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四)
——向 秀
有些傷痛只能埋在心底
相對于“竹林七賢”里的其他人,向秀的個性不那么鮮明,名氣也似乎不太響亮,但是,向秀有其獨特的光彩和魅力,猶如閃爍于竹林之游的一顆智慧之珠。
向秀和山濤是忘年交,并因此結識了嵇康,他與嵇康關系最密切,二人經常在嵇康家打鐵,順便賺點錢貼補家用。微風襲來,柳枝搖曳,嵇康掌錘,向秀鼓風,兩位大帥哥,一個英俊瀟灑,一個清秀俊雅,間或吟詩誦讀,談笑風生,儼然為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畫。向秀和呂安也非常投緣,常常去呂家?guī)椭?,剪剪枝,侍弄一下菜園子。向秀是不折不扣的知識分子,性格溫和隨意,如果嵇康是一團灼人的火焰,那么向秀就是一泓沉靜的水灣。他們雖然性格不同,但是精神一致,境界相同,所以竹林七賢的莫逆之交都是桃花潭水。
向秀天賦異稟,才華橫溢,是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盡管沒有完整的文集傳世,可是其主要著作《莊子注》為魏晉玄學研究的重要經典,被贊“妙析奇致,大暢玄風”,“讀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時”,呂安讀后嘆“莊周不死矣”。
竹林之游的安靜悠閑被一場陰謀打亂,向秀親眼目睹兩位摯愛友人被殺,尤其嵇康在辭別世間的那一刻成為他永生的傷痛。隨后,向秀的命運也發(fā)生了變化,“將命適于遠京兮”,無意仕途的向秀被迫赴任,路過他們的世外桃源,斯人已逝,物是人非,眼前滿目蕭條,淚眼朦朧中,歡聲笑語,打鐵聲音猶在耳畔,此時,日薄西山,冰霜寒冷,恰巧有笛聲傳出,嘹亮而又悲涼,向秀禁不住觸景生情,悲從中來,寫下傳世名作《思舊賦》:
將命適于遠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濟黃河以泛舟兮,經山陽之舊居。
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
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
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
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
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
托運遇于領會兮,寄余命于寸陰。
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
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這首賦即表達了對故友的痛悼,思念,懷舊之情,又暗含對魏室傾覆的隱痛,用李斯臨刑長嘆與嵇康相對比,寫出嵇康徹悟命運,處變不驚,鎮(zhèn)定自若的風采,使好友的飄逸身姿與美好生命定格在永恒的瞬間。此賦雖然短小,寄意卻含蓄深厚,有一種言猶未盡的感覺,特殊的歷史時代,作者只能如此書寫。魯迅先生曾說:年輕時讀向子期《思舊賦》,很怪它為什么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又煞了尾。然而現(xiàn)在我懂得了。
司馬昭見到向秀后問他:“聽說你有隱居箕山的志向,為何來了呢?”向秀回答說:“我認為巢父和許由是偏狹之人,不通曉帝堯的用心,哪值得羨慕呢?”司馬昭聽了很高興。有人說,向秀向司馬氏低頭,還吹捧司馬昭為堯,這是背棄好友,是失節(jié)行為,其實不然,向秀只是敷衍,并非出自真心,向秀完全是被迫從仕,“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彼^的“改節(jié)自圖”,是為避禍端,是不得已而為之。
向秀進入仕途后,雖然沒有為朝廷進言獻策,卻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痛失兩位摯友,向秀內心的哀傷深埋在心底,只有經過了大悲大痛,才會大徹大悟。風雨飄搖的年代,生命若寄,一個柔弱文人,沒有寧為玉碎的勇氣,只能保留瓦全的姑且存身罷了,畢竟,生活還要繼續(xù)。
小橋流水
歡迎朋友光臨書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