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大明崇禎帝自縊于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園)。山海關(guān)守將吳三桂,很快就放棄抵抗,放清軍入關(guān),聯(lián)合清軍擊敗了李自成。至此,清朝開啟中原時代,為日后一統(tǒng)江山打下了基礎(chǔ)。但吳三桂也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被稱為大明的叛徒。
那么,當時手握重兵的吳三桂,為何要降清,背負一身罵名呢?我們熟知的橋段,就是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但真實的歷史更加復雜。李自成在攻入北京城之后,迅速軟禁了吳三桂全家。并以此作為要挾,要求吳三桂投降。吳三桂此時陷入了兩難境地:如果不投降李自成,全家性命難保;如果投降,李自成又是逼死崇禎帝的人,自己會被后世罵為漢奸。
從務實的角度上,此時的戰(zhàn)局也頗為微妙:吳三桂腹背受敵,前面是亡國仇人李自成,在京城大肆破壞、拷問大臣和百姓、搶奪索要財物;后面是多爾袞的清軍鐵騎,虎視眈眈,蓄勢待發(fā)。從表面上看,吳三桂有三種選擇:一是自立為王,維護大明旗幟;二是投奔李自成的大順軍,把清軍踢回黑山白水;三是投奔多爾袞的清軍,享受榮華。
▲清、大順、南明三方勢力
但其實,吳三桂沒得選。首先吳三桂很難自立,替崇禎帝報仇可不是喊口號,而是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當時的吳三桂,兵馬遠不及李自成和多爾袞,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更重要的是他沒有補給來源,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多爾袞,都是一路打到此處,建立了完備的糧草兵馬補給線,但吳三桂沒有,也就失去了持久戰(zhàn)的能力。
▲多爾袞畫像
盡管李自成和多爾袞都在招降吳三桂,吳三桂個人可以二選一,但他底下的士兵可沒得選。李自成在京城犯下滔天罪過,大量士兵的家眷被殺,家財被搶,他們視李自成為眼中釘、肉中刺,怎么可能跟隨吳三桂投降李自成。所以,吳三桂只能直接投降清軍。
▲明代山海關(guān)地區(qū)俯瞰圖
而且,在當時投降清軍并不算是對大明不忠。吳三桂非常聰明,他投降大清的理由是要為崇禎帝報仇,聯(lián)合清軍打退李自成。吳三桂還向清軍申請借調(diào)一萬兵馬,其實這對大局起不了太大作用。但之所以吳三桂如此,是因為另外兩位降清明將:洪承疇和祖大壽。
▲陳圓圓(影視劇形象)
洪承疇是吳三桂的老領(lǐng)導,他當年降清的時候被俘虜了3000兵馬;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他當年降清時被俘虜了7000兵馬。加一起正好是1萬兵馬。所以,這1萬兵馬是吳三桂的態(tài)度,他要從清軍手中拿回屬于明朝的東西。其實,此時吳三桂還沒有下定決心,要徹底投降清軍。但是,李自成來了一個大昏招。
▲后來平定三藩,吳三桂結(jié)局凄涼
李自成見吳三桂鼠首兩端、左右搖擺,直接把吳三桂全家30多口給咔嚓了。這才徹底讓吳三桂沒得選,家仇國恨放在面前,他當然要借助清軍的力量,報仇雪恨。明朝余部也沒有認為吳三桂是叛徒。南明小朝廷還表彰了吳三桂,封他為薊遼王,因為他趕走李自成,為崇禎帝報了仇。
▲永歷帝殉國處
至于后來,隨著清軍的不斷壯大,南明小朝廷又是扶不起的阿斗。吳三桂一步步走向了清朝的懷抱,成為一個真正的叛徒。還在昆明的十字坡,親手殺死了永歷帝。
以上。參考資料:《明史》、《清史稿》、《清實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