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天起,7+3=8天的美好假期就要開始了。
你打算怎么過?
據(jù)說長得好看的人都出去旅游了,
你。。。在家繼續(xù)睡吧。
▼
傳說,德國有一個長得很好看的畫家,他曾經(jīng)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去往意大利旅游,順便還推動了整個北歐的藝術發(fā)展。
看來趁年輕,行萬里是很有必要的。
對于他的美貌,曾有這樣一個傳聞:
“他有一張表情生動的臉,一對明亮的眼睛,長長的脖子,寬闊的胸脯。。。樣子文質彬彬。他那俏皮的言談舉止更令人陶醉,他幾乎通曉天文地理、哲學、美學,并能口述出來?!?/span>
這就是你們想要的有顏值、有情調(diào)、又有才華的社會精英了吧。
別流口水了,這個美男子,已經(jīng)死了500多年了。
他就是德國最最最偉大的藝術家:丟勒。
丟勒不僅長得帥,成就還非常了得。
我們都知道,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并稱“文藝復興三杰”,把意大利地區(qū)的歐洲繪畫復興推向高潮,那么丟勒就是一個可以和三杰并肩的男人,他被稱為“北方文藝復興”的龍頭老大,推動了整個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qū)的繪畫發(fā)展。
丟勒 《祈禱的手》畫于508年
也許你聽過丟勒,是因為那幅了不起的《祈禱的手》,還有那只《兔子》。
丟勒 《兔子》畫于1502年
這可是一只510年前的兔子,一雙510年前的手,能畫出逼真到令人發(fā)指的細節(jié),此人的技藝該多不得了。
但是,即便是這些,都還不足以讓他稱霸北方畫壇。
他有一個終極秘密武器——自畫像。
▼
要知道,在文藝復興以前,畫家不是藝術家。幾乎是從古希臘開始,對職業(yè)就有“勢利眼”。那些要動腦子動心思的(所謂的“自由學科”)比如文法、辯證法這些學科就被捧得很高。
而以前的人認為,畫家需要做的是“動手”不是動腦,所以他們被看做是“手工藝人”,并不是高貴體面的職業(yè)。
所以當時畫家的地位可想而知,一般只有他們畫別人,替人家干活兒,不太可能出現(xiàn)畫家敢畫自己……畢竟也賣不出去……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出一點點小小改變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況且丟勒做的還不是小改變——
丟勒開創(chuàng)了藝術家系列自畫像的先河。
這就好比社交網(wǎng)絡中,別人還摸不清楚該發(fā)點什么的時候,丟勒已經(jīng)開始發(fā)自拍+文字記錄生活了,所以怎么會不成為網(wǎng)紅博主,引領潮流?
正是這種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才真正讓他成為了北方文藝復興的支柱。
因為有了丟勒的這一開創(chuàng),西方藝術家自畫像就成為了一種固定的題材。后來的倫勃朗、梵高、畢加索……等等等等人都是沿著丟勒的路子走下去。
左起,依次為倫勃朗、梵高、畢加索大師的《自畫像》
▼
為啥別人不畫自畫像,丟勒就想起要畫呢?這一切得從他小時候說起。
15世紀末,丟勒出生在德國紐倫堡的一個金銀匠世家。丟勒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金銀首飾的雕刻,奠定了他的繪畫技藝基礎。
可能因為真的覺得自己長得挺不錯的,“天生麗質難自棄”,他從13歲開始就嘗試畫自畫像了。
這幅自畫像比達芬奇的自畫像還早將近20年。
丟勒 《自畫像》 畫于1484年
這頭發(fā)、這五官、這骨骼,結構精準,比例協(xié)調(diào),更厲害的是,整幅畫從頭到尾一根線條都沒有改過,簡直是喪心病狂?。?/span>這不僅要掌握解剖學,還要具有很高的繪畫技能,很難想象這出自一個小學剛畢業(yè)的孩子的手。
在這幅畫里,他寫了這么句話“這是我照著鏡子畫的自己”。自拍照加上心情記錄,這不就是微博嗎?難道丟勒才是最早的網(wǎng)紅博主?那么這條微博應該是這樣的:
這幅畫一出來,整個村子都驚呆了,嚇得丟勒的爸爸趕緊把他送去城里深造。這一畫,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
這是丟勒22歲的自畫像,他戴著時尚的小紅帽,手里還拿著一株刺芹,這在西方是象征愛情的,原來這幅畫是寄給未婚妻的。
丟勒就一直這樣發(fā)著“自拍”……
。
。
。
直到有一天,他上傳了這樣一張驚天動地的“照片”:
人們都沸騰了。
這幅自畫像直觀看上去,跟之前的不一樣,它開始有了光影,有了立體感,整個人看起來都很真實,仿佛下一秒,他就會向我們走來。
丟勒《自畫像 》畫于1500年
但這幅畫為什么會令人尖叫?丟勒的畫風又為什么突然改變了呢?
這就要講到丟勒的另一個故事——獨自一人翻山越嶺,前往意大利取經(jīng)的故事。
▼
15世紀末,文藝復興的春風早已吹遍意大利半島,意大利人通過海洋貿(mào)易不斷積累財富,政治、經(jīng)濟、文化都進入了繁榮發(fā)展時期。
而此時,歐洲北部的德國還在寒冬之夜里瑟瑟發(fā)抖,政治混亂、經(jīng)濟蕭條、更可怕的還有當時的黑死病,每天都在奪去無數(shù)人的性命。
德國的封建主們還在為爭奪那些貧瘠的土地而打得熱火朝天,連命都保不住時,同一時刻,千里之外的米開朗基羅卻正在給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畫天頂畫。差距可想而知。
米開朗基羅 《創(chuàng)世紀》局部 畫于1510年
在那個時候,丟勒其實已經(jīng)是家鄉(xiāng)的大畫家了,但他卻覺得還是無法突破自己繪畫的瓶頸,還想不斷拓寬自己的邊界,于是他決定,搞點事情。
▼
他做了什么?我們來看一組數(shù)據(jù):
他走了3424公里的路,翻越橫斷在南北歐之間、平均海拔3000米的阿爾卑斯山脈,從德國去往意大利,結識了拉斐爾、喬萬尼·貝里尼等幾位當時頂級的藝術大師,順便向他們學習技法。
他進入當時最厲害的威尼斯大學“讀研”,他接觸到“透視法”、“解剖學”等新的繪畫理論。
丟勒學習解剖時畫的草圖
然后創(chuàng)作了《啟示錄》《亞當與夏娃》《大片草地》等十幾幅傳世名畫。
左《亞當與夏娃》畫于1504年 右《大片草地》畫于1503年
而這僅僅只是他第一次翻山越嶺去往意大利得到的結果,隔了5年之后,他又再一次踏上旅途,重新翻越阿爾卑斯山,第二次去往意大利。
他臨摹喬萬尼·貝里尼的繪畫:
左側為貝里尼《圣母子像》,右側為丟勒臨摹《圣母子像》
他學習拉斐爾,看到拉斐爾畫的圣母就像個慈愛的鄰家母親,他才真正意識到“最美的是人,不是神”。他在意大利,體會到了繪畫里,對“人”的重新定義,人文主義的復興,真正開始刻畫人、重視人。
▼
然后,才有了這幅畫。此時,我們再來欣賞他的這幅經(jīng)典自畫像,就知道它到底有多牛了。
— 360度柔光自拍 —
畫面里有非常高明的光影對比:光從自己的右側打過來,到左邊漸趨昏暗,凸顯了溫柔的雙眼、挺拔的鼻子,肩上的每一縷卷發(fā)都發(fā)著金光。
— 1600萬超高像素 —
我們看那些毛發(fā)和衣服的細節(jié)刻畫,尤其是貂裘大衣的毛領,一根根清晰得像照片一樣,怪不得有人說丟勒是15世紀的高清數(shù)碼相機。
— 六芒星無敵構圖法 —
有研究者表明,這幅畫的構圖很講究,看似不經(jīng)意,但給人一種沉穩(wěn)大氣的平衡感,仔細研究其實整個畫面構成了一個穩(wěn)定的六角星形,這正是他在意大利讀研所學。
對比之前的自畫像,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關鍵的問題?
丟勒之前的自畫像都是45度角的pose,只有這一幅是正面構圖。現(xiàn)在我們看起來好像沒什么,但在當時的藝術界直接炸開了鍋。
因為自古以來,藝術家給人畫像,不管對象是誰,都只能以側面呈現(xiàn)。唯一可以正面出現(xiàn)在畫面里的只能是神。
老盧卡斯·克拉納赫 《三個薩克森公主》 看鏡頭啊,你們!
就連拉斐爾當年把自己畫進《雅典學院》里,也是只畫了個半臉。
拉斐爾 《雅典學院》 畫于1510年 右二為拉斐爾本人
可是丟勒又一次突破了人們固有的習慣和觀念,他偏要要用畫神的方式畫自己。
甚至擔心大家以為他畫的是耶穌,他直接在畫上寫著:我畫的是我自己,丟勒!
我們常說,文藝復興之后,藝術家關注人,關注人從哪里開始?丟勒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藝術家真正關注自己,重視自己開始。
然后他們才將這種人文主義的思想融入創(chuàng)作之中,至此才揭開了所謂的“復興”。
在當時的那個條件下,很多意大利畫家都無法想象翻過阿爾卑斯山去往北邊,但是丟勒做到了,還做了不止一次。
最后,執(zhí)拗、冒險的藝術家丟勒,在那個時代,用作品來宣示自己,把先鋒的、開創(chuàng)的觀念的思想都畫進了畫里,這些繪畫于是成為了撬動北方文藝復興的千斤頂。
阿爾卑斯山
但是,在當時那么落后的情況下,丟勒到底是怎么翻越阿爾卑斯山,去到意大利的呢?
我們都知道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大的山脈,平均海拔3000米,全年極寒,地形崎嶇,且經(jīng)常伴隨著雪崩、冰川侵蝕等自然災害,想要一個人翻山越嶺幾乎是不可能的。丟勒到底使用了什么利器呢?
▼
不管環(huán)境怎么惡劣,路虎星脈都能暢行無阻。它的全地形能力,讓你輕松駕馭各種地勢,不管是爬雪山,還是翻草地,哪怕是涉水深度650mm,都應付自如。
這可不是我們瞎說,如果早點有星脈,丟勒一定會選擇它。因為星脈和丟勒一樣,極具開創(chuàng)精神,生生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藝術品。
它的設計走極簡主義風格,去掉了很多影響視覺效果的元素,只剩下漂亮的線條。比如這個隱藏式的門把手、矩陣式激光LED大燈。
在車輛內(nèi)部,星脈還增加了智能的人性化設計。比如用全觸摸屏取代了傳統(tǒng)的按鈕,司機進入車內(nèi)后,上方的觸摸屏還會自動傾斜30度,向你致敬,感覺親切的同時又科技感滿滿。
星脈的內(nèi)飾設計也絕對走心,全車以溫莎真皮包裹,配以少有的素色,給人煥然一新的清亮感覺。
內(nèi)飾技術上的革新,加上外觀造型的升級,可以說星脈開辟了SUV的美學新標準,就像當年的丟勒一樣,憑一己之力開創(chuàng)了一個藝術的新時代!
不多說了,快開上路虎去旅行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