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接到閨蜜的電話,他開始“吐槽”兒子令人發(fā)指的行為:早上她幫兒子刷好鞋子。兒子看到之后就大喊“我不要你幫我刷鞋”。說著還拿起刷好的鞋子,在的上蹭臟,然后塞在了沙發(fā)底下。接著號啕大哭,嚷嚷著不讓我刷鞋。閨蜜終于忍不住吼了兒子一頓。
閨蜜懊悔的說,我生孩子前,以為自己會變成一個溫柔的媽媽,沒想到自己這么暴躁。我安慰她:“每個人在沒孩子之前,都會有這個美好的愿望,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當完美媽媽,不如做個能及時道歉改過的媽媽”!
和閨蜜一樣,我在生哥哥之前,也曾認為,自己應該是個溫柔的媽媽。但是真正孩子出生之后,才發(fā)現(xiàn)所有的設(shè)想,在一個狀況百出的孩子面前都是空談。讓媽媽暴走的原因,無非調(diào)皮的孩子,遇上了瑣碎的日常。
傅首爾曾經(jīng)在一個綜藝節(jié)目中說過這樣一段話:“你說一個小孩他能干什么,的確他干不了什么,但他能讓你什么都干不了?!?/section>
這句話說出了無數(shù)媽媽的心聲。小的時候,我們在媽媽地“不溫柔”態(tài)度中長大,于是告訴自己不能成為媽媽的樣子,一定要用百分之百溫柔對孩子。然而孩子狀況百出,也讓初為人母的我們措手不及。
就像韓劇《1988》中說的那樣:“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很多事情不知道”。媽媽也是如此,即便我千百次下定決心,不要吼哥哥,但是面對他剪掉妹妹的辮子時,依舊會感到體內(nèi)的“洪荒之力”原地暴走,變成一個大吼大叫的媽媽。
成為媽媽之后,生活會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從一個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弱女子,變成了一手抱娃,一手拎購物袋的女漢子。有時候你在超市忙著結(jié)賬,孩子卻順手打翻了柜臺的飲料。生活積累的煩躁,一件很小的令人不愉快地事情,直接變成了情緒地出口,一下子噴發(fā)出來。
有時候收到粉絲私信,媽媽們說自己每次吼了孩子之后,都會陷入深深的自責。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自我懷疑。其實相比完全不會犯錯的溫柔媽媽,雖然有情緒但是卻懂得如何道歉,如何改進,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情緒教育。
心理學家艾莉卡·蕾絲切爾說過:“智慧的父母懂得,向孩子道歉并不會削弱了父母的權(quán)威,而是一種自信、正直和有擔當?shù)谋憩F(xiàn)?!?/section>
對于成為媽媽的女性來說,敢于向孩子道歉,是一種勇于承認錯誤、有擔當?shù)谋憩F(xiàn)。因為對孩子而言,媽媽的態(tài)度就表示出,她們認為孩子和自己是平等的,可以坦率交流。在媽媽的影響下,他們也會變得更加勇敢、有擔當。
有很多育兒理論都說,大聲吼叫孩子會對他們的心理產(chǎn)生負面影響。但孩子不是溫室中的花朵,沒有那么脆弱。孩子的心理防御機制也是在應對一次次危機中逐漸強大的。
當媽媽控制不住自己情緒,做出了傷害孩子的事情。能夠及時道歉,讓他們感覺到,媽媽只是發(fā)脾氣了,并不是不愛自己了。能幫助孩子建立起心理防線,學會共情。在為人處世方面更加理性、承受能力強。他們也會懂得如何將自己心理的想法、感情告訴媽媽,建立一種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
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說:“勇于承認錯誤,并且發(fā)起無數(shù)與孩子聊天話題的父母,遠比那些固執(zhí)、專橫的父母有趣可愛的多。”
有一部華裔美劇《初來乍到》挺有趣,講述生活在美國的華裔家庭的故事。我很喜歡其中媽媽的教育方式。有一次她發(fā)現(xiàn)兒子對其他同學總是挑剔,指點,造成了同學媽媽的反感。
最后發(fā)現(xiàn)問題在自己身上,于是向孩子道歉,并且一起商量解決辦法。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相處模式,更容易贏得孩子的信賴,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有些媽媽可能會說,自己吼孩子是因為他犯了錯誤。那么馬上道歉會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錯呢?會不會起不到教育的效果?那么該如何有技巧地向孩子道歉呢?
有一次妹妹在商場看上了一個漂亮的洋娃娃,可是那個月我們已經(jīng)買了很多玩具。我拒絕了她的要求,妹妹一邊拽我一邊哭喊,最后把我手上的蛋糕扔在商場地上。我沒忍住吼了她,妹妹哭得更厲害了。
孩子被吼叫后,情緒處于“戰(zhàn)斗-逃跑”模式,如果當下道歉,他們其實很難理智的理解你道歉的內(nèi)容。因此在向孩子道歉之前,第一步是確保媽媽和孩子的情緒都得到平復。因此吼完孩子,第一步是安撫他的情緒。
在孩子平復之后,及時向孩子道歉。道歉不是簡單的對不起,讓自己心里舒服就可以,而是針對剛才發(fā)生的事情,表達出真誠地道歉。講述事情發(fā)生具體的情況,像孩子發(fā)脾氣不對,但是為什么發(fā)脾氣告訴孩子,這種情況下,孩子會理解媽媽的不易。
既然有了道歉,就要有具體解決的辦法,不要讓孩子覺得媽媽隨時隨地都會發(fā)脾氣。就像閨蜜因為孩子情緒的影響,對孩子發(fā)脾氣。事后她誠懇地告訴孩子:“媽媽并不愿意發(fā)脾氣,只是太著急,所以才會變得不溫柔。媽媽發(fā)脾氣是不正確的,你可以和媽媽一起想辦法,如果下一次再有這樣的事情,我們應該怎么做”?
孩子在被尊重的情況下,容易接受媽媽道歉,并且認真地思考解決的辦法。我建議閨蜜告訴兒子遇上不想做的事情,要及時和媽媽講,而媽媽如果發(fā)脾氣就繞著小花園跑10圈。情緒穩(wěn)定需要孩子與家長雙向改變才更有效,好的故事繪本也可以提高寶寶的情商與性格,推薦哥哥妹妹從小磨耳朵的英語漢語雙語繪本。
每一位媽媽在生活的一地雞毛之中,都沒有辦法做到百分之百的溫柔。不溫柔是我們偶爾情緒的一個出口,給自己的不溫柔一個范圍,不要變成一把利刃,把愛變成傷害。當你把情緒發(fā)泄出去之后,記得向孩子道歉,那樣才能培養(yǎng)出高情商的孩子!
歡迎留言討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