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祥市,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縣級市,由崇左市代管,地處中國南部,與越南諒山接壤,素有“祖國南大門”之稱,是中國最靠近東盟國家的國際化城市。下轄4個鎮(zhèn),全市土地面積650平方公里,人口10多萬人。
憑祥市距廣西首府南寧和越南首都河內均為160公里(高速公路),西南兩面與越南涼山省交界,邊境線長97公里,境區(qū)內有友誼關口岸(公路)和憑祥口岸(鐵路)2個國家一類口岸,1個二類口岸,5個邊民互市點,是廣西口岸數(shù)量最多,種類最全,規(guī)模最大的邊境口岸城市,是中國通往越南及東南亞最大和最便捷的陸路通道。1992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為沿邊對外開放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稱憑祥縣。1951年5月,奉廣西省令憑祥、明江、寧明3個縣合并置鎮(zhèn)南縣,縣治寧明。1952年7月鎮(zhèn)南、思樂兩縣合并置寧明縣,治所寧明。1955年7月12日,廣西省人民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設立憑祥鎮(zhèn)(縣級),以原寧明縣第一區(qū)為其行政區(qū)域。1956年11月16日,國務院批準憑祥鎮(zhèn)改為市,以原憑祥鎮(zhèn)為其行政區(qū)域。1957年12月20日,國務院第66次全體會議批準原直隸桂西僮族自治州的憑祥市歸邕寧專區(qū)(后更名南寧專區(qū))管轄。1958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撤銷龍津、寧明2個縣和憑祥市,合并設立睦南縣,治所憑祥。1959年5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報國務院備案,撤銷睦南縣恢復寧明、龍津2個縣。憑祥屬寧明縣,稱睦南公社,對外仍稱憑祥市,屬南寧專區(qū)。1961年5月27日,經國務院批準,憑祥從寧明縣分出恢復縣級市。1966年10月16日,龍州縣析出下凍公社的平而大隊,劃歸憑祥市。1981年1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寧明縣夏石公社劃歸憑祥市。
2002年11月國務院批準憑祥市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直轄市。2003年1月自治區(qū)批準崇左市代管憑祥市。
全市總人口107046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憑祥鎮(zhèn)46786、友誼鎮(zhèn)11153、白云鎮(zhèn)11199、上石鎮(zhèn)15999、夏石鎮(zhèn)21909。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侗族等民族分布。
全市生產總值完成65.35億元,同比增長12.6%,比自治區(qū)、崇左市分別高5.3和4.8個百分點,位居全區(qū)第一;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完成41.32億元,增長14.6%,位居崇左第一;財政收入8.2億元,完成全年預算調整任務;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總產值完成31.54億元,增長13.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2.51億元,增長21.3%,超額完成年初任務目標;外貿進出口總值完成757.12億元人民幣,增長15.42%,繼續(xù)位居全區(qū)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3.14億元,增長10.3%,位居崇左第一;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9772元,保持崇左第一,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889元,增長10.2%。
聯(lián)系客服