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聽到身邊的人說和誰誰誰已經許久不再聯系了,不知怎么走著走著就到了分岔路口。
又或者和不太熟的朋友每次都尷尬的以洗澡、有事為理由匆匆中止對話。
前段時間網上一直調侃著說N年沒聯系的對話框中彈出的一般都是結婚邀請,平日沒事的時候依舊不會聯系。
的確,成年人的世界里,充斥著瑣碎又繁雜的事情。工作日需要加班努力、休息日需要養(yǎng)精蓄銳,躺在好友列表中的名字,逐漸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不會再輕易地去打擾一個人,也不會再輕易的將自己的心事訴說給他人。
我們保持著適當的距離,既不熱情,也不冷漠。
昔日的好友在社交軟件動態(tài)中關注著彼此的近況,不再有交集的人常年停留在空白的對話框。
越來越知道想要什么,也越來越清楚,成年人之間應該保持怎樣的關系。
不論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還是昔日親密無間的好友,成年人的世界,都不需要經常聯系。
我們常常會思考,要交往什么樣的朋友,要擁有什么樣的圈子。
身邊的人來來往往,有人陸續(xù)離開,也有人逐漸靠近。不論何何種境地,一直陪伴在身邊的人當然值得珍惜,但對于泛泛之交,不必常聯系,干凈的圈子才會讓人心情愉悅。
前些日子在街邊偶遇老同學,商量著加個微信以后方便聯系,誰知怎么也加不上,后來才發(fā)現原來對方微信好友人數已達上限。無奈他只好刪除部分微信好友后加上了我。
我調侃說,多年不見,老同學混的不錯呀。
他無奈地笑笑,微信好友倒是不少,翻一翻至少有一半的人現在都不知道是誰了,朋友圈的微商廣告占一半,有些人從加好友后幾年沒說過一句話。
我深有同感的點點頭。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微信里躺著一堆“僵尸粉”。彼此不算熟悉,既不刪除,也不聯系,曾經在某個場合下有過交集,加了微信以為會常聯系,誰知可能連對方是誰都早已忘記。
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際交往的淡泊,讓身邊的泛泛之交逐漸增多。網上一則新聞寫到一男子找剛認識的女子微信借錢,女子將微信截圖發(fā)出后一陣嘩然,這樣的圈子又怎會讓人保持愉悅的心情。
泛泛之交,真的沒必要常聯系。
圈子不必太大,但一定要干凈,不必與自己不熟的人虛與委蛇,也不必強行與身邊往來的過客搭上關系。
與三觀相合、想法一致的人交談才會讓人覺得舒適和愉悅。
人們常說,距離產生美,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成年人的世界。
適當的距離,才能給感情保溫。
《莊子》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親而有間,疏而有密才是人與人之間交往最合適的距離。
每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生活狀態(tài)不一樣,過分的親密很快會產生嫌隙。而過度的疏離同樣會讓兩個人的關系越來越遠。
《我家小兩口》中的杜若溪和嚴屹寬常常會為一些生活小事鬧糾紛。其中有一幕,杜若溪要去離家不遠的地方辦事,但嚴屹寬堅持要開車送她。兩人為這事來來回回商討數次未果,杜若溪十分生氣。
許多人覺得嚴屹寬也是出于好心,但另一部分人卻指出了問題的實質,夫妻之間也需要有獨立的空間和自由。
所以,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佳方式。
在西方廣泛流傳著刺猬法則,說到冬天的時候刺猬們會挨在一起互相取暖,但是它們又不會離得太近,因為一旦太近,身上的刺便會扎到對方,于是他們之間始終保持著適當的距離。
的確,成年人在互相交往的過程中也應該拿捏好距離尺度。
始終與親人、與戀人、與朋友保持著的適度距離感,也會讓生活更添幸福感。
真正關心你的人,聯系不多,但他始終不會忘記你,并會在關鍵時刻伸出雙手,拉你一把。
“見或不見,依然想念;聯不聯系,都沒忘記”。
有些人,不會頻繁出現在你的生活里,但無論是你還是他心中都互相牽掛著對方。
我們有共同的回憶但又有各自的生活,偶爾的見面和聊天也會讓人覺得愜意。
前段時間遇到點麻煩事,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昔日好友老羅,算起來已經兩年不曾見面,我有些許擔心見面會不會尷尬,但為了解決問題我還是硬著頭皮去了。
整個聊天過程完全沒有出現我的擔憂,我和兩年前一樣毫無保留的給他講述我的情況,他也跟從前一樣傾聽著我的述說。
讓我頗感驚訝的是這兩年雖然只有斷斷續(xù)續(xù)的互發(fā)節(jié)日的祝福,但兩人都對對方的生活有些許了解。
不久后老羅幫我化解了麻煩,我們又重新回歸到各自的生活。
忙碌的日子或許讓兩人逐漸疏于聯系,但即便只有逢年過節(jié)幾句簡單的問候,即便只有朋友圈中沒有留言的點贊,我們都沒有互相忘記。
不聯系,并不代表忘記,真正關心你的人,不需要經常聯系。
感情需要維系,但維系感情絕不是一味地形影不離。
淡化泛泛之交,讓干凈的圈子為生活增添樂趣。保持適當距離,讓朦朧的魅力為生活增添情趣。珍惜舒適關系,讓關心你的人也覺得愜意。
半年不發(fā)一條朋友圈、一年沒有發(fā)過一條微博。彼此不再熟悉對方的生活,不再了解對方的煩憂,但總會在適當的時候陪伴左右。
大家雖然各自忙碌,聯系頗少,但請相信一定有人牽掛著你。
成年人不需要經常聯系,但請把忙里偷閑的聯系留給愛你的人。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