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枝案例一
劉某,女,87歲?;颊哳^暈不適1個月余,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個月前出現(xiàn)發(fā)作性頭暈,伴二目干澀,雙耳轟鳴,視物昏花,未治療。近期,患者上述癥狀加重,來到筆者醫(yī)院就診。
診見:精神萎靡,表情疲憊,咽干口苦,急躁易怒,雙手及頭部顫動,身困乏力,倦怠思臥。
查體:構(gòu)音不清,雙耳聽力下降,右耳聽力下降明顯,反應遲鈍,舌質(zhì)紫暗,苔黃膩,脈弦細數(shù)。
診斷:眩暈(風陽上擾)、癡呆。治宜平肝潛陽,滋養(yǎng)肝腎。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鉤藤10克,天麻12克,石決明15克,桑寄生10克,茯神20克,首烏藤15克,黃芩10克,川牛膝10克,杜仲10克,益母草15克,炙甘草3克,川芎6克。共8劑,每天1劑,分早、晚兩次溫服。
心得體會:
患者為老年女性,87歲,以頭暈不適為主證,根據(jù)中醫(yī)癥狀學辨病屬于眩暈范疇,辨證屬于陰虛陽亢型。筆者認為,一、從患者生理方面而言,年老者五臟陰陽氣血俱虛,陰精陰液虧虛,腎者先天之本也,因此腎陰腎精虧虛為基礎(chǔ);二、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則肝腎同源,腎精腎陰虧虛,則肝陰肝血不足,陰不制陽,易致肝陽上亢。因此,結(jié)合舌脈,該患者屬于陰虛陽亢。
腦為元神之府,為髓海,腎精虧虛,則腎髓生化不足,髓海不充,腦竅失養(yǎng);陰虛日久,陽氣偏亢于上,上擾腦竅,故發(fā)為頭暈不適;肝藏血,開竅于目,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肝受血而能視,二目失于濡潤,因此二目干澀、視物昏花;患者津液虧虛,津液不能上承于口,故發(fā)為口干咽燥;肝陰不足,陰不制陽,陽亢化風,肝風內(nèi)動,則肢體顫動。因患者既往多病、久病、年老,所以有出神情憔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等一系列虛證表現(xiàn)。綜上所述,治宜滋陰潛陽、平肝熄風,方選天麻鉤藤飲加減,方中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為君藥;石決明咸寒質(zhì)重,功能平肝潛陽,與君藥合用,加強平肝熄風之力,配伍川牛膝活血利水,共為臣藥;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以治本;黃芩清肝降火,以折其陽亢;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有利于平降肝陽;首烏藤、茯神寧心安神,均為佐藥?;颊哳^暈,筆者認為無虛不作眩、無瘀不作眩,考慮患者久病、多病、體虛、體內(nèi)瘀血聚集,故加入上達巔頂、血中之氣藥川芎,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力。
案例二
張某,男,49歲?;颊咴V說頭部昏沉不適伴后背燒灼感6年?;颊?年前因血壓偏高自行服用硝苯地平片后血壓降至正常,隨后便出現(xiàn)頭部昏沉不適,伴有情緒不穩(wěn),視物模糊,時有后背部燒灼感?;颊咴诋?shù)蒯t(yī)院按焦慮抑郁狀態(tài)給予黛力新及舍曲林治療,效果不佳。隨后,患者又輾轉(zhuǎn)各地尋求中醫(yī)治療,不盡如人意,經(jīng)人介紹,來到筆者處就診。
癥見:患者精神萎靡,食欲較差,舌質(zhì)暗紫,苔白膩,脈弦細,呈慢性病狀態(tài)。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6年。
診斷:頭暈,郁證,肝陽上亢??刹扇∈韪卫須?、平肝潛陽、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川芎去掉梔子。天麻12克,鉤藤10克,石決明30克,杜仲10克,川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黃芩10克,益母草15克,茯神20克,首烏藤15克,川芎12克,甘草3克。共10劑,每天1劑,水沖服,分早晚服用。
心得體會:
《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的記載。肝主疏泄,主藏血,開竅于目,體陰而用陽。筆者細查病史,認為患者主因病久不愈,情志不暢,肝氣郁結(jié),郁而化熱化火,肝陽偏亢,上擾清竅,故見頭部昏沉不適、血壓升高及情緒不穩(wěn),肝木乘脾土則見食欲不佳;肝氣郁結(jié)化熱化火,損傷陰液;陽氣蒸騰于上,根據(jù)背為陽腹為陰之說,兩陽相合時有后背部燒灼感。中醫(yī)四診合參,筆者辨證其為肝陽上亢證,應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又因患者脾胃虛弱,去掉梔子以減輕寒涼之性。另外,氣為血之帥,肝郁氣滯則血行不暢,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故加川芎以活血、行氣,并配伍西藥黛力新以穩(wěn)定患者情緒,綜合治療以達疏肝理氣、平抑肝陽、活血通絡之效果。
(作者供職于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