生是一場修煉,生活就是一道修煉場。
正所謂:“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strong>
每個人都應(yīng)該從這場修煉當(dāng)中,不斷地修煉自己,提升自己,強大自己。
然后,懂得如何做人做事,知道該怎么做人做事。
而且在整個過程當(dāng)中,也應(yīng)該做到言緩則貴,事遲則圓,心靜則福。
言緩則貴
一個人若是說話太快,就會頻繁出錯,甚至破綻百出。
其實,一個人說話的語速越緩慢,反而越能夠襯托出一個人的高貴特征。
太多的人,腦子里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特別沖動,根本不會經(jīng)過大腦篩選,以及思考。
所以,最終就會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說出了太多得罪人的話,或者是一些吃力不討好的話。
然后,自己的生活也會被各種煩惱,被各種瑣事糾纏,搞得自己精疲力盡,心情大無。
康輝說:“一個人說話很快的時候,嘴巴就容易跑到腦子前面?!?/strong>
所以,說話不要快,反而要慢。
聰明人,一定會在說話之前,考慮自己的說話后果,或者說思考自己的話,有沒有必要說出來,說出來有沒有價值。
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會反復(fù)思考自己要講的話,只有那些愚蠢的人,才會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正如蘇格拉底曾說:
“思維先于言語,能解決90%的難題,和100%的誤會?!?/strong>
人生在世,要少說多做,要明白禍從口出這個道理。
寧愿保持沉默,也不要滔滔不絕,選擇慎獨,謹小慎微,慢慢說,好好說,才是智慧,才是情商。
只有這樣,你的生活才是平靜的,心靈才能自由呼吸,靈魂才得以自由舒展。
事遲則圓
太多的人,就是因為太心急,太沖動,所以惹了一身麻煩。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其實是非常矛盾的,因為兩者從本質(zhì)上來說,無法調(diào)和。
就像人與人之間無論怎么用心對待,終究都會有一絲絲的隔閡存在。
這種隔閡,說白了就是有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的觀念,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遭遇造成的。
所以,就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問題。
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明白這么一個道理,既然問題存在,事情發(fā)生了,就不要急著去解決。
我們要找到其中的本質(zhì)原因,找到其中的邏輯,或者說要找到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癥下藥,我們才能保持克制,穩(wěn)住心態(tài),平穩(wěn)情緒,而不至于釀造更多的麻煩和困難。
作家狄更斯曾說:
“懂得克制憤怒的心態(tài),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問題發(fā)生了,就說明以自己當(dāng)下的能力,無法將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
所以,先思考,不著急,更不要帶來情緒化的波動,因為那樣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多的麻煩當(dāng)中。
不要意氣用事,而是要保持成熟,做到淡然冷靜,從容淡定。
如此,我們才能夠拿出一種從容的,有節(jié)奏的,緩慢的解決問題的風(fēng)格,真正做到手到擒來,信手拈來,水到渠成。
心靜則福
生活總是豐富的,人心總是多變的,一切的一切,其實都很神秘。
但是,太多的人,因為心浮氣躁,因為急功近利,因為活得盲目被動。
所以,總是被生活的浪花拍打,被歲月的風(fēng)雨淋濕曝曬,最終導(dǎo)致自己活得煎熬,焦慮。
在這個時候,其實我們更應(yīng)該讓自己靜下來,只有讓自己靜下來了,一切的一切,才會浮出水面。
誠如《昭德新編》里的一句話:
“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strong>
在這個時候,我們因為內(nèi)心足夠清靜,因為心情足夠平和,心態(tài)也足夠平穩(wěn)。
所以不管面對什么事情,我們都能夠保持足夠的低調(diào),從容,隨性。
最終,自己也能夠在一種心靜的心境之下,感受到了幸福的人生體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