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華夏人出于居住、防侵害及捕獲的需要,或利用自然天成、或人工進行挖掘陷坑制作陷阱。
阜(fu):古文字寫作‘或或’,像一級級臺階的樣子。以此表示地勢較高的小土山。如《說文》:阜,大陸也。山無石者,象形。如《詩·小雅·天?!罚喝缟饺绺?,如岡如陵。
小山丘上的臺階 阜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登上小土山必須一步步走上去,因此引申有:升高、富足的含義。如晉·常璩《華陽國志》:是時世平道治,民物阜康。
‘阜’為部首字,寫作‘阝’,位于新組漢字的左邊,即:左耳旁。字義多與其本義及‘障礙、堡壘’的引申義相關(guān)。如:陟、降、險隘、陣等。
坎(kan):又寫作‘埳’,古文字寫作‘或’。早期字體‘凵’,像地面有深坑的樣子。如《說文》:坎,陷也。從土欠聲。東漢·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鑿地為坎。即:人工挖掘出的坑。后期字形從‘土’,從表示‘人張口打哈欠’并表音的‘欠’,成為會意形聲字。這里的‘張口’,喻示‘坎’是人工挖掘而成的深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